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的描述运动的快慢长度.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432889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36.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运动的描述运动的快慢长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运动的描述运动的快慢长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运动的描述运动的快慢长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运动的描述运动的快慢长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运动的描述运动的快慢长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运动的描述运动的快慢长度.docx

《运动的描述运动的快慢长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运动的描述运动的快慢长度.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运动的描述运动的快慢长度.docx

运动的描述运动的快慢长度

运动的描述运动的快慢长度、时间及其测量

知识点1 机械运动

要点诠释:

  1.在物理学中,我们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宇宙中的一切物体都在做机械运动,机械运动是自然界中最普遍的运动形式。

  2.判断物体是否做机械运动关键是看物体是否发生“位置的变化”。

知识点2 参照物

要点诠释:

  描述物体的运动,判断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是运动还是静止),需要选定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就叫做参照物,参照物是我们假定为不动的物体。

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我们就说物体是运动的,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我们就说物体是静止的。

  

(1)参照物可以选取研究对象以外的任何物体,它既可以是运动的也可以是静止的,要根据物体的实际情况而定。

  

(2)同一物体,由于参照物选择不同,其运动状态也往往不同。

  (3)通常我们研究地面上物体运动的情况较多,为了方便起见,我们常选地面或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体的参照物。

  (4)人们如果在运动的物体中描述物体的运动,一般习惯选择运动物体本身作参照物,如人坐在行驶的火车上,一般会选火车为参照物来描述其他物体的运动情况。

知识点3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要点诠释:

  1.宇宙中的一切物体都是运动的,没有绝对静止的物体,我们平常所说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所选的参照物而言的。

  2.判断物体运动或静止的方法:

选定参照物,分析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有没有发生变化

知识点4 速度

要点诠释:

  1.物理意义:

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物体运动越快速度越大;物体运动越慢,速度越小。

  2.定义:

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3.公式:

表示物体通过的路程,

表示物体通过相应路程所用的时间,

表示物体运动的速度。

  4.速度的单位及换算关系:

国际单位:

米/秒(

          常用单位:

千米/小时(

   换算:

知识点5 匀速直线运动

要点诠释:

  1.定义:

物体沿着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2.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①匀速直线运动是运动状态不变的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②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物体的运动方向和运动快慢都保持不变。

  ③在任意一段相等的时间内和任意一段路程内速度都是相等的。

  3.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其速度的大小可以由

来计算,但速度的大小与S、

无关。

知识点6 变速运动及平均速度

 要点诠释:

  1.定义:

物体运动速度发生改变的运动叫做变速运动。

  2.物体在做变速运动时,可能是物体的运动方向改变,也可能是快慢改变,还可能是方向和快慢同时改变。

  3.对于做变速运动的物体,也可以利用

来计算变速运动的平均速度。

  4.平均速度能粗略地描绘做变速运动的物体在一段路程上或一段时间内的运动快慢,不能反映出物体的运动细节

知识点7 用图象描述物体的运动

 要点诠释:

  1.

图象:

用横坐标表示时间

,纵坐标表示路程

,就得到了物体运动的

图象,如下图

(1)所示是匀速直线运动的

图象。

  2.

图象:

用横坐标表示时间

,用纵坐标表示速度

,就得到了物体运动的

图象,如下图

(2)所示是匀速直线运动的

图象。

              

知识点8 长度的测量

 要点诠释:

1.长度的单位及其换算关系

①国际单位:

米常用单位:

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纳米

②单位符号及换算

   千米(km) 米(m) 分米(dm) 厘米(cm) 毫米(mm) 微米(μm) 纳米(nm)

   1km=1000m=

m 1m=10dm=100cm=1000mm=

mm

   1mm=

 1

=

=

2.测量工具:

  ①刻度尺(最常用);

  ②精密仪器:

游标卡尺 螺旋测微器,激光测距仪。

3.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①看:

看清刻度尺零刻度线是否磨损;

看清测量范围(量程);

看清分度值(决定了测量的精确程度)。

  ②选:

根据测量要求选择适当分度值和量程的刻度尺;

  ③放:

刻度尺的刻度线紧靠被测的长度且与被测长度平行,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或某一整数刻度线与被测长度起始端对齐;

  ④读:

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刻度尺且与尺面垂直;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⑤记:

记录结果应包括数字和单位,一个正确的测量结果包括三部分,准确数、估计数和单位。

知识点9 测量长度的几种特殊方法

 要点诠释:

1.化曲为直法(棉线法):

  测量曲线长度时,可让无伸缩性的棉线与曲线完全重合,作好两端的记号,然后把线轻轻拉直,用刻度尺测量出长度,就等于曲线的长度。

2.累积法:

  对于无法直接测量的微小量的长度,可以把数个相同的微小量叠放在一起测量,再将测量结果除以被测量的个数,就可得到一个微小量的长度。

3.滚轮法:

  用已知周长的滚轮在待测的较长的直线或曲线上滚动,记下滚动的圈数,则被测路段的长度等于圈数乘以周长,例如测量池塘的周长,某段道路的长度等。

4.截取法(化整为零):

  被测物体的长度很大时,可先测出其中一小段,然后找出它们之间的倍数关系,从而算出物体的总长度。

5.替代法:

  当一个物体的长度无法直接测量时,可用与它长度相等的物体来代替。

知识点10 时间的单位和测量工具

要点诠释:

  1.时间的单位:

国际单位是秒(

),常用的时间单位还有时(

)分(

) 毫秒

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

, 

  2.时间的测量工具

  

(1)在物理实验中常用停表来计时,停表与普通表不同之处:

普通表的时针、分针和指针是在不停地走动,而停表指针可走可停,在使用停表之前要观察一下秒针的走动情况,使用停表先按动启动按钮,停表开始计时,再按停止按钮停表即停止,显示时间间隔。

  

(2)古时有日晷、沙漏、水钟等。

近代有机械钟、石英钟,现在有电子表、光电计时器。

知识点11 误差与错误

  1.误差:

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

测量原理、测量工具、测量环境和测量者的不同,都会影响测量结果,所以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减小误差的方法:

可以通过选用精密仪器,改进测量方法来减小误差,而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是我们实验室做实验时采用的减小误差的方法。

  2.错误:

因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测量方法错误。

错误是不该发生的,采用正确的测量方法便可以避免;错误不叫误差,误差也不是错误。

力 牛顿第一定律二力平衡

知识点1:

什么是力

要点诠释: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①从字面上看“物体对物体”说明有力的存在时,至少需要两个物体,力是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的。

这就是力的物质性。

“对”字前面的物体,我们常把它叫施力物体(因为它施加了力),“对”字后面的物体,我们把它叫受力物体。

有力存在时,一定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例如:

人推车,人对小车施加了力,小车受到了力,所以人是施力物体,车是受力物体。

  ②物体间只有发生相互作用时才会有力,若只有物体,没有作用,也不会有力。

  例如:

人踢球,使球在草坪上滚动,人踢球时,人对球施加了力,人是施力物体,球是受力物体,当球离脚之后,人不再对球施力,球也就不再受踢力。

知识点2:

力的作用效果

要点诠释:

  

(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三种情况:

  ①物体的运动方向不变,速度大小发生改变。

  例如:

刚驶出站台的火车,做变速直线运动。

  ②物体的速度大小不变,运动方向发生改变。

  例如:

匀速行驶的汽车拐弯了。

  ③物体的速度大小和运动方向同时发生改变。

例如,向斜上方抛出的铅球,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都在发生变化。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例如用力捏橡皮泥,使橡皮泥变成各种形状;用力拉弓,使弓张开;将尺变弯等。

都是在力的作用下,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

知识点3:

力的三要素和力的图示

要点诠释:

1、力的符号和单位

  

(1)在物理学中,用字母“F”表示力,为了区分不同作用或性质的力,还常常用其他字母表示力,如重力—G。

  

(2)单位:

牛顿,简称牛,符号N。

2、力的三要素

  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作力的三要素,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探究力的三要素与力的作用效果的关系,可采用控制变量法。

3、力的示意图

  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粗略地把力的三要素表示出来,这样的图就叫做力的示意图。

  画力的示意图的步骤:

①在受力物体上画出力的作用点。

②确定力的方向并沿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

③在线段的末端画上箭头并在旁边标出力的符号。

知识点4:

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它的作用力。

即施力的物体同时也受力。

这一对相互作用的力同时产生,同时消失,而且是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包含以下两层含义:

  

(1)力的物质性。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一个物体受到力,一定有另外的物体对它施加了力,只要有力的作用,一定有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单独存在。

  

(2)力的相互性。

任何物体之间力的作用都是相互的。

一个物体施力的同时也受力。

因此,同一物体既是施力物体也是受力物体。

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是相对的。

  例如:

人踢球,人是施力物体,球是受力物体;同时人感到脚疼,球是施力物体,脚是受力物体。

这样的力称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特点是: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在同一直线上,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知识点5:

牛顿第一定律

要点诠释:

 1.内容: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就是牛顿第一定律。

  2.对定律的理解:

  

(1)“一切”说明该定律对于所有物体都适用,不是特殊现象。

  

(2)“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是定律成立的条件。

“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有两层含义:

一是该物体确定没有受到任何力的作用,这是一种理想化的情况(实际上,不受任何力的作用的物体是不存在的);二是该物体所受合力为零,它的作用效果可以等效为不受任何力的作用时的作用效果。

  (3)“或”指两种状态必居其一,不能同时存在,也就是说物体在不受力的作用时,原来静止的物体仍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仍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4)牛顿第一定律的内涵:

物体在不受力的情况下依旧可以保持原有的运动状态,说明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原因。

或者说:

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要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必须对物体施加力的作用。

  (5)牛顿第一定律不能用实验直接验证,而是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概括、推理总结出来的。

  (6)牛顿第一定律是关于力与运动关系的规律,它反映了物体在不受力(或受合力为零)时的运动规律,在不受任何力时,物体要保持原有的运动状态不变。

知识点6:

惯性

要点诠释:

  1.概念:

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特性,叫惯性。

  2.对惯性的理解。

  

(1)一切物体都有惯性,一切物体是指无论是气体、液体、还是固体;无论是静止还是运动;无论受力还是不受力都具有惯性。

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

  

(2)惯性指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

即静止的物体总要保持静止状态,运动的物体总要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3)惯性是物体的属性,不是力。

因此在提到惯性时,只能说“物体具有惯性”,或“由于惯性”,而不能说“受到惯性作用”或“惯性力”等。

惯性只有大小,惯性的大小仅取决于物体的质量,质量大,惯性也大。

知识点7:

平衡力和平衡状态

要点诠释:

  1.平衡力:

物体在受到几个力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是平衡力。

(通过物体所处状态,判断受力是否平衡)

  2.平衡状态:

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3.平衡力与平衡状态的关系:

物体在平衡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要么不受力,若受力一定是平衡力。

  物体受平衡力或不受力

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知识点8:

二力平衡的条件

要点诠释:

1.二力平衡:

  物体如果在两个力的作用下,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两个力平衡。

2.二力平衡的条件:

  概括说就是“同物、等大、反向、共线”。

  

(1)同物:

指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

  

(2)等大:

指大小相等。

  (3)反向:

两个力方向相反。

  (4)共线:

两个力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3.二力平衡的条件的应用:

  

(1)根据平衡力中一个力的大小和方向,判定另一个力的大小和方向。

  

(2)根据物体的平衡状态,判断物体的受力情况。

知识点9:

力与运动

要点诠释:

1.合力:

  如果一个力产生的作用效果跟几个力共同作用产生的作用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

如果一个力产生的作用效果跟两个力共同作用产生的作用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两个力的合力。

  注意:

平衡力的合力为零。

2.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

  

(1)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同的两个力的合力,大小等于这两个力的大小之和,方向跟这两个力的方向相同,即

  

(2)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反的两个力的合力,大小等于这两个大小之差,方向跟较大的那个力方向相同。

  即

  (3)力与运动的关系:

  ①物体受平衡力(或不受力)

物体的运动状态不变(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②物体受非平衡力作用

运动状态改变(运动快慢或方向改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