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与供应链管理考试考点.docx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考试考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流与供应链管理考试考点.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考试考点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
南昌航空大学2011级工业工程专业黄升整理
(指导老师:
冯良清)
前言
知识点系列丛书是在校大学生根据老师上课内容以及考试重点所总结的一系列资料,由于授课老师的差异性,所以这套资料未必能适合大众,也希望大家能够理解。
本套系列丛书也会在各位的不懈努力之下越做越好,也希望读者能够提出宝贵意见。
谢谢!
编者
2013年10月于南昌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
1.物流的来源、概念、分类以及物流管理的概念
1.1物流的来源:
1.2物流的概念:
◆物流的传统概念是仓储和运输,简称为储运。
◆现代物流(logistics)是对货物、服务及相关信息从起源地到消费地的有效率、有效益的流动、储存进行计划、组织和控制,以满足顾客要求的过程。
◆物流是指物质资料由供应者到需要者的物理性流动,是创造时间价值和空间价值的经济活动。
1.3物流的分类:
1)按照物流活动覆盖的范围分类,
⏹国际物流
⏹区域物流
2)按照物流在生产和流通中的作用分类,
⏹供应物流
⏹生产物流
⏹销售物流
⏹分销物流
⏹回收物流
⏹废弃物物流
3)按照物流活动的主体分类,
⏹企业自营物流
⏹专业子公司物流:
物流专业子公司一般是指从企业传统物流运作功能中剥离出来,成为一个独立运作的专业化实体。
它与母公司(或集团)之间的关系是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
4)按照物流的特殊性分类,
⏹一般物流:
一般物流是指具有某些相同点和一般性的物流活动;
⏹特殊物流:
特殊物流是指在专门范围、专门领域个特殊行业的物流活动。
在遵循一般物流规律的基础上,具有特殊制约因素、特殊应用领域、特殊管理方式、特殊劳动对象以及特殊机械装备特点的物流都属于特殊物流范围。
5)其它分类
⏹宏观物流与微观物流
⏹社会物流与企业物流
1.4物流管理的概念:
物流管理是指将运输、储存、包装、装卸、配送、流通加工、信息处理等活动进行综合计划、执行和控制的集成式管理,以最低的综合成本提供给顾客所要求的服务。
2.供应链、供应链管理、服务型制造网络
2.1供应链
2.1.1供应链的定义
(1)在生产及流通过程中,涉及将产品或服务提供给最终用户活动的上游与下游企业所形成的网链结构。
——我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
(2)供应链涵盖了从供应商的供应商到消费者的消费者,自生产至制成品交货的各种工作努力。
这些工作努力可以用计划、寻找资源、制造、交货和退回等五种基本流程来表述。
——美国供应链协会(SupplyChainCouncil,SCC)
(3)①供应链是自原材料供应直至最终产品消费,联系跨越供应商与用户的整个流程;②供应链涵盖企业内部和外部的各项功能,这些功能形成了向消费者提供产品或服务的价值链。
——美国资源管理教育学会(AmericanProductionandInventoryControlSociety,APICS,原生产与库存控制协会)
对供应链定义的理解:
⏹供应链上存在不同行为主体。
如:
消费者,零售商,批发商,制造商及原材料供应商;
⏹供应链是企业之间以及企业内各职能部门之间的互动与合作;
⏹供应链具有特定的功能,如为顾客提供某类商品或服务。
⏹供应链具有特定的结构特征,如有起始点和终结点,呈现出网状结构等;
⏹供应链的业务过程和操作,可以从工作流程、实物流程、信息流程和资金流程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2.1.2供应链的分类
⏹按供应链驱动模式分类:
生产推动型和需求拉动型
⏹按供应链的主要功能分类:
有效性供应链和反应性供应链
⏹按供应链的最终消费者分类:
消费品供应链与生产物品供应链
⏹按不同的行业分为服装业、汽车制造业供应链等;
⏹按组织形态分为两阶段供应链、链式供应链和网状供应链;
⏹按区域分布分为区域供应链、国内供应链、全球供应链;
2.1.2供应链的特点
⏹供应链是一个复杂网络系统
⏹供应链上的供需匹配是一个持续的难题
⏹供应链系统时刻处于动态变化当中
⏹供应链上不断出现新的人们所不熟悉的课题
2.2供应链管理
2.2.1供应链管理的概念
在满足顾客需求的前提下,对供应链各环节内部和各环节之间的工作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进行协调和集成管理,以实现供应链整体利润最大化。
2.2.2供应链管理模式的产生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供应链管理的革新提供了技术基础
⏹经济全球化——推动供应链管理变革的重要动力
一是生产的全球化
二是消费的全球化
三是规则的全球化
⏹价值链——最主要是受到波特“价值链”理论的启示
2.2.3供应链管理的发展阶段
⏹供应链管理的最新阶段:
2000后
互联网供应链
虚拟组织(虚拟企业)
模块化制造网络
服务型制造网络
2.2.4供应链管理的产生
2.2.5供应链管理原则
(1)以消费者为中心的原则;
(2)贸易伙伴之间密切合作、共享赢利和共担风险的原则;
(3)促进信息充分流动与共享的原则。
2.2.6供应链管理特点
⏹系统观念。
⏹以顾客为中心的战略决策。
⏹动态管理。
⏹开发核心竞争能力。
⏹强调集成管理。
⏹依赖共同价值。
3.物流热的原因
•企业之间竞争的发展演变推动物流业发展
•电子商务呼唤着物流业的支持
•物流业的业态水平已成为决定区域经济的发展投资环境优劣的重要因素
•城市地产结构的调整和城市发展规划促使物流园区的形成
•工业企业物流现状水平急需提高
4.第三方物流、第四方物流、第五方物流
(1)第三方物流(TPL)
⏹第三方物流是指为了更好地提高物流运作效率以及降低物流成本而将物流业务外包括第三方物流公司的做法。
⏹专门从事物流的中介组织,按照合约的要求,在指定时间、期限内为制造商提供部分或全部的物流服务经营管理活动。
(2)第四方物流(FPL)
⏹所谓第四方物流是指集成商们利用分包商来控制与管理客户公司的点到点供应链运作。
⏹第四方物流概念是安德森咨询公司提出并注册的。
⏹正宗的第四方物流不仅控制和管理特定的物流服务,而且对整个物流过程提出策划方案,并通过电子商务将这个过程集成起来。
名词
解释
第一方物流
需求方为采购而进行的物流,如赴产地采购、自行运回商品
第二方物流
供应方为了提供商品而进行的物流,如供应商送货上门
第三方物流
由物流的供应方和需求方之外的第三方所进行的物流
第四方物流
提供各种物流信息咨询服务的企业
第五方物流
提供各层次物流人才培训服务的企业
讨论1:
如何看待中国第三方物流的现状与未来?
前景很好、管理服务尚未到位、市场观念有待改进
讨论2:
第三方物流竞争的关键何在?
规模经济、管理服务、核心能力
5.物流外包
5.1物流外包的定义
物流业务外包,即制造企业或销售等企业为集中资源、节省管理费用,增强核心竞争能力,将其物流业务以合同的方式委托给专业的物流公司(第三方物流,3PL)运作。
外包是一种长期的、战略的、相互渗透的、互利互惠的业务委托和合约执行方式。
5.2物流外包的适应性(什么时候需要物流外包)
⏹OEM:
外形加工,有些厂家自己没有设计能力,只有外形加工能力,这些企业规模往往比较小;
⏹ODM:
外形设计加工,D是design(设计)的意思。
拿到订单可以排好工艺流程,某些简单的工艺可以让外包外协厂设计,因为他们是非常专业的。
这样的企业也往往需要物流外包;
⏹国际贸易:
只能是外包,不可能自己去买船、买飞机、买火车,所以空运、海运以及铁路运输等等只能外包;
⏹当物流是非核心竞争力的时候也可以外包。
5.3物流外包的注意事项
⏹外包成本:
因为选择外包主要是为了节约成本,所以外包的时候要注意成本是不是划得来,是不是足够低;
⏹反应速度:
外包时对方的反应速度,或者对方的速度是不是能够达到要求;
⏹服务质量:
一方面是外包方要求的质量,另一方面是外包方的顾客所需要的服务质量。
6.物流设施选址的影响因素(外部、内部)
6.1影响选址决策的内、外部因素
◆外部因素:
1)自然资源条件:
土地资源、气候条件、水资源、物产资源
2)社会环境条件:
基础设施条件、人力资源条件、劳动生产率、市场可接近性、供应商靠近程度、群集效应、所在国汇率、政府和公众的态度、运营税收、地方政府的政策法规、工会力量、教育水准、生活条件。
◆内部因素:
企业的性质、企业战略目标、项目和产品
注:
企业内外因素:
●内部因素指的是与企业本身密切相关的因素;内部因素可控,企业发挥主观能动性加以改变。
●外部因素指的是社会环境及自然条件对企业选址所施加的影响因素;外部因素不可控,企业只能被动适应。
6.2影响设施选址的经济因素和非经济因素
◆经济因素:
运输费用、土地成本和建设费用、原材料供应价格、燃料价格、水电等资源成本、劳动力价格
◆非经济因素:
当地政策法规、经济发展水平、环境保护标准、人文环境、气候条件
7.物流网络设计的一般程序
●评价现有网络的业绩
●设施位置初选
●优化模型,确定物流网络设计方案
●对得出的方案进行可行性评价
●计算出依据可行方案重新布置物流网络的成本和收益
●作出决策
8.综合因素评分法、成本—利润—产量定址分析
8.1综合因素评分法(教材P63)
8.1.1加权因素法
⏹对场址选择涉及的非经济因素赋以不同的权重,权重大小为1-10;
⏹对各因素就每个备选场址进行评级,共分为五级,用五个元音字母A、E、I、O、U表示。
各个级别分别对应不同的分数,A=4分、E=3分、I=2分、O=1分、U=0分;
⏹将某因素的权重乘以其对应级别的分数,得到该因素所得分数,将各因素所得分数相加,分数最高者为最佳场址方案。
8.1.2因次分析法
定义:
因次分析法将经济因素(成本因素、客观要素)和非经济因素(非成本因素、主观要素)按照相对重要程度统一起来。
步骤:
⏹确定经济因素的重要性因子
⏹确定非经济因素的重要性因子
1)确定单一非经济因素对于不同候选场址的重要性;
2)确定各个因素的权重比率;
3)将单一因素的重要性因子乘以其权重,将各种因素的乘积相加,得到非经济因素对各个候选场址的重要性因子
⏹将经济因素的重要性因子和非经济因素的重要性因子按重要程度叠加,得到该场址的重要性指标Ct
8.2成本—利润—产量定址分析
定义:
成本-利润-产量定址分析也称量本利分析,它有利于对供选择的地点在经济上进行对比,一般常用图表法求解。
步骤:
⏹确定每一备选地址的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
⏹在同一张图表上绘出各地点的总成本线
⏹确定在某一预定的产量水平上,哪一地点的成本最少或哪一地点的利润最高
⏹在成本分析中,要计算每一地点的总成本TC,利用以下公式:
TC=FC+VC×Q
式中,FC—固定成本;VC—单位的可变成本;Q—产出产品的数量或体积
注:
成本—利润—产量定址分析需要以下几点假设:
a)产出在一定范围时,固定成本不变。
b)可变成本与一定范围内的产出成正比。
c)所需的产出水平能近似估计。
d)只包括一种产品。
9.物流信息的特征
可得性、精确性、及时性、能动性、主动性、灵活性
10.物流技术类型(从实体作业技术、电子商务技术两大类看)
10.1条形码技术
10.2电子数据交换(EDI)技术
10.3射频技术
10.4自动跟踪技术
1)地理信息系统(GIS)
2)全球定位系统(GPS)
11.条形码的概念、类型、特征
11.1条形码的概念
概念:
条形码是一组按一定编码规则排列的条、空及字符组成,用以表示一定信息的条状代码。
(条码系统是由条码符号设计、制作及扫描阅读组成的一类自动信息识别系统)
11.2条形码的类型
v商品条形码(通用商品码)
1)定义:
直接为销售和商品管理服务,以个别商品为对象。
2)组成:
中国商品采用国际物品编码委员会所制定的EAN-13码。
EAN码采用13位数字组成,最前面的3位数为国家或地区代码,中国的代码分别为690、691、和692。
第4—7位代表厂商,第8—12位代表商品代码,最后一位为校验码。
注:
此处大家要记得去看看校验码的计算方法,我个人感觉考试可能会考该题目
v物流条形码:
1)定义:
直接为出入库、运输、保管和分拣等物流作业服务,以集合包装为单位使用条形码。
2)组成:
物流条形码由14位组成,后13位数字含义与商品条形码相同,第一位数字则表示物流识别代码,如:
‘1’代表物流包装内有6件商品,‘2’内装12件,‘0’内装不同商品(该情况下,商品条形码中的商品代码由新代码取代)。
3)说明:
根据物流管理需要,企业也可以自行编制内部物流条形码,但只限于企业内部使用。
11.3条形码技术的特点
●简单:
条码符号制作容易,扫描操作简单易行;
●信息采集速度快:
其速度是键盘录入的20倍;
●采集信息量大:
依次可采集几十位字符的信息;
●可靠性高:
键盘录入,误码率为1/300、光学字符识别误码率为1/10000;条码扫描录入,误码率仅有1/1000000,首读率98%以上;
●灵活、实用:
单独使用,组成识别系统,手工键盘输入;
●自由度大:
有自效验功能;
●设备结构简单、成本低:
操作容易,无需专门训练。
推广费用较低。
12.不合理运输的形式
◆空驶——不合理运输中最严重的形式。
1)能利用社会化的运输体系而不利用,却依靠自备车送货提货,这往往出现单程车,单程空驶的不合理运输;
2)由于工作失误或计划不周,造成货源不实,车辆空去空回、形成双程空驶;
3)由于车辆过分专用,无法搭运回程货,只能单程实车,单程回空周转。
◆对流运输(相向运输)
定义:
同一种货物在同一线路上或平行线路上做相对方向的运送,而与对方运程的全部或一部分发生重迭交错的运输。
◆迂回运输
定义:
可以选取短距离进行运输而不办,却选择路程较长路线进行运输的一种不合理形式。
◆重复运输
1)本来可以直接将货物运到目的地,但是未达目的地就将货卸下,再重复装运送达目的地。
2)同品种货物在同一地点一面运进,同时又运出。
◆倒流运输
定义:
指货物从销地或中转地向产地或起运地回流的一种运输现象。
◆过远运输(与迂回运输类似)
◆运力选择不当
弃水走陆、铁路大型船舶的过近运输、运输工具承载能力选择不当
◆托运方式选择不当
◆超限运输
定义:
超过规定的长度、宽度、高度和重量,容易引起货损、车辆损坏和公路路面及公路设施的损坏,还会造成严重的事故。
13.运输合理化影响因素、措施
13.1运输合理化的影响因素
Ø运输距离
Ø运输环节
Ø运输工具
Ø运输时间
Ø运输费用
13.2运输合理化的有效措施
Ø提高运输工具实载率
Ø采取减少动力投入,增加运输能力的有效措施
Ø发展社会化的运输体系
Ø尽量发展直达运输
Ø配载运输
Ø发展特殊运输技术和运输工具
Ø通过流通加工,使运输合理化
14.各种不同运输方式(承运人运营)的优缺点
◆铁路运输的技术经济特点
(铁路运输:
使用铁路设施、设备运送货物的一种运输方式)
优点
缺点
不受天气影响,稳定安全
短距离货运运费昂贵
具有定时性
货车编组、转轨需要时间
中长距离运货运费低廉
运费没有伸缩性
可以大批量运输
无法实现门对门服务
可以高速运输
车站固定,灵活性较差
可以按计划运行
货物滞留时间长
网络遍布各地
不适宜紧急运输
◆公路运输的技术经济特点
(公路运输:
使用公路设施、设备运送货物的一种运输方式)
优点
缺点
可以进行门到门的连续运输,灵活性强
不适宜大批量运输
适于近距离运输,近距离运费用低
长距离运费相对昂贵
容易装车
易污染环境,发生事故
适应性强
消耗能量多
◆水路运动的技术经济特点
(水路运输:
使用船舶(或其它水运工具),在江、河、湖、海等水域运送货物的一种运输方式)
优点
缺点
长距离运输,运费低廉
运输速度较慢
原材料可以散装上船
港口设施需要高额费用
适用于重物和大批量运输
运输时间难以保证准确
节能
易受天气影响
◆航空运输的技术经济特点
(航空运输:
使用飞机或其他飞行器运送货物的一种运输方式)
优点
缺点
运送速度快
运费偏高
包装简单
受重量限制
安全,破损少
受天气影响较大
◆管道运输的技术经济特点
(管道运输:
由大型钢管、泵站和加压设备等组成的运输系统完成物料输送工作的一种运输方式)
▪运输能力较大
▪建设工程比较单一
▪具有高度的机械化
▪有利环境保护
▪适用范围有限
附:
各种运输方式的技术经济特性比较
铁路
公路
航空
水路
管道
成本
中
中
高
低
很低
速度
快
快
很快
慢
很慢
频率
高
很高
高
有限
连续
可靠性
很好
好
好
有限
很好
可用性
广泛
有限
有限
很有限
专业化
距离
长
中,短
很长
很长
长
规模
大
小
小
大
大
能力
强
强
弱
最强
最弱
15.仓库货区布局的基本形成
●横列式布局:
货垛或货架的长度方向与仓库的侧墙互相垂直
●纵列式布局:
货垛或货架的长度方向与仓库侧墙平行
●纵横式布局:
是指在同一保管场所内,横列式布局和纵列式布局兼而有之,可以综合利用两种布局的优点。
16.ABC分类管理
定义:
ABC分类管理方法就是将库存物品按重要性程度分为特别重要的库存(A类库存),一般重要的库存(B类库存)和不重要的库存(C类库存)三个等级,然后针对不同的级别分别进行管理和控制。
步骤:
Ø将商品按其库存额从大到小进行排序,并算出总库存额;
Ø计算累计库存额占总库存额的百分比;
Ø按累计库存百分比划分A、B、C类。
17.单周期库存模型(计算)
注:
许多实际的库存问题都是一次性需求产品,如水果、报纸等,这些产品过期就无法销售了,为了满足此类需求只能订购一次产品。
销售出去的产品能够获得利润,而销售不出去的产品则会带来损失。
因此,需要知道这种一次性订单到底应该有多大。
说明:
Ø单周期库存控制的关键是订货批量。
在单周期库存模型中,订货费用一次投入,为一种沉没成本,与决策无关。
库存费用也视为一种沉没成本,所以,只考虑超储成本和机会成本。
Ø订货批量>实际需求,发生超储成本(陈旧成本),对超出部分要降价处理或报废处理。
Ø订货批量<实际需求,发生缺货成本(机会成本),由于丧失销售机会,而造成的损失。
方法:
(1)期望损失最小法
Ø比较不同订货批量下的期望损失,取期望损失最小的订货量作为最佳订货量
其中:
单位超储损失Co=C-S单位缺货损失Cu=P-C
P:
单价;Q:
订货量;d:
需求量;C:
单位成本
P(d):
需求量为d时的概率;S:
预定时间卖不出去的售价
(2)期望利润最大法
Ø比较不同订货量下的期望利润,取期望利润最大的订货量作为最佳订货量
Cu代表每件获得的利润
(3)边际分析法
Ø当售出下一单位产品的边际收益等于下一单位产品售不出去的边际损失时就得出Q*点。
追加1个单位的订货,会使得期望损失发生变化,如果Q为最佳订货量,则无论增加或减少订货都会使损失加大。
若要使预期收益和预期损失平衡,则有
18.经济批量订货(计算)
模型假设:
⏹需求速度是恒定的,单位时间内需求D件产品。
⏹订货批量固定在每次订货Q件,也就是说,每次仓库向供应商订购Q件产品。
⏹仓库每次订货都会发生一个固定的订货成本C0。
⏹库存产品放在仓库中保管时会发生库存持有成本,h是每单位产品存放单位时间的库存持有成本。
⏹提前期,发出订单到收到货物的时间,为零
⏹初始库存量为零
⏹计划期无限长
两次相邻补货之间的时间为一个周期。
整个周期T内的库存成本为:
单位时间的总平均成本为:
应用微积分对上式求导,可以得出使成本最小所对应的订货量Q*
19.成组化技术的类型
托盘、集装箱、集装容器和集装货捆;
20.包装的分类
20.1包装的分类方法一
Ø按包装功能不同——商业包装和工业包装
Ø按包装层次不同——个包装、中包装、外包装
Ø按包装容器质地不同——硬包装、半硬包装和软包装
Ø按包装使用范围——专用包装和通用包装
Ø按包装使用的次数——一次用包装、多次用包装和周转用包装
20.2包装的其他分类方法
Ø按运输方式不同——铁路货物包装、卡车货物包装、船舶货物包装、航空货物包装及零担包装和集合包装等等;
Ø按包装防护目的不同——防潮包装、防锈包装、防霉包装、防震包装、防水包装、遮光包装、防热包装、真空包装、危险品包装等等;
Ø按包装操作方法的不同——罐装包装、捆扎包装、裹包包装、收缩包装、压缩包装和缠绕包装等。
21.包装材料类型
Ø包装用纸和纸板
Ø常用的包装用纸
Ø塑料
常用的塑料包装材料种类——聚乙烯塑料(PE);聚氯乙烯塑料(PVC);聚丙烯(PP);聚苯乙烯塑料(PS);聚酯(PET)
Ø木材及木制品—天然木材、人造板材
Ø金属材料—钢材(刚性)、铝材(软性)
Ø玻璃
Ø复合材料
22.供应链失调的原因、结果
22.1供应链失调的原因
供应链的失调主要是由于供应链不同节点企业的目标不一致造成的,同时也受到供应链的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
22.2供应链失调的结果
供应链失调的结果就会导致牛鞭效应(BullwhipEffect,或称长鞭效应),即“供应链需求波动放大效应”(DemandAmplification)。
23.供应链协调中的障碍因素
●信息传递障碍
1)按照订单而不是顾客需求进行预测
2)信息无法共享
●运营障碍
1)大批量订购
2)补给供货期延长
3)定量配给和短缺之间的博弈
●定价障碍
1)批量折扣
2)价格波动
●行为障碍
行为障碍就是指引发牛鞭效应的组织内认知问题。
这些问题往往与供应链构成方式及不同企业之间的沟通方式有关。
可以说上面介绍的其它障碍都和行为障碍有关。
●激励障碍
1)供应链职能部门或企业的局部最优化
2)销售人员激励
24.消除牛鞭效应的措施
◆提高预测的精确度
这需要考虑历史资料、定价、季节、促销和销售额等因素,有些数据是掌握在零售商和分销商手中,必须与它们保持良好的沟通,及时获得这些数据,采取上下游间分享预测数据并使用相似的预测方法进行协作预测,来提高预测的准确性;
◆实现信息共享
这是减小牛鞭效应最有效的措施之一。
供应链成员间通Internet/EDI来实现实时交流和共享信息,减少和消除信息的不对称性,准确把握下游的实际需求;
◆业务集成
供应链成员间实现业务紧密集成,形成顺畅的业务流,这既能减少下游的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