福建省厦门市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437663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78.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厦门市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福建省厦门市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福建省厦门市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福建省厦门市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福建省厦门市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福建省厦门市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docx

《福建省厦门市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厦门市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福建省厦门市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docx

福建省厦门市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

福建省厦门市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0517382

考生注意:

1.全卷分三个部分,计29题;

2.答案一律写在答题卡上,否则以0分计算;

3.试卷满分:

150分;考试时间:

120分钟

第一部分语言积累运用(31分)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

1.诗文默写(14分)

⑴,弹琴复长啸。

⑵故园东望路漫漫,。

⑶此夜曲中闻折柳,。

⑷,一山放出一山拦。

⑸念天地之悠悠,。

⑹,一览众山小。

⑺不畏浮云遮望眼,。

⑻当窗理云鬓,。

⑼,化作春泥更护花。

⑽烟笼寒水月笼沙,。

⑾可怜夜半虚前席,。

⑿杨花榆荚无才思,。

⒀《木兰诗》中体现木兰战功显著的句子是:

,。

2.字音字形:

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正确的汉字(8分)

①选聘()②鞠躬尽cuì()③气冲斗牛()④烦zào()

⑤震悚()⑥lì尽心血()⑦污秽()⑧祈dǎo()

3.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学习就怕‘认真’二字。

”张老师说:

“‘态度决定一切’,确实很有道理。

B.网络技术对艺术传统的冲击不容忽视,对新艺术形式的催生已初露端倪。

人们不得不思考,高科技的发展将导致艺术的沉沦?

还是会

迎来新时代的文艺复兴?

C.自然之美是一切艺术美的源头活水,正如古人所云“天地有大美而无言。

”天地之美,在风景名胜,也在“溪头荠菜花。

”平中见奇,淡里显味,更是一种不事雕琢的天然之美。

D.归隐是旧时文人理想中的一种闲散生活——躬耕、沽酒、题诗、作画、对弈……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古往今来很少有人情愿过这种生活。

4.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 杨绛先生学贯中西,著述丰硕,成就非凡,享誉海内外。

B. 农民工返乡和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广泛引起了全社会的极大关注。

C. 为了提高同学们的语文素养,我区学校很多在开展“读经典作品,建书香校园”的活动。

D. 通过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活动,使我市环境卫生状况有了很大改变。

5.下列关于文学常识及课外名著的表述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资治通鉴》的作者是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迁。

B.著名诗人、学者、民主战士闻一多的诗集代表作有《繁星》《死水》。

C.《最后一

课》的作者是德国小说家都德,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小东西》。

D.《卖油翁》选自《归田录》,作者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第二部分阅读(69分)

二、诗歌阅读:

(5分)

《木兰诗》节选

万里赴戎机

,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6.选段描写了木兰的战地生活,渲染了怎样的气氛?

有什么作用?

7.下列对《木兰诗》的理解,错误的一项()

A.诗中的“百”“十”“十二”等数字都是虚指。

B.“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意思是将军在千百次战斗中死去了,木兰在十年后回来了。

C.木兰代父从军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英勇无畏的爱国情怀及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D.木兰出征前的准备分东西南北来写是一种铺陈手法,烘托木兰准备出征的忙碌情景。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甲乙两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19分)

[甲]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

“汝亦知射乎?

吾射不亦精乎?

”翁曰:

“无他,但手熟尔。

”康肃忿然曰:

“尔安敢轻吾射!

”翁曰:

“以吾酌油知之。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因曰:

“吾亦无他,惟手熟尔。

”康肃笑而遣之。

[乙]南方多没人①,日与水居也,七岁而能涉,十岁而能浮,十五而能没矣。

夫没者岂苟然②哉?

必将有得于水之道者。

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生不识水,则虽壮,见舟而畏之。

故北方之勇者,问于没人,而求其所以没,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

故凡不学而务求其道,皆北方之学没者也。

(选自苏轼《苏东坡集》)

【注释】①没人:

能潜水的人。

②苟然:

随便的样子。

文中指轻易就学会。

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6分)

⑴有卖油翁释担而立:

⑵康肃忿然曰:

⑶但微颔之:

⑷惟手熟尔:

⑸夫没者岂苟然哉:

⑹皆北方之学没者也: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问于没人   尝射于家圃   B.徐以杓酌油沥之   见舟而畏之 

C.以钱覆其口   以其言试之河       D.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十岁而能浮

10.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3分)

A.以吾/酌油知之B.睨之/久而不去C.故/北方之勇者D.南方/多没人

11.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②故北方之勇者,问于没人。

12.[甲][乙]两文说明了什么相同的道理?

并结合[乙]文谈谈你从中获得的启示?

(3分)

四、阅读《eID,e时代的护身符》,完成文后问题。

(10分)

eID,e时代的护身符

①网上冲浪经常会遇到各种“注册”关口?

需要填写或“带*必填”,诸如真实姓名、邮件地址、身份证号、联系方式、性别等一系列个人信息?

不填,肯定过不去;填了吧,又怕无孔不入的黑客。

何以解

忧?

唯有eID。

②截至2015年6月,中国网民数已达6.68亿,如此庞大的网络用户人群,各类信息是不可胜数的天文数字。

从2011年到2014年年底,被证实已泄露的中国公民信息就多达11.27亿条。

从近年曝出的诸如“斯诺登”类事件看,真实情况或许更难以想像。

个人隐私泄露能够直接导致网络的精准犯案,卡不离身但被盗刷几百万,利用他人身份向信用卡机构、P2P小额贷款机构进行诈骗的案件也多有发生。

还有,QQ号被盗、网币被盗,冒充社交平台好友诈骗等更是防不胜防。

针对网络安全以及个人隐私泄露等问题,eID应需而生。

③何为eID?

它的英文是“ElectronicIdentity”的简称,中文名为“电子身份证”或“网络电子身份证”。

我国的eID由公安部主导开发,是对现有第二代身份证体系在网络应用上的补充,并建立起全国唯一的“公民网络身份识别系统”,该系统以密码技术为基础、以智能卡芯片为载体,不合任何个人身份信息,由公安部门统一签发,并提交全国人口库进行严格的身份审核。

并且每个公民只能有一个与其真实身份对应的eID,能够在不泄露身份信息的前提下,在互联网上远程识别真实身份。

即使持卡人主动把eID卡和密码交由他人使用,这个行为也能够被追溯。

④当初为防止恶性事件而实行的实名化注册,已变成一把双刃剑,并呈现出巨大的社会杀伤力。

与传统居民身份证不同,电子身份证使用于网络。

从设计原则上,电子身份证只是一段网络标识符,其本身不含任何用户身份信息;从管理思路上,电子身份证相关身份的建立和管理由统一的机构进行。

这样既确保了个人身份的真实性,又可有效避免用户身份信息被曝光和泄露。

⑤现如今,

“互联网+”来势汹汹,大量传统行业纷纷开疆拓土。

长此以往,身份认证问题必然绕不过去。

许多在线行业、物流行业、互联网金融行业、医保、社保等,都将成为eID无可争议的应用领域。

将来,如果携程网、12306、旅店业等都采用eID模式,那就不需要出示身份证复印件、不需要提供个人身份隐私,其他人也不可能因为知道身份证号码而去查询其航班行程、所住旅店等,做到真正的隐私保护。

⑥终有一天,你每走一步,或许都会被告知:

“亲,想进门?

请报上eID!

13.文章开头从网上冲浪“注册”谈起,有什么作用?

(2分)

14.第②段划线句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有什么作用?

(3分)

15.结合具体语段,说说eID具有哪些优点。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2分)

16.下列说法表述有误的一项是()(3分)

A.“eID”就是“电子身份证”。

B.遇到网上的“注册”要谨慎填写个人信息。

C.eID仅仅使用于网络。

D.目前,许多在线行业、物流行业、互联网金融行业、医保、社保等,都成为eID无可争议的应用领域。

五、阅读《一朵栀子花》一文,完成文后问题。

(20分)

一朵栀子花

 ①

从没留意过那个女孩子,是因为她太过平常了,甚至有些丑陋——皮肤黝黑,脸庞宽大,一双小眼睛老像睁不开似的。

 

②成绩也平平,字写得东倒西歪,像被狂风吹过的小草。

所有老师都极少关注到她,她自己也寡言少语。

以至于有一次,班里搞集体活动,老师数来数去,还差一个人。

问同学们缺谁了,大家你瞪我我瞪你,就是想不起来缺了她。

当时,她正一个人伏在课桌上睡觉呢。

她的位置,也被安排在教室最后的那个课桌上,靠近角落。

她守着那个位置,仿佛守住一小片天,孤独而萧索。

  ③某一日课堂上,我让学生们自习,而我则在课桌间不断地来回走动,以解答学生们的疑问。

当我走到最后一排时,稍一低头,突然闻到一阵花香,浓浓的,蜜甜的。

窗外风正轻拂,是初夏的一段和煦时光。

教室门前,一排白玉兰,花都开好了,一朵朵硕大的花,栖在枝上,白鸽似的。

我以为,是那种花香。

再低头闻闻,不对啊,分明是我身边的,一阵一阵,固执地绕鼻不息。

  ④我的眼睛搜寻了去,就发现了,一朵凝脂一样的小白花,白蝶似的,正落在她的头发里面。

是栀子花呀,我最喜欢的一种花。

我忍不住向她低下头去,笑道,好香的花!

她当时正在纸上信笔涂鸦,一道试题,被她肢解得七零八落。

听到我的话,她显然一愣,抬了头怔怔地看着我。

当看到我眼中一汪笑意时,她的脸迅速潮红,不好意思地嘴一抿。

那一刻,她笑得美极了。

  ⑤余下的时间里,我发现她坐得端端正正,认真做着试题。

中间居然还主动举手问我一个她不懂的问题,我稍一点拨,她便懂了。

我在心里感叹,原来,她也是个聪明的孩子呀。

  ⑥隔天,我发现我的教科书里,不知什么时候多了一朵栀子花。

花含苞,但香气却裹也裹不住地漫溢出来。

我猜是她送的。

往她座位上看去,便承接住了她含笑的眼。

我对她笑着一颔首,算是感谢了。

她脸一红,再笑,竟有着羞涩的妩媚。

其他学生

不知情,也跟着笑。

而我不说,只对她眨眨眼,就像守着一个秘密,她知道,我知道。

  ⑦在这样的秘密守候下,她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活泼多了,爱唱爱跳,同学们也都喜欢上了她。

她的成绩也大幅度提高,让所有教她的老师再不能忽视她了。

老师们都惊讶地说,呀,看不出这孩子,挺有潜力的呢。

  ⑧几年后,她出人意料地考上一所名牌大学。

在一次寄给我的明信片上,她写了这样一段话:

老师,我有个愿望,想种一棵栀子树,让它开许多许多可爱的栀子花。

然后,一朵一朵,送给喜欢它的人。

那么这个世界,便会变得无比芳香。

⑨是的是的,有时,无须整座花园,只要一朵栀子花。

一朵,就足以美丽其一生。

17.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这篇文章以叙事、描写为主,记叙了“那个女孩子”成长的点滴经历,写出了“她”转变与成长的过程。

B.“一朵栀子花,贯穿了全文,是全文的叙事线索,也是文章材料的一个连结物。

C.那女孩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的原因是由于我俩共同“守着一段秘密”。

D.“有时,对于一个人来说,无须整座花园,只要一朵栀子花。

一朵,便足以美丽一

生。

”此句含意丰富,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

18.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内容。

(2分)

19.我为什么从来没有留意过文中的那个女孩?

(3分)

20.联系上下文,从修辞角度赏析下列句子。

(3分)

我的眼睛搜寻了去,就发现了,一朵凝脂一样的小白花,白蝶似的,正落在她的头发里面。

21.作者认为人和人的相处“无须整座花园,只要一朵栀子花。

一朵,就足以美丽其一生。

”请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或文章内容),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4分)

22.文中的女孩对栀子花有独特的情感。

久居厦门的你,对于厦门的凤凰木、三角梅、木棉花、白鹭、建筑又有着怎样独特的经历和感受呢?

请你从以上提供的景物中任选一个,写一段话,抒发自己的独特感受。

(不超过80字)(5分)

六、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共10分)

【材料一】文字记载表明,我国在三千多年前已经开始栽培茶树。

商朝以前,茶因珍贵而被当作祭品。

商朝以后,茶发展成为贡品。

春秋时期人们用茶树鲜叶做菜。

西汉时期茶已经成为当时的一种重要商品。

进入唐代以后,饮茶渐成风气,并形成了中国的茶文化。

因为茶有着生津止渴、清心提神、清热解毒的养生及药用价值,再加上中国茶文化的独特魅力,中国茶很早就在世界得以广泛传播。

日本、朝鲜、蒙古、伊朗、土耳其等亚洲国家“茶”的读音均来自中国,这就是很好的证明。

中国茶向世界传播依托了多种方式:

唐朝时,日本派出大批人员渡海前来学习中国文化,茶树的种籽和饮茶的方法也由此传到日本。

公元1618年,明万历皇帝派出公使将茶作为贵重的外交礼品,馈赠给俄国沙皇。

茶还作为重要的商品被输送到多个国家。

兴于唐宋盛于明清的茶马古道就是一条以马帮运输茶、盐等物资的国际商贸通道,这条商路一直延伸到了西非红海海岸。

十七世纪初,航海业发达的一些欧洲国家,开始大量地从中国贩运茶叶至欧洲各国。

【材料二】中国茶文化具有高雅的艺术性,其中茶道艺术还蕴藏着中华传统礼仪。

唐代陆羽在他撰写的《茶经》中创制了茶道二十四器,标志着唐人饮茶已开始注重品饮艺术。

现代中国的茶道艺术更为典雅精致,包括赏茶、赏具、冲泡、奉茶、闻香、品茗等一整套程序。

其中奉茶环节,首敬在座长者,充分体现了中国“尊老敬上”的传统。

中国茶文化推动了更多的国家和地区引进饮茶风俗,引入茶文化。

法国大文豪巴尔扎克曾盛赞饮茶能体现文人的高雅,并经常在家举办茶会,以茶会友。

英国查理二世的王后凯瑟琳认为饮茶比饮酒更加文明,在她饮茶嗜好的影响下,王室贵族也渐渐形成了饮茶风尚。

【材料三】“一带一路”是新时期我国政府提出的重大战略构想,而茶将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

沿线各国通过各类茶事活动,以茶为媒,化解隔阂,进行贸易交流,实现共同发展。

2015年,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茶叶8.2万吨,同比增长15.2%。

随着“一带一路”构想的推进,中国茶文化将发挥更大的价值。

在茶迎来新的发展机遇的同时,我们也必须要面对一些不容回避的问题。

虽然现在我国茶叶输出量位居世界第一,但人均消费量仅为世界第六,30虽以下的消费群体往往首选碳酸饮料、咖啡、果汁等时尚饮品。

23.下列对材料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我国在三千多年前已经开始栽培茶树。

B.进入唐代以后,饮茶渐成风气,并形成了中国的茶文化。

C.中国茶是通过海路传播到中亚、西亚国家的。

D.中国茶文化将在“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中发挥重要作用。

24.根据以上三则材料,请你简要概括中国茶及茶文化的重要价值。

(3分)

答:

25.阅读【材料一】,请简要说明中国茶传播荷兰和日本的情况。

(2分)

(1)中国茶传播到荷兰的时间和方式:

26.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针对【材料三】提到的问题,请你提炼出“吴裕泰”解决这类

问题的经验。

(2分)

【链接材料】具有120余年历史的茶业老字号“吴裕泰”在进一步传承和弘扬中国茶文化上做出了积极的尝试。

北京裕泰东方前门店推出茶生活体验馆,消费者能够在抹茶体验区,亲身体验制作抹茶的过程,品尝自己制作的传统抹茶;在茶点体验区,可以品尝到包括抹茶、焙茶等口味的拿铁和布丁。

“吴裕泰”还推出了花茶冰淇淋、茉香奶茶等新产品,这些产品深受青年消费者的喜爱。

答:

七、名著阅读:

阅读《骆驼祥子》,感悟名著魅力。

5分)

2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祥子的第一辆车被抢走以后,千辛万苦聚积的准备第二次买车的钱被孙侦探给洗劫了。

B.高妈劝祥子把钱存入银行或放债,祥子没有接受建议。

C.祥子脸上的疤是小时被驴咬的。

D.祥子不拉刘四爷的车却能住在人和厂的原因是想招祥子为女婿。

28.好的封面,或传递书的整体内容,或城县代表人物,或展示主题情感……或兼而有之,请从下列三幅画中选择一幅合适的画作为小说《骆驼祥子》的封面,并结合小说内容阐述理由。

   我选择          图,理由:

(2分)                     。

第三部分写作(50分)

29.写作(50分)

在学习的课堂上,有迷惘,更有明朗,智慧的我们一起探究品尝;实践的园地里,有恐慌,更有荣光,团结的我们一起合作担当;生活的蓝天下,有忧伤,更有欢畅,热情的我们一起体验分享……成长路上,需要我们同担风雨,共享阳光。

请以《我们一起来》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

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②表达真情实感,不得套作、抄袭;

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2017-2018七下期中参考答案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

默写:

(14分)

1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⑵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⑶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⑷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

⑸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⑹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⑺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⑻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⑼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⑽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⑾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⑿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⒀《木兰诗》中体现木兰战功显著的句子是: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2(8分)

①选聘(pìn)②鞠躬尽cuì(瘁)③气冲斗牛(dǒu)④烦zào(躁)

⑤震悚(sǒng)⑥lì尽心血(沥)⑦污秽(huì)⑧祈dǎo(祷)

3.D(3分)4.A(3分)5.D(3分)

二、诗歌阅读:

(5分)

6.渲染紧张或凄苦的氛围,烘托木兰的英雄气概。

(2分)7.B(3分)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甲乙两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19分)

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6分)

⑴释:

放下⑵忿然:

气愤的样子⑶但:

⑷尔:

同“耳”,罢了⑸岂:

难道,怎么⑹皆:

9.B(3分)10.A(3分)

11.

(1)(卖油翁)看到他每十箭射中八九箭,只是微微点了点头。

(2分)

(2)所以北方的勇士,向会潜水的人请教。

(2分)

12.相同道理:

熟能生巧,要想学会一项技能,就得长久训练,不断实践。

启示:

从北方勇者学没“不学而务求其道”而“未有不溺者”的故事中,我领悟到要想学会一项技能,就得踏踏实实地学习,认认真真地练习。

(3分)

四、阅读《eID,e时代的护身符》,完成文后问题。

(10分)

13.从人们普遍遇到的注册问题入手,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出说明对象。

(2分)

14.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列举了近年网民信息被泄露的事例,具体准确的说明了eID应需而生的原因,增强文章说服力。

(3分)

15.识别个人身份的真实性;避免用户身份信息泄露。

(2分)

16.D(3分)

五、阅读《一朵栀子花》一文,完成文后问题。

(20分)

17.C(3分)

18.一个非常平凡的学生,因为一朵栀子花受到老师无意关注,自信心大增,性格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意思对即可)(2分)

19.相貌平平,甚至有些丑陋;成绩平平;字迹写得东扭西歪;位置在教室的角落。

(3分)

20.本句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栀子花比作凝脂和白蝶,体现栀子花的洁白、精致的特点,将“我”的惊喜之情表现了出来。

(3分)

21.我们对别人的一个细小的关心和鼓励,都可能给对方带来巨大的鼓舞,让对方释放出巨大的前进动力,使别人去创造美好的人生。

所以我们要懂得关心和尊重身边的每一个人。

联系文本或生活。

(4分)

22.独特经历,独特感受。

80字左右。

(5分)(请多留空格)

六、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共10分)

23.C(3分)

24.答案示例:

养生及药用价值,高雅的艺术价值与蕴含的中华传统礼仪价值,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共同发展的时代价值。

(共3分。

每个要点1分)

25.答案示例:

公元十七世纪,被海运贩卖到荷兰。

(共2分。

时间1分,方式1分)

26.答案示例:

设置茶生活体验区,让消费者体验制作、品尝茶;推出茶类新产品,满足青年消费者的需要。

(共2分。

答对一个要点给2分)

七、名著阅读:

阅读《骆驼祥子》,感悟名著魅力。

5分)

2

7.D(3分)

28.示例一:

我选A图,因为A图画面上有古城楼,暗示了故事发生的主要地点,画面还有车夫和人力车,表明故事的人物和人物的身份。

示例二:

我选C图,因为画面上有一批高大的罗陀。

和一个低垂着头的人物,骆驼跟小说的相关情节有关,祥子因它而得名。

人物低着头,暗示了祥子不堪生活重压。

(2分)

29.作文(50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