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作文备课.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390168 上传时间:2022-11-22 格式:DOCX 页数:48 大小:62.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作文备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作文备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作文备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作文备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作文备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作文备课.docx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作文备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作文备课.docx(4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作文备课.docx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作文备课

习作1教学设计

一、教材简析:

本册习作教材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观察习惯方面下了很大功夫。

作为第一篇作文,就要求学生认识到有些文章是经过对某一事物的多次观察才写成的。

范文《二八月,看巧云》的作者经过多次观察,才发现二八月的云巧在形状和色彩这两个方面。

要写好这次习作,教师有必要事先准备,指导学生选择好一个观察点,对某种自然现象作连续观察,并把每次观察到的情况记下来。

要提前指导学生观察注意自然现象的变化。

如观察春风,风有大小强弱,给人的感觉明显不同;观察时还要引起联想,文章的内容才会丰富。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学习过写景的文章,并进行了相关的训练。

但大多数学生对身边很多熟悉的自然景物并没有进行过细致的观察,更对这些景物的特点了解很少。

此次习作正值春季,因此应重点让学生观察春季的景物,这样学生言之有物,有话可说。

三、教学目标:

1、仔细观察一种自然现象,结合例文《二八月,看巧云》,知道作者写了云的哪些特点,哪些是详写,哪些是略写。

2、结合“习作要点提示”,明白写好景物的要领。

3、连续观察春天的朝霞晚霞、春风春雨、雾起雾散等自然现象,注意景物的特点,并能在课堂上将观察到的景色写下来。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按照顺序抓住过程,按时间顺序细致描写。

难点:

抓住景物特点,并能用恰当的语言描述出来。

【教学准备】

1.学生:

连续观察春天的朝霞晚霞、春风春雨、雾起雾散等等,并把观察到的情况全面、细致地记录下来,为写作时能够突出特点、有详有略打下基础,观察时注意做记录。

2.教师:

准备1~2篇经典的描写自然现象的范文并制作成幻灯片。

(设计意图: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

“观察对于儿童之必不可少,正如阳光、空气、水分对于植物之必不可少一样。

在这里,观察是智慧的最重要的能源。

”让学生走进自然、触摸春天,感悟周围事物的变化和更新。

学生有了自主体验,实际写作时就能够有的放矢,不至于为应付任务而凭空捏造,东拼西凑。

让学生“有话写”)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设计

修改栏

一、作前指导

(一)入情入境话春天

组织学生说一些有关春天的成语、古诗、谚语等。

学生同时拿笔记录下和自己调查的事物、景物相关的诗句,丰富个人写作数据库。

(设计意图: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师“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

”创造思维是一种艰苦而枯燥的脑力劳动,用“交流已有语言”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唤醒学生的创作欲望,打开学生的记忆宝库,同时能够帮助学生丰富个人写作数据库,使得学生“乐于写”。

(二)例文引路

1、启发谈话,引出例文

同学们,我们刚才分享了古人笔下盎然的春意。

大自然的景色是美丽的,春天的景色更是生机勃勃、美丽无比。

我们如果能把这美景写下来,和朋友、家人一起分享,那该多好啊!

有位小作者,她把二八月的巧云写得多姿多彩,美极了。

  2、赏析例文,感知写法

  

(1)轻声读例文《二八月,看巧云》,自主思考:

  a、文章写了云在哪些方面的特点?

  b、作者在写云的造型时着重写了云哪些奇巧?

分几种情况来写?

  

(2)师生交流。

  (3)小结:

作者详略有当,例文中写了二八月云在造型和色彩上的特点,其中重点写了云的形状,又分三种情况来写,集中在一起的云、分散的云和鱼鳞云,抓住了景物的特点和变化。

(设计意图:

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问题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和文本充分对话,自己去发现写作方法,探究写作规律。

学生明确“怎样写”。

3、结合要点,归纳写法:

(1)写景的时候抓住景物的特点以及它的变化来写。

(2)写作过程要按照一定顺序。

(3)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设计意图: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习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

”我们提倡学生习作中的自由表达,但如果完全抛开写作方法的指导,学生根本就无法自由表达。

(三)经典赏析

幻灯片出示:

经典一:

朱自清的散文《春》节选: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山朗润起来了,水长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

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

风轻悄悄的,草绵软软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花里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野花遍地是:

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细细体会文中的词句,感悟拟人和比喻等修辞手法,给景物描写所带来的绚丽色彩。

经典二:

请看学生作文《春雨》中的几段:

  田野,湿漉漉,绿油油。

(远镜头勾勒)

  田间小路,一条条,纵横交错;金黄艳柔的菜花上,滚动着水珠;刚刚吐露新芽的桑树枝上,挂着串串水珠,身披雨衣的采桑姑娘,面带笑容,仍在田间忙碌。

(特写镜头描绘)

在进行景物描写时,通过远近景的交替穿插,可以使文章产生立体感,从而使习作更具活力,生动逼人。

(设计意图:

在经典片段的赏析中,煽动学生的创作情绪,激发学生的创新理念,使学生能够把自己的观察更丰富多彩的呈现出来,而不是千篇一律、落入俗套。

赞可夫说:

“只有在儿童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立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产生使儿童的作文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词语。

”)

二、下笔成文

行笔成文、相机辅导

1、明确这次习作的要求、内容。

2、学生根据自己的记录,小组内说说课前自己观察的情况。

3、相互交流提示。

4、习作,教师巡回指导。

重点指导存在习作困难的学生,点对点的辅导。

三、多人品评、誊写习作。

1、每一位同学都把自己的作文出声朗读修改。

  2、反复修改,多人品评。

  鼓励学生用互改、找竞争对手批改,让同学写评语等方法,让学生讨论交流,从中获益。

3、出示一位同学的作文,指名读后思考:

(1)文章哪些地方写得好,值得我们学习?

(2)文章存在哪些不足?

(3)你认为怎样修改更好?

  4、学生再次自查自改。

  5、学生誊写。

(设计意图:

“千金难买回头望,文章不厌百回改!

”“好文章三分写、七分改!

”不仅教给学生修改作文的方法,而且鼓励学生采用多元化的修改方式,使学生享受到作文成功的快乐,很好地体现了“新课改”要求的“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的教学目标,使学生的思维在相互交流中碰撞出火花,激发出灵感。

要求学生“写更好”)

四、习作交流

1、每次习作的展示都应该坚持“给后进生一个舞台”的原则。

2、习作用活页稿纸誊写,装订成册,并给习作集命名,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有成就感。

学生传阅该习作集,能阅读到每个学生的习作,互相学习。

3、可以将优秀习作推荐到学校的“小号角”广播台或各类报社。

4、班级创设“习作园地”,将优秀的习作进行张贴。

【习作批改】

1.以鼓励学生为主。

在批改中用放大镜去找学生作文中的优点,可以是一个词或者是一句话,并清晰地标记出来。

2.紧扣本次习作要求。

评价一篇作文的核心标准就是是否符合习作要求。

本次习作的核心标准是能否抓住自然景物的特点。

3.关注学生语言。

重点看学生的语言是否通顺、流畅、准确。

4.提倡面批。

教师工作繁忙,尤其是语文教师更是繁忙,但为了更好和学生沟通,每次习作应至少五篇作文面批。

这种批改方式的功效是任何方式无法代替的。

5.重视眉批。

重点针对学生的习作是否符合要求进行眉批,提出建议性的修改。

 

【板书设计】 

  习作一二八月看巧云

  集中在一起的云

  分散的云

  鱼鳞云   (详)形状

  变化特点

  (略)颜色

 

 

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大自然的景色是美丽的,春天的晚霞更是美丽无比。

我们如果能把这美景写下来,让别人一起分享,那该多好啊!

有位小作者,她把二八月的巧云写得多姿多彩,美极了。

1、轻声读例文,想想:

文章写了云在哪些方面的特点?

作者在写云的造型时着重写了云哪些奇巧?

分几种情况来写?

2、小结:

作者详略有当,重点写了云的形状,分三种情况,抓住了景物的特点和变化。

1、写景的时候抓住景物的特点以及它的变化来写。

2、写作过程要按照一定顺序。

1、读例文,讨论:

小作者怎样描写云的形状和奇巧的?

2、同桌交流

3、归纳总结:

在云的造型上描写它形状的奇巧,而后分三种情况来写,每一处都抓住云的变化特点。

1、明确这次习作的要求、内容。

2、说说课前观察的情况。

3、同桌练说,相互交流提示。

4、习作,教师巡回指导。

 

以例文的写法为引领,让学生初步明白如何先材,如何组织材料。

 

通过探讨式的学习,引导学生了解云的开关和奇巧。

在讨论的过程中让学生选材,组织材料。

教师下水文

神秘的风

风,总是神神秘秘,行踪莫测,它的出现有时会给人们带来无穷的快乐,但也有时不能。

春天,微风缓缓地吹过田野,吹过山岭。

嫩绿的小草在地里睡了一觉醒来,慢慢地把脑袋伸出地面,小树发芽了,它们随着风儿翩翩起舞。

小鸟快活地在天空飞翔,在尽情地歌唱。

风儿用手轻轻地抚摸着我的脸,软绵绵的,舒服极了。

夏天到了,天气总是那么闷热,人们多么希望风儿快些到来。

而风儿却变得格外的淘气,总在跟人们捉迷藏。

好不容易出现了一丝风,可还没来得及高兴呢,它又跑得无影无踪了,无论怎么都找不到它。

嗨,真是拿它没办法!

在秋天来临之季,金风也赶来了。

它带着丰收的喜悦,带着神奇的色彩,带着清爽的空气,拿着一支大画笔,把树叶染得黄黄的,把田野、果园染上了金黄色。

一切都变得金灿灿的,给人一种全新的感觉,再加上风儿那优美的舞姿,更是让人快乐无比。

冬天很快就到了,金色世界成了白茫茫的一片。

朔风毫不客气地蹿了来,它不像春天里的风那么温柔、贴切,而是来得又快又猛,像是一群饿急了的猛虎从四面八方呼啸而来。

它折断了一根根光秃秃的树枝。

在北方,它将正在玩雪的孩子赶回了家。

街上的行人穿得像棉花包似的,弓着身子,低着头,缩着脖子,艰难地行走。

出门的人也不多,大家似乎都不敢再跟朔风会面了。

不过我想,风儿也许并不是有意的,它可能是太心急,盼望着早日迎来新的春天吧!

风的神秘,尽管有时会给人带来一些不愉快,但这也是它的魅力所在。

3.给学生比较、选择的时间,重新架构作文框架或进行修改。

 

讲评

1、本次习作优点

大部分学生能根据大自然的现象抓住特点,仔细观察,写出有条理的文章,并采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展开丰富的联想,给人美的享受。

二、本次习作存在的问题:

个别学生错字太多,没有养成查字典的好习惯。

标点符号运用不太熟练。

教学反思

将习作1的内容前前后后看了几遍,脑海中反复出现两个词:

简单、复杂。

说简单,是因为教材为我们提供了一篇特色鲜明、手法精巧的范文,再加上后面的“写作提示”,可以说,大多数学生无需老师过多的点拨、引导,便可知晓该如何去写;说复杂,是应了一句老话:

看花容易,绣花难。

范文将二八月云的“巧”写得细致入微绝非一日之功,需要反复观察、敏锐捕捉其变化,而这在课堂上是难以完成的。

因此,我觉得对于这次习作而言,习前的观察尤为重要!

如果学生有了细致认真的观察,课上对写法稍加点拨,下笔成文应该不成问题。

  本次习作我将时间花在指导学生去观察。

首先是确定观察对象,本次习作很明确,是一种自然现象,如朝霞晚霞,月圆月缺,春风春雨,雾起雾散……任何一种自然现象皆可入文。

其次是如何观察,这是指导的重点。

从观察时间来看,需要连续观察,不可能一步到位;从观察重点来看,是着眼于现象的“变化”,如观察春风,风有大小强弱,给人的感觉明显不同;从观察方法来看,要做到“眼到、手到、心到”,用眼观察,用手记录(可设计一些小表格),用心联想……

  对于这次习作的写法指导,我将范文用足用好,发挥其引路功能。

那么,是一条什么样的“路”呢?

从谋篇布局的角度看,范文抓住了二八月的云在造型和色彩这两方面的特点,且,未平均用力,而是浓墨重彩地描绘了云造型的“巧”,又从三种情况加以描绘:

集中在一起的云、分散的云和鱼鳞似的云。

做到了有详有略,可谓“疏可走马,密不透风”。

对于这些方法的领悟,我让学生自行走进文本,潜心会文,用列提纲的方法提炼出来;从遣词造句的角度看,范文叠词的修饰和比喻句的描绘很有特点,比如“高高低低”、“层层叠叠”、“错错落落”、“明明暗暗”……如此一番修饰,云的造型跃然纸上。

运用比喻句是这类文章常用的方法,作者把云比作“巍峨高耸的雪山”、“露出海面的、覆盖着皑皑白雪的岛屿”、“鱼鳞”,惟妙惟肖,引人遐想,在读者的脑海中迅速架构其“言”与“象”的桥梁,让读者过目难忘。

学生有了课前充分的准备,在了解了范文的写作技巧后,轻松成文,且大都写得细腻、优美,令我窃喜不已。

 

 

习作二教学设计

一、教材简析

本次习作不同于以往,是指导学生进行习作修改的专项训练。

教材共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例文《拔河》以及随例文出现的教师批改意见(分为眉批和总批);第二部分是专项训练要求:

根据老师的批改意见,明确本次习作的具体要求,并学会运用修改符号修改习作草稿。

好文章是通过一遍又一遍地修改不断完善起来的,围绕写作要求修改习作是学生应该掌握的写作技能,应着重培养学生养成主动修改的好习惯。

二、学情分析

以往的习作训练中,不间断地涉入过修改训练,仅限于字词句、标点符号的正确运用,语句的通顺,表达的清晰与否,如何通过修改使习作更能符合要求,使习作内容更具体生动仍然是非常薄弱、有待加强的。

三、教学目标

(1)阅读例文及批改,读懂眉批和总批中的批改意见,领会习作具体要求。

(2)按照本次习作要求,应用修改习作的基本符号和方法,合理进行习作修改。

(3)“好文章是改出来的”,正确对待修改,养成主动修改的好习惯,注重吸取别人合理化的建议。

四、教学重点、难点

从教师批改意见中领会习作具体要求,合理修改习作,使习作内容更趋于具体生动。

【教学准备】

组织一次拔河比赛,让学生有拔河的亲身经历。

【教学过程】两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修改栏

一、修改前指导(30分钟)

(一)导入新课

今天这节习作课,是一节习作修改课。

板书:

修改看到这两个字,我们不禁要问:

(1)修改什么?

(2)为什么修改?

能不能结合以往了解的来谈一谈。

指生说,师相机进行板书:

(1)修改错别字及标点符号。

(正确使用汉字及标点符号)

(2)语句是不是通顺,表达是不是清楚。

(语句通顺、表达清楚)

(3)详略是不是得当。

(有主有次)

(4)好词好句是否使用。

(生动表达)

修改的范围是广泛的,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可以在习作时尽可能细心一点,减轻修改的负担。

修改应该是应该有所侧重的,下面我们就来学习如何更好地修改习作。

(设计简析:

开篇点题,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是进行习作修改。

简短的师生谈话激起学生对已往旧知的回顾,教师的合理引导使学生对待习作的认识更上一层:

好习作需要好习惯,好习作需要有针对性的进行修改。

(二)阅读例文,谈谈看法

出示例文(不显示眉批和总批)

这是一位同学在拔河比赛后写的一篇习作,根据自己的拔河体验,谈谈你对这篇习作的看法,可以从优缺两方面来谈。

(指生说)

(设计简析:

每位同学都有自己独特的看法,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

(三)阅读批改意见,了解批改方法

同样是这篇习作,老师又有什么看法呢?

我们一起看一看。

出示例文(带有眉批和总批的)。

读一读老师的批改意见,看能有什么收获?

(自由读,边读边想)

生交流收获,(指生说,引导从批改形式与批改内容两方面来谈)

师相机板书:

1、批改符号:

教师都是用了哪些批改符号?

每一种批改符号有什么用意?

结合文中相应的批改说一说。

(1)删除符号(多余的词语、句子)。

(2)添加符号(需要补充的词语、句子)。

(3)好词好句符号(使用恰当的词语、句子)

2、批语的种类及作用:

(1)正文行与行之间的空白处称之为书眉,随文出现的批语,叫“眉批“(板书:

眉批),读读每一处眉批,说说老师的批改意见。

(2)出现在习作最后的批语,叫“总批”(板书:

总批),读读总批内容,了解总批中老师肯定的是什么?

认为的不足之处是什么?

(3)从眉批和总批中我们可以得知本次习作的具体要求,说说有什么要求?

板书:

真实、生动、具体(人物语言、动作、神态)

本次习作的内容是拔河,我们主要应该写什么?

(拔河过程)

围绕着拔河过程,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来进行生动地描写,会使习作充满活力,让读者如同身临其境。

(设计简析:

既注重批改形式,又注重批改内容,让学生不仅能从批改意见中学到批改的基本方法,还能够明确习作的具体要求,知识与方法并重,为学生以后学会修改和领会批改意图打下基础。

二、修改(30分钟)

(一)明确修改的意义

“文章都是改出来的”,修改对于一篇好文章非常重要,今中外许多名人十分重视文章的修改,如清朝的曹雪芹创作《红楼梦》时曾经批阅十年,先后对小说内容增删五次;叶圣陶老先生教孩子修改习作时总是要求他们“再念,再念,再念”,直到听懂为止;美国作家海明威先后对《老人与海》进行过两百多次修改,让它终成享誉世界的不朽名著;我们的大诗人李白每次作诗后,总会把作品读给老人或孩子听,修改到他们听懂为止。

(设计简析:

通过这些鲜为人知的鲜活事例,让学生在对习作修改产生感性认识的同时,对修改产生强烈的冲动和欲望。

(二)修改例文

温馨提示:

整个拔河过程一定很激动人心吧,哪些同学的语言、动作、神态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写一写,力求真实、生动。

针对这篇例文,参照老师的批改意见,加上自己的亲身体会,相信修改后的习作更能使人身临其境。

生动手修改例文,师巡视指导,及时了解修改情况。

建议直接在例文上进行修改,可以使用一些修改符号(如添加、删除等)帮助修改。

师巡视,

温馨提示:

教师的巡视是有目的的,对于习作较差的学生及时点拨引导;对于习作优等生也应关注,尤其是应该及时捕捉讲评范例,对于讲评点及时批注。

(设计简析:

有了批改意见的指导以及亲身的经历,教师不必要做过多的修改讲解,重要的时间应该留给学生。

教师巡视过程中,注意及时了解修改情况,针对具体要求及时予以评价,目的是激发修改兴趣,树立修改自信心。

三、修改后交流(20分钟)

1、自改

修改后的习作自己读一读,注意语句表达要流畅,字词及标点的使用要正确。

2、小组间相互交流

可以把修改后的习作读给同一小组的同学听,征求他们的意见。

(小组讨论)

3、集体交流

修改后的习作是怎样的呢?

我们期待着修改成果,谁先来?

(指生读,实物投影展示修改后的作品),请大家注意聆听,可以随时提出合理化的意见。

(设计意图:

聆听是一种好的学习习惯,通过聆听来取长补短、反馈意见,增强同学间的交流。

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是当前教师应该特别留意训练的。

4、赏析精彩片段描写

“嘟---”哨声响了,比赛正式开始。

两边的同学都拉紧绳子,绳子丝毫不动。

曹雄是我方的排头兵,只见他前腿弓,后退弯,整个身子就像一张绷紧了的弓,脚稳稳地站在了地上,像生了根。

压阵的小胖子王林是班里的大力士。

可他今天却有些吃不消了,牙关紧咬着,“咯咯”作响,脸涨得像个紫茄子,豆大的汗珠从额头上一个劲儿往下滴。

王涵虽然个子小,却十分顽强,几次摔倒,爬起来又接着拔。

交换场地再战。

这次我们吸取了失败的教训,由“大嗓门”王强指挥我们拉拉队一起喊号子,这样大家一起有节奏地用力。

经过几分钟的战斗,我们终于胜了。

神态、动作描写很形象,恰当的比喻使习作有了几分生动。

不同的人物从不同的侧面进行描写,使人物形象更丰满,也使活动更激烈、紧张。

交代了失败的原因,吸取了失败的教训。

(设计意图:

学生本身的言语非常贫乏,这与平时缺少细致入微的观察和点点滴滴的积累有关,精彩片段的赏析可以启动学生表达,为他们的表达起到好的引领作用。

四、习作交流

举办一期拔河活动周刊,张贴拔河比赛图片以及拔河习作。

【习作批改】

因为本次习作是修改例文,教师批改的着力点应该在学生修改的成果上,在原有的基础上添加了哪些内容?

有没有抓住比赛过程中典型人物的语言、动作和神态进行细致描写?

对于习作困难的学生应采用面批的形式,及时反馈习作情况,利于进一步修改。

板书设计:

批改修改

删除符号眉批有主有次、详略得当

添加符号总批语言

好词好句符号动作生动、具体

神态

投影出示拔河情景的图片,同时播放拔河现场的录音,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再现当时的情景。

2, 学生就拔河的过程,抓住时间、地点、人物、事情。

3, 教师导入:

有一位同学就这次比赛写了一篇《拔河》的作文,我们这节课的任务就是来帮助他修改修改。

4, 教师板书课题,提示本次习作的内容和要求。

1, 投影出示《拔河》的内容,学生边朗读边找出这篇作文中存在的问题。

2, 学生联系自己的拔河体验,小组讨论后派代表在班上汇报。

3, 指导学生读懂课本上老师的修改意见,比较老师批语和学生汇报之同的不同,进一步明确修改作文的具体要求。

4, 教师引导学生认识眉批和总批,及时小结:

眉批一般用以指出作文中字、词、句、段方面的优缺点。

1, 学生默读全文,思考本篇作文如何修改,可用铅笔在文中作适当的批注。

2, 引导学生讨论,同桌各揉已见,小组内交流。

3, 教师点拨:

写好《拔河》这篇作文,除了注意写清拔河前、拔河中、拔河后的具体过程,还要注意重点突出,主次分明。

4, 学生再次欣赏拔河的录音,重点讨论第五自然段中场面描写的改法。

5, 师生共同小结:

在这篇作文中要侧重写好第一次比赛的场面,不仅要写出场景的气氛,还必须抓住典型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等进行具体刻画,做到点面结合,文章才会生动、活泼、感人。

1, 学生作文,力求做到成文迅速连贯,一气呵成。

2, 教师行间巡视,个别辅导,尽量避免打断学生的思路。

3, 教师采用“对比评改”的方法,选择一篇较好的,一篇较次的习作,让学生讨论比较,从中获益。

4, 学生自查自改,最后誊清。

 

学生就拔河的过程,抓住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等要素作概述

学生联系自己的拔河体验,小组讨论后派代表在班上作汇报

读懂课本上老师的修改意见,比较老师批语和学生汇报之异同,进一步明确修改作文的具体要求

教师下水文

拔河

今天上午,老师告诉我们一个好消息:

下午要举行拔河比赛,教室里立刻沸腾起来。

好不容易熬到了下午,老师把全班同学分为两队,同学们个个摩拳擦掌,想试试自己的力气。

而一些不参加比赛的,全都成了拉拉队队员,欲使尽浑身解数来加油助威。

很快,操场上热闹起来。

只见一条粗大绳子压在操场当中的两条白线上,绳子中间扎着一块红布条儿。

谁能把绳子当中的红布条儿拉到靠自己一头的白线,谁就赢了。

“预备!

”裁判员大喊一声,双方队员抓起了绳子。

“嘟——”哨声响了,比赛正式开始。

我们双方互不相让,使尽了吃奶的力气向后拉。

只见我班的队员双脚不由自主地向前滑,但仍然使劲蹭地,拼命把绳子往下压,身子往后躺,身子几乎要贴到地面了。

看,领头的是我们班的大胖子时垚。

只见他脸涨得通红,紧撅着眉头,紧抿着嘴唇,似乎要把全身的力气都使在一双手上。

那双手,似乎要把粗麻绳给握断了,他拼着命往身后使劲,手背上的青筋都暴出来了。

他两脚前后站立,像一把张开的弓。

蓄足了力量只等一气呵成往身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