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6 回忆我的母亲教案1.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483632 上传时间:2022-10-3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1.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6 回忆我的母亲教案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人教版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6 回忆我的母亲教案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人教版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6 回忆我的母亲教案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人教版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6 回忆我的母亲教案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人教版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6 回忆我的母亲教案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6 回忆我的母亲教案1.docx

《人教版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6 回忆我的母亲教案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6 回忆我的母亲教案1.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6 回忆我的母亲教案1.docx

人教版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6回忆我的母亲教案1

回忆我的母亲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作者,掌握课文新字和词语;了解回忆录的一般特点。

学习运用具体事例写人的手法。

2.能力目标:

朗读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结构,学会以时间顺序组织材料的方法。

揣摩质朴、自然、真挚的语言特点,学习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朱德母亲的高尚品德,领会母爱的深沉,体会作者的思念、敬爱之情。

培养学生的亲情观。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体会母亲的形象特征。

领会文章质朴而又富有深情的语言特点。

教学难点:

学习文章通过选取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

领会以时间顺序组织材料的方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请学生交流搜集的关于赞美母亲的诗歌、文章。

(让学生上台朗读)

在我们呱呱坠地时,我们享受到的人间第一爱就是“母爱”。

“母爱”是人世间最普遍而又最广博的一种爱。

从古至今,有多少文人墨客给我们留下了表现“母爱”的诗篇,又有多少歌唱家用歌声传唱着“母爱”的崇高。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赞颂母爱的散文——《回忆我的母亲》。

二、自主预习

1.作者介绍

朱德(1886—1976),字玉阶,四川仪陇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缔造者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

其主要著作收入《朱德选集》。

2.背景资料

朱德的母亲钟太夫人忠厚、仁慈、顽强、爱憎分明、始终如一地支持儿子投身于革命事业。

她勤劳一生,在世上活了86个春秋,于1944年逝世。

朱德得知母亲逝世的消息后,怀着悲痛的心情,写下了这篇《回忆我的母亲》。

这篇文章最早发表在1944年4月5日延安《解放日报》时,题目为“母亲的回忆”。

但是这个题目容易引起歧义,它既可以理解为母亲所回忆的往事,又可以理解为作者对母亲的回忆,于是1984年秋季中学课本将此文题目改为“回忆我的母亲”。

沿用至今。

3.知识链接

文体知识——回忆录

回忆录是传记文学的一种,用叙述、描写的方法,追忆本人或他人过去的生活经历和社会活动。

回忆录有“公撰”“私撰”两种。

回忆录具有以下特点:

(1)用叙述、描写的方法,追记本人或他人过去的生活经历和社会活动。

(2)篇幅有长有短,带有文献性质。

(3)要求写真人真事,语言简明平实。

如何读写人的回忆录:

(1)抓住叙写的主线就等于掌握了理解全文的钥匙。

因为回忆录是依第一人称来叙写人物的,在阅读时应沿着叙写的主线,如作者描述了哪些具体事件,进而把握所写人物的思想性格、品德、气质。

(2)从记叙的字里行间和作者的议论中,弄清作者对人物的褒贬态度。

4.检查预习

(1)订正字音

佃农(diàn)祖籍(jí)溺死(nì)

妯娌(zhóuli)和睦(mù)私塾(shú)

衙门(yá)劳碌(lù)差役(chāiyì)

横蛮(hènɡmán)不辍劳作(chuò)

累赘léi

积累lěi

劳累lèi

(2)词语释义

好劳动:

劳动好手。

任劳任怨:

做事不辞辛劳,不怕别人埋怨。

周济:

对穷困的人给予物质上的帮助。

为富不仁:

靠不正当手段发财致富的人没有好心肠(语出《孟子·滕文公上》)。

不仁,不仁慈。

节衣缩食:

省吃省穿,泛指节俭。

支撑门户:

勉强维持家庭。

东挪西借:

指从各处设法凑集。

聊叙:

姑且谈谈。

聊,略微。

不辍劳作:

劳动做活的事从不停止。

辍,停。

三、合作探究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这篇课文是训练朗读的好材料,通过朗读可以细细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感情,并感受文章朴素优美的语言魅力,达到以读代讲的目的。

1.文章饱含了作者对母亲的哪些丰富感情?

哪一种感情是全文的基调?

答案示例:

有“爱”“敬”“哀”“思念”“怀念”“歌颂”“感谢”等。

其中,“爱”是基本感情,也是贯穿全文的感情。

作者怀着对母亲深深的爱,而哀思母亲,敬重母亲,歌颂母亲,感谢母亲,唱出一支对母亲的深情赞歌。

2.文章可分为几个部分?

用准确简洁的语言概括各部分大意。

答案示例:

第一部分

(1):

作者痛悼母亲逝世,引出对母亲的回忆。

第二部分(2—15):

叙述家庭情况,着重写母亲一生中的主要事迹,歌颂母亲的美德,感谢母亲的养育之恩。

这部分又可分为三层:

第一层(第2—8段):

概述家庭情况,着重写母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的高贵品质和坚强不屈的性格。

第二层(第9—13段):

写母亲理解儿子,鼓励、支持儿子投身革命。

第三层(第14、15段):

作者概述母亲对自己的教育,及其深刻的影响。

第三部分(16、17):

写对母亲的沉痛悼念,并表达了作者以尽忠于党和人民来报答母亲深恩的崇高的思想感情。

3.本文采取了什么样的叙事方法?

采用这样的叙事方法有什么作用?

答案示例:

叙事方法:

倒叙、顺叙。

作用:

使文章的脉络清晰,内容安排极其自然。

4.请试着在第2—8段中找出每段的中心句,并用笔先标注出来。

答案示例:

第2段:

我家是佃农。

第3段:

母亲一共生了十三个儿女。

第4段:

母亲是个好劳动。

第5段:

母亲这样地整日劳碌着。

第6段:

佃户家庭的生活自然是艰苦的,可是由于母亲的聪明能干,也勉强过得下去。

第7段:

母亲那种勤劳俭朴的习惯,母亲那种宽厚仁慈的态度,至今还在我心中留有深刻的印象。

第8段:

母亲没有灰心,她对穷苦农民的同情和对为富不仁者的反感却更强烈了。

5.作者回忆母亲,为什么选材都是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小事?

又是怎样将众多的日常小事有条不紊地组织为一个整体的?

贯穿母亲一生的优秀品质是什么?

答案示例:

母亲是劳动妇女,是家庭主妇,选材范围只能是这些日常琐事。

选材虽从小处着眼,但能于细微处见真情,写得真实、亲切、感人。

课文围绕母亲“勤劳一生”这一叙事线索,按时间顺序安排记叙的内容。

贯穿一生的品质“勤劳”。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朗读、跳读、浏览等方式从整体上了解了文章的层次结构,理清了文章的脉络,并通过那些日常琐事,对母亲忠厚、质朴、勤劳的形象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

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本文,深层次的感受母亲的伟大。

五、练习设计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第二课时】

一、课前复习

1.根据意思写词语。

(1)做事不辞辛劳,不怕别人埋怨。

()

(2)靠不正当手段发财致富的人没有好心肠。

()

(3)劳动做活的事从不停止。

()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用横线画出第1段中点明主旨和表明叙事线索的句子;用波浪线画出表明全文感情基调的句子。

3.本文采取了什么样的叙事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

1.

(1)任劳任怨

(2)为富不仁

(3)不辍劳作

2.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我很悲痛。

 特别是她勤劳的一生。

 我很悲痛。

我爱我母亲。

3.倒叙、顺叙。

二、新课导入

上节课,我们一起回忆了朱德母亲一生的主要事迹及优秀品质,掌握了作者对母亲的感情和文章的感情基调。

这节课,我们一起在本课学习的基础上,初步了解回忆录这种体裁的特点,欣赏本文的语言特色,提高阅读水平。

三、合作探究

(一)精读课文,内容探究

1.第1段在全文中有何作用?

答案示例:

总领全文,点明回忆的内容;抒发作者悲痛的感情,奠定感情基调。

2.这篇课文记叙了母亲的哪些事件?

从中可以看出母亲具有哪些品格?

根据时间顺序完成下面的表格。

(出示表格,让学生回答)

时间

母亲所做(或:

经历)的事情

母亲的个性品质

作者小时候

1885~1900年前后

1905年

1908年

1919年

大革命时期(1924—1927年)

抗战以后1944年

答案示例:

母亲是个“好劳动”“整日劳碌着”

母亲勤劳俭朴、任劳任怨、宽厚仁慈

遭遇退佃、搬家和天灾,母亲“没有灰心”,对劳苦农民的同情和对为富不仁者的反感更强

母亲坚强不屈的性格、朴素的阶级意识

节衣缩食,借债供“我”读书

摆脱贫困和压迫的愿望

支持、慰勉作者参加革命

深明大义

离开土地就不舒服,继续劳动、直到最后,独立支持一家人的生活

勤俭持家、深明大义

过着勤劳的农妇生活

理解党的困难、支持革命、期望革命成功

86高龄仍“不辍劳作”

热爱劳动、勤劳

3.作者由衷地感谢母亲对自己的养育之恩,是从哪些方面来写的?

在段落结构的形式上具有什么特点?

答案示例:

从两个方面来写:

一是感谢母亲“教给我与困难做斗争的经验”,“又给我一个强健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二是“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并“鼓励我以后走上革命的道路”。

母亲留给儿子的这些,确实是世界上最宝贵的财产,而作者也深深懂得其价值,写了自己的深切感受,从而对母亲发出由衷的感激之情。

结构形式上的特点是:

运用了反复的手法。

教师点拨:

反复,就是根据表达需要,为了强调某种意思,突出某种情感,特意重复使用某些词语、句子或者段落的修辞方法。

反复的作用就是:

强调,以增强语气或语势;反复咏叹,表达强烈情感;使诗文的格式整齐有序,而又回环起伏,充满语言美。

4.文章的结尾两个自然段表达了哪几层意思?

答案示例:

表达了三层意思。

第一层意思:

痛悼母亲的离去;第二层意思:

对母亲的高度评价;第三层意思:

决心尽忠革命事业。

5.本文是一篇回忆录,主要记叙母亲的生平事迹,但有的地方有议论,请找出来。

看看这些议论有什么作用,并说说议论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答案示例:

课文第14至17段都是议论。

作用:

这些在记叙基础上的议论把事件蕴含的意义揭示得更透彻,把作者悼念、赞颂母亲的感情抒发得更加深切。

特点:

这些议论的语言以记叙为基础,饱含感情。

6.作者是怎样把对母亲的热爱和对劳动人民的热爱、对革命事业的忠诚结合起来的?

答案示例:

朱德是革命家,他的心里不仅装着人民,还装着党和国家。

作者深知母亲逝世的哀痛是“无法补救的”,因此就要寻找补救之法,以报答母恩于万一。

于是,从母亲的平凡,想到劳动人民的平凡,想到“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再进一步想到“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

再通过一个设问句“我用什么方法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呢?

”发人深思,使报答母亲深恩的感情上升为更博大的感情:

“继续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国共产党,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过快乐的生活。

”只有这样,才能报答母亲的深恩,才算爱母亲。

为此,作者下定决心“能做到”,并坚定信念“一定能做到”。

文章倒数第二自然段表达了作者宽广的胸怀、崇高的精神。

作者把爱母亲的感情与爱党、爱人民、爱民族的感情紧紧地结合在一起,大大地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二)品读课文,句段赏析

1.如何理解“母亲一共生了十三个儿女。

因为家境贫穷,无法全部养活,只留下了八个,以后再生下的被迫溺死了。

这在母亲心里是多么惨痛悲哀和无可奈何的事情啊”这几句话?

答案示例:

这几句平实的话蕴含着深刻的思想,是对旧社会的血泪控诉。

在旧中国的农村,溺婴是常有的事情,朱家也不例外,因为家境贫穷,无法全部养活,才被迫忍痛溺死五个孩子。

这个怵目惊心的事例,足以揭示旧中国千百万劳动妇女的牛马不如的悲惨境遇,是旧中国农村的缩影。

后一句是画龙点睛的议论,一个“多么惨痛悲哀”,一个“无可奈何”,字字滴血声声泪,悲惨万状,万般无奈啊!

2.“这类地主富人家看也不看的饭食,母亲却能做得使一家人吃起来有滋味”一句运用了什么手法?

有什么作用?

答案示例:

运用了对比的手法。

将“这类地主富人家看也不看的饭食”与“母亲却能做得使一家人吃起来有滋味”对比着平静道出,表现出了母亲的勤劳、聪慧、能干,善持家务,表达了作者对母亲巧于持家的敬佩之情。

3.“她知道我们党的困难,依然在家里过着勤苦的农妇生活”一句突出了母亲怎样的形象?

答案示例:

儿子做了总司令,母亲却依然做农妇,这是一件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职业规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