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如何做好统计分析工作.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433666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如何做好统计分析工作.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最新如何做好统计分析工作.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最新如何做好统计分析工作.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最新如何做好统计分析工作.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最新如何做好统计分析工作.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如何做好统计分析工作.docx

《最新如何做好统计分析工作.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如何做好统计分析工作.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如何做好统计分析工作.docx

最新如何做好统计分析工作

 

如何做好统计分析工作

 

西安热电有限责任公司统计培训资料

 

编制:

企管计划部

二〇一八年五月

 

编制内容

一、2018年统计工作安排

二、统计分析知识

 

二〇一八年统计工作安排

一、二O一七年统计工作实施情况

二O一七年的统计工作在各单位、各部门的配合下,基本满足了对外报表汇总要求和对内指标控制要求。

但还有亟待提高的统计工作内容,分别是:

一是运行日志的书写规范需要提高;二是对敏感统计指标的变化和计算需要即时反映,如:

设备故障影响发、供电、供热量等指标要及时做到现象的反映和量的确定。

二、二O一八年统计重点工作

二O一八年,落实公司“走动式管理”、“末梢管理”的要求,以“夯实统计基础,规范统计管理,提高统计质量”为重点,主要开展以下几方面工作:

1、规范日常统计信息的报送。

一是各部门认真做好《统计工作标准》要求的各类报表的报送;二是协调相关报表单位的报送渠道的畅通;三是对生产经营中的敏感指标及计算方法加以规范,使信息指标的收集口径、计算方法一致减少统计核算过程中指标数值的差异;四是进一步完善日常报表报送,安技部值长室做好日损失电量报送,影响水耗等重要能耗指标变化原因,同时明确日运行方式变化。

供热事业部每月度进行供热基本情况报表报送;西联、阳光项目部每月按时进行重点项目节点、资金进度报表报送。

2、夯实统计基础工作。

各生产单位、能源(物资)供应单位,根据自身在生产经营中的实际情况,建立、建全、完善统计台账,如指标统计台帐、能源管理台帐,台账分为纸质台账和电子台账两种,电子版统一以Excel系统为依托,各单位依据统计管理的实际需求删改,建立、完善台账。

按照公司常态化“走动式管理”、“末梢管理”的要求,每月将对各单位建立并完善统计台帐的情况进行督导,检查。

3、规范统计管理工作。

按照“走动式、未稍管理”要求,企计部争取定期、不定期的方式对各部门日常统计管理从制度建立,职责分工,日常统计工作开展,统计台帐建立基础工作等方面进行走动检查,对统计管理开展督导,促进部门统计工作更加科学、规范开展。

4、开展统计培训工作,提高业务素质。

根据统计管理要求,重点就统计分析管理基本知识、燃气炉统计基本知识等开展统计培训工作2次。

进一步提高统计人员工作认识,提高业务水平。

三、统计要求

各部门要按照各自担负统计任务,严格统计工作纪律,遵守统计法规,每月按时、准确、客观的进行各项报表和报告报送。

不能弄虚作假,不能虚报、瞒报。

企业统计工作是真实反映经营状况和进行科学决策的重要工作。

各部门按照各自担负统计职责共同将企业统计工作做好,为公司生产经营管理水平和效益不断提升做出努力。

 

统计分析基础知识

一、开展统计工作的重要意义:

统计工作是一门专业的学科。

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开展的基础,统计管理工作是企业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

统计是企业、单位正确运用统计理论和方法采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和由此得出结论的实际操作过程。

统计活动的中心问题就是通过数据,进行分析进而得出需要的结论,为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决策提供依据。

二、统计工作的特点:

按专业要求,统计工作四个特点。

数量性、总体性、具体性、变异性。

1、数量性:

大家都知道,说到统计就是数字、数据、报表。

统计工作第一大特点就是通过研究对象、需要解决问题系统运行数据的统计、分析,掌握规律、发现问题,进行制定措施。

2、总体性:

所谓总体性,就是统计数量研究的对社会或企业总体普遍存在着的事实进行大量统计、观察和综合分析,得出反映现象总体数量特征和资料规律。

也就是说,统计工作研究不是具有特殊性和偶然性的社会个别现象。

3、具体性:

是指开展谋项统计工作应针对具体统计对象。

这点很好理解。

比如我们要进行电量统计,针对重点耗电设备;水量统计针对重点工艺环节、设备耗水。

如为节水,加强对锅炉冲渣水的监测,达到不溢流和节水目的。

为降低给水耗电,对给水泵开展电量平衡,制定给水泵经济运行措施。

供热管网降低线损,专门针对供热管网保温质量的测温等,都是具体性。

根据企业需要,进行针对性系统、设备运行数据统计。

4、变异性:

统计数据变异性指构成统计研究对象的总体各单位,除了在某一方面必须是同质的以外,在其它方面又有差异。

对我们企业来说,差异性就是针对公司生产经营特点,各职能部门担负职能不同,在企业经营环节分工不同,统计数据性质存在不同。

发电部统计运行参数、电量、燃油消耗情况;检修公司统计设备检修质量等参数;阳光热力公司统计供热相关参数、物管部统计燃煤、材料消耗相关参数,物供统计物资采购相关数据等。

三、统计工作的职能和作用:

《统计法》对统计基本任务是这样规定的:

“统计的基本任务是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进行统计调查,提供统计资料和统计咨询意见,实行统计监督。

”这是国家对政府统计工职能的规定。

对我们一般企业来说,统计工作具有认识职能、分析职能、和决策职能。

三者相辅相成。

1、认识职能:

认识职能指企业通过统计体系有序开展统计活动来认识其中研究对象、系统运行特点和规律的职能。

企业从事物的数量方面进行调查研究的认识活动,是我们获取以客观事物数量方面认识的最基本的途径。

2、分析职能:

是指将统计方法用于对统计对象相关统计信息进行分析研究的过程,从而得出更加全面、具体、更深刻的认识,是进行定量分析的基本工具。

统计分析职能是统计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阶段。

分析职能是统计环节重要内容。

分析的科学性、准确性对认识统计对象运行规律、特点起重要作用。

分析工作应包括三方面内容,统计数据的准确性、通过统计数据反映统计对象表现的特有性(如特点、运行状况)统计对象运行中存在问题或异常。

3、决策职能:

统计决策职能便是针对分析原因、问题如何制定措施,进行相关指标、数据改善,最终达到统计要求和管理要求目标。

四、统计分析职能:

统计分析在统计工作中有很重要的作用,以下我们就统计分析做具体说明:

1、什么叫统计分析

统计分析:

指运用统计方法及与分析对象有关的知识,从定量与定性的结合上进行的研究活动。

统计分析是统计人员参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最有效手段,它为企业生产经营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2、统计分析方法

方法一、指标对比分析法。

又称比较分析法,是统计分析中最常用的方法。

是通过有关指标对比来反映事物数量上差异和变化的方法。

静态比较是同一时间条件下不同总体指标比较,如不同部门的比较,也叫横向比较;动态比较是同一总体条件不同时期指标数值的比较,也叫纵向比较。

比较的结果可用相对数,也可用相差的绝对数和相关的百分点来表示。

方法二、分组分析法。

统计分析不仅要对总体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进行分析,还要深入总体的内部进行分组分析。

统计分组法的关键问题在于正确选择分组标值和划分各组界限。

方法三、时间数列及动态分析法。

时间数列是将同一指标在时间上变化和发展的一系列数值,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就形成时间数列,又称动态数列。

在统计分析中,如果只有孤立的一个时期指标值,是很难作出判断的。

如果编制了时间数列,就可以进行动态分析,反映其发展水平和速度的变化规律。

进行动态分析,要注意数列中各个指标具有的可比性。

总体范围、指标计算方法、计算价格和计量单位,都应该前后一致。

方法四、指数分析法。

指数是指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变动情况的相对数。

用指数进行因素分析,因素分析就是将研究对象分解为各个因素,把研究对象的总体看成是各因素变动共同的结果,通过对各个因素的分析,对研究对象总变动中各项因素的影响程度进行测定。

方法五、平衡分析法。

平衡分析是把对立统一的双方按其构成要素一一排列起来,给人以整体的概念,以便于全局来观察它们之间的平衡关系。

利用平衡分析可以比对各种比例关系相适应状况;利用平衡关系可以从各项已知指标中推算未知的个别指标。

3、统计分析的特点

第一、准确性:

准确是统计分析报告乃至整个统计工作的生命。

统计分析要坚持客观公允态度,讲实话、报实情,以科学求实的精神,对当前生产经营运行状况提出恰当的分析。

第二、目的性:

统计分析是统计设计、统计调查和统计整理的延续和深化,目的就是为管理者服务。

通过分析,帮助管理者正确认识企业所处的内外部环境、自身的生产经营秩序,采取正确的战略战术,保证企业的正常生产运行,从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第三、可操作性:

提出的建议要有可操作性,就是把“想实招”落到实处。

它不只是简单的提出问题和局限在数字化、文字化的表述上,要在深刻总结的基础上,提出有一定量化依据和可操作的具体实施意见。

第四、针对性:

要针对企业当前生产经营的重点、难点、热点、焦点问题进行分析,才能有的放矢;

第五、时效性:

瞬息万变的经营形势,决定了统计分析的时效性。

统计人员要在尽量短的时间内完成分析报告的撰写,迅速及时地向管理者发送各种动态信息和经济运行状况。

4、统计分析的基本步骤

第一、收集数据、发现问题。

收集数据是统计分析的前提和基础。

第二、整理数据、提出问题。

整理数据就是按一定的标准,对数据进行归类汇总的过程。

第三、分析数据、分析问题。

分析数据指在整理数据的基础上,通过图表、分析方法、统计运算等,得出结论的过程,它是统计分析的核心和关键。

通过数据来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进而达到分析问题的目的。

第四、反馈信息、解决问题。

将以上数据分析结论、发现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方案,形成统计分析报告,及时汇报决策层,根据新的决策实施改进。

5、做好统计分析工作的前提条件

第一、培养个人兴趣。

态度决定水平,对所干的工作有兴趣,才会用心思考。

第二、要有责任感、有主人翁意识。

第三、平常注意多收集素材。

平时注意多记录,多观察,多思考,掌握第一手材料,善于积累。

第四、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面。

加强理论学习,学习观察、分析问题的立场和方法;多了解生产技术知识,掌握必要的生产技术资料;多看别人的分析文章,包括同行业、同部门的分析文章,从中借鉴分析技巧,提高分析水平;理论联系实际,注意收集文件、会议资料,深入现场,掌握尽可能多的生产经营情况。

6、统计分析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

1.产量指标分析

(1)发电量完成情况分析

①报告期发电量综合计划相比较、完成比例;与去年同期相比较,增减绝对值,增减幅度。

②报告期发电量同比增减情况,要从以下因素逐一分析:

a.外部环境、调电计划影响情况分析;

b.分析机组计划停运、非计划停运、备用、等效降出力时间及负荷变化的影响情况分析。

影响发电量原因分析表

影响电量因素

实际

同期

相差原因

影响电量

调电计划

机组平均负荷

机组计划停运时间(母管制锅炉停运)

非计划停运时间(母管制锅炉停运)

备用时间

等效降出力事件时间及负荷

供热抽汽量变化

真空度变化

其他因素

(2)上网电量完成情况分析

①报告期上网电量与同期比较增减绝对值,增减幅度。

②报告期上网电量同比增减幅度与报告期发电量同比增减幅度比较,其相差百分点的原因要从以下因素逐一分析:

生产、非生产用电、主变及母线损失的影响;

 

表2

影响上网电量原因分析表

影响电量因素

实际

同期

相差原因

影响上网电量

生产厂用电率

其中:

发电

供热

非生产厂电

主变及母线损失率

(3)电厂售电量完成情况分析

①报告期售电量与报告期上网电量比较相差原因,要从以下因素逐一分析:

a.奖励电量及奖励次数,奖励电量原因分析;

b.扣罚电量及扣罚次数,扣罚电量原因分析;

c.上期结余电量结算;

d.电网补偿电量;

e.提前估算电量误差。

表3

上网电量与售电量相差原因分析表

影响售电量因素

实际

同期

相差原因

影响售电量

奖励电量

奖励次数

扣罚电量

扣罚次数

上期结余电量

电网补偿电量

提前结算电量误差

(4)供热量完成情况分析

①报告期供热量或综合计划相比较、完成比例;与去年同期相比较,增减绝对值,增减幅度。

②报告期供热量同比增减情况,要从以下因素逐一分析:

(填写表4)

a.分析市场需求变化的影响(各用户需求增减幅度);

b.分析机组平均供热负荷变化的影响;

c.分析机组计划停运、非计划停运、备用、等效降出力时间及负荷变化的影响;

d.报告期增加供热量所采取的主要措施和取得的效果。

表4

影响供热量原因分析表

影响电量因素

实际

同期

相差原因

影响热量

用户需求

机组计划停运(或母管制锅炉停运)

非计划停运时间(或母管制锅炉停运)

备用时间

等效降出力事件时间及负荷

增加发电量变化

2.主要能耗指标分析

(1)供电标准煤耗率完成情况分析

①报告期供电标准煤耗率与去年同期相比较,升高降低原因要逐一分析;(填写表5)

a.机、炉起停次数同比变化的影响;

 

机组起停一次多耗标准煤量

机组容量

100MW

200MW

300MW

600MW

冷态启动

36

115/63

200

460

热态启动

17

85

85

210

正常停机

9

56/36

70

120

停机转热备

8

50

30

75

 

机组起停一次多耗厂用电量

万千瓦时

机组容量

100MW

200MW

300MW

600MW

冷态启动

1.6

7.0/3.8

11.6

26.5

热态启动

0.65

3.0

6.4

14.6

正常停

0.6

4.5/2.7

6.O

8.6

停热备

0.4

3.8

3.8

4.6

b.不同类型机组发电比变化的影响;

c.热电厂供热比变化的影响;

d.锅率效率变化的影响:

汽温、汽压、排烟温度、飞灰可燃物、排污率、入炉煤煤质等因素的影响;

e.汽机效率变化的影响:

真空、给水温度、高加投入率、排气压力、温度变化的影响;

f.汽水损失率变化;

g.发电机效率;

h.燃料运输、储存损失、盘盈(亏)的影响;

i.发电厂用电率变化的影响。

 

表5

影响供电标准煤耗原因分析表

影响供电标准煤耗主要因素

目标值

实际

相差原因

影响煤耗

机、炉起停次数

不同类型机组发电比

热电厂供热比

锅炉效率

其中:

汽温

汽压

排烟温度

飞灰(灰渣)可燃物

氧量

排污率

入炉煤煤质

汽机效率

其中:

真空度

给水温度

高加投入率

排气压力

排气温度

汽水损失率

发电机效率

燃料运输、储存损失

燃料盘盈(亏)

发电厂用电率

(2)供热标准煤耗率完成情况分析

①报告期供热标准煤耗率与去年同期相比较,升高降低原因要逐一分析:

a.机炉起停次数同比变化的影响;

b.锅率效率、管道效率变化的影响;

c.燃料运输、储存损失、盘盈(亏)的影响。

(3)发电、供热、综合厂用电率完成情况分析

①报告期发电厂用电率完成值与去年同期相比较;

②报告期供热厂用电单耗完成值与去年同期相比较;

③报告期综合厂用电率完成值与去年同期相比较;

④报告期发电、供热、综合厂用电率与去年同期相比较,升高降低原因要逐一分析:

 

表6

发电、供热、综合厂用电率因素分析一览表

厂用电率

单位

综合厂用电量

发电厂用电量

供热厂用电量

循泵

给泵

凝泵

送风

吸风

制粉

除尘

输煤

脱硫

化学制水

热网泵

主变及母线损失

其它

本期所占发电比率

 

 

 

 

 

 

 

 

 

 

 

 

 

 

 

 

同期所占发电比率

 

 

 

 

 

 

 

 

 

 

 

 

 

 

 

 

增减(±)

百分点

 

 

 

 

 

 

 

 

 

 

 

 

 

 

 

 

五、燃料采购、消耗情况分析

1.燃料市场供应形势(主要供应商的生产能力、供应能力、煤炭铁路运力等情况)。

2.计划采购、到货、储备情况分析。

3.燃料消耗及结构情况分析。

4.亏吨亏卡产生的损失。

5.入厂、入炉煤价格分析(要详细分析入炉标煤单价构成情况)。

6.燃料供应存在的问题,保证燃料供应采取的措施。

(填写下表)

表7

燃料主要管理指标情况

指标

实际

同期

对比

来煤量(吨)

耗煤量(吨)

库存警戒线

存煤量(吨)

重点煤矿到货量

重点煤矿到货率

耗油量(吨)

入厂煤热值(MJ/kg)

入厂入炉煤热值差(MJ/kg)

入厂天然煤价格(元/吨)

综合价

车板价

运费

入厂标煤单价(不含税元/吨)

入炉综合标煤单价(不含税元/吨)

入炉综合标煤单价分解(元/吨)

燃料厂内费用占标煤单价

耗油占标煤单价

热值差占标煤单价

耗煤占标煤单价

附表:

影响煤耗的因素

序号

运行参数名称

影响煤耗值(g/kw.h)

影响参数因数

控制措施

1

主汽压力上升1MPa

1.65

煤耗下降

主汽压升高会使汽机热耗下降,但一般情况下,运行时不宜超过设计值,以免控制不好,引起超压。

主汽压力下降1MPa

1.89

煤耗上升

运行时,对80%以上工况尽量向设计值靠近,80%以下工况目标值不一定是设计值,目标值的确定需要通过专门的滑参数优化试验确定。

2

主汽温度每下降10℃

1.26

煤耗上升

主汽温偏低一般与过热器积灰、火焰中心偏低、给水温度偏高、燃烧过量空气系数低、饱和蒸汽带水、减温水门内漏等因素有关。

运行时,应按规程要求吹灰、根据煤种变化调整风量、一、二次风配比。

主汽温度每上升10℃

1.14

煤耗下降

主汽温升高会使汽机热耗下降,但一般情况下,运行时不宜超过设计值,以免控制不好,引起超温。

3

再热汽温度每上升10℃

0.91

煤耗下降

再热汽温升高会使汽机热耗下降,但一般情况下,运行时不宜超过设计值,以免控制不好,引起超温。

再热汽温度每下降10℃

0.99

煤耗上升

再热汽温偏低一般与再热器积灰、火焰中心偏低、冷再蒸汽温度低、燃烧过量空气系数低、减温水门内漏等因素有关。

运行时,应按规程要求吹灰、根据煤种变化调整风量、一、二次风配比、低负荷时滑压运行提高冷再热蒸汽温度。

4

再热器压力损失上升1%

0.32

煤耗下降

再热压损与设计有关,运行中不可控

再热器压力损失下降1%

0.28

煤耗上升

再热压损与设计有关,运行中不可控

5

凝汽器真空下降1kPa

2.6

煤耗上升

引起凝汽器真空低的原因很多,总的来讲,与凝汽器传热系数、凝汽器热负荷、冷却水流量及温度、凝汽器内不凝结气体多少有关。

运行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进行调整:

按规定投运胶球清洗装置;

可根据循环水温度和机组真空情况决定循环水泵运行台数;

定期检查冷却塔淋水填料、喷嘴、除水器等部件是否完好、淋水密度是否均匀;

做好无泄漏工作,对无防进水保护的疏水可人工关紧手动门;

定期进行真空严密性试验,对于采用真空泵的机组,严密性试验结果>0.8kpa/min时,会对机组真空有较大的影响。

运行中重点检查轴加水封是否破坏;适当提高低压轴封供汽压力,观察凝汽器真空是否有所提高;必要时进行真空系统检漏。

6

机组转速下降30r/min

煤耗上升

运行中不可控

7

主汽管道泄漏变化1t/h

0.35

煤耗上升

做好无泄漏工作,对无防进水保护的主汽疏水可人工关紧手动门

8

再热冷段泄漏变化1t/h

0.25

煤耗上升

做好无泄漏工作,对无防进水保护的冷再疏水可人工关紧手动门

9

再热热段泄漏变化1t/h

0.32

煤耗上升

做好无泄漏工作,对无防进水保护的热再疏水可人工关紧手动门

10

给水管道泄漏变化10t/h

0.28(最后高加出口)

煤耗上升

做好无泄漏工作

11

厂用汽耗量变化10t/h

1.68

低辅汽源

做好非生产用汽的管理工作

厂用汽耗量变化10t/h

2.1

高辅汽源

做好非生产用汽的管理工作

厂用汽耗量变化10t/h

2.5

冷段汽源

做好非生产用汽的管理工作

12

凝结水过冷度变化1℃

0.04

过冷度增加,煤耗上升

控制好热井水位,真空系统严密性达到标准

13

给水温度下降10℃

0.71

煤耗上升

检查高加旁路阀是否泄漏,加热器进汽阀是否节流运行,抽空气是否正常,维持高加水位正常

14

凝汽器端差每增加1℃

0.48(额定真空附近)

端差上升,煤耗上升

按规定定期投入胶球清洗装置,端差很大时,可考虑酸洗。

15

#3高加上端差变化10℃

0.71

端差上升,煤耗上升

控制好水位,避免上游加热器温升不足;如加热器堵管严重,换热面积不足,可考虑更换。

16

#2高加上端差变化10℃

0.55

端差上升,煤耗上升

控制好水位,避免上游加热器温升不足;如加热器堵管严重,换热面积不足,可考虑更换。

17

#1高加上端差变化10℃

0.19

端差上升,煤耗上升

控制好水位,避免上游加热器温升不足;如加热器堵管严重,换热面积不足,可考虑更换。

18

高加抽汽压力损失变化0.1MPa

0.07(额定工况附近)

#3高加

检查进汽门、逆止门开度,保证不节流

高加抽汽压力损失变化0.1MPa

0.08(额定工况附近)

#2高加

检查进汽门、逆止门开度,保证不节流

高加抽汽压力损失变化0.1MPa

0.047(额定工况附近)

#1高加

检查进汽门、逆止门开度,保证不节流

19

加热器及管道散热损失变化1%

0.22(额定工况附近)

#3高加

做好抽汽管道及加热器的保温工作

加热器及管道散热损失变化1%

0.18(额定工况附近)

#2高加

做好抽汽管道及加热器的保温工作

加热器及管道散热损失变化1%

0.13(额定工况附近)

#1高加

做好抽汽管道及加热器的保温工作

20

高加水位低串汽10t/h

0.52

#3高加→#2高加

高加水位低串汽10t/h

0.49

#2高加→#1高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