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红线及建筑退让.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336845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3.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红线及建筑退让.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建筑红线及建筑退让.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建筑红线及建筑退让.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建筑红线及建筑退让.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建筑红线及建筑退让.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建筑红线及建筑退让.docx

《建筑红线及建筑退让.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红线及建筑退让.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建筑红线及建筑退让.docx

建筑红线及建筑退让

1.建筑物的退让控制

1.1除建设用地X围内连接市政管网的管线以外,建筑物正投影外缘不得逾越用地退后红线。

1.2在有城市设计要求的重要商业街区底层设置连续骑楼空间的商业建筑,在满足交通要求前提下可零退线。

1.3建筑物独立地下室外墙面的退后红线距离,应满足消防、地下管线布置、人防疏散、基坑支护和根底施工等技术要求的前提。

1.4沿轨道交通线两侧新建的建筑应符合轨道交通线建设的相关规定和要求。

2.建筑物的面宽控制

2.1建筑高度大于18米且小于或等于54米的高层建筑,其最某某续展开面宽不宜大于90米。

2.2建筑高度大于54米的高层建筑,其最某某续展开面宽不宜大于80米。

3.公共开放空间规划

3.1高层建筑带有裙房的退让距离:

高层局部的退让距离按高层建筑临道路外墙面计;裙房按表3.1.4所列值加5米计,但裙房层数不得超过三层,高度不得超过24米,裙房超过三层或高度超过24米时按高层标准退让。

3.2临宽度在15米以下的步行街或风貌街,临街建筑规划要求修建骑楼,如骑楼局部人行道净宽度不小于3米,净高不低于3.6米时,可不退道路红线。

3.3建筑退让道路红线除满足上述规定外,还须满足城市绿地和市政工程管线规划确定的沿道路控制宽度规定,假如两者不一致时,如此按最宽退让。

3.4按本标准最低要求建筑退让道路红线局部可以与建设用地同时设计和建设,但须遵守以下规定:

用地内除规划允许建设绿化小品外,不得作停车场、不得修建围墙、门房以与任何其它建筑物、构筑物,如需临道路布置停车位,应在该道路整体规划设计的根底上建设,且不计入配建停车位指标。

满足规定退让要求后,主动增加退让道路红线的,纳入有关指标平衡。

3.5道路交叉口处当道路局部放宽时,建筑退让道路红线按原道路等级确定。

3.6重要道路交叉口处建筑退让道路红线,由规划管理部门依据城市设计与交通规划、详细规划等另行确定。

3.7建筑物半地下室、台阶、花池、化粪池、临道路边围墙、大门等退让道路红线满足3.4.1要求。

3.8临时建筑退让道路红线的距离与永久性建筑退让道路红线的距离一样。

3.930米以上道路沿街面不得设开敝式阳台。

4.居住建筑控制

4.1建筑间距、退让

4.1.1住宅间距,应以满足日照要求为根底,综合考虑采光、通风、消防、防灾和管线埋设、视觉卫生等要求,并应符合表4.1.5规定。

4.1.2建筑间距是建筑物外墙皮之间的最近距离。

4.1.3建筑高度:

〔1〕平顶房屋建筑高度,按室外地坪至建筑女儿墙高度计算。

〔2〕坡顶房屋建筑高度,按室外地坪至建筑屋檐和屋脊的平均高度计算。

〔3〕屋顶上的附属物,如电梯间、楼梯间、水箱、烟囱等,其总面积不超过屋顶面积的25%,且高度不超过4米的不计入高度之内。

▲4.1.4住宅日照标准应符合表4.1.4规定。

日照标准日

冬至日

日照时数〔h〕

≥1

有效日照时间带〔h〕

上午九时至下午三时

计算起点

底层窗台面

注:

住宅建筑从居住最低层窗台面计起。

4.1.5居住建筑间距的限值根据建筑高度分别规定。

本规定将居住建筑按高度划分为以下类型:

〔1〕低层——指居住建筑3层与3层以下,建筑高度小于或等于11米;

〔2〕多层——指居住建筑4层至6层,建筑高度小于或等于20米;

〔3〕中高层——指居住建筑7层至9层,建筑高度小于或等于30米;

〔4〕高层——指居住建筑10层与10层以上。

住宅建筑最小间距〔m〕

类别

层数

南北向住宅间距

东西向住宅山墙间距

I类小区

低层

1.0H并不少于6

4

多层、中高层

6

II类小区

低层

4

多层、中高层

6

高层

24+0.2(H-30)

13

III类小区

多层、中高层

6

高层

24+0.2(H-30)

13

注:

1、H为南面建筑物高度,从架空层以上计起。

2、南北向是指方位角≤15°。

3、南北向方位角>15°时,按日照分析确定住宅建筑最小间距。

4、高层建筑与其它层建筑山墙间距不少9米。

4.1.6位于城市新区的两相邻居住建筑间距除满足表4.1.5的规定外,当北侧建筑高于南侧建筑时,其间距按南侧建筑应取间距值加上建筑高度差的0.2倍取值。

旧区与建城区5000㎡以下用地的仍按表9.1.5执行。

4.1.7集体宿舍按表4.1.5应取值的0.9倍计,且不得小于6米。

4.1.8非居住的其他民用建筑处于居住建筑北面且正面相邻时,如北侧建筑高于南侧建筑,按4.1.6条执行,处于其它方位时,视其为居住建筑退让。

4.1.9居住建筑间距的计算:

4.1.10居住建筑挑出檐口、梯间、厨房、厕所等时,如梯间挑出不大于1.3米,厨房、厕所挑出不大于0.9米,且不大于该建筑面宽1/3时,挑出局部可不计入间距X围;如阳台宽度超过本身建筑面宽的二分之一或挑出长度大于1.5米时,其间距应另外加阳台挑出平均长度的一半计算。

4.1.11位于新区居住建筑山墙宽度如大于18米或有居室窗户且仅靠该窗户采光时,视其山墙面为主立面,其间距按主朝向间距要求控制;位于旧区或建成区居住建筑不论山墙宽度多少,仍按最小间距执行。

4.1.12北侧居住建筑底层如作为停车库、商铺或全部架空时,其与南侧建筑的间距可减去北侧建筑底层层高。

4.1.13新区、旧区与建城区山墙间距应满足最低消防间距的要求。

4.1.14住宅建筑设置天井时,尽量采用开口天井,不宜采用内天井。

5非居住建筑控制

5.1.1本条款适用于民用非居住建筑,但当工业、仓储、交通运输类与其他有特殊要求的建筑时,其间距应依据国家相关规定执行。

5.1.2商业建筑相互之间以与其他非居住建筑相互之间最小间距不得小于防火间距。

5.1.3办公建筑相互之间、办公建筑与商业建筑之间、办公建筑与工业建筑之间的间距为一样情况下居住建筑间距的0.8倍。

5.1.4非居住建筑与居住建筑之间的间距按居住建筑与居住建筑之间间距取值。

5.1.5商业与办公建筑退让用地红线距离,如其相邻地块为非商业、办公建筑时,视其为居住建筑与居住建筑的退让方法一样。

5.1.6医院病房楼、休〔疗〕养院住宿楼、幼儿园、托儿所生活用房和大、中、小学教学楼等与相邻建筑的最小间距应符合下表规定。

项目名称

最小间距

医院病房楼、休〔疗〕养院住宿楼

南向建筑高度的1.1倍,且与相邻各向建筑间距不小于24米

幼儿园、托儿所

南向建筑高度的1.2倍,且与相邻各向建筑间距不小于18米

中、小学校

南向建筑高度的1.2倍,且教室长边与相邻各向建筑间距不小于25米

5.2其它非居住建筑之间的间距:

5.2.1高层非居住建筑平行布置时,建筑间距不宜少于较高建筑高度的0.3倍,且最小间距不应小于18米。

5.2.2高层非居住建筑与多层非居住建筑平行布置时的最小间距不应小于13米;

5.2.3多层非居住建筑平行布置时的最小间距不应小于10米;

5.2.4低层非居住建筑与高、多、低层非居住建筑平行布置时的间距按消防间距的规定控制,但最小间距不应小于6米;

5.2.5以其他形式布置的非居住建筑的间距,按消防间距的规定控制。

5.3建筑退让相邻建筑地块用地界限

5.3.1建筑退让用地界限距离,除满足消防、地下管线、交通安全、市政设施、绿化等方面要求外,还须符合本规X的要求。

5.3.2建筑退让距离要满足各种退让要求。

5.3.3建筑退让用地界限距离应不少于按自身高度计算与相邻地块建筑之间应取间距的一半。

5.3.4山墙之间建筑退让用地界限距离按退让规定各退一半,并需满足防火规X要求。

5.3.5地下室外墙退让用地红线〔道路红线〕的距离须满足管线要求与技术安全要求。

5.4建筑退让道路红线

5.4.1建筑退让道路红线〔指建[构]筑物临道路一侧的外墙面距道路红线的距离〕应符合表5.4.1的规定。

表5.4.1

道路宽度〔米〕

退让最小距离〔米〕

L<16

3

16≤L<20

4

20≤L<30

5

30≤L<40

10

40≤L<50

15

L≥50

不少于20

注:

1、L——路宽

5.4.2高层建筑退让城市道路红线;

5.4.2.1高层建筑〔指10层与10层以上的居住建筑,或其它民用建筑高度≥24米的民用建筑〕外墙面临道路时退让道路红线的最小距离,除必须符合表5.4.2.1的规定外,同时还必须符合表5.4.2.1的规定。

城市道路宽度

L:

H

40米以上

大于1:

3

备注:

1、表中L——表示建筑外墙面距道路红线的最小距离。

H——表示建筑高度。

2、临街住宅带两层商铺或其它非居住建筑时,视其为其它民用建筑。

建筑红线与建筑退让-总结版

征地红线最大,规划部门根据征地红线与环境划出用地红线有时候规划部门还会给你粗略的建筑红线,准确的建筑红线,还是得自己根据用地红线与建筑本身和环境来进展计算确定。

〔比如,规划部门画了建筑红线退用地红线3米,但你设计的是高层,考虑到消防、日照、卫生防疫等关系,实际需要退用地红线9米才能满足各方面要求,因此你真正的建筑红线是在9米的地方,而不*划部门给的3米处。

不过图中表达的建筑红线还是画在3米的地方,实际布置建筑的时候却不能超过9米。

道路红线其实是一种环境制约,遇到了就按当地规划部门要求退就可以了。

具体的数字,这个规划部门的事。

建筑退线,当时有人和我讲是五线,

红线——征地红线,用地红线,道路红线〔包括铁路,高速高架,航空航道〕

蓝线——天然水体后退线(包括河口线这一定义,一是为了防止建筑影响天然水体,具体太近了,就成了天然垃圾框了,二是为了在河、湖边上来点绿化,美化环境,三是为了某些与外界相通的水体,防洪需要,必须退到某个高度,某个距离,防止水位升高,以与水位升高时带来的河堤苏松滑坡。

绿线——退让出的绿化带宽度,与退让原有绿地的距离

黄线——电力高压线,煤气管道运输线等,我想通讯信号X围也可以算在这里

紫线——俗称古建保护距离,反正就是这些古董级东西必须退的。

建筑防火间距,日照间距,〔这两点都有相关规X规定〕建筑卫生防疫距离,建筑防干扰视线距离,〔防干扰视线距离,技术措施中规定是18米,这特别是住宅与住宅之间,这一局部都是新建的根据原有的,新规划的根据原规划的,如果相邻地块未明确用地性质,如此按大家一半分担。

其他就是建筑本身的要求,建筑功能〔比如幼儿园的服务半径,那就要求做在这个圆里面〕,建筑视线,需要看到什么。

用地红线,规划部门根据征地红线,根据周边环境初步划的X围,用地红线小于等于征地红线,用地红线是各经济技术指标的分母,所以它的面积必须明确,否如此建筑密度建筑容积率都没方法定了。

但用地红线并非你建筑实际可建线。

其X围也是划部门定的。

道路红线,其实和前面两条线没任何关系。

只是和地块有关系的道路用地的边界限。

不要以为道路只会和地块边线相邻,道路也有可能横穿地块。

如果规划部门没有对相邻地块作出性质确定,如此按本地块确定,本地块为高层住宅,那相邻地块也当成是高层住宅进展考虑。

本地块为多层住宅,那相邻地块也按多层住宅考虑……。

首先,确保规划部门要求的距离,然后考虑消防、卫生防疫、视线距离等因素,最后考虑日照因素。

规划部门需要你后退用地红线距离为X米,消防、卫生防疫、视线距离等因素需要保证建筑间距为Y米,日照因素〔主要考虑南北相邻地块〕需要间距为Z米。

那一般来说

东西方向,如此在X米和Y/2米之间选最大值

南北方向,如此在X米、Y/2、Z/2米之间取最大值。

如果规划部门已经对相邻地块的用地性质有了初步规划,但对相邻地块的建筑红线、建筑体量高度等还没有具体要求。

唯一的区别就是在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