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392782 上传时间:2022-11-22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9.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docx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docx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引言

同志们好!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概念,并对这一发展观进行了精辟地阐述,指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那么今年春节刚过,2月16日到2月21日根据胡锦涛同志的批示和中央的决定,中央就在中央党校举办了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专题研讨班。

当前全国各地对于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非常重视,很多地方闻风而动,在展开学习。

那么这个时候恰好我主编的《当代中国科学发展观》这部著作也发表了,所以我想结合自己对中央精神的学习,结合我自己的研究和大家就理解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问题谈三个问题:

第一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第二个问题我们讲一下深入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内涵;第三个问题我们讲一讲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以求真务实的精神实现五个转变。

下面我们来讲第一个问题,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

一、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

发展观问题极为重要,发展观是关于发展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

或者说发展观就是关于发展问题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发展观要回答的问题概括起来说有四个方面,也就是什么是发展,为什么要发展,怎样才能发展和怎样衡量评价发展的问题。

那么有什么样的发展观,就会有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就会对发展的实践产生根本性的、全局的重大影响。

所以胡锦涛同志在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就强调指出确立科学发展观对于提高党领导经济工作的水平,和驾驭全局的能力,对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至关重要。

科学发展观既是我国经济工作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也是解决我们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诸多矛盾和问题的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所以我们一定要深刻认识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

落实树立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这里我想强调四点——。

1、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的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同时做出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的重要论断。

创造性地回答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级我们党应当如何认识和如何领导发展的问题,树立科学发展观就是要把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落实到现代化建设的各个领域,更好地推进发展,这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那么十六大坚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强调要把坚持党的先进性和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落实到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推动社会全面进步,促进社会全面发展。

促进人和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向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化发展道路。

强调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促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强调了这些全面发展的内容。

我们看到,同科学发展观所强调的要坚持以人为本,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要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改革和建设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

要更加注重搞好宏观调控,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改革创新,着力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着力解决关系人民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

在发展过程当中不仅要重视经济规律,而且也要重视自然规律,充分考虑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这些都是完全一致的。

因此我们说,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在发展问题上对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最好检测、最好实践。

也是对是否真正做到了三个代表的最好检验,这是一。

2、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第二我们说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我们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的发展,我们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骤的战略的第一步、第二步目标,人们生活总体水平达到了小康,这是我们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个伟大的里程碑。

但是我们还要看到,我们说实现的小康仍然是低水平、不全面、不平衡的小康。

所以十六大提出要抓紧本世纪头20年这个大有作为,又必须紧紧抓住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要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们生活更加殷实。

这是一个包括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系统的目标体系,我们要全面实现这些目标,不仅要促进经济增长,实现经济增长翻两番,而且还要在经济不断增长的基础上下大力气解决如下一些问题。

我们要解决农村上存在的城乡差距不断拉大、三农问题严峻的矛盾和问题;我们要解决在区域关系上存在的发展不平衡,地区差距不断扩大的矛盾和问题;我们要解决在经济和社会发展关系上存在的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社会发展严重滞后的矛盾和问题;我们在环境上要解决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经济社会发展矛盾日益突出的问题。

那么这些问题虽然不是近期才产生的,是我国经济长期发展当中积累下来的问题。

但是这些问题相当于我们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的社会的宏伟目标来说,已经成为了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和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如果说在过去我们还没有条件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那么现在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明显增强,逐步解决发展中存在的这些不协调的问题,时机已经逐渐成熟,条件已经初步具备。

我们现在有能力动员更多的资源投向低收入的群体,投向农村和农业,投向落后地区,投向社会事业,投向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

所以关键是要求我们各级党政干部,要树立起和落实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这样我们才能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创造必要的条件。

而我们只有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真正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想问题、办事情、做决策,我们才能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真正建立在求真务实的基础上,才能真正做到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促进社会全面进步,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这是第二点。

3、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正确选择

经过全党各族人们的共同努力,改革25年来,我国经济一直保持着快速增长的良好势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4%,在全世界首屈一指,一花独秀,在刚刚过去的2003年,我们遭遇了非典等各种灾害和困难,我国的经济增长仍然高达9.1%,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4万亿多美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首次突破了1000美元。

这在我国发展史上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那么按照十六大确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到2020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将达到3000美元。

国际经验表明,当一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000美元,即意味着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到了一个新的关键阶段。

那么为什么说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社会发展将进入一个关键阶段呢?

我想这里有四个方面的情况我们要注意到。

一是在这个阶段经济结构变化深刻,技术进步、产业升级、城市化进程加快,第一、第二产业比重明显降低,第三产业处于加速发展的转折点。

如果我们能够顺利实现经济结构的优化和转型,经济发展就会跃上一个新的台阶,否则就有可能停滞不前。

二是在这个阶段城乡之间、区域之间、产业之间以及占有资源不同的人群之间的收入差距还会拉大,而随着收入提高及差距拉大,各种利益关系会越复杂,如果处理不当,就会引发社会不稳定。

那么世界上有一些国家,像拉丁美洲和东南亚一些国家都是在这一阶段出现了经济停滞,甚至社会动荡,结果使发展受到了延误。

三是在这一阶段,社会消费升级而且日益多样化,而经济发展呢,是一个渐进过程,满足人们需求也有个过程,与此同时人们对政治生活参与的要求也日益提高,而新的制度体系的完善和定型还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

如果我们的政策不适当,把人们的味口调得过高而发展又跟不上,新的体制、机制衔接不及时、不到位,这就可能产生社会无序、行为失范、社会危机等问题。

事实在这个阶段由于经济总量比过去大得多,粗放式的增长方式还没有根本转变,资源消耗增加,特别是像我们国家由于资源相对短缺,对国外资源和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加强,这样就会使来自国际的经济额差提高,而且成常态化。

现在我国的许多大中消费的战略性资源对国际市场的依存度已经很高,比如去年我国所消耗的铁矿石、氧化铝的50%,铜资源的60%,原油的30%都是需要依赖进口解决的,由于我国铁矿石的进口占了世界铁矿石销售的一半,所以去年世界上铁矿石是连续三次涨价。

一些境外舆论已经在炒作说中美之间有所谓石油冲突问题以及矛盾额差、汇率额差等问题,世界上在这个发展阶段上的经验、教训也表明,比如由于日美经济的强烈摩擦,最终使日元大幅度升值,使日本陷于10年的经济低靡状态,所以事实和经验教训是值得我们认真总结和汲取的。

总之我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从1000美元向3000美元跨越的这样一个阶段,对我国的发展来说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全国各级领导干部都要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为妥善应对和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很多矛盾提供正确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从而有助于我们认识和把握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全局,有助于我们坚持与时俱进、审时度势、因势利导顺利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不断开创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新局面,这是第三点。

4、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迫切需要

这个问题我简要地讲一下,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同提高党的执政水平、领导水平,提高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

我们说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各级党委和领导干部要不辱使命,不负重托,特别是切实提高执政能力就必须解决好发展问题。

而要解决好发展问题,就需要我们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因此我们要把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科学发展的能力作为我们党提高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树立落实科学发展观来进一步解决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问题,解决好新时期我们党的建设问题。

以上是关于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意义,那么我想简要谈这样四点。

下面我们重点来讲第二个方面的问题,就是全面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二、全面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十分丰富,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各个领域,既有生产力和经济基础的问题,又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问题,既要管当前又要管长远,既是个重大的理论问题,又是重要的实践问题。

我们要全面理解和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涵和基本要求。

在这样的基础上,我们才能够坚定地加以贯彻和落实。

那么我想围绕着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我们讲以下七个问题。

1、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我们要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大家都认识到这是党中央根据经济发展需要提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但是也有一些同志对科学发展观做出了一些错误的理解和解读。

比如有的同志认为,提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表明,党的中心工作应该改变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再适应当前工作的需要了。

因为党的工作重心应当改变了,比如有人以去年非典肆虐为由,以社会上存在的分配不公、下岗失业等社会问题为由,认为目前靠经济发展已经解决不了社会问题,主张应当改变党的工作中心,主张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改为以提高民众的生活质量和水平为中心。

有的建议要搞两个中心,说要以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同时为中心,这些同志,中国现实出现的问题,比如说非典肆虐、分配不公、下岗失业、城乡差距、地区差距等问题归结为是由于我们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惹的祸,这是完全错误的,是开错了药方。

我们认为这种观点是很有害的,是对科学发展观的错误解读,所以我们必须明确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科学发展观的不可或缺的原则,是科学发展观的基础和前提,对此我们必须有清醒地认识。

当然有些同志提出问题,不是说不可以讨论,关键在于说得是否在理。

那么提出要改变我们党和国家中心工作的这样一种观点,至少有一个基本道理没有弄懂,就是什么是中国的主要矛盾,什么是中国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

我们说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这个矛盾的主要方面在落后的社会生产,因为不改变落后的社会生产,我们就不可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不改变国家落后的社会生产,我们就没有物质基础去解决贫困差距、城乡差距和地区差距。

否则的话我们也只能搞平均主义的贫困,而那样的话在当前这种激烈的国际竞争当中,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都会丧失物质基础。

所以我们说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抓好发展首先要集中力量把经济建设搞上去,只有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我们才能为社会进步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供牢固的物质基础。

所以我们要向胡锦涛同志,像温家宝同志在最近讲话当中所多次要求的那样,要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

这个我国当前的主要矛盾,要仅仅抓住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不断增强综合国力,逐步实现全体人们的共同富裕。

那么这就是说我们既要坚持全面协调发展,又要抓好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工作。

这就要求我们学会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结合的工作方法和领导艺术,要求我们学会弹钢琴的工作方法。

那么把重点论和两点论结合起来,学会弹钢琴,这是一种辩证的工作方法和领导艺术,掌握这种工作方法和领导艺术实质上是对我们执政水平和领导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那么我们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就必须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紧迫感抓住机遇,加快发展,保持较快的经济发展速度。

特别是我们要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的目标,年均经济增长平均要达到7.2%。

所以我们要实现这个目标,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保持经济一定的高速度的发展。

只有这样一个目标的实现,我们才能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当然我们讲经济保持较快发展,这又是建立在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和效益的基础上的发展。

实现速度、结构、质量和效益的统一,经济发展需要一定的速度,特别是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需要长期保持较快的速度。

但是我们又不能片面去追求经济发展速度,我国经济现在经济建设突出的问题是结构不合理,是经营方式粗放,经济增长主要靠增加投入、扩大投资规模。

而且资源环境的代价比较大,为此我们就必须走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我们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充分发挥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作用,注重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加快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显著来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我们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要保持经济的较快发展,还必须注意到必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地发展。

那么经济平稳较快地发展,有利于提高经济的质量和效益,有利于不但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有利于增强我们对于经济发展前景的信心。

所以保持经济平稳快速发展也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否则如果经济上我们大起大落,不仅会打乱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而且会造成经济资源的严重浪费和损失。

所以我们又必须把保持经济平稳发展作为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一个重要的问题加以重视和解决,所以第一个问题我们强调的就是坚持树立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一点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能动摇。

2、坚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这是我们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质所在,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也是社会发展的根本保障。

社会发展是经济发展的目的,也为经济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智利支持和必要条件。

随着人民群众物质需求水平日益提高,对精神文化、健康安全等方面的需求也与日俱增,就更加要求社会与经济共同发展。

如果社会发展长期滞后,经济也难以实现较快地发展。

那么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发展较快的同时,我国社会各项事业进步也很明显。

但是我们又不能不承认社会发展滞后于经济发展。

我们长期存在着一头重,一头轻,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问题。

比如公共卫生体系是一项重要的社会事业,而我们的经费投入长期不足,农村缺衣少药的状况严重。

那么考察卫生投入和国民经济增长是否协调,我们通常采用卫生经费的增长率和GDP增长率之间的比值,也就是用卫生弹性系数来衡量。

这样一比较我们就看到了我们的公共卫生事业地投入,在世界上是比较落后的。

发达国家卫生弹性系数一般在1.4%到2%左右。

这就表明卫生费用的增长快于GDP的增长,而我国在1991年到2001年11年间卫生弹性系数只有0.96,这表明我国的卫生费用慢于经济增长的速度。

那么在医疗资源十分有限的情况下,卫生资源的分配有严重不公。

根据卫生部的统计,我国的医疗卫生资源80%集中在城市。

农民人均卫生事业费每年只有12元,仅为城市居民的28%,所以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元2000年对191个成员国卫生技校进行排队评估,中国是排在第144位,就是我们卫生的技校191个国家当中排在第144位。

在卫生负担的公平性的评价排序当中,就是卫生经费的投入使用得是否公平,那么中国是居第188位,倒数第四,比印度、埃及、巴基斯坦、缅甸还要低。

所以由于我们公共卫生体系投入不足,我国的公共卫生事业是落后,滞后于我们的经济发展的。

那么去年非典疫情的蔓延就集中暴露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协调的问题。

去年本来我国经济发展开局良好,但非典疫情的突然爆发使我国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冲击,如果不是党中央采取果断措施,如果像去年四五月份工厂里没人上班,商店里没人购物,街道上没有汽车,这种情况持续下去,哪里还有经济增长9.1%的大好形势呢?

所以抗击非典的实践启示我们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在推进社会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社会发展。

当然社会发展不仅包括了公共卫生事业,而包括科技、教育、文化等社会事业地发展。

而且还包括社会就业、社会保障、社会公正、社会秩序、社会管理、社会和谐,还包括民主法制建设、精神文明建设,以及社会结构、社会领域体制和机制的发展等等。

那么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理所当然地要包括这些方面事业地不断进步。

我们要加快社会发展,叫大力发展教育科技卫生事业,建设现代国民教育体系,优化教育结构和教育资源配制,特别是要发展义务教育、农村教育、职业教育,加强基础研究,高技术研究,推进科学事业的发展,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尽快建成覆盖城乡功能完善的疾病预防控制和医疗救治体系。

特别是注重改善农村的医疗卫生条件,要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加快社会发展。

就要把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继续做好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继续理顺收入和分配关系,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秩序,保持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

我们要加快社会发展,还要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促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共同进步。

为了加快社会发展,我们必须增加投入,深化改革,完善政策,所以各级政府都要用较大幅度来增加对社会发展地投入,这是我们加强和促进社会发展的一个物质基础,同时我们还要加快社会领域的改革和体制创新,增强社会发展的活力,还要鼓励、引导、调动企业和社会各个方面的积极性,来参与社会事业地发展,我想这是第二个问题,就是要协调经济社会发展。

3、坚持城乡协调发展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全局出发,做出的重大决策。

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基础,如果没有8亿农民的小康我们也就不可能实现中华民族的全面小康,没有农村的现代化,也就不可能有全国的现代化。

所以我们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

应当说我们党历来是重视三农问题的,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由于政策执行当中的各种原因,城乡差距、功能差距仍然在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突出的、急待解决的问题,这也就是我们大家所说的三农问题。

正像同志们所说,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这已经成为了同志们广泛的共识。

那么比如在2002年,我国农民居民人均纯收入是2476元,那么这2476元按当年汇率计算,还低于国际上公认的贫困县,也就是每人每天一美元的水平,如果要达到脱贫的国际标准,那么农民应当年均收入,人均收入在3018元人民币,这样一个水平上。

而我国农民的纯收入人均只有2476元,可以说我国的农民整体上还没有脱困、脱贫。

那么城镇居民我国2002年人均收入是7703元,那么这样来看,一个城市人的消费就相当于一个农村人的消费的3.8倍。

如果我们考虑到城市居民所享有的各种福利待遇和隐性收入,考虑到农村实际上生产成本的支出和实物估价等因素,所以根据有关专家计算,城乡居民收入的实际差距还远不止3.8倍,而是高达5到6倍。

这种状况在全世界也是比较突出的。

正像最近中国社会科学院对我们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所做的一个调研报告所指出那样,我国的城乡差距在世界上也是最显著的。

那么这种状况呢,十六大报道用了一个学术用语把它叫做城乡二元经济结构。

所谓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就是指发展中国家传统农业产业部门比重过大,现代经济部门发展不足,以及城乡差距十分明显的一种状态。

这种状态既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结构存在的突出问题,也是这些国家相对贫困和落后的重要原因。

我们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由于人口负担沉重,地域广大,二元经济结构的问题是更为突出。

但是实现城乡二元结构向现代经济结构的转换尤是我们实现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所以我们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必须促进二元经济结构的转变。

那么我国现在正处在深刻的社会转型过程当中,从二元经济结构向现代经济结构转变,这已经成为了我国实现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这将是今后几十年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走向。

那么二元经济结构,是发展中国家走向工业化和现代化的一个必经的过渡形态。

我国在特殊的历史背景下,为了快速推进工业化,实行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实行严格的城乡分割政策,实行人们公社制度和计划经济体制都强化了这种二元经济结构。

所以也就延缓了这种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转化过程。

其突出表现就是我国的城市化严重地滞后于工业化。

那么按照所谓适度城市化、过度城市化和滞后城市化的划分,我国的城市化是属于滞后型的。

比如说在“一五”期间我国的城市化当时是快速增长,1958年到1978年21年间,城市化水平放慢了,仅仅提高了2.5个百分点,按照这样一个进度,那么我国城市化要达到目前我国的水平从78年开始,达到我们目前城市化达到39%的水平,就需要200年的时间。

所以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城市化进程是加快了,农业劳动力在总人口的比重也由70%下降到了50%,城市化水平由1978年的18%上升到了2002年的39%。

但是我们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还低10个百分点,和世界平均水平比我们的城市化水平低于10个百分点。

现在世界城市化率平均已经达到了近50%。

也明显低于同等发展水平的国家,那么从科学技术水平、制造业水平、工业占农业增加值的比重等指标来考察,我国现在都超过了发达国家,在基本实现工业化时期的水平,但是唯独城市化水平大大落后,还相当于英国1850年的水平,英国1850年城市化率就达到了37%,也就是说150年前,英国的城市化水平是37%,而我们现在是39%。

相当于美洲、北美1910年的水平,这个时候美国城市化率是41%,相当于日本1950年的水平,他们是1950年城市化达到了38%。

所以我国的城市化滞后是我国工业化发展进程不平衡的突出表现。

那么城市化水平低,城乡次序扩大差距,这就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制约因素。

那么从历史上看,城市化是伴随着工业化发展起来的。

19世纪的时候城市人口占世界总人口仅有2%到3%,到了20世纪初就提高到了13%到14%,目前已经达到了50%。

所以我们说纵观发达国家农业现代化和一些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的过程,无不伴随着劳动力由农业向非农产业,由农村向城市的大量转移。

比如美国在经济起飞阶段,农业人口下降了72%,日本在二战以后农业人口下降了65%。

即使像阿根廷、智利、墨西哥、秘鲁这些发展中国家,在1950年到1965年的15年前,城市人口年均增长平均也达到了5.3%。

而我国在1978年到2000年虽然我们的城市化进展比较快,但是城市人口年均增长率仅为0.38%。

所以我们和拉丁美洲、阿根廷、智利这些国家比,城市化的进程比也是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