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地培育学.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296049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46.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草地培育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草地培育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草地培育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草地培育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草地培育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草地培育学.docx

《草地培育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草地培育学.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草地培育学.docx

草地培育学

草地培育学复习资料

(划线和加颜色的是重点)

1.草地:

以饲用植物为主,具有特殊生态功能的畜牧业生态系统,其中可能包含了这一生态系统的多种资源,如旅游、休息地、水源保护、自然资源保护,乃至一定的水产、林产等。

2.草业:

以开发草地资源为基础的多层次综合利用的知识密集型产业。

3.草地培育学:

是以草地生态系统的基本规律为理论来利用和培育改良天然草地、建设人工草地、半人工草地、及其经营管理、组织和技术方法的综合措施与理论的一门学科。

4.生活型:

是植物有机体(营养器官)对环境适应的表现形式,是自然地区特定生物气候作用下的产物,是指植物长期适应外界环境而表现出的外貌特征。

5.株丛类型:

各类型枝条在株丛中所占的比例组成情况。

6.适口性:

家畜对某种植物的喜好程度。

7.分蘖:

是指枝条自地表或地下茎节、根颈、根蘖上形成枝条的过程.

8.营养繁殖:

从植物体的某一部分营养器官获得一个完整的植物体。

9.营养更新:

以某种方式恢复被损伤或枯死的个体部分。

10.草地生态系统:

是农业生态系统中的一个亚系统。

它是由构成草地资源的大气、土地(非生物因素)、动物、植物、微生物(生物因素)及人类经济活动(生产劳动因素)所组成的开放系统。

它们通过能量的流动和物质的循环而联结在一起。

11.放牧家畜结构:

是指放牧畜牧业生产实体中放牧家畜的畜种、品种和畜群的构成。

即包括畜种结构、品种结构和畜群结构三个方面。

12.畜种结构:

放牧畜牧业生产实体中所牧养家畜的种类及其数量比例。

13.品种结构:

同一畜种中不同经济用途品种的数量比例。

14.畜群结构:

同一种家畜畜群中不同畜龄、不同性别、不同用途的家畜或畜组在畜群中所占的比重。

15.草地演替:

草地上一种植物群落被另一种植物群落所代替的变化发展过程。

演替可以在小范围内(型或亚型)或大范围内(草地亚类或类)发生。

16.进展演替:

草地演替的结果,牧草繁茂,层次和种类组成复杂,品质好,产草量高,土壤日渐肥沃,这种有利于生产的演替。

17.退化演替:

草地的演替结果导致劣草增多,牧草品质差,产草量低,环境旱化,土壤瘠薄,这种不利于生产的演替称退化演替。

18.持续发展:

是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满足其需要能力构成危害.

19.放牧:

家畜在草地的一种牧食行为,是使人工管护下的草食动物在放牧地上采食牧草并将其转化成畜产品的一种生产方式。

20.载畜量:

以一定的草地面积,在适度利用的原则下,能够使家畜正常生长繁殖所容纳的家畜头数和放牧时间。

通常用hm2/头·日表示。

21.草地利用率:

适宜放牧量所代表的放牧强度。

22.放牧制度:

是草地用于放牧时的基本利用体系,制度规定了家畜对放牧草地利用的时间和空间上的通盘安排。

23.自由放牧(无系统放牧或无计划放牧):

在整个放牧季里,对放牧草地不做任何划区轮牧规划,畜群也无一定组织管理,家畜始终保持在较大草地范围任意采食。

24.划区轮牧:

又叫计划放牧,首先把放牧地分成若干个季节放牧地,再在每个季节放牧地内分成若干轮牧分区,按照一定次序逐区轮回利用的一种放牧制度。

25.割草场:

以生产干草为主的草地地段,生产上称为割草场或割草地。

26.治标改良:

是在原有天然草群的基础上,加强培育和管理措施,(如地面整理,改善和调节土、水、肥、气,清除毒害杂草,草地封育等草群的复壮改良和延迟利用,补播等草群的措施)保护和提高草地生产力。

27.治本改良:

对严重退化的草地进行耕翻,建立新的植被,变天然草群为人工草群,是草群的重建改良。

28.草地封育:

也就是封滩育草或称划管草原。

就是把草地暂时封闭一段时期,在此期间不进行放牧或刈割,使牧草有一个休养生息的机会,积累足够的贮藏营养物质,逐渐恢复草地生产力,并使牧草有进行结籽或营养繁殖的机会,促进草群自然更新。

30.有毒植物:

有毒植物在自然状况下,以青草或干草形式被家畜采食后,对家畜的正常生命活动发生障碍,从而引起家畜生理上的异常现象,甚至因此而导致家畜死亡的植物。

31.有害植物:

本身并不含有毒物质,但由于具有特殊形式结构特点,造成家畜机械损伤,或含有特殊物质使畜产品变质等植物的总称。

32.划破草皮:

是在不破坏天然草地植被的情况下,对草皮进行划缝的一种草地培育措施。

33.休牧:

短期禁止放牧利用,是一种在一年内禁止放牧利用。

34.禁牧:

禁止放牧利用,是一种对草原实行一年以上禁止放牧利用。

35草地补播:

指在不破坏或少破坏原有植被的情况下,在草群中播种一些适应当地自然条件的、有价值的优良牧草,以增加草群中优良牧草种类成分和草地的覆盖度,达到提高草地生产力和改善牧草品质的目的。

37.超补偿反应:

某些植物受到动物采食后,所表现出的生物量、无性繁殖体或种子产量增加的现象。

1我国草地概况和存在的问题?

答:

1.草地利用方式落后,管理粗放,保护力度不够,致使草地超载过牧,人为破坏严重,引起草地退化、沙化、盐碱化;

2.草地生产机械化水平低,机械化水平为美国的1/10。

3.草地牧草转化率低,只有先进国家的62%;

4.人工草地面积小,所占比例小。

2草业的特点?

答:

1.是完整而漫长的产业包括前植物生产层(即环境生产层);植物生产层(以牧草生产为主);动物生产层(以家畜生产为主);后生物生产层。

2.是具多功能的产业草业作为一种基础的生产原料,使生产草的草地被当做一种丰富的生产资料而被广泛地应用于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

3.是高效的产业主要体现在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三个方面。

3生活型的概念及其划分、不同生活型的植物特征?

(填空或简答)

答:

生活型:

指植物长期适应外界环境而表现出的外貌特征。

生活型的划分----分为乔木、灌木、半灌木、多年生草本类、一年生草本类、苔藓类和地衣。

不同生活型的植物特征:

(一)乔木多年生木本植物,具明显的主干,株高5m以上,树干和枝条直到生命结束以前都不死亡;树叶每年部分或全部死亡,

(二)灌木多年生木本植物,无明显主干,而于基部分支呈丛生状,株高从数厘米至5m以下,寿命平均20-30年。

干和枝上的芽,和乔木一样冬季不死亡。

(三)半灌木其特点是仅茎基部木质化,多年生,而上部枝草质并于花后或冬季枯萎。

其株体高度20-30cm,一般不超过50cm。

寿命长达几十年。

(四)多年生草本类指生活期在3年以上的草本植物,它们的地上部分每年在开花结实或者在生长季节结束后便枯黄死亡,而地下部分为多年生,在每年春季由分蘖节、根颈根茎处的芽形成新的地上部分枝条。

(五)一年生草本类根据其萌发期不同分为两类,一类为春性一年生,早春种子萌发生长,并于开花结实后整个植株枯黄死亡,即在一个生长期内完成生活史;另一类为冬性一年生,习惯上也叫越年生,夏秋季种子萌发、生长,第二年开花结实后整个株体枯黄死亡,即在二个生长季完成整个生活史。

因此一年生草本类只能依靠种子繁殖。

它们主要分布于荒漠、半荒漠地区。

(六)苔藓类高等孢子植物。

多习生于阴湿的环境中,在热带常绿雨林、季雨林、温带针叶林、高山林区、灌丛以及极地生长繁茂,但无饲用价值。

(七)地衣是由真菌和藻类组成的一类共生植物。

地衣能生活在各种环境中,特别能耐干旱、寒冷、根据其外部形态,可分为壳状地衣(着生于石地、树皮上)、胶质地衣。

叶状地衣和枝状地衣等。

其中前三类无饲用意义。

枝状地衣在秋、冬、春季为鹿所喜食,但生长十分缓慢,每年只能生长1cm左右。

4多年生饲用植物的分蘖类型识别特征主要代表植物(简答)

答:

分蘖类型:

根茎型、疏丛型、密丛型、根茎疏丛型、匍匐茎型、根颈型、根蘖型、粗壮须根型。

(必考)

1.根茎型----有两种枝条,即直立茎和地下横走的根茎。

根茎生长特点:

根茎分布在距地表5-10cm处;

根茎自母株长出,形成节和节间。

在根茎的节上长出垂直的更新芽,并可形成枝条。

代表植物:

芦苇、赖草、无芒雀麦、匍匐冰草。

2.疏丛型----分蘖节位于地表以下1-5cm处,枝条自分蘖节上的母枝呈锐角形式伸出,形成株丛。

特点:

可形成草皮,但丛与丛之间缺乏联系,因此草皮不结实,易破裂、易起丘。

代表植物:

鸭茅、鹅冠草、多年生黑麦草、老芒麦、猫尾草。

3.根茎疏丛型---分蘖节位于地表以下,是根茎型和疏丛型相混合的类型,有短根和许多疏丛型丛株连在一起。

特点:

可形成富有弹性的草皮,坚韧、耐踏,不易起丘,最理想的放牧地。

代表植物:

草地早熟禾。

4.密丛型----分蘖节位于地表或地表附近,节间短,由分蘖节上生长出的枝条彼此紧贴,几乎垂直地面生长。

特点:

易形成“秃顶株丛”,饲用价值低,放牧性强。

代表植物:

芨芨草、各种针茅、羊茅。

5.匍匐茎型----具有匍匐地表的匍匐茎、在匍匐茎上形成叶、茅和不定根形成新植物。

特点:

常见于潮湿地区,草产量低,营养繁殖能力强。

代表植物:

白三叶、狗牙根、草莓。

6.根颈型----具有垂直地面的粗壮的主根。

主根与茎下部较粗部分相融合的地方成为颈,根茎上生有更新芽,长出分枝条。

特点:

这类植物在越冬时,主要保护根颈,受冻整个植株便会死亡,以种子繁殖为主,在透气性良好的土壤中生长发育良好。

代表植物:

豆科或其他类杂草、红豆草、紫花苜蓿、草木樨、红三叶、红豆。

7.根蘖型----具有垂直的短根,一般于5-30cm处,垂直短根上长出水平根,在水平根上长出更新芽。

代表植物:

小冠花、田旋花、黄花苜蓿、刺儿菜、干草、苦豆子。

8.粗壮须根型----无明显的向下生长的主根,具有短的根茎或强的分枝侧根,其根系在形态上类似于禾本科。

代表植物:

车前、毛茛、酸模。

5枝条类型:

各类型的枝条在株丛中所占的比例组成情况。

生殖枝:

具有茎和花序的枝条,花序能开花结实。

长营养枝:

具有茎但无花序的枝条,节间明显。

短营养枝:

由叶鞘和叶片组成,节间不明显。

6株丛类型?

(填空)

答:

依据着生位置分为三类:

上繁草、下繁草、莲座叶丛草。

1.上繁草:

株高大于1m,以生殖枝和长营养枝为主,适宜割草利用。

如无芒雀麦、红豆草、赖草

2.下繁草:

株高40-50cm,以短营养枝为主,叶片较集中,分布于株体中下部,宜放牧利用。

3.莲座叶丛草:

有根出叶,很少或没有茎出叶,叶簇呈莲座状(草地退化标志)车前、蒲公英

7禾本科植物枝条的生长发育(填空和判断)

(一)分蘖出苗:

禾本科植物的种子萌发后,在土壤表面出现第一个叶片时通常称为出苗。

分蘖节:

主枝近地面可形成分蘖的节。

分蘖:

分蘖节上的芽生长发育形成枝条,同时产生不定根的过程。

(二)分蘖时期

春季分蘖:

枝条越冬后,从春季开始分蘖一直进行到抽穗拔节前,随后分蘖过程减缓或停止。

特点:

由于冬季消耗,营养不足,生活力弱。

夏季分蘖:

营养充足,生活力强,禾本科植物分蘖大多在夏秋季,有助于保证来年来草产量。

(三)枝条生长发育禾本科植物枝条大都由分蘖节上芽形成的。

冬性禾草:

夏秋分蘖产生的枝条越冬后有产生生殖枝。

春性禾草:

9多年生草地植物的再生?

(名词解释或填空、判断)

(一)牧草再生性:

牧草被刈割或采食后,重新生长的特性。

牧草再生能力:

牧草被刈割或采食后,重新生长的能力。

(二)牧草再生能力衡量

再生速度:

牧草被利用后,单位时间内生长的高度。

再生强度:

牧草被利用后,单位时间内牧草增长的干物质产量。

再生次数:

在生长期内,牧草能忍受刈割或放牧利用的次数。

10影响牧草再生能力的因素

答:

1.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2.生长环境的影响日照、温度、雨量、地形、水分、养分

3.利用时期的影响对草地何时利用,特别是第一次开始利用时期,对其有显著影响。

4.利用方式和程度的影响方式有刈割、放牧,留茬高度影响其再生。

5.利用强度的影响包括刈割、放牧次数、放牧强度。

6.贮存营养物质动态的影响

11多年生牧草贮藏营养物质的动态规律

答:

(一)出现两高两低曲线变化(两高:

分蘖、结实期;两低:

返青、开花期)

春天牧草萌发生长期,体内贮藏的营养物质含量因枝条的萌发所消耗而大大下降,当新枝长出足够叶片时,他便进行光合作用,贮藏营养物质得到补充并不断增加,至分蘖结束拔节,抽穗前达到第一高峰,拔节、抽穗需消耗营养物质,因而其含量下降,直至花期过后,茎生长停止,其含量又开始增加,直至结实期,形成第二高峰。

(二)贮藏营养物质的最大消耗量在萌发----分蘖期,故开始放牧时期不得早于分蘖期;贮藏营养物质最大贮藏量在晚秋,故结束放牧不迟于生长结束前30天。

12草地植物的饲用评价(简答或填空判断)

答:

饲用评价方法有:

适口性评价、采食率评价、植物的营养价值评价、综合评价。

适口性:

指家畜对某种植物的喜好程度,也反映植物饲用品质好坏的一种较为准确的质量指标。

采食率:

指植物被采食部分的重量和地上总量之比。

六大营养指标为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无氮浸出物、维生素、灰分。

13草地植物的经济类群?

(简答)

答:

在生活型基础上结合植物科目,把草地植物经济类群分为禾本科类、豆科类、莎草科类、菊科类、藜科类、杂草类。

(一)禾本科类1.种类多,适应强,生态幅度大;2.数量多,覆盖面积大,很多都是建群种;3.富含碳水化合物,适口性好,有毒有害植物少;4.质地均匀,易制干草5、耐牧、耐践踏,再生性好。

(二)豆科类1.种类居第三,分布广;2.营养价值高,富含蛋白质和钙,消化率高;3.适口性好;4.毒草多;5叶片易脱落,不易制干草。

6具根瘤,可改善土壤肥力。

(三)莎草科类1.是低湿草甸和高山、亚高山草甸的建群种。

2适口性差异大,产量低。

(四)杂草类----指除禾本科、豆科、莎草科、菊科、藜科之外的所有植物总称。

种类多,营养价值差异大,毒害草多,不易加工,可成为优势种、建群种。

(五)菊科类适应性强,分布广,适口性差,耐牧性、利用价值不如禾本科。

(六)藜科类---多属旱生,富含水分和蛋白质,牛不食。

14植物生产和动物生产的矛盾及解决方案

答:

以放牧为主的草原牧区,往往在草地牧草生产和动物生产之间出现不平衡现象,表现在:

①时间的不平衡易出现春乏、冬死现象;

②空间的不平衡地区间草畜不平衡现象,导致草地利用经营的不平衡性;

③种间的不平衡生产实践中,一些地区和单位找不到适合当地草地放牧的家畜种类组合,导致牧业生产降低,草地退化。

解决的方案:

要运用宏观调控机制,从经营上采取全面规划,合理培植动态管理措施。

.以草适应畜

.以畜适应草

因地制宜合理配置草畜资源.

15放牧的概念及放牧对草地的影响?

(简答)

放牧:

家畜在草地的一种牧食行为,是使人工管护下的草食动物在放牧地上采食牧草并将其转化成畜产品的一种生产方式。

家畜主要通过采食、践踏和排泄(粪和尿)对草地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一影响牧草的生长发育二对牧草繁殖能力的影响;三对草地植物种类成分的影响;四遗弃牧草;五践踏对草地的影响;六排泄粪尿对草地的影响。

16放牧地的合理利用?

(简答)

放牧地利用的基本要求:

(一)确定合理的载畜量;

(二)规定适宜的放牧强度;

(三)确定适宜的放牧时间;

(四)合理的放牧次数和留茬高度。

17载畜量的概念?

怎样确定载畜量?

(名词解释、判断)

载畜量:

以一定的草地面积,在适度利用的原则下,能够使家畜正常生长繁殖所容纳的家畜头数和放牧时间。

通常用hm2/头·日表示。

合理载畜量确定的条件----家畜正常生长发育;放牧后不影响草地生产能力(草地不退化)明确三要素:

时间、面积和家畜头数。

载畜量表示方法----合理载畜量=单位面积产量kg/hm2×利用率%/(家畜日食量hm2/头·日×放牧天数)

绵羊单位:

1个体重为40公斤的成年母羊及其哺乳羔羊,每天需要牧食青草5-7.5kg。

测定方法----根据家畜的健康情况,调查草地面积和家畜头数;根据草地产量和质量来确定载畜量;根据草地牧草产量和家畜日食量进行确定。

载畜量并不是一个定值,是随着外界条件而变化,现在草畜平衡管理办法中规定,每5年测定一次。

18放牧制度分类(填空)

答:

我国的放牧制度总体分为两类,即自由放牧和划区轮牧。

自由放牧的不同放牧方式:

1.连续放牧2.季节放牧3.羁绊放牧4.抓膘放牧5.就地宿营放牧。

划区轮牧放牧方式:

1.一般的划区轮牧2.不同畜群的更替放牧3.混合畜群的划区轮牧4暖季宿营放牧5永久蓄圈放牧6.系留放牧7.小区围栏放牧8.一昼夜放牧9日粮放牧10.地段轮牧。

19放牧始牧期的确定放牧终牧期的确定(填空和判断)

(一)放牧始牧期的确定

从牧草生长发育情况来看

1.以禾本科牧草为主的放牧地,应在禾本科牧草开始抽茎时;

2.以豆科和杂类草为主的放牧地,应在腋芽(或侧枝)发生时;

3.以莎草科为主的放牧地,应在分蘖停止或叶片生长到成熟大小时。

从生草土情况看:

土壤水分不宜过多,以人畜走过没有脚印时为宜。

(二)放牧终牧期的确定

1.放牧停止的时期也不能过早或过迟;

2.在生长季结束以后,再行放牧,对草地的影响较不显著,但对分蘖节在地表以上或地面上的牧草,冬季放牧对其第二年的牧草产量有一定的不利影响。

3.根据多次的试验和观察证明,放牧终牧期在牧草生长季结束前30天停止放牧较为适宜。

20适宜放牧强度的确定--—草地利用率与采食率的概念及其关系(判断)

草地利用率:

适宜放牧量所代表的放牧强度。

利用率(%)=应该采食的牧草重量/牧草总产量×100%

采食率:

家畜在草地上采食牧草的实际重量占牧草总重量的百分比。

采食率(%)=家畜实际采食量/牧草总产量×100%

2)区别与关系

利用率是一种理论估测值,而采食率是草地牧草利用的实际值。

两者在现实生产中表现并不完全相同,但利用率确定后,可以通过采食率来检验草地的放牧轻重程度。

采食率=利用率…………草地放牧适当

采食率>利用率…………草地放牧过重

采食率<利用率…………草地放牧过轻

21放牧家畜的队形及控制?

答:

1.放牧队形

一条鞭:

放牧家畜一字形横队前进

满天星:

放牧家畜均匀分布在放牧地上,自由采食

2控制方式

赶牧:

通常用于生产力较低的草地,如(半)荒漠。

领牧:

一般有经验的牧工采用这种方法。

拦牧:

让家畜停留在一定地点采食或再次利用已经采食过的地段,常采用此方法。

22家畜牧食习性?

答:

1.牛:

依靠舌头采食牧草,吃草较均匀,只能吃高于1厘米的牧草。

喜欢吃高大、多汁、适口性优良的草类,牛最适宜在由禾草-杂类草-豆科草组成的草甸、亚高山及高山草甸上进行放牧,不适宜在荒漠草场放牧。

2.羊:

喜欢吃多汁、含盐、有气味或有苦味的多种牧草。

最喜欢吃嫩草和植物的幼嫩部分。

几乎所有草原植物,羊都能利用或利用一部分。

适宜在各类草原上都有其适宜的放牧地,分布较广,但不同的羊其放牧地有一定的差异。

3马:

马用门齿咬断牧草采食,喜吃细小草丛,善于利用干燥的草类,主要是禾草。

可以利用全部的干草原牧地。

4.骆驼:

骆驼喜吃含盐植物,可在盐碱较重的草原上放牧。

荒漠草地大部分都适合骆驼采食。

23放牧家畜作息时间

作息时间:

是指放牧家畜在一昼夜中的时间安排。

制定作息时间应注意的原则:

1.完全放牧不给补饲的畜群,放牧时间一般不小于10h,高产畜应达12-14h;

2.根据家畜特点,规定饮水次数;

3.全天放牧时间应分为2-3段,一般马、乳牛多为3段,肥育牛为2段。

4.应避开酷暑和严霜。

5.应重视夜间放牧;

6.进行必要喂盐工作。

7.进行必要补饲作业。

24牧草干燥过程及养分损失

答:

干燥过程---1.外部蒸发水:

植物体表面水分蒸发速度(快)

2.内部蒸发水:

水分从细胞内部向体表移动的速度。

(慢)

养分损失---1.饥饿代谢过程

2.自溶体过程

25割草地的概念及割草地应具备的条件及意义(简答)

割草地:

以生产干草为主的草地地段,生产上称为割草场或割草地。

割草地应具备的条件

(一)草群组成的特点株丛类型应以上繁草为主,下繁草不应超过草群重量的10%。

生物学特性:

分蘖能力强,再生性强,营养繁殖能力要强,草量高,密度、盖度大。

杂草类,在天然草场中比重不宜超过20%。

(二)割草地的土壤条件水肥充足,土壤深厚疏松,团粒结构好,通透性好,保水能力强,PH为6-7。

(三)地形坡度小于10%,位置应便于运输。

意义:

能补充放牧利用的某些缺陷;割草地有利于提高草地利用率;做到适时收获,能有效的保存营养物质;并加工成各种类群的饲料

26割草技术

(一)其主要内容包括:

1.牧草适宜收获期

2牧草收割次数和再生草的利用

3牧草的留茬高度

4牧草收割和调制方法;

(二)一年一次的割草地适宜的刈割时期应在主要牧草的开花期进行。

(三)具有两次刈割条件的草地,第一次应提前,禾本科提到抽穗期,豆科到现蕾期;

(四)再生草利用必须在植物生长停止前一个月完成。

(五)牧草干燥过程及养分损失

1).水分散失割草含水约50%-80%,干草含水量15%-16%,最多不超过20%,因此调制干草时,必须使植物体内散出大量水分。

水分散失阶段包括:

自由水散失阶段,水分减少到45%-50%;

结合水散失阶段,散失水分速度较慢。

2)营养物质损失

饥饿代谢阶段,同化—异化特点:

总糖含量下降,少量蛋白质分解为氨基酸为主的氨氧化物,同时酪氨酸、精氨酸减少,赖氨酸、色氨酸增加。

自溶体阶段特点:

碳水化合物几乎不变,蛋白质和氨基酸随时间延长而加大,胡萝卜素的损失占总损失的50%。

 

27割草地的培育

答:

(一)割草地培育的原因:

.草地经常刈割,草地植被失去种子繁殖机会,需要休牧;

.连年定期刈割会带走土壤中营养物质,尤其是氮肥;

.常年刈割促进下繁草发育,导致割草地退化;

.连年定期刈割会增加草场中草地早熟禾等植物,影响草群结构。

(二)割草地的培育方法

.施肥,尤其是氮肥,采用追肥方式进行,最好在春、秋两季;

实行草地轮刈制度目的让草地得到休闲和植被得到复生的机会;方法:

刈割和休牧相结合,刈割和再生草利用相结合,实行刈割时期的轮刈。

.土壤的通气:

对处于根茎和疏丛型植物发育阶段,采用早春、晚秋刈割草后耙地;

.其他方法灌水、松土、补播、及杂草铲除。

28草地松耙----划破草皮的方法

答:

1.机具选择------小面积地上用畜力机具;大面积用无壁犁、燕尾犁

1.划破草皮深度----一般以10-20cm,行距30-60cm为宜。

2.划破草皮时间----应视当地自然条件而定,适宜在春季或晚秋。

3.地点要求----应选择在地势平坦的草地进行,缓坡草地上应沿等高线进行划破。

4.注意点--------不是所有的草地都适合划破草皮作业,应根据草地具体条件来决定。

29杂草防除化学方法优点?

答:

经济、节省劳力、见效快、不受地形限制、防止土壤侵蚀、有利于水土保持。

30草地综合培育技术?

答:

(一)草地综合培育---把草地的合理利用,科学的经营管理与草地的改善结合起来,调节和改善草地植物的生态环境,促进优良牧草的生长发育且不断提高提高草地产量和质量。

(二)草地综合培育技术的内容分为三部分即改善草地地面状况、草地土壤状况及草群状况。

所采用以下培育措施:

培育技术工作采用草地封育,清除地面石块、土丘、不食灌木。

改善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