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584江西省重点中学届高三第二次联考.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373786 上传时间:2022-11-22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5.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584江西省重点中学届高三第二次联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高考584江西省重点中学届高三第二次联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高考584江西省重点中学届高三第二次联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高考584江西省重点中学届高三第二次联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高考584江西省重点中学届高三第二次联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584江西省重点中学届高三第二次联考.docx

《高考584江西省重点中学届高三第二次联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584江西省重点中学届高三第二次联考.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584江西省重点中学届高三第二次联考.docx

高考584江西省重点中学届高三第二次联考

2017年高考(584)江西省重点中学2017届高三第二次联考

江西省重点中学2017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试题

语文

第卷阅读题(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古代钱币的文化内涵

王永生

中国古代钱币具有很强的文化属性。

随着生产的发展,人类社会出现了最初的分工。

当产品有了剩余,就出现了交易。

《诗经》所记载的抱布贸丝握粟出卜,就反映了早期的交易情况。

有了交易,就会产生货币。

从商代中晚期出现铜贝开始,历经春秋战国时期的刀布币、秦半两、汉五铢、唐开元,直至延续到清末的制钱。

钱币贯穿于中国古代的悠久历史长河,并体现出在文化发展中所具有的连续性、阶段性及承继性,并全方位地承载和涵盖了中华文明历史进程中的文化信息。

形制上,承继了礼器玉琮的观念,表现为圆形方孔。

其中蕴含了中国古代天圆地方的宇宙观和哲学思想,是古代阴阳八卦学说的具体体现。

这种外圆内方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元素,对中国古人的处事原则、行为规范,乃至中国古代的建筑结构、风水习俗等都有深远的影响。

图饰上,不用人物或动物图案而专为文字。

钱币上的文字,秦以前是所谓大篆,秦以后是小篆。

六朝以后多用隶楷,蜀汉直百五铢的直百两字是隶书,这是中国钱币上最早出现的隶书。

唐代开元通宝钱使用的也是隶书,即所谓八分书,相传是大书法家欧阳询所书。

宋代文学艺术空前繁荣,表现在钱文书法上,更是丰富多彩,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各种书体全有;每种钱币至少有两种书体,甚至有三种,称为对钱;钱文书法中有苏东坡的东坡体、宋徽宗的御书瘦金体。

一部钱币史所呈现的几乎就是一部中国古代书法史。

技术上,先秦使用范铸,早期为泥范,基本是一钱一范。

从汉代五铢钱开始,加铸外郭,此项技术的采用,便于保护钱文,减少磨损,明显较同时期欧洲的铸钱技术先进。

纸币的使用则促进了造纸技术和雕版印刷术的改进和发展。

无论是铸造铜钱还是印刷纸币,因为要满足社会流通的需要,使用的一定是当时最成熟的技术;而从防私铸及防伪造考虑,所采用的又必定是当时最先进的技术。

因此,可以说一部钱币史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古代青铜铸造史、造纸史和印刷史的发展历程。

无论是从形制、图饰、还是铸造或印刷技术上,乃至对外文化交流上,钱币都集中和典型地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内涵和特点,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载体和历史进程的实物见证。

钱币不同于一般物品的特殊之处,在于它是社会产生重大变革或发生重要事件的产物和象征。

任何一枚钱币的铸造都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和原因,同时也对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等产生重要的影响。

每一种钱币总是在继承原有钱币的基础上而有所发展,既有历史的延续性又具有鲜明的时代性。

从某种角度也可以说,一部钱币史所串联的就是一部中国古代史。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减)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货币的产生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后,产品有了剩余,并用于交易的结果。

记载在《诗经》中的抱布贸丝握粟出卜是早期交易的反映。

B.中国古代钱币贯穿了漫长的中国古代历史长河,并且具有很强的文化属性,全方位地承载和涵盖了中华文明历史进程中的文化信息。

C.中国古代钱币是圆形方孔的形制,其中蕴含的外圆内方的哲学思想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元素,对中国古人的诸多方面都有直接影响。

D.中国古代钱币不用人物或动物来做图饰,而只用文字,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各种书体都曾经出现在钱币上作为文字图饰。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中国古代钱币继承礼器玉琮形制上方与圆的观念,可见外圆内方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也是影响着钱币铸造和礼仪习俗的。

B.宋代钱文书法相比之前更加丰富多彩,各种书体齐全,有了至少有两种书体的对钱,还有名家书体,如东坡体瘦金体,说明宋代文学艺术的繁荣。

C.无论是铸造铜钱还是印刷纸币,通常要满足社会流通的需要以及要考虑防私铸、防伪造的因素,因此运用的一定是当时最成熟、最先进的技术。

D.汉代五铢钱采用的加铸外郭技术,较先秦的范铸更便于保护钱文,减少磨损;且与同时期欧洲的铸钱技术相比,明显更为先进。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从商代中晚期的铜贝到春秋战国时期的刀布币、秦半两、汉五铢、唐开元,直至清末的制钱,这些古代钱币体现了连续性、时代性及承继性的特点。

B.一部钱币史从某种角度来说,串联出一部中国古代史,它几乎能呈现出中国古代书法的发展,侧面反映中国古代青铜铸造史、造纸史和印刷史的发展历程。

C.钱币可以说是社会产生重大变革或发生重要事件的产物和象征,这是它的特殊之处,不同于一般物品。

铸造钱币会对当时社会的很多方面有重要影响。

D.钱币作为实物见证,从形制、单位、图饰、铸造或印刷技术上,甚至在对外文化交流上,都集中和典型地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内涵和特点。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狼来了

凌鼎年

七丫村附近有座狼山,狼山之所以叫狼山,没有什么典故,也没有什么历史传说,仅仅因为这山上早年有狼,村民们就把这山称之为狼山,后来叫顺叫习惯了,狼山之名也就写进了《娄城志》里。

名不副实的是,这叫狼山的山,早就没有狼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组织过多次搜山打狼,后来不要说狼,连猪獾、狗獾、果子狸、刺猬等野生动物也极少能见到。

狼山上没有庙宇,没有民居,没有名胜古迹,更没有人住,有的只是老树、灌木、荆棘、杂草,经济价值不大,一直没有开发。

文革时,有一位老干部,与一位老知识分子先后吊死在狼山的歪脖子树上,等发现时,已腐烂,生了蛆,不但臭不可闻,而且面目狰狞,这以后,老百姓就不大敢随便上山了,父母更是不让孩子上山。

不久,就流传起狼山有鬼出现的传闻,还传得有鼻子有眼。

这一来,就更没有人敢轻易上山了。

去年中秋的一个晚上,突然从狼山上传来了狼来了!

狼来了!

救命啊!

救命啊!

的呼声,凄厉而恐惧,但呼救者喊破嗓子,并不见有人上山去救。

第二天,山下七丫村的村民议论:

这山哪有狼啊,几十年都没有狼迹了。

假的,百分之百假的,肯定是谁吃饱了撑的,寻开心找乐子忽悠大家,谁上山谁傻子。

是啊,不救没有人怪;你上山去救了,去打了狼,万一狼没有见着,见着个受伤的,半死不活的,赖上了你,那不是大麻烦吗。

再说了,狼如今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就算有,谁敢打?

你打了,打死了,打伤了,有关部门要你罚款,你罚不罚?

别没事找事,自找麻烦。

对对对,村民都这么认为。

第二天,胆大的山旺说:

走,上山上去看看,大白天去,我们几个人结伙去,还怕撞着鬼吗?

山旺等几个在半山腰发现了一条死狼,看样子死了一段时间了,已有点腐烂。

难道狼山真的又有狼了?

山旺看了半天说:

像狼,也像狗,可能是狼。

也可能是狗。

其他几个反反复复看了,有说是狼,有说是狗,大家吃不准究竟是狼是狗。

关于狼山到底有没有狼,成了疑问。

但不知怎么回事,没几天狼山有狼的说法越传越远。

古庙镇镇政府决定组织人上山考察,看看到底有没有狼。

娄城电视台决定跟踪拍摄。

村民甲说:

懂了吧,这是策划的,肯定早有人策划。

村民乙说:

看来镇政府准备开发狼山了,要不如此兴师动众干吗?

多位村民说:

幸好那晚上没有上当受骗。

就在考察队出发的前一天晚上,村民们又听到狼山上有人喊:

狼来了!

狼来了!

……

这一次,连山旺也彻底不相信了,他对老婆说:

我们管我们,别理他,肯定是为明天考察造舆论,假到底了。

第二天,镇政府组织的考察队出发时,镇宣传委员带队,镇党委书记来送行,场面还不小,可惜只有看热闹的,并没有哪个跟着上山。

七丫村的山旺等村民对电视台不无调侃地说:

卖力点,好好拍几个狼咬人的画面,也让我们开开眼界……

考察的结果说是发现了狼粪、狼毛、狼窝,这都有镜头的,最最出人意外的是拍到了昨晚被狼咬伤的一位中年人,腿上被咬了一口,据他自己讲:

后来爬到树上才逃过一劫。

电视画面是真真切切的,那中年人腿上的伤口也确确实实留着血,有牙齿印,很痛苦的面部表情给电视观众留下极深刻的印象。

这中年人村民都没有见过,电视台介绍说他叫赵宇纶,省里的地质工程师。

村民们弄不懂的是他晚上跑到狼山干什么?

难道勘察到了什么宝贝?

村民们奇怪,关于这些,电视台语焉不详,会不会是出于保密?

至于狼山到底是真有狼,还是需要狼,村民们两派意见,山旺与村民甲、村民乙等说打死也不信狼山有狼。

村书记认为电视台都播了有狼,那一定有狼,不相信镇政府,不相信电视台,难道相信你山旺?

你山旺算个球。

不过,除七丫村部分村民以外,娄城全市上下,包括外地的都为狼山高兴,狼山终于又有狼了,狼山名副其实。

至少到目前为止,没有听说谁公然质疑狼山发现狼的报道。

很多人都想来狼山一游呢。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

4、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的开头介绍狼山的名称来历与现状,为后面的故事发生提供了背景环境,也从侧面反映了外部世界对这座山的长期漠视,为情节发展作了铺垫。

B.这篇小说是一篇讽世喻人的力作,但在构思上存在前后矛盾之处。

如小说第二段写狼山名不副实,而倒数第二段却变为名副其实。

C.小说中,中秋的晚上听到山上传来救命的呼喊,没有人上山去救的原因,一是害怕狼山有鬼,夜晚没人敢上;二是认为是假的,是有人在寻开心找乐子忽悠人。

D.这篇小说虽不重叙事手法,语言平易朴实,但情节是悬念迭起,跌宕起伏,一波三折的,先明狼绝迹,再闻狼现身,继说狼新闻,尾说狼确有。

5、为了让人们相信狼山真的又有狼了,狼来了的策划者都做了哪些设计?

(5分)

6、小说最后山旺与其他绝大多数人对狼山有狼的态度不同,请对这两种态度予以评价。

这样写的意图是什么,请予探讨。

(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本报评论(评论员钟声)】韩国企业乐天集团近日同意就萨德反导系统部署用地与韩国军方签署协议,意味着主动挤入东北亚战略博弈的复杂局面。

不少抗议部署萨德反导系统的韩国民众对此表示极大愤怒。

但是,韩国一些媒体并没有把注意力放在本国民意上,更没有顾及本国及地区安全的大局,而是忙不迭地揣测中国是否封杀乐天。

他们心里装着鬼,所以心很慌。

其实他们很清楚,中国人民不可能对此无动于衷。

众所周知,美韩推进在韩部署萨德反导系统,严重破坏地区战略平衡,严重损害包括中国在内的本地区有关国家的战略安全利益,不利于维护朝鲜半岛和平稳定。

安全利益关乎一国根本。

韩方一方面破坏邻国的安全利益,另一方面还指望同邻国正常做生意,这样的如意算盘怎么可能打出名堂?

在整个国际关系史上都找不出先例。

中国欢迎外国企业来华投资兴业,依法保障有关企业在华合法权益,这是一贯的政策立场。

然而,外国企业在华经营成功与否,最终却要由中国的市场和中国的消费者来决定。

乐天集团主动选择配合萨德部署,就是把韩国政府往损害邻国战略安全利益、恶化地区局势的错误方向推,就是一心一意要为自己的错误讨一颗苦果吃。

相应而来的结果已经显现出来,中国消费者自发地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对乐天做出坚决回应,这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

显然,乐天给萨德入韩铺路的决定,是典型的误国之举。

此举不仅无助于朝鲜半岛无核化进程,还制造了新的冲突点,令整个半岛局势进一步恶化。

况且,绑上美国反导战车的韩国,很多事情将由不得自己做主了。

一旦爆发激烈冲突,韩国不可能不受重创。

韩国媒体现在用坐立不安战战兢兢来形容乐天当下的心境,恐怕一方面是看准了乐天在中国规模达8万亿韩元的各种项目和业务会受到影响,另一方面也明白韩国的苦日子将随之而来。

去年7月美韩决定在韩国部署萨德以来,中韩合作的民意基础明显受到了损害,中韩不仅政治关系遇冷,而且经贸、人文等各领域交往也受到了影响。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韩国继续执意推进萨德部署,两国间各领域合作势将遭遇更大困难。

中国反对在韩部署萨德系统的意志是坚定的,采取必要措施维护自身安全利益也不会有丝毫含糊。

韩国不要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否则注定要为此承担责任。

(选自《人民日报》2017年03月04日)

材料二

【本报记者倪浩

魏辉】中韩经贸关系倒退10年是有可能的,辽宁社科院副院长梁启东表示,在涉及国家重大利益问题上中国不会让步。

如果韩国继续一意孤行,结果只能是作茧自缚。

2016年韩国经济受到国际市场波动和国内政治动荡双重打击,呈现严重低迷状态。

寻求与中国合作,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

但萨德入韩,引发中韩关系大倒退。

10年前的2006年中韩双边留易额是1300亿美元。

如果韩国不改弦更张,中韩经贸关系肯定受损,甚至会出现硬着陆。

也就是说,减少1000亿美元是很有可能的,那就是一夜之间回到10年前。

(选自环球网2017年03月04日)

材料三

【湖北日报讯】韩国民众与民间组织分别在韩国国会以及乐天百货商场门前举行示威,抗议美国在韩国部署萨德反导系统,要求乐天集团拒绝提供部署萨德用地。

参加示威的金泉市民对策委员会共同委员长刘先喆说,萨德系统不能保护韩国安全,部署萨德只会使韩国成为半岛火药桶和冲突前沿。

这是‘假安保’,真的安保政策应该是通过六方会谈要求朝鲜弃核。

刘先喆认为,乐天集团这次是否提供萨德用地,将成为判断其是否真正属于国民企业的标准。

如果乐天屈服于韩国国防部的压力,将犯下卖国罪行,乐天应该做出明智的决定。

(选自《湖北日报》2017年02月23日)

7、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为准确的一项是(

)(3分)

A.三者的都是当下萨德入韩的问题,都对其持反对的态度,而且都认为此次萨德入韩将会对韩国经济造成很大的冲击。

B.材料一认为此次萨德入韩问题,最主要的原因是韩国的一些媒体妄意揣测中国会不会封杀乐天,从而没有注意本国民意。

C.三者都对萨德入韩问题进行了不同角度的分析报道,并且均暗示读者,对该事件的妥善解决要持积极乐观的态度。

D.相比于材料二与材料三的消息报道,材料一虽然属于新闻评论,但是对萨德入韩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论述,同样具有新闻价值。

8、下列对上述材料的分析,较为合理的两项是(

)(

)(4分)

A.相对而言,《人民日报》的观点更有可信度,材料二和材料三仅仅代表个人的观点,因此它们违背了新闻客观性的原则。

B.三段材料来源不一,有党报,有网媒,但都选择了在萨德入韩这一时期发布相关新闻,说明三者都注重新闻的时效性。

C.对于萨德入韩一事,材料三选择的采访对象是韩国人,由此可以看出它和其他两则材料有不同的感情倾向与政治立场。

D.为了适应不同的读者需求,三家媒体在用词和修饰风格上有各自的考虑,相比之下,《人民日报》的风格义正辞严,更为恰当。

E.三家媒体发布关于萨德入韩的新闻的背后,是国家对于萨德入韩问题的看法。

可见,三者都是国家的喉舌,服务于民。

9、从上述材料可以看出,此次萨德入韩事件对韩国产生哪些负面影响?

(5分)

二、古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李信圭,字君信,泰和人。

洪熙时举贤良,授清河知县。

县瘠而冲,官艘日相衔,役夫动以千计。

前令请得沭阳五百人为助,然去家远,艰于衣食。

信圭请免其助役,代输清河浮征三之二,两邑便之。

俗好发冢纵火,信圭设教戒十三条,令里民书于碑,月朔望儆戒之。

且令书其民勤惰善恶以闻,俗为之变。

宣德三年上疏言:

本邑地广人稀,地当冲要,使节络绎,日发民挽舟。

丁壮既尽,役及老稚,妨废农桑。

前年兵部有令,公事亟者舟予五人,缓者则否。

今此令不行,役夫无限,有一舟至四五十人者。

凶威所加,谁敢诘问。

或遇快风,步追不及,则官舫人役没其所赍衣粮,俾受寒馁。

从之。

八年春,又言:

自江、淮达京师,沿河郡县悉令军民挽舟,若无卫军则民夫尽出有司,州县岁发二三千人,昼夜以俟。

而上官又不分别杂泛差役,一体派及。

致土田荒芜,民无蓄积。

稍遇歉岁,辄老稚相携,缘道乞食,实可悯伤。

请自仪真抵通州,尽免其杂徭,俾得尽力农田,兼供夫役。

帝亦从之。

自是,他郡亦蒙其泽。

正统元年,用侍郎章敞荐,擢知蕲州。

清河民诣阙乞留,命以知州理县事。

民有湖田数百顷,为淮安卫卒所夺,民代输租者六十年。

信圭奏之,诏还民。

饥民攘食人一牛,御史论死八人。

信圭奏之,免六人。

天久雨,淮水大溢,没庐舍畜产甚众。

信圭奏请振贷,并停岁办物件及军匠厨役、浚河人夫,报可。

南北往来道死不葬者,信圭为三大冢瘗之。

十一年冬,尚书金濂荐擢处州知府,其在清河已二十二年矣。

处州方苦旱,信圭至辄雨。

未几,卒于官。

清河民为立祠祀之。

(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六十九循吏》)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官艘日相衔,役夫动以千计

动:

动辄、常常。

B.代输清河浮征三之二

浮征:

超额赋税。

C.稍遇歉岁,辄老稚相携

歉岁:

收成不好的年头。

D.饥民攘食人一牛

攘:

侵夺。

11、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朔望,即朔日和望日。

朔是指每月的初一,望一般是指每月十五。

类似还有朝菌不知晦朔中的晦,是指每月三十号。

B.宣德正统都是帝王的年号,年号是我国历代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始于汉武帝刘彻。

后世也以年号作为皇帝的称呼,如永乐帝、康熙帝等。

C.侍郎,中国古代官名。

明朝在中央设置吏、户、礼、工、刑、兵六部,每部设一个尚书,两个侍郎,尚书是正职,侍郎是副职,地位次于尚书。

D.诣阙,即赴朝堂或赴京都。

阙是指一种表示威仪和等级名分的建筑,按其所属建筑性质,可分为城阙、宫阙、墓阙、祠庙阙等。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李信圭注重对百姓的教化。

他在任清河知县时,曾经采用设立十三条教导和训诫,命令村民写在碑上并定期告诫的方式,来改变当地好盗墓和纵火的风俗。

B.李信圭能为民请命。

他于宣德三年上书朝廷,陈述清河县人口稀少,因征调百姓拖挽船只,以致丁壮已用尽,老人和小孩都被征调为役夫,妨碍农业发展的困难。

C.李信圭能体恤百姓疾苦。

他曾因为宣德八年春天遇上歉收之年,出现老百姓只能老幼相扶,沿途讨饭的灾情,而请求朝廷免去沐阳县百姓相助役夫的差役。

D.

李信圭深受清河县百姓爱戴。

当他被提拔担任蕲州知州时,应当地百姓请求,朝廷命令他以知州身份管理清河县;在他死后,清河县百姓还为他立祠祭祀。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且令书其民勤惰善恶以闻,俗为之变。

(5分)

(2)信圭奏请振贷,并停岁办物件及军匠厨役、浚河人夫,报可。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秋雨夜眠

白居易

凉冷三秋夜,安闲一老翁。

卧迟灯灭后,睡美雨声中。

灰宿温甁火,香添暖被笼。

晓晴寒未起,霜叶满阶红。

【注】这首诗大约创作于832年(大和六年)秋,是白居易任河南尹时所作。

诗人已六十多岁,体衰多病,官务清闲,亲密的诗友元稹也已经谢世。

瓶:

烤火用的烘瓶。

14、下面对诗歌的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诗歌首句诗人用气候环境给予人的凉冷感觉来形容深秋之夜,未见风雨,就已觉寒意袭人,这就给整首诗先抹上了深秋的基调。

B.颔联的卧迟体现了老年人的特性,瞌睡少,宁可闲坐养神而不喜早睡,免得夜间睡不着,颈联老翁三秋之夜就要烤火正说明他怕冷、体衰。

C.尾联与首句遥相呼应,风雨过后,深秋的气候更加寒冷,一个寒字交代了老翁未起的原因,只是反映出了老年人年纪大怕冷的特性。

D.诗歌对人物的描写极具层次,从老翁在秋雨之夜就寝写到老翁睡醒,又写到醒后起床赏景的情况,写得生动逼真,亲切感人,富有生活气息。

E.诗中虽然没有正面写仕途、境遇,但景与人关合,尤其霜叶满阶红一句表现了大自然的冷酷,从树木想到人,从自然想到社会,令诗人深有感触。

15、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老翁形象?

请结合全诗做简要分析。

(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5分)

16、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出师表》中,诸葛亮希望后主不要看轻自己的句子是

(2)《蜀道难》中把行人艰难的步履、惶恐的神情绘声绘色地刻画出来的句子是

(3)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描写了一场激战,战斗中只听得

,收兵后,呈现在眼中的则是

的悲壮场面。

第II卷(表达题共80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

诚信是日常的诚实和正式交流的信用的合称,即待人处事真诚、老实,讲信誉;言必信,行必果;一言九鼎,一诺千金。

2000年初,他成为北漂一族,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蜗居地下室、挣不到饭钱的艰苦生活,蹉跎岁月中写出佳作。

鲁迅著作的很多封面设计都选择了素封面:

除了书名和题签外,不着一墨。

这样的留白大巧若拙,意味无穷。

钱学森是中国航天科技事业的先驱和杰出代表,他胸怀坦荡,光风霁月,是众人仰慕的对象。

互联网+生活性服务业创新试验区的规划建设正有序推进,完成这个任务,不能自出机杼,也不能只服务我们本地。

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把项目工作作为经济工作中提纲挈领、纲举目张的重要抓手,以此扩大有效投资需求。

A.

B.

C.D.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至于此次事故的原因,记者今日上午从台湾第九公路警察大队了解到,初步判断系因事故游览车车速过快,具体调查结果还需准确核实后对外发布。

B.被誉为绵阳的维多利亚港的三江码头整体建筑自从完工以后,美丽绵阳又多了一个公共旅游景点、一张城市宣传名片。

C.针对擅用他人注册商标进行不正当竞争,以及假冒注册商标的行为均是侵权处理的重点。

D.全球首颗量子卫星发射升空后,天地一体化的量子保密通信与科学实验体系成功构建,标志着中国量子科学研究已处于领先地位。

19、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受现代的学科分类与西式教育影响,我们的思维惯性是分门别类的,

因此,两者实有大的区别。

理想地说,自然是兼收并蓄为好,但结果也许是两方面都不行。

而钱穆的传统治学是纵横贯通式的

而后进行专题性的研究

进入古人的知识世界去阅读与体会

其目标旨在会通

要求学者破除现代知识的分割边界

研究上的要求是专业分割的

A.

B.

C.

D.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5分)

还有一种有趣的思维形式叫二难推理。

比如有一位理发师承诺说:

我只给而且一定要给自己不理发的人理发。

有人问他:

那你给自己理发吗?

理发师左思右想,无法回答。

这里的问题就在于他面临一个二难困境:

如果他给自己理发,根据承诺,

;而

,那么同样根据承诺,他应该给自己理发。

总之,不管他给不给自己理发,

21、阅读下面漫画,简要说明其内容,并谈谈你对漫画内涵的理解。

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60个字。

(6分)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位富太太到寺院进香,看到一个叫戒痴的小和尚穿得很破烂。

他问师傅:

那个可怜的小和尚是谁?

师傅很奇怪,不知道为什么,富太太觉得戒痴可怜。

太太说:

你看,小和尚的衣服都破了。

其实,并不是寺里穷得没有钱给戒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