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系统管理工程师复习重点.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434005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127.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息系统管理工程师复习重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信息系统管理工程师复习重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信息系统管理工程师复习重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信息系统管理工程师复习重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信息系统管理工程师复习重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信息系统管理工程师复习重点.docx

《信息系统管理工程师复习重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系统管理工程师复习重点.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信息系统管理工程师复习重点.docx

信息系统管理工程师复习重点

信息系统管理工程师复习重点

一、软件工程及项目管理基础知识

1.1信息系统工程质量管理:

质量计划、质量保证、质量控制

1.2软件质量因素:

正确性、健壮性、安全性、可用性、适应性、效率、风险、可理解性、可维修性、可测试性、可移植性、可再用性、互运行性。

1.3项目进度控制的重要方法:

规划、控制、协调

1.4项目进度控制所采取的措施如下:

1组织措施2技术措施3合同措施4经济措施5管理措施

记忆要诀:

组织管理、经济技术合同、

1.5影响项目进度的因素:

1人的因素

2材料和设备的因素

3方法和工艺的因素

4资金的因素

5环境因素

1.6成本管理由4个过程组成:

1资源计划过程

2成本估算过程

3成本预算过程

4成本控制过程

记忆要诀:

计划控制、估算预算

1.7影响工程成本主要因素:

1项目属性

2人员属性

3项目成果属性

4计算机属性

5其他因素

1.8影响工程变更的主要因素:

1工程的生命周期

2工程的计划、组织和管理

3客户需求变化

4新技术、新工艺的影响

5其他外部因素和不可遇见的突发事件

1.9何为风险,控制风险的方法:

风险是指某种破坏或损失发生的可能性;

风险管理是指识别,评估,降低风险到可以接收的程度并实施适当机制控制风险,保持在此程度之内的过程。

控制风险的方法:

1对动作进行优先排序,风险高的优先考虑;

2评价风险评估过程中的建议,分析建议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3实施成本/效益分析;

4结合技术、操作和管理类的控制元素,选择性价比最好的安全控制;

5责任分配;

6制定一套安全措施实施计划;

7实现选择的安全控制。

1.10风险分析的方法与途径:

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

1.11项目风险管理应该包括:

1一个风险管理计划,应强调主要项目风险、潜在的影响、解决方案、降低风险的措施;

2一个风险预防计划或应急计划,包括降低风险所必需的资源、时间及成本概算;

3一个在整个项目周期内自始至终对风险进行测定,跟踪及报告的程序;

4应急费用,并将其列入预算。

1.12项目定义并说明项目管理三要素之间的关系:

所谓项目,就是在既定的资源和要求的约束下,为实现某种目的而相互联系的一次性工作任务。

这个定义包括三层意思:

一定的资源约束、一定的目标、一次性任务。

项目三角形是指项目管理中范围、时间、成本三个因素之间相互影响的关系;质量处于三角形的中心。

它会影响三角形的每条边,对三条边的任何一个更改都会影响质量;质量不是三角形的要素;是时间、成本和范围协调的结果。

1.13项目管理的四大核心领域:

范围管理、成本管理、时间管理、质量管理

记忆要诀:

时间成本,质量范围。

1.14项目管理的九大知识领域:

范围管理、成本管理、进度管理、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沟通管理、采购管理、风险管理和综合管理。

1.15五大项目过程:

项目的启动过程,项目计划过程,项目执行过程,项目监控过程,项目收尾过程。

1.16何为项目管理及特点:

项目管理就是项目的管理者,在有限的资源约束下,运用系统的观点、方法和理论对项目涉及的全部工作进行有效的管理,即从项目的投资决策开始到项目结束的全过程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评价,以实现项目的目标;

项目管理特点:

1项目管理是一项复杂的工作;

2项目管理具有创造性;

3项目管理需要集权领导并建立专门的项目组织;

4项目负责人在项目管理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17软件的质量特性

包括功能性、可靠性、易用性、效率、可维护性、可移植性等六个方面,每个方面都包含若干个子特性。

功能性:

适合性、准确性、互操作性、依从性、安全性;

可靠性:

成熟性、容错性、易恢复性;

易用性:

易理解性、易学性、易操作性;

效率:

时间特性、资源特性;

可维护性:

易分析性、易改变性、稳定性、易测试性;

可移植性:

适应性、易安装性、遵循性、易替换性;

1.18质量管理:

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协调的活动,指对确定和达到质量所必须的全总职能和活动的管理,其管理职能主要包括制定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以及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

1.19软件开发质量管理

就是为了开发出符合质量要求的软件产品,贯穿于软件开发生存期过程的质量管理工作。

软件开发质量管理层次初步划分如下:

1、技术层次(数据、编程、文档)

2、方法体系层次(措施、项目、过程)

3、社会因素层次(质量环境、技术标准、业务标准、人员)

目前软件过程改进主要根据能力成熟度模型集成CMMI,其层次分为初始级、可重复级、已定义级、已管理级、优化级

编程质量管理层次可分为黑盒测试、灰盒测试、白盒测试、编译检查、编程规范、编程逻辑、编程优化。

二、系统分析、设计及实施

系统规格说明书应该达到的基本要求是:

全面、系统、准确、详实、清晰地表达系统开发的目标、任务和系统功能。

系统说明书内容如下:

1引言,说明项目的名称、目标、功能、背景、引用资料,文中所用的专业术语等;

2项目的概述,(项目的主要工作内容;现行系统的调查情况;新系统的逻辑模型);

3实施计划(工作任务的分解;进度和预算)。

系统分析的主要任务:

理解和表达用户对系统的应用需求

2.1系统分析阶段的基本任务:

系统分析员和用户在一起,充分理解用户的要求,并把双方的理解用书面文档(系统说明书)表达出来。

系统分析员的职责是系统分析,是用户和技术人员之间的桥梁和“翻译”,为管理者提供控制开发的手段。

系统分析员应该具备坚实的信息系统知识,了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具备管理科学知识与财务基础知识;应有较强的系统观点和较好的逻辑分析能力,具备较好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较强的组织能力、善于与人共事;总之应具有现代科学知识,具有改革思想和改革能力的专家。

系统分析的困难主要来自3个方面:

问题空间的理解;人与人之间的沟通;环境的不断变化。

2.2系统分析的步骤:

1现行系统的详细调查。

2在详细调查的基础上,进行需求分析。

3提出新系统的逻辑模型。

4编写系统规格说明书。

2.3结构化分析方法

是一种单纯的自顶向下逐步求精的功能分解方法,按照系统内部数据传递,以变换的关系建立抽象模型,然后自顶向下逐层分解,由粗到细,由复杂到简单,结构化分析的核心特征是“分解”与“抽象”。

2.4结构化分析方法指导思想:

用系统的思想,系统工程的方法,按用户至上的原则,结构化、模块化自顶向下对信息系统进行分析与设计。

2.5原型方法表现不同的运用方式分为:

探索型,试验型,演化型

2.6结构化分析使用的工具:

数据流图,数据字典,实体关系图(E-R图),结构化语言,判定表和判定树。

绘制数据流图应遵循的主要原则:

1确定外部项

2自顶向下逐层扩展

3合理布局

4它只反映数据的流向、加工、逻辑上的存储

5数据流图的绘制过程就是系统逻辑模型的形成过程,需要和用户不断磋商,达成一致意见。

2.7采用迭代递增开发模型的建模过程:

1需求分析

2系统分析

3设计(结构设计与详细设计)

4实现

5测试和配置

2.8系统设计的目标:

1系统的可靠性

2较高的系统运行效率

3系统的可变更性

4系统的灵活性与经济性

2.9系统设计的原则:

1系统性原则

2简单性原则

3开放性原则

4管理可接收原则

5其他原则;

系统设计还应该遵循经济性和安全性。

2.10系统总体设计的主要任务:

完成对系统总体结构和基本框架的设计,系统总体设计包括两方面内容,系统总体布局设计和系统模块化结构设计。

2.11系统总体结构设计的主要原则:

1分解一协调原则

2信息隐蔽和抽象原则

3自顶向下原则

4一致性原则

5面向用户原则

2.12系统总体布局

是指系统的平台设计,即系统类型,信息处理方式设计,网络系统结构,软硬件配置以及数据资源在空间的分布设计;

2.13系统总体布局方案

应当满足处理功能和存储功能的要求,满足系统易用性,可维护性,可扩展性,可变更性和可靠性好的要求,并考虑系统的经济性。

2.14系统详细设计内容:

1代码设计

2数据库设计

3输入/输出设计

4用户界面设计

5处理过程设计

2.15系统设计主要步骤:

1用户需求分析

2概念结构设计

3逻辑结构设计

4物理结构设计

2.16可行性研究

由以下8步组成:

1复查系统目标和规模

2研究目前在使用的系统

3导出新系统的高层逻辑模型

4重新定义问题

5导出和评价供选择的方案

6推荐一个方案并说明理由

7草拟开发计划

8书写文档提交审查

2.17UML在软件开发不同阶段的应用

1需求分析

2系统分析阶段

3系统设计阶段

4系统实施

5系统测试阶段

2.18数据字典有6类条目:

数据项、数据结构、数据流、数据存储、处理过程和外部实体。

2.19系统设计说明书应该包括引言和系统总体技术方案

其中引言(l摘要2背景3工作条件/限制4参考和引用资料5专门术语定义);

系统总体技术方案:

1系统配置方案

2模块设计

3代码设计

4输入设计

5输出设计

6数据库设计说明

7实施方案说明书

2.20信息系统实施阶段的任务

包括内容:

1硬件配置

2软件编制

3人员培训

4数据准备

为了降低风险,在实施方法上应该注意2点:

1尽可能选择成熟的软件产品,以保证系统的高性能及高可靠性;

2选择好的信息系统开发工具。

2.21系统实施成功与否(关键)的因素:

1进度的安排

2人员的组织

3任务的分解

4开发环境的构建

系统开发环境包括(硬件环境、软件环境、网络环境等)

2.22程序设计的步骤:

1了解计算机系统的性能和软硬件环境

2充分理解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的全部文档

3根据设计要求和软硬件环境,选定程序设计语言

4编写程序代码

5程序的检查、编译和调试

2.23程序设计的质量要求如下:

1程序的正确性

2源程序的可读性

3较高的效率

结合实践谈谈好的程序设计风格对程序质量的影响?

程序设计风格包括:

1标识符的命名

2程序中的注释

3程序的布局格式

4数据说明

5程序语句的结构

6输入和输出

7程序的运行效率

从以上7个方面结合质量谈信息系统测试分别按照硬件系统测试、网络系统测试和软件系统测试,最后对整个系统进行总的综合测试。

2.24软件测试的类型有:

模块测试、联合测试,验收测试,系统测试

联合测试(集成测试)有两种:

由上到下和由下到上;

验收测试分为:

à测试与ß测试

2.25测试的原则:

1应该尽早并不断地进行测试。

2测试工作应该避免由原开发人员或小组来承担。

3在设计测试方案时,不仅要确定输入数据,而且要从系统的功能出发确定输出结果。

4在设计测试用例时,不仅要包括合理有效的输入条件也要包括不合理失效的输入条件。

5在测试程序时,不仅要检测程序是否做了该做的事情,还要检测程序做了不该做的事情。

6充分重视测试中的群集现象。

7严格按照测试计划来进行避免测试的随意性。

8妥善保存测试计划、测试用例作为软件文档的组成部分,为维护提供方便。

2.26单元测试任务包括:

1模块接口测试

2模块局部数据结构测试

3模块边界条件测试

4模块中所有独立执行通路测试

5模块的各条错误处理通路测试

2.27软件测试分为人工测试和机器测试

其中人工测试(个人复查、走查、会审)

机器测试(黑盒测试、白盒测试)

2.28系统测试过程(步骤):

1拟订测试计划

2编制测试大纲

3设计和生成测试用例

4实施测试

5生成测试报告

2.29测试计划内容包括:

测试内容;进度安排;测试所需的环境和条件;测试培训安排等。

2.30测试记录的内容:

1发现的错误

2纠错时对系统做的修改

3退化测试情况

4错误原因类型比率的分析和统计

2.31确认测试的步骤:

1有效性测试

2软件配置审查

3验收测试

4安装测试

2.32系统测试:

1恢复测试

2安全性测试

3强度测试

4性能测试

5可靠性测试

6安装测试

2.33系统测试报告的主要内容:

1概述说明系统测试的目的

2测试环境,有关软硬件、通信、数据库、人员等情况

3测试内容,系统、子系统、模块的名称、性能技术指标等

4测试方案,测试的方法、测试数据、测试步骤、测试环境、测试中故障的解决方案等

5测试结果,测试的实际情况、结果等

6结论,系统功能评价、性能技术指标评价、结论。

2.34测试计划内容:

1每个测试阶段的目的

2每个阶段完成的标准

3时间进度表

4每个阶段负责人

5测试用例库

6测试所需的工具

7每个测试阶段所需机时数

2.35系统试运行阶段的工作主要包括:

1对系统进行初始化,输入各种原始数据记录。

2记录系统运行的数据状况。

3核对新旧系统输出结果。

4对实际系统的输入方式进行考查。

5对系统实际运行速度、响应速度进行实际测试。

2.36新旧系统转换的方式:

有3种为:

直接转换、并行转换、分段转换。

2.37系统调试方法:

1、试探法

2、回溯法

3、对分查找法

4、归纳法

5、演绎法

3、系统管理规划

3.1信息系统具有哪些结构?

1信息系统层次结构(战略计划层,战术管理层,业务处理层)

2功能结构(从技术角度来看,信息系统无非是信息的输入、处理和输出等功能;从用户的角度来看,应该支持整个组织在不同层次上的各种功能;从业务角度看信息系统功能结构应该包括行政子系统,研发、生产、营销、财务、人事、物流七个子系统;

3软件结构

4硬件结构(集中式,分布—集中式,分布式)

3.2信息系统有哪些类型?

1、面向作业处理的系统

办公自动化系统、事务处理系统、数据采集与监测系统

2、面向管理控制的系统

电子数据处理系统、知识工作支持系统、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3、面向决策计划的系统

决策支持系统、战略信息系统、管理专家系统

信息系统对企业的生产过程、管理过程、决策过程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尤其促进企业组织结构的重大变革,主要表现在:

1、促使组织结构扁平化。

2、组织结构更加灵活和有效。

3、虚拟办公室。

4、增加企业流程重组的成功率。

3.3信息系统工程的研究方法

分为技术方法、行为方法和社会技术系统方法。

3.4信息系统工程质量控制的主要手段:

评审、测试和审计

3.5信息系统建设为什么需要全面质量控制,如何实行全面质量控制?

由于信息系统项目质量目标的内容具有广泛性,所以实现信息工程项目总体质量目标应当实施全面的质量控制。

因此要把控制重点放在调查研究外部环境和内部系统各种干扰质量的因素上,做好风险分析和工作。

同时预测各种可能出现的质量偏差,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

要使这些主动控制措施与监督、监察、反馈、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发现偏差及时纠偏等控制有机结合起来,这样才能使项目的质量处于有效的控制之下。

3.6信息系统项目的特点:

1明确的目标

2独特的特性

3有限的生命周期

4特定委托人

5实施的一次性

6组织的临时性和开放性

7项目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

8结果的不可逆转性,

另外信息系统还有自己的特点

1信息系统项目的目标不精确、任务边界模糊,质量要求主要由项目团队定义。

2在信息系统项目开发过程中,客户的需求不断被激发,不断地被进一步明确,或者客户需求随项目进展而变化,从而导致项目进度、费用等计划的不断更改。

3信息系统项目是智力密集、劳动密集型项目,受人力资源影响最大,项目成员的结构、责任心、能力和稳定性对信息系统项目的质量以及是否成功有决定的影响。

3.7IT财务管理的目标及作用:

目标:

对1T项目的投资过程进行管理,研究1T项目投资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准确计算1T投资的成本和效益,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投资评价和责任追究。

作用:

解决IT投资预算、1T成本、效益核算和投资评价等问题,从而为高层管理提供决策支持,避免企业走入“信息化悖论”的沼泽。

3.8IT系统管理的层次、定位和职能范围

层次:

战略层(1T战略规划),包括1T战略制定、1T治理、1T投资管理。

战术层(1T系统管理),包括1T管理流程、组织设计、管理制度、管理工具等。

运作层(1T技术及运作管理),包括1T技术管理、服务支持、日常维护等。

定位:

传统的1T部门仅仅是核算中心,只是简单地核算有些预算项目的投入成本;为了提高1T服务质量和投资效益,使1T部门从支持角色转为服务角色,从以1T职能为中心转为以服务中心,从费用分摊的成本中心模式转为责任中心,企业应该依据组织业务的规模和对1T的依赖程度,将1T部门定位为成本中心,甚至利润中心。

3.9IT系统管理职能范围:

1T财务管理、服务级别管理、问题管理、配置及变更管理、能力管理、1T业务持续性管理等

3.10IT部门的职责:

IT战略规划、企业应用系统规划、网络及基础设施、数据库管理、人员管理、故障管理、成本计费管理、性能/能力管理、维护管理、安全管理、1T日常运作、终端用户支持等方面。

(同时也是运作方的系统管理计划内容)

3.11服务级别管理的概念及作用

服务级别管理是定义、协商、订约、检测和评审提供给客户服务的质量水准的流程。

作用是:

(l)准确了解业务部门的服务需求,节约组织成本,提高1T投资效益。

(2)对服务质量进行量化考核。

(3)监督服务质量。

(4)明确职责,对违反服务级别协议的进行惩罚。

3.12IT系统管理通用体系架构为:

IT部门管理,业务部门IT支持和IT基础架构管理

3.13现代企业信息系统特点:

规模越来越大、功能越来越多、变化快、异构性

3.14IT系统管理工作

主要是优化IT部门的各类管理流程,并保证能够按照一定的服务级别,为客户高质量、低成本地提供IT服务:

按流程分类:

1侧重于IT部门的管理,从而保证能够高质量地为业务部门服务

2侧重于业务部门的IT支持和日常作业,保证服务的可用性和可持续性

3侧重于IT基础设施建设,主要是建设企业的网络和internet的连接等。

3.15企业IT预算大致分为以下:

技术成本,服务成本,组织成本

对外包商的资格审查应该从(技术能力,经营管理能力,发展能力)这3个方面入手

3.16外包风险控制:

1加强对外包合同的管理

2对整个项目系统的规划

3对新技术敏感

4不断学习

3.17用户管理的功能:

1用户账号管理

2用户权限管理

3企业外部用户管理

4用户安全审计

3.18统一用户管理的收益如下:

1用户使用更加方便

2安全控制力度得到加强

3减轻管理人员的负担,提高工作效率

4安全性得到提高

3.19IT系统管理中利用各类自动化工具主要基于以下原因:

1业务对1T的效率和有效性、依赖性不断增强

21T基础架构和应用日趋复杂

31T系统管理的需求日益复杂

3.20IT自动化管理工具对于系统管理益处:

1日常操作自动化

2更好地发现和解决故障

3IT人员技术分级

4提高配置信息的可用性

5分布式系统管理;

辅助工作有

1通过使业务流程能够有效运作,建立战略合作关系

2收集高质量的可信的准确和及时的信息,以用于1T系统管理决策

3能够更快地分析和呈现系统管理信息,支持服务改进计划

4发现和执行预防措施,降低风险和不确定性,提升1T可持续服务的能力。

3.21IT系统日常操作管理活动包括:

1性能及可用性管理

2系统作业调度

3帮助服务台

4故障管理及用户支持

5输出管理

6系统日常操作手册的使用及保管

7操作结果的管理及改进

8操作人员的管理

3.22系统运作报告包括:

1系统日常操作日志

2性能/能力规划报告

3故障管理报告

4安全审计日志

3.23完整的成本管理模式

应包括:

预算,成本核算及1T服务计费,差异分析及改进.

3.24IT会计人员需要注意的差异一般包括:

成本差异,收益差异,服务级别差异,工作量差异

3.25简述一个好的系统管理软件提供管理功能:

1性能及可用性管理2网络资源管理3日常作业管理4系统监控及事件处理

5安全管理工具6存储管理7软件自动分发8用户连接管理9配置管理

10帮助服务台/用户支持11数据库管理12IT服务流程管理

3.26分布式环境下系统管理的特点:

1跨平台管理

2可扩展性和灵活性

3可视化管理

4智能代理技术

3.27IT服务计费管理的概念及对IT管理的意义?

IT服务计费管理是负责向使用IT服务的客户收取相应费用的流程,它是it财务管理中的重要环节,也是真正实现企业IT价值透明化、提高IT投资效率的重要手段;

意义:

通过向客户收取服务费用,一般可以迫使业务部门有效地控制自身需求、降低总体服务成本,并有助于IT财务管理人员重点关注那些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则的服务项目。

3.28IT组织部门设计原则及组织设计考虑因素:

1IT部门首先应该设立清晰的远景和目标

2根据IT部门的服务内容重新思考和划分部门职能,进行组织机构调整,清晰部门职责

3建立目标管理制度和项目管理制度,并抓好落实与考核

4根据各项管理制度,建立科学的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特别是薪酬和考核体系

5通过薪酬和考核体系的建立,促进信息中心的绩效得以提高

6IT组织柔性化能较好地适应企业对IT服务的需求变更及技术发展。

1T组织设计考虑因素:

1客户的位置

2IT员工工作地点

3IT服务组织的规模

4IT基础架构的特性

4、资源管理

4.1企业组织的信息资源管理主要内容:

1信息系统的管理

2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的标准、规范、法律制度的制定与实施

3信息产品与服务的管理

4信息资源的安全管理

5人力资源管理

4.2信息资源管理的目标

就是通过人们的计划、组织、协调等活动,实现对信息资源的科学开发、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以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4.3信息资源管理

指的是为了确保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对信息资源实施计划、预算、组织、指挥、控制、协调的人类活动。

它的思想、方法、实践,对现代企业管理有重要意义:

1为提高企业管理绩效提供新思路

2确立信息资源在企业中的战略地位

3支持企业参与市场竞争

4成为当代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4.4用于管理的关键IT资源:

硬件资源管理,

软件资源管理,

网络资源管理,

数据资源,

设施及设备管理(公司信息资源管理注意那些方面?

4.5实施配置管理流程可为客户和服务提供方带来益处如下:

1有效管理IT组件

2提供高质量的IT服务

3更好地遵守法规

4帮助制定财务和费用计划。

4.6简述软件资源管理应如何进行文档管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