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料化学复习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483631 上传时间:2022-10-30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517.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染料化学复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染料化学复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染料化学复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染料化学复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染料化学复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染料化学复习题.docx

《染料化学复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染料化学复习题.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染料化学复习题.docx

染料化学复习题

《染料化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练习题

1、染料:

有色的有机化合物,能溶于水或其他介质以制成溶液或分散液,并能直接或经媒染剂作用使纤维着色,染后具有一定坚牢度及鲜艳度的物质。

2、力份:

是指染料厂选择某一浓度的染料为标准,而将同种类不同批次的染料产品与它相比较而言,用百分数表示。

即同种染料,在相同条件下用相同用量,染出颜色的浓淡程度比较。

3、颜料:

是不溶于水和一般的有机溶剂的有机或无机有色化合物。

颜料本身对纤维没有染着能力,使用时主要靠高分子粘合剂的作用,将颜料的微小颗粒黏着在纤维表面或内部。

4、互补色光:

一定波长的光与另一定波长的光,以适当的强度比例混合得到白光,这两种有色光称为互补色光。

5、中料:

将不具备染料特性的芳烃衍生物叫做染料中间体,简称中料。

6、重氮化反应:

芳伯胺与亚硝酸作用生成重氮盐的反应称为重氮化反应。

因亚硝酸不稳定,通常使用亚硝酸钠和盐酸或硫酸,使反应生成的亚硝酸立即与芳伯胺反应。

7、偶合反应:

芳香族重氮盐浴酚类和芳胺作用,生成偶氮化合物的反应。

8、染色牢度:

是指染色产品在使用过程中或染色以后的加工过程中,在各种外界因素的作用下,能保持其原来色泽的能力。

9、加法混色:

加法混色指的是不同颜色的光的混合。

在人眼视网膜的同一点上同时。

射入两束或两束以上颜色的光,产生与这些光的颜色不同的另一个颜色的感觉,它是把色光叠加起来的混色方法。

10、单色光:

在光谱上看到的颜色叫光谱色,不能分解的光谱色称为单色光。

11、深色效应:

通过改变染料结构等可改变染料的最大吸收波长,即改变染料色泽的深浅。

凡是能使染料的最大吸收波长增大的效应称为深色效应。

12、浅色效应:

通过改变染料结构等可改变染料的最大吸收波长,即改变染料色泽的深浅。

凡是能使染料的最大吸收波长减小的效应称为浅色效应。

13、浓色效应:

通过改变染液浓度等可改变染料的最大摩尔消光系数,即改变染料色泽的浓淡。

凡是能使染料的最大摩尔消光系数增大的效应,称为浓色效应。

14、淡色效应:

通过改变染液浓度等可改变染料的最大摩尔消光系数,即改变染料色泽的浓淡。

凡是能使染料的最大摩尔消光系数减小的效应,称为淡色效应。

15、Lambert-Beer-吸收定律:

单色光透过理想的染料溶液时,吸光度等于摩尔吸光系数、溶液浓度以及单色光经过的光程长度之积。

16、基态:

在一定条件下,分子总处于最低电子能级状态,称为电子基态,简称基态。

17、减法混色:

减法混色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染料叠加在一起而产生与混合前染料不同的颜色.即染料在白光照射下从白光中减去被染料所吸收的部分,其剩余部分(各混合染料成分所不吸收的)光线混合的结果。

在印染工业中拼色就是减法混色的例子。

18、直接染料:

绝大多数是含磺酸基的偶氮染料,能溶于水,分子结构中含水溶性基团(—SO3H),能在中性或弱碱性溶液中上染纤维素纤维;在弱酸及中性介质中上染蛋白质纤维。

染色方便,色谱齐全,价格便宜,但各项牢度较差,尤其是湿处理牢度。

较少用于棉织物染色,多用于粘胶、蚕丝及锦纶丝的染色。

19、活性染料:

分子结构中带有反应性基团,染色时与纤维素纤维中的—OH和蛋白质纤维中的—NH2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共价键,故又称反应性染料。

主要用于棉、麻、蚕丝等,也能用于羊毛、粘胶及聚酰胺纤维的染色,颜色鲜艳,色牢度好。

20、不溶性偶氮染料:

由重氮组分和偶合组分两种组分组成,在纤维上反应形成不溶性偶氮染料,因染色时需要用冰,故又称作冰染料,商品名称为纳夫妥染料。

21、还原染料:

不溶于水,除了个别品种外,分子结构中都含有羰基(—C=O),在碱性介质中被保险粉还原成可溶性的隐色体钠盐而上染纤维,再经氧化重新生成原来的不溶性染料而固着在纤维上,故称还原染料,商品名称为士林染料。

主要用于纤维素纤维的染色,其耐晒耐洗牢度都较好。

22、光敏脆损:

某些色系如黄色、橙色、红色等的还原染料染色织物在穿着过程中,经日光照射后染料颜色并没有褪去,但织物却逐渐脆化损坏,这种现象称为光敏脆损。

23、可溶性还原染料:

是还原染料隐色体硫酸酯的钠盐或钾盐,可溶于水,再在酸性条件下水解氧化为它的母体染料而染着在纤维上。

主要用于染纤维素纤维和涤棉混纺织物的淡色。

24、酸性染料:

含有—SO3H、—COOH等酸性基团,能溶于水,在酸性或中性介质中染料分子内所含的磺酸基、羧基与蛋白纤维分子中的氨基以离子键相合而上染蛋白质纤维,也可用于锦纶的染色。

根据染料染色性能的不同分为强、弱、中性浴染色的酸性染料。

25、酸性媒染染料:

上染前或后要经过媒染剂处理,使媒染剂中的金属离子与染料络合沉积在纤维上,包括1:

1和1:

2型染料。

染色牢度优于酸性染料,但色泽不够鲜艳。

适用于羊毛、蚕丝及聚酰胺的染色。

26、酸性含媒染料:

酸性含媒染料或酸性媒介染料是指染料本身分子中已经含有与染料分子按照一定比例鳌合的金属离子。

染色牢度优于酸性染料,但色泽不够鲜艳。

适用于羊毛、蚕丝及聚酰胺的染色。

27、分散染料:

分子结构中不含水溶性基团,是非离子型染料,染色时借助分散剂将染料分散成极细小的颗粒,形成分散浴而染着纤维所以称为分散染料。

主要用于聚酯、聚酰胺及醋酯纤维的染色。

28、阳离子染料:

阳离子染料是在碱性染料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碱性染料分子结构中含有碱性基团,与酸成盐而溶于水,染料的色素离子带有阳电荷,所以又称为阳离子染料。

这类染料色泽鲜艳,牢度较好,主要用于晴纶纤维的染色。

29、染料的饱和值SD:

指商品阳离子染料在100℃,PH=4+0.2,浴比1:

100,回流时间4个小时,上染百分率为90-95%时,在某一种腈纶上的染色饱和值。

30、阳离子染料的配伍性:

表示晴纶染色过程中,各拼色染料上染速率的一致性程度。

通常用配伍值(K值)表示染料的配伍性,配伍值是反映阳离子染料亲和力和扩散性能好坏的综合指标。

31、蒽醌类染料:

是指染料结构以蒽醌类染料为主的一类染料,包括蒽醌和具有稠芳环的醌类染料。

数量仅次于偶氮染料,品种有还原、分散、酸性、阳离子、不溶性偶氮染料等。

32、靛族染料:

含有靛蓝和硫靛结构的染料,主要有还原染料。

33、偶氮染料:

分子结构中含有偶氮基(—N=N—)的染料。

根据偶氮基的数目可分为单、双、多偶氮染料,是整个染料品种中最多的一类,约占全部染料的60%左右,以浅、中色居多。

具有合成简单、色谱齐全、使用方便、价格低廉的优点。

34、硫化染料:

染料分子结构中含有S键,制造时要用硫磺或硫化钠进行硫化反应,染色时要用硫化钠进行还原溶解,所以称为硫化染料。

颜色以蓝色和黑色为主。

35、缩聚染料:

该类染料染色时脱去水溶性基团,缩合成大分子不溶性染料附着在纤维上,称为缩聚染色。

36、禁用染料:

原本是指某些染料因在生产制造过程中的劳动保护问题而被禁止生产的染料,现在是指可以通过一个或多个偶氮基分解出有害芳香胺的染料。

37、致敏染料:

是指某些会引起人体或动物的皮肤、黏膜或呼吸道过敏的染料。

38、致癌染料:

是指未经过还原等化学变化即能诱发人体癌变的染料。

39、染料的饱和系数f(相对饱合值):

纤维的饱和值Sf与染料饱和值SD的比值为该染料的饱和系数f。

染料的百分用量与饱和系数f的乘积不应超过Sf,否则易造成染料的浪费。

40、磺化反应:

是指在有机化合物分子中引入磺酸基的反应。

41、蒽醌类还原染料:

凡是以蒽醌或其衍生物合成的还原染料以及具有蒽醌结构的的还原染料都属于此类。

42、隐色体电位:

就是指染料在该还原电位值时,正好转变为隐色体。

43、半还原时间:

以染料到达完全还原状态所需时间的半量表示。

44、干缸还原法:

就是采用小浴比来提高浴中氢氧化钠和保险粉的含量(浓度),以提高还原能力的还原方法。

或者还可以再采用提高温度和延长时间等措施使染料得到充分的还原。

二、填空练习题

1、阳离子染料的配伍性能是染料对纤维的(亲和力)和(扩散性)的综合效果。

2、阳离子染料的母体按结构主要有(偶氮型)、(蒽醌型)、(三芳甲烷型)以及菁类。

3、根据带正电核基团在染料共轭体系中的位置,阳离子染料可以分为两大类:

(隔离型)阳离子染料和(共軛型)阳离子染料。

4、配伍值大的染料,亲和力(小)、上染速率(慢)、匀杂性(好)。

5、颜色的基本属性是色调、纯度、亮度或明度。

7、蒽醌类还原染料的隐色体钠盐大部分均较未还原的色泽(深),只有极少数和未还原的色泽(近似)。

这是由于被还原为隐色体钠盐后,共轭体系(增大)的缘故。

8、靛族类还原染料和蒽醌类最显著的不同之处,就是不论他们原来是什么色泽,还原后的隐色酸钠盐都是(无色或者仅仅是很浅的黄色活杏黄色)。

9、可溶性还原染料一般是将染料直接加入吡啶和氯磺酸的混合液中,再加入金属粉末,如铁粉,则被还原的染料立即被酯化形成可溶性还原染料。

10、还原染料染色时需要在(强还原剂)和(碱性)的条件下,将染料还原成可溶性的隐色体才能上染纤维。

11、根据染料的化学结构、染色性能和染色工艺条件的不同,酸性染料可分为(强酸性染料)、(弱酸性染料)和(中性浴染色的染料)三类。

12、酸性媒介染料的染色方法有(预媒染色法)、(后媒染色法)和同浴染色法三种。

13、在“还原蓝BC”名称中,还原为(冠称),蓝为(色称),BC为(字尾),B表示染料带有蓝光,C为耐氯漂。

14、在“150%活性艳红K—2BP”名称中,活性为(冠称),艳红为(色称),字尾中K表示高温染色型,B表示带蓝光,2B表示蓝光程度,P代表适用于印花,150%为染料的(强度或力份)。

15、在染料的名称中,某些英文符号表示特定的意义,如Conc表示(浓的),H.C.表示(高浓)。

16、在染料的名称中,某些英文符号表示染料的物理状态。

如liq表示(液状),pdr.表示(粉状),paste表示(浆状)。

17、在染料的名称中,某些英文符号表示特定的意义,如ex.conc表示(特浓),Double表示(双浓)。

18、在染料的名称中,某些英文符号表示染料的物理状态。

如liq表示(液状),gr表示(颗粒状),s.f表示(超细粉状)。

19、磺化过程中,(磺酸基取代碳原子上的氢)称为直接磺化;(磺酸基取代碳原子上的卤素和硝基)称为间接磺化。

20、为避免过高的温度而导致蒽醌的分解,蒽醌的磺化一般都采用(发烟硫酸)。

磺化时,往往会在(两)个苯环上发生磺化反应。

21、为了制备单磺酸蒽醌,需要控制一定的蒽醌未被磺化。

一般情况下,磺酸基进入(β)位,在有少量汞盐存在的条件下,则进入(α)位。

22、萘系中料如果直接卤化会形成较多副产物,因此,萘环上的卤代基主要是通过(桑德迈尔)反应或(希曼)反应获得。

23、对于多硝基化合物,若只需还原一个硝基,进行选择性还原时,可以选择(硫化碱)还原。

24、β-萘胺一般采用β-萘酚的氨解制备,该方法称为(勃契勒)反应。

25、在有机化合物分子中引入氨基的反应,主要有(硝基还原)和(氨解反应)两种方法。

26、在有机化合物分子中引入羟基的反应,主要有(磺酸基碱熔反应)、(羟基置换卤素)、(羟基置换氨基)以及异丙基芳烃的氧化——酸解等几种方法。

27、酚类化合物的钠盐与二氧化碳反应,在(芳环上引入羧基)的反应称为考尔培反应。

28、直接染料主要有直接染料、直接耐晒染料、直接铜盐染料、直接重氮染料、直接交联染料和直接混纺染料。

29、根据直接染料对温度、上染率及盐效应的不同,大致可分为(匀染性染料)、(盐效应染料)、(温度效应染料)三大类。

30、为提高直接染料的染色牢度,可以用(阳离子)固色剂进行后处理。

31、按照化学结构和性质,还原染料分为(蒽醌)、(靛族)、(稠环)、(硫酸酯衍生物的可溶性类)四大类。

32、酸性染料按其化学结构特征可分为(偶氮类)、(蒽醌类)、(三芳甲烷类)、(氧杂蒽类)、(亚硝基类)等。

33、1:

2型酸性含媒染料是指络合物分子中的(中心金属离子和染料分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职业规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