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4.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376655 上传时间:2022-11-2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6.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4.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语文4.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语文4.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语文4.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语文4.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4.docx

《语文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4.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语文4.docx

语文4

语文(4)

第I卷

一、基础知识(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与所给的注音全部相同的一组是()

A.济jì救济济贫假公济私同舟共济

B.靡mǐ风靡靡费辙乱旗靡靡日不思

C.落luò落幕落枕丢三落四失魂落魄

D.鲜xiǎn鲜嫩鲜明鲜为人知寡廉鲜耻

2.下列各组词语全都正确的是()

A.成群结队接长补短直截了当截然分开

B.金榜提名内容提要复习提纲互相提携

C.貌合神离合盘托出和风细雨和衷共济

D.欢度节日远渡重洋渡过难关虚度光阴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那种以松散闲适为乐的人,常常是事业心不强的人。

B.这件事,除了张书记亲自挂帅,换了别的领导恐怕不容易办好。

C.记录数字必须准确无误,任意扩大或缩小数字,都会使生产蒙受损失。

D.社会史的研究正方兴未艾,而其巨大的生命力来源于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处是。

(1)不但不体会组织上对他的照顾,反而对领导分配给他的工作十分不满,总是不停地。

(2)台湾当局对结束两岸敌对状态不仅缺乏应有的诚意,而且还在制造对抗,妄图达到分裂中国的目的。

(3)《兵役法》服兵役,是每一个适龄青年应尽的义务,因此符合条件者都应踊跃报名参军。

A.报怨刻意按照B.抱怨蓄意按照

C.报怨蓄意依照D.抱怨刻意依照

5.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这次征文的来稿差不多是些不刊之论,很少有能公开发表的。

B.这几幅画画得都不怎么样,只有小刘画的这幅梅花还差强人意。

C.共产党与发挥参政议政作用的八个民主党派披肝沥胆、荣辱与共。

D.翘首西望,海面托着的就是披着的就是披着银花的苍山,苍山如屏,洱海如镜,真是巧夺天工。

6.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谁曾会估计到,刚刚步入花季之年的李明,突然一场灾难性的厄运降临在他身上。

B.前不久,成安县油棉厂一个职工在下夜班的时候被一辆高速行驶的大货车撞倒受伤,然后就逃之夭夭。

C.不明真相的群众被这伙制造伪劣产品的人挑动,设置重重障碍,围攻、阻止工商管理人员正常执行公务。

D.科学家在对流行病进分析和动物实验后指出,大量饮酒和酒精配制的饮料与癌症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7—10题。

浑善达克生态恢复从何入手

浑善达克沙地是距北京最近的大沙地,距北京不足200公里。

对北京影响最大的系列风沙灾害的沙源地就是它。

它的生态环境直接影响到北京、天津和整个华东地区的生态安全。

说起浑善达克沙地的治理,首先要弄清生态退化的原因。

在支持生态系统的6大环境因子中,这里的光照没有变化,温度正常波动,氧气含量也没有变化,二氧化碳稍有增加,总体雨量正常,部分年份还偏高。

我们都知道在温带以及寒带地区,雨、热、光是同期的,既然适合植物生长的气象条件仍存在,为什么草地的生长一年不如一年?

原因存在于土壤和矿物质的巨大变化,草地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被人为中断了,土壤损失严重;在日益减少草地覆盖的条件下,疏松的土壤在冬春季被风吹走: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元素不能循环使生态系统的运转失去了个“轮子”例如,锡林郭勒某牧场因常年出售牲畜及其产品和燃烧牛粪,造成氮素严重损失,损失的氮相当于78600吨硫酸氨。

欲维持该牧场的氮平衡需要每年输入560吨纯氮,但遗憾的是这部分输入几乎为零,这对土壤系统的破坏是致命的。

人口增加是最主要的原因。

随着人对生活追求的增加,牲畜数量更是急剧增加,50年内,当地净增加牲畜1700倍,草地的压力急剧加大,超过了极限。

社区生活方式的变化以及由于这种变化而实行的政策导向也是重要的原因。

由游牧而定居,且追求现代化的生活目标,更加重了草地的退化。

实际上,在元代以前,浑善达克沙地基本没有太大的人为压力,人很少,天然放牧;元忽必烈时代开始对这片土地利用;明嘉靖33年(1554)定居开始出现;清朝初年(1616-1644)招徕大批汉民佣种,并开放牧场,但清中期的“休养生息”政策,使这里的土地稳定了200年。

1912年垦务总局成立,使这里草地退化开始起步。

但是,最大的几次生态破坏出现在20世纪的50年代和70年代———两次草地垦植高潮,“以粮为纲”,“牧民不吃亏心粮”等政策,鼓励了对天然草地的掠取。

最致命的破坏还是最近的十年,飞速发展的畜牧业使草场到了崩溃的边缘。

我国历史上曾有过成功的草地恢复模式。

例如,清朝统一全国后,出现了连续200年的政策稳定,将草场范围化区固定(皇空禁地),分区轮牧,灾年赈济。

对草地利用的核心是让草地能够“休养生息”。

7.浑善达克沙地退化的原因是()

A.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种。

B.人口和牲畜数量的急剧增加。

C.人们由游牧而定居,且追求现代化的生活目标。

D.“以粮不纲”,“牧民不吃亏心粮”等政策。

8.元素不能循环使生态系统运转失灵的主要原因是()

A.疏松的土壤在冬春季被风吹走。

B.草地的生长一年不如一年。

C.草地的压力急剧加大,超过了极限。

D.氮素严重损失而又得不到补充。

9.“浑善达克生态恢复从何入手”,正确的一项是()

A.从控制该地区人口增加入手。

B.从解决“人为问题”入手。

C.从弄清该地区生态退化的原因入手。

D.从解决维持该地区的氮平衡入手。

10.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为”因素是造成浑善达克生态破坏的主要原因。

B.北京、天津和整个华东地区的生态安全已岌岌可危。

C.恢复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达到可持续利用的目的。

D.欲治理沙地和沙尘暴,必须解决人的生存与出路问题。

第II卷

三、(25分)

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11—14题。

乌篷摇梦到春江(节选)

①当年,在青海戈壁滩竟日奔波时,被辉煌如火的大沙漠灼花了眼睛的我,曾经大发奇想:

假如让富春江泻到这儿,那该多么好!

②那时,我没有到过富春江,却千百次做过她的梦。

郁达夫“屋住兰江梦亦香”的诗文和叶浅予墨韵淋漓的画卷,早把我对富春江的梦幻濡染得又浓又甜,那绿沉沉的甜梦中,总是悠荡着乡思绵绵的乌篷船。

③我终于圆了梦。

回浙江仅两年,两次遂了与她相亲的愿。

两次都是旱路走,水路归。

这行程颇使人得其佳妙。

④当你迂回山间不胜引颈张目之苦时,突然一条银练素带在前方闪闪烁烁,你兀的眼睛一亮,倍觉这碧波粼粼的一江之水鲜活可爱;待盼到日程,荡舟起桨开始真正的春江游时,这荡漾漫流的大水,更令你陶然如醉。

⑤我始想,富春江俏,恐怕全在江流的曲折多姿,从她与新安江、兰江的汇合处下行,越见委婉婀娜;行过淹没在水中的乌石滩,行过流急涡回的七里泷,富春江裙裾一前,又一闪出个江中之江葫芦湾。

葫芦湾身形逼肖一只毛茸茸嫩生生的青葫芦,壁立湾畔的奇岩崛石,似乎触手可及,掩映在老树青藤中的村舍农居,更添无限情趣。

⑥我还想,富春江的娇也在于它的色泽,那江水,活脱脱是天神地母拣尽翡翠绿玉铺就的。

乌篷船行在江上,望两岸,只见千嶂染翠,峰峰岭岭都浓浓淡淡的绿进去;立在船头,看江山,水底天上的云絮,一朵朵一团团,俱是深深浅浅绿出来。

⑦我还想,富春江的美,更在于它无与伦比的静。

电站的建成,更使江水浪敛波平。

它虽然还是千里涧水汇清流,但那汇合流,仿佛是在水底暗处悄悄进行的,“临流鼓钓,帆飞若驰”的光景已不复见,那或顺流或逆行的千舟百舸,亦如动画一般悠悠来去。

⑧奇山异水的富春江,钟灵毓秀,风物独绝,而七里泷碑文荟萃的严子陵钓鱼台,尤能偏现它扬古启今的魅力”

⑨我又想,人们到这儿瞻仰、凭吊,大概不在乎已成百丈悬崖的钓台当年是否真能垂钓,而是表达对严子陵不慕富贵不媚皇亲的风骨的敬崇,对今之世风清新的呼唤吧。

哦,钓台不仅是一处风景点,更是历史老人垂落在江边的一只巨手。

⑩丰哉,富春江!

乌篷摇梦梦越甜,惟愿年年得相见。

11.文章写富春江,但起笔先写“辉煌如火的大沙漠”,这样写的作用是(4分)

答:

12.根据文意回答以下问题:

(1)按下面的语句形式,为第⑥段的结尾补写一句话,表达“山”“江”与“绿”的关系。

答:

很难说,是,还是。

(5分)

(2)作者用回味富春江美景的方式组织材料,描述曲折多姿的江流、迷人的绿色和清幽的氛围,以突出富春江的、、的特色。

(每空1个字)(6分)

13.富春江使人“陶然如醉”的原因有哪些?

(6分)

答:

14.下面对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这篇文章看似游记,但没有记游,全文写的是美丽的梦境,是乌篷船摇来的乡思梦。

B.“碑文荟萃的严子陵钓鱼台”与“老树青藤中的村舍农居”相照应,突出了富春江的人文景观。

C.作者圆了游富春江的梦,但俏丽娇美的富春江,扬古今的严子陵钓鱼台又把作者引入“梦”中,令她陶然如醉。

D.“江中之江葫芦湾”的景致,突出了富春江的“俏”,纤秀的水道,碧嫩的江流,但见富春江的“豆蔻年华”。

E.“丰哉,富春江”将委婉婀娜的江流,莫道不销魂的绿色,无与伦比的幽静,独具魅力的钓台,包蕴其中。

四、(23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5—17题。

严光字子陵,会嵇余姚人也。

少有高名,与光武同游学。

及光武即位,乃变名姓,隐身不见。

帝思其贤,乃令以物色访之。

后齐国上言:

“有一男子披羊裘钓泽中。

”帝疑其光,乃备安车,遣使聘之。

三反而后至。

舍于北军,给床褥,太官朝夕进膳。

司徒侯霸与光素旧,谴使奉书。

使人因谓光曰:

“公闻先生至,区区欲即诣造,迫于典司,是以不获。

原因曰暮自屈语言。

”光不答,乃投札与之,口授曰:

“君房足下,位至鼎足,甚善。

怀仁辅义天下悦,阿谀顺旨要领绝。

”霸得书封奏之。

帝笑曰:

“狂奴故态也!

”车驾即日幸其馆,光卧不起,帝即其卧所扶光曰:

“咄咄好陵,不可相助为理邪?

”光又眠不应。

良久,乃张目熟视曰:

“昔唐尧著德,巢父洗耳。

士故有志,何至相迫乎!

”帝曰:

“子陵,我竟不能下汝邪?

”于是升舆叹息而去。

复引光入,论道旧故,相对累日,帝从容问曰:

“朕何如昔时?

”对曰:

“陛下差增于往。

”因共偃卧,光以足加帝腹上。

明日,太史奏客星犯御座急。

帝笑曰:

“朕故人严子陵共卧耳。

”除为谏议大夫,不屈,乃耕于富春山,后人名其钓处为严陵濑焉。

建武十七年,复特征,不至。

年八十,终于家。

15.用现代汉语写出划线文字的大意。

(5分)

答:

16.光武帝寻访严光的原因有哪些?

(6分)

答:

17.下面的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的是(5分)

A.光武称帝后,严子陵却改名更姓隐居湖畔。

B.严子陵后来勉强来到京师,仍然是狂傲不羁。

C.严子陵“以足加帝腹上”,表现了对皇权的蔑视。

D.严子陵辞官归隐,后人把他曾垂钓的地方起名严陵濑,以示纪念。

18.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7分)

终南望余雪

祖咏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1)从诗的第一句判断作者的观察方位在哪儿?

“秀”字表明了什么?

(3分)

答:

(2)全诗的中心是什么?

(4分)

答:

五、(12分)

19.简要概括下面短文的主要内容。

(不超过40个字)(4分)

考古学在某些地区,从旅游的极大重要性中找到自己的价值;在另一些地区,从各种实际应用中找到巨大优势。

最为显著的贡献是在农业考古学领域。

因为,在一些情况下,考古学家可以变得像上帝一样,灌溉荒芜的沙漠或极大地增加谷物的产量。

然而他们做到这一点,不是通过他们自己的才能而是通过重新发掘出被遗忘的我们祖先的智慧。

例如,纳巴塔人在两千年之前占据着以色列险恶的内盖夫沙漠,他们生活在城市里,种植葡萄、小麦和橄榄。

空中摄影和考古学已经联合起来揭示出,他们做到这一点是借助一种精巧的系统,把这一地区很少发生的大暴雨的雨水引灌到灌溉沟渠与蓄水池中。

科学家们已经能够运用同样的方法来重建这一地区的古代农场,这些农场现在甚至在干旱年份中也能生产出很高的谷物产量。

答:

20.下面一段话有毛病,将修改结果写在后面的横线上。

(4分)

炎炎夏日如期而至,漫漫暑期怎样度过?

坐专列看海去?

到清华北大过过名牌学校的瘾?

都不错!

但动辄名山大川的旅游长途不是每个家庭都消费得起的,花个二三十块,用上一天的时光,投身到近郊的自然环境中,融健身、游玩、野炊于一体,既能玩个尽兴,又可陶治情操。

这种主题鲜明的旅游方式,在今夏众多的休闲游中显得格外“风尚”,不妨去试一试噢!

(1)将改为

(2)“风尚”一词不妥,请加以改正,应改为:

“”

21.仿照下面的句式,写一段话。

(4分)

我梦想,我们的学生像一曲乐章,以动人心弦的旋律,震荡人们的感情。

那里有黄河大合唱的狂涛与激越,有蓝色多瑙河的温柔与宁静。

那里有热望,有冥想,有欢乐,还有悲怆。

用鲜活的生命,把热情滚滚的节奏和潺潺流动的音韵,永远凝固在小小的黑板上。

答:

六、作文(60分)

22.(60分)

作为社会中的人要深刻地理解两重责任,一是社会的责任,社会的责任就是极大的提高人们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使人们生活得更美好。

二是个人的责任,为社会做点什么,为他人做点什么,为自己做点什么。

人之所以称之为人,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特征,就是烙上了“社会”的烙印,是社会中的人,这个“人”对社会、对人生、对他人都有责任。

请以“责任”为话题,除诗歌外文体不限,700字以上。

新模式试卷(四)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基础知识(18分,每小题3分)

此类试题主要考查考生的语文基础知识。

1.[答案]A

【解析】此题考查考生对语词读音的识记能力。

B.“靡费”的正确读音是mí;C.“落枕”的正确读音是lào,“丢三落四”的正确读音是la;

D.“鲜嫩”的正确读音是xiān,“鲜明”的正确读音是xiān。

选A。

2.[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考生对汉字的识记能力。

A.“直接了当”应是“直截了当”,“直接”是不经过中间事物的,不通过第三者的;“直截”是不拐弯抹角。

B.“金榜提名”应是“金榜题名”,“题”是“书写,题署”。

“题名”在这里指写上姓名作为标记。

C.“合盘托出”应是“和盘托出”。

“和”在这里是动词,“连带”的意的意思。

正确答案是D。

3.[答案]C

【解析】考题考查考生对虚词的正确使用能力。

A.“常常”表状态,改为“一般”;B.“除了”表于不计算在内——跟名、动、形、小句组合,后面可加“外、以外、之外、而外”,“除了。

”可用在主语前,有停顿,应改为“除非”;D.“正”和“方兴未艾”重复,去掉“正”。

选C。

4.[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考生对实词的正确的使用能力。

“报怨”的意思是回报别人对自己的怨恨;“抱怨”的意思是心中怀有不满,责怪别人;“蓄意”的意思是用上全部心思;“刻意”的意思是克制欲望;“按照”的意思是依照,跟“说来”、“来说”等连用,表示先举出所根据的事理或着眼点,再由此做出结论;“依照”是用以出行为、动作的依据,相当于“依”,多见于书面语。

按“定位排除法”,B项正确。

5.[答案]B

6.[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考生对病句的辨析能力。

A.“灾难性的厄运”语义重复,二者去其一;B.陈述的对象不清,易产生歧义,应是“大货车逃之夭夭”;D.癌症不是流得病,混淆概念。

选C。

二、(12分,每小题3分)

此类试题主要考查考生对科技说明文的阅读分析能力。

7.[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文中重要信息的提取,“原因存在于土壤和矿物质的巨大变化,草地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被人为中断了,土壤损失严重”,这表明浑善达克沙地退化的原因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种。

A正确。

8.[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文中重要信息的提取和对重要语句的理解分析能力。

草原生态系统运转失灵的主要原因是元素不以循环,元素指草原生态系统的运转所需要的各种因素,文中主要指氨素严重损失而又得不到补充。

D正确。

9.[答案]B

【解析】本题是对全文内容理解的考查。

浑善达克的生态问题主要是人为的破坏,出售牲畜及其产品和燃烧牛粪,造成氮素严重损失,“以粮为纲”,草地垦植,加速了对天然草地的掠取是最致命的破坏。

因此,浑善达克生态恢复要从解决“人为问题”入手。

B正确。

10.[答案]B

【解析】本题是考查考生对全文内容的理解。

浑善达克沙地的生态环境直接影响到北京、天津和整个华东地区的生态安全,但并不是北京、天津和整个华东地区的生态安全已岌岌可危。

文章指出“人为”因素是造成浑善达克生态破坏的主要原因,我们要想治理沙地和沙尘暴,必须解决人的生存与出路问题,就必须恢复生态系统的正常工功能,达到可持续利用的目的。

B正确。

三、(25分)

此类试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分析能力。

11.[答案]本题考查考生对写作的手法和其作的理解。

文章写富春江,但起笔先写“辉煌如火的大沙漠”,这样写的作用是用大沙漠和富春江形成强烈的反差,借以增强春江的向往之情。

12.[答案】本题考查考生对语句间关系的理解和表述的能力,语段中关键词的分析提取能力。

(1)第⑥段说,是“山”“江”与“绿”的关系,“绿”是“山”“与”“江”之间的纽带正确的表述是:

很难说,是山染绿了江,还是江映绿了山。

(2)考生可以用做上题的方法来做此题,从表现富春江美景的三个自然段中提取出这三个字。

正确的回答是:

俏、娇、美。

13.[答案]本题考查考生对整篇文章的阅读分析能力。

富春江使人“陶然如醉”的原因主要有:

(1)富春江曲折多姿的江流,掩映在老树青藤中的村舍农居;

(2)富春江迷人的绿色,浓浓淡淡的峰岭;(3)它无与伦比的静,浪敛波平的江水;(4)富春江碑文荟萃的严子陵钓鱼台等人文景观。

考生可以通过阅读全文寻找到这些内容。

这篇作品在写富春江的美时主要用的是总分的结构方式,每一个自然段的前面有一个中心句,而中心句中有一个核心词,组织成文,就能写出正确答案。

14.[答案]本题考查对整篇文章的赏析能力。

A.“这篇文章看似游记,但没有记游,全文写的是美丽的梦境,是乌篷船摇来的乡思梦。

”不正确。

文章的第三段写到:

“我终于圆了梦。

回浙江仅两年,两次遂了与她相亲的心愿。

两次都是旱路走,水路归。

这行程颇使人得其佳妙。

”这其中隐含的信息是这是一篇游记。

B.“碑文荟萃的严子陵钓鱼台”与“老树青藤中的村舍农居”相照应,突出了富春江的人文景观,也不对。

作者写“老树青藤中的村舍农居”主要是增添文章的生活情趣,而并非与“严子陵钓鱼台”相照应。

四、(23分)

此类试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文言作品的阅读分析能力和对古诗文的分析鉴赏能力。

l5.[答案]划线句子的大意是:

严光字子陵是会嵇余姚人。

年少的时候就很有名,与光武帝一起学习。

等到光武帝当上皇帝,他就更名改姓,隐居起来,不见光武帝。

光武帝想到他的贤能,于是派人按他的形貌特征查访。

16.[答案]本题考查考生在阅读过程中重要信息的能力。

本文中我们可以看出光武帝寻访严光的原因有:

(1)严光少有高名;

(2)与光武帝同游学,光武帝对他十分了解。

17.[答案]本题考查的是考生对整篇文章的总体分析归纳能力。

“严子陵‘以足加帝腹上’,表现了对皇权的蔑视。

”不符合原文意思。

原文写这下点是为了表现严子陵狂傲不羁的性格特征。

选C。

18.[答案]此题考查考生对古诗文的分析鉴赏能力的诗文中心的归纳能力。

(1)第一个问题是“从诗的第一句判断作者的观察方位在哪儿?

”做此题要了解诗句中语词的含义.“终南”指“终南山”,“阴岭”指“终南山北坡”,这需要学生有一点文言地理知识,文言中“山之阳”指“南”.“山之阴”指“北”,首句点明了诗人的观察点在山之北。

第二个问题是“秀”字表明了什么?

“秀”是诗人望中所得的印象,终南由北坡一片秀色,同时赞颂了终南山。

(2)全诗的中心是什么?

全诗的中心是“望余雪”。

五、(12分)

此类试题主要考查考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19.[答案]考古学家通过重新发掘出被遗忘的我们祖先的智慧,在农业领域做出显著的贡献。

20.[答案]

(1)将“旅游长途”改为“长途旅游”。

(2)“风尚”指社会上流行的某种风气和时尚,改为“时髦”。

21.[答案]我梦想,我们的学生像一棵小草,平平常常的长在生活的原野上。

他们生活着,热爱着,有追求,也有自己的梦想。

他们用顽强的根,拥抱土地母亲,他们用绿色的生命,让大自然欢畅。

六、作文(60分)

22.(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