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考点梳理.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331625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64.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学考点梳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心理学考点梳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心理学考点梳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心理学考点梳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心理学考点梳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心理学考点梳理.docx

《心理学考点梳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学考点梳理.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心理学考点梳理.docx

心理学考点梳理

心理学梳理

名词解释:

1、心理学(psychology)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的规律的科学。

2、所谓认知,指在获取知识过程中进行的各种心理活动,主要包括知觉、记忆、言语、思维等,即通常所谓的认识过程。

3、观察法是指在自然情境中对人的行为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系统观察并记录,然后对所作记录进行分析,以期发现心理活动变化和发展的规律的方法。

4、测验法是指使用特定的量表为工具,对个体的心理特征进行间接了解,并做出量化结论的研究方法。

5、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行为或者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方法称为实验法。

6、调查法是指就某一问题要求被调查者回答自己的想法或做法,以此来分析、推测群体的态度和心理特征的研究方法。

选择题:

1、心理学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双重性质。

2、冯特于1879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用自然科学的方法研究各种最基本的心理现象,使心理学开始从哲学中脱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它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3、冯特—心理学始祖

4、《从一个行为主义者眼光中所看的心理学》-华生—标志着行为主义诞生

5、《认知心理学》(奈瑟)——作为认知心理学(Cognitivepsychology)产生的标志,

6、研究者在进行实验研究时,必须考虑到三类变量,第一,自变量。

即实验者控制的剌激条件或实验条件。

第二,因变量,即反应变量。

它是实验者所要测定和研究的行为和心理活动,是实验者要研究的真正对象。

第三,控制变量。

即实验中除自变量外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变量。

为了避免这些变量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需要设法予以控制。

解答题:

一、心理学的历史发展与流派

1、科学心理学的诞生及构造主义心理学:

代表人物:

冯特(心理学始祖、自然科学研究心理学、实验室、标志诞生)、铁钦纳

研究思路:

化学把物质分解为各种元素,水可以分解为氢和氧,根据这一思路,冯特用实验的方法来分析人的心理结构,冯特的心理学因此被称为"构造主义心理学"(Structuralism)。

构造主义心理学主要研究的是意识的结构。

例子:

先吃糖再吃橘子会觉得酸,初入电影院什么都看不见。

2、机能主义心理学

代表人物:

詹姆斯、杜威

研究思路:

机能主义心理学强调研究意识的功能;詹姆斯认为意识是像水流一样的,他称之为"意识流";詹姆斯认为心理学的研究工作不应局限在实验室内,还要考虑人是如何调整行为以适应环境不断提出的要求的。

为此,后来他的一些追随者们走向了心理测量、儿童发展、教育实践的有效性等各种应用心理学方面的研究。

著作:

《心理学原理》-詹姆斯

3、行为主义心理学

代表人物:

华生、斯金纳

研究思路:

华生——把心理看作是一个黑箱,我们不必去管里面装了什么和如何活动,只需要知道输入和输出之间的联系就可以了;心理学应该以行为作为研究对象。

于是,华生的研究路线可以用"刺激一反应"公式(S一R)来表示,他坚持心理学是研究行为的科学。

受俄国生理学家巴甫洛夫(IvanPavlov)的条件反射学说的影响。

华生认为,我们只要找到不同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关系,再根据条件反射原理给予适当的强化,使刺激和反应之间建立起牢固的联系,那么就可以预测、控制和改变人的行为总之,华生否认心理、意识,强调行为,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在后天环境影响下形成的。

例子:

狗狗可以通过训练建立条件反射;名言-你给我一打儿童,把他们任意培养成医生、律师、艺术家。

斯金纳——新行为主义。

斯金纳与华生思想的区别,在于他并不否认人的内部心理活动的存在,但是他坚信人的一切行为都是由外部环境决定的。

著作:

《从一个行为主义者眼光中所看的心理学》-华生(标志行为主义诞生)

4、格式塔心理学/完形心理学

代表人物:

魏太默、考夫卡、苛勒

研究思路:

“整体大于部分之和”;构造主义把心理活动分割成一个个独立的元素进行研究并不合理,因为人对事物的认识具有整体性,心理、意识不等于感觉元素的机械总和。

5、精神分析学派

代表人物:

弗洛伊德

研究思路:

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无意识现象;过分强调人的性本能在下意识中的作用。

6、人本主义心理学

代表人物:

马斯洛、罗杰斯

研究思路:

人本主义是注重人的独特性;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人的社会性特点。

7、认知心理学

代表人物:

皮亚杰、奈瑟

研究思路:

心理学不只要研究行为,也要研究作为行为基础的内部心理活动规律(相当于前人研究的综合),运用的是口语报告法。

著作:

《认知心理学》(奈瑟)——作为认知心理学(Cognitivepsychology)产生的标志,

二、心理学的主要分支

1、心理学的理论领域:

实验与认知心理学、人格与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心理测量学、生理心理学。

2、心理学的应用领域:

临床与咨询心理学、教育与学校心理学、工业与组织心理学、广告与消费心理学、法律与犯罪心理学。

三、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以及各自的特点:

1、观察法:

是指在自然情境中对人的行为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系统观察并记录,然后对所作记录进行分析,以期发现心理活动变化和发展的规律的方法。

如观察学生上课表现、在领导不在时观察员工工作表现

优点:

因为被观察者不知道自己正受到观察,其行为和心理活动很少受到干扰,保持了资料的客观性和真实性。

缺点:

它的不足之处是观察者处在被动的地位,实验者只能消极地等待预期的行为出现,而且自然条件下的行为很难按照人的主观意愿发展,因此观察的结果难于重复。

此外,观察结果的记录与分析还容易受到观察者的预期和偏见的影响。

2、测验法:

指使用特定的量表为工具,对个体的心理特征进行间接了解,并做出量化结论的研究方法。

如智力测验、人格测验、兴趣测验

3、实验法:

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行为或者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方法称为实验法。

4、调查法:

指就某一问题要求被调查者回答自己的想法或做法,以此来分析、推测群体的态度和心理特征的研究方法。

调查法分为问卷法和谈话法两种方式。

问卷法问卷回收率可能会影响结果的准确性;被调查者有时可能不认真合作,而使问卷的真实性受到影响。

谈话法由于访谈对象有限,加上被试可能受主观和客观因素的影响,有可能会影响到资料的真实性。

四、学习心理学的意义和作用

1、认识内外世界:

"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了。

例如,作为教师,如果你了解了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认知水平,以及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条件,你就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了。

2、调整和控制行为:

例如,当我们发现自己存在一些不良的心理品质和习惯时,就可以运用心理活动规律,找到诱发这些行为的内外因素,积极地创造条件改变这些因素的影响,实现自身行为的改造。

再如,奖励和惩罚就是利用条件反射的原理,在培养儿童的良好习惯和改造儿童的不良行为与习惯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3、直接应用在实际工作上:

教师可以利用教育心理学的规律来改进自己的教学实践,或者利用心理测量学的知识设计更合理的考试试卷等;商场的工作人员利用消费和广告心理学的知识重新设计橱窗、陈设商品,以吸引更多的顾客,如现在街上流行的"打折风"就是一个应用实例;再如经理利用组织与管理心理学的知识激励员工、鼓舞士气,等等。

第二章意识与注意

名词解释:

1、意识是人类所独有的一种高水平的心理活动,指个人运用感觉、知觉、思维、记忆等心理活动,对自己内在的身心状态和环境中外在的人、事、物变化的觉知。

意识活动的内容具体包括:

(1)对外部事物的觉知。

(2)对内部剌激的觉知。

(3)对自身的觉知。

2、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在某一时刻所处状态,表现为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

3、生物节律是指有机体生理功能的周期性变化,它表明有机体内部存在一个"生物钟",随时监视着时间的进程。

4、日节律在人和动物身上都存在,它的主要表现为睡与醒的周期性循环,此外,也还有一些生理方面的节律变化,如血压、排尿、荷尔蒙分泌等。

(飞行时差)

5、睡眠的最后一个阶段,称为"快速眼动睡眠"阶段,这时通过仪器可以观测到睡者的眼球有快速跳动现象,呼吸和心跳变得不规则,肌肉完全瘫痪,并且很难唤醒。

6、假性失眠:

只是当事人在心理上有失眠感,但其状态良好,这种失眠称之为假性失眠。

主要是因为没有认识到睡眠存在着个体差异所致。

7、梦是人在睡眠中尤其是在快速眼动睡眠时期神经系统活动的结果,梦也是一种心理活动,是意识的一个层面活动的结果。

8、催眠是一种类似睡眠又实非睡眠的意识恍惚状态。

这种恍惚的意识状态,是在一种特殊情境下,由催眠师诱导形成的。

9、催眠诱导:

是催眠师运用暗示性的语言,对受暗示性较高的个体进行诱导,使之进入催眠状态的过程。

选择题:

1、意识的状态:

(1)可控制的意识状态:

你的上级对你交代了一个工作,你有意识的集中注意力去工作完成。

(2)自动化的意识状态:

一遍听课一遍做笔记,你能意识到自己在写字,但是每个字怎么写不需要费力,不用有意识的一笔一划写字。

(3)自日梦状态:

是只包含很低水平意识努力的意识状态,它介于主动的意识状态与睡眠中做梦二者之间,是意识的第三种状态。

(4)睡眠状态:

睡眠时是有意识活动的,只是人们注意不到。

2、注意的特点

(1)注意的指向性:

是指人在每一瞬间的心理活动或意识选择了某个对象,而忽略了其余对象。

比如去商店买东西,心理活动只指向他所要购买的商品,而忽略其他商品。

(2)注意的集中性:

当心理活动或意识指向某个对象的时候,它们会在这个对象上集中起来,即精神贯注,兴奋性提高。

人在高度集中自己的注意时,注意指向的范围就缩小。

医生在做外科手术时,注意力高度集中。

3、注意的种类:

(1)不随意注意:

是指事先没有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比如在认真听课时突然闯入一个人,大家不约而同的把视线集中。

(2)随意注意:

随意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它是在不随意注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人类所特有的心理现象。

比如说学习时自觉自动的集中到教授的知识内容上。

(3)随意后注意:

比如说小孩一开始在家长强迫下学琴,刚开始不敢兴趣,是随意注意,后来水平提高,自然而然练琴,是随意后注意。

4、睡眠的阶段:

 

第一阶段为过渡期,个体感到困倦、意识进人朦胧状态,通常持续1~7分钟,呼吸和心跳变慢,肌肉变松弛,体温下降,脑电波为频率较慢但振幅较大的α波。

第二阶段为轻睡期,大约持续10~25分钟,这时出现频率更慢的θ(theta)波。

第三、四阶段是沉睡期,以频率慢振幅极大的δ波为主。

睡眠的最后一个阶段,称为"快速眼动睡眠"阶段,这时通过仪器可以观测到睡者的眼球有快速跳动现象,呼吸和心跳变得不规则,肌肉完全瘫痪,并且很难唤醒。

5、失眠的种类

(1)情境性失眠:

情境性失眠主要是由生活情境的改变造成,包括睡眠环境的改变,它是一种暂时性失眠。

亲人去世或者睡眠环境改变

(2)假性失眠:

只是当事人在心理上有失眠感,但其状态良好,这种失眠称之为假性失眠。

主要是因为没有认识到睡眠存在着个体差异所致。

(3)失律性失眠:

因生活程序突然改变而形成的暂时性失眠,称为失律性失眠。

如飞行时差所造成的睡眠困难、工厂里三班倒的工人出现睡眠困难等。

(4)药物性失眠:

咖啡因、茶或可乐之类造成的失眠称之为药物性失眠。

它还包括长时间服用安眠药物,在心理和生理上形成了对药物的依赖,导致的药物性失眠。

6、一个人能否进入催眠状态,取决于其受暗示性的高低。

有三种人最容易接受暗示:

平常喜欢沉思幻想的人、容易集中精神而不容易分心的人、对催眠好奇,想获得新鲜经验的人。

7、催眠状态下的心理特征

催眠状态是一种特殊的意识状态,与睡眠状态不同。

在进入催眠状态后,人的意识活动并未停止,只是变得恍惚不能自主,其心理活动一般有以下几个主要特征:

(1)感觉麻痹:

有些被试在催眠状态下甚至接受手术治疗而不感到疼痛。

(2)感觉扭曲和幻觉:

在催眠状态下的人可能出现幻听和幻视现象,有时还可以依照指导语感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