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石嘴山市普通高中届高三毕业班下学期高考质量监测一模文综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2711 上传时间:2022-10-0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62.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宁夏石嘴山市普通高中届高三毕业班下学期高考质量监测一模文综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宁夏石嘴山市普通高中届高三毕业班下学期高考质量监测一模文综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宁夏石嘴山市普通高中届高三毕业班下学期高考质量监测一模文综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宁夏石嘴山市普通高中届高三毕业班下学期高考质量监测一模文综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宁夏石嘴山市普通高中届高三毕业班下学期高考质量监测一模文综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宁夏石嘴山市普通高中届高三毕业班下学期高考质量监测一模文综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

《宁夏石嘴山市普通高中届高三毕业班下学期高考质量监测一模文综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宁夏石嘴山市普通高中届高三毕业班下学期高考质量监测一模文综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宁夏石嘴山市普通高中届高三毕业班下学期高考质量监测一模文综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

宁夏石嘴山市普通高中届高三毕业班下学期高考质量监测一模文综历史试题及答案

绝密★启用前

宁夏石嘴山市普通高中

2021届高三毕业班下学期高考质量监测(一模)

文综-历史试题

2021年3月

24.春秋时期,老子认为:

“故贵以身(生命)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这表明老子

A.认同生命本位的理念B.强调个人与社会统一

C.反对诸侯争霸战争D.代表下层平民的利益

25.汉武帝任用大盐商东郭咸阳、大铁商孔仅主持盐铁官营工作;任用出身商人家庭的桑弘羊主持策划财政经济措施。

此举表明

A.西汉重农抑商政策逐渐松弛B.察举制度扩大汉朝统治基础

C.国家治理能力专业化程度提高D.商人势力和国家政权紧密结合

26.图4为1999年河南省新密市下庄河村宋墓出土的《备宴图》(摹本),生动地描绘了富豪或者官员府宅雇佣厨娘的群像。

这反映了当时

A.雇佣关系开始普及

B.妇女社会地位提高

C.社会贫富差距扩大

D.家政服务业的发展

 

27.王夫之认为,历史发展存在某种不以人的善恶标准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势”,并据此指出“理”在“势”中。

这表明王夫之

A.揭示了社会发展规律B.发展完善了程朱理学

C.吸收西方的启蒙思想D.反映社会思潮的变化

28.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因“立宪”步伐加快,民政部着手统计全国人口,但宣统二年(1910年)各省才陆续开始调查活动,而且大部分应付了事,甚至有省份很快就中断了。

这反映了

A.清末社会政治形势动荡B.清政府统治土崩瓦解

C.预备立宪受到地方抵制D.近代人口统计的起步

29.1924年,孙中山提出“中国不能和外国比,单行节制资本是不行的,还要发达国家资本来振兴实业”,才能挽回国家权利,并使“工人都有工作”。

这表明孙中山

A.推动民权主义转型B.践行实业救国思潮

C.缓和社会主要矛盾D.探索国家富强途径

30.表1为日本人所创办的中文报纸《盛京时报》关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及动向的报道。

这反映出

表1

年份

版次次数

1932年

1941年

1

1

119

2

5

26

3

3

4

14

9

其他副刊

0

14

A.日本侵华方针的重大改变B.中国共产党政治影响力增强

C.国共双方力量对比的变化D.抗日战争进入战略反攻阶段

31.1961年,毛泽东将重新发现的写于1930年的《调查工作》印发,并在文章选入《毛泽东著作选读》时将其改名为《反对本本主义》。

文章中提出了“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调查就像‘十月怀胎’,解决问题就像‘一朝分娩’”等问题。

毛泽东这一指示旨在

A.确立实事求是思想的指导地位B.推动社会主义改造的全面施行

C.指导完成国民经济调整的任务D.开始探索中国式社会主义道路

32.表2为雅典陶片放逐法创立的历史解释。

据此能够认定,陶片放逐法

表2

记述

出处

克里斯提尼以争取大众乐从为目的,创建了陶片放逐法。

亚里士多德《雅典政制》

究竟是克里斯提尼在约公元前507年制定了陶片放逐法,还是一位不知名的政治家在公元前488年发明了它,仍弄不清楚。

〔英〕N.G.L.哈蒙德《希腊史》

传统一般把陶片放逐法的设立归于克里斯提尼,但直到马拉松战役结束两年后(公元前488年),这种制度才开始付诸实施。

〔英〕J.B.伯里《希腊史》

1990年以前发现于雅典广场的1145块用于放逐投票的陶片中,先后出现了五十多个人名,……如果公元前488年之前有类似的投票,理当有相关陶片被发现,但事实是目前好像没有。

晏绍祥《雅典陶片放逐法考辨》

A.在克里斯提尼当政时创立B.至迟使用于公元前488年

C.相关论述都缺乏考古依据D.是为争取大众乐从而设计

33.14世纪,病菌大肆横行欧洲,因其无情扼杀了众多生命,毁坏了社会秩序,被视作恶魔。

而在欧洲征服美洲时,病菌因灭杀当地土著人,为欧洲带来丰厚的战利品,被视为忠诚的士兵。

这两种看法

A.从欧洲自身的立场看待病菌B.关注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大课题

C.全面看待病菌肆虐的社会影响D.说明时代变迁影响人们的认知

34.1800—1870年之间,德意志地区发生了“阅读革命”。

1800年前后,德国不阅读者与阅读者的比例是3∶1;1870年,这个比例则反过来了。

这一变化

A.反映了德国统一后民族意识增强B.提高了德意志民族的文化素质

C.推动了德国君主立宪制度的确立D.折射出德国成为启蒙运动中心

35.图5是一幅题为《羡慕嫉妒恨》的漫画,图中AIIB是亚投行的缩写,漫画可以用来说明

 

图5

A.区域集团化的迅猛发展B.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瓦解

C.国际治理体系发生变革D.发展中国家走联合发展之路

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5分)

材料一

中国历史上经济区一般区分为内地农耕和边疆游牧、渔猎两种类型,这个结构基本稳定,但唐宋时期有较大变化。

清代西北、东北等区域的农业也发展起来;以江南为主的东南沿海地区,在农业生产、人口数量、商品经济、新生产方式、与国际市场的联系方面明显大于其他地区,但这也恶化了国家和社会的治理形势。

中国古代农耕区扩展图

——摘编自邹逸麟《我国古代经济区的划分原则及其意义》

材料二

中世纪的英国经济以农业、畜牧业为主。

16世纪前后,地区分化增强:

东南部得益于伦敦的政治特权,有发达的农业、商业;西南和中部以毛纺织业为主;北部明显落后,但有初步的棉纺织业、冶铸业、煤炭业。

19世纪,建立在地区分工之上的经济体系基本形成:

西北部最发达,以工业为主;东南部以伦敦的金融业为中心,为工业提供资本,其它地区逐渐衰落。

——摘编自钱乘旦总主编《英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时期经济区域发展的特点及影响。

(1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世纪英国经济区域发展的变化及其背景。

(8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影响经济区域发展的主要因素。

(5分)

 

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

材料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

表3是根据学者研究梳理的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历程。

表3

历史时期

辉煌成就

奋斗历程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开天辟地:

完成救国大业

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经历了艰难的历程。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改天换地:

完成兴国大业

从学习苏联到“以苏为鉴”,艰辛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翻天覆地:

推进富国大业

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惊天动地:

推进强国大业

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迎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摘编自曲青山《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

从材料中提出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

(要求:

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45.【历史——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北魏统治中期,北方豪族“就耕良田,广为产业”,“时民困饥流散,豪右多有占夺”。

“旧无三长,惟立宗主督护,所以民多隐冒,五十、三十家方为一户”。

在均田制颁布的同一年,北魏宣布实行三长制。

主政的冯太后认为:

“立三长,则课有常准,赋有恒分,苞荫之户可出,侥幸之人可止”。

北魏政府规定“五家立一邻长,五邻立一里长,五里立一党长”,三长皆由本乡有威望者担任,其核心工作是“定户籍”。

此外,其工作还包括养食孤弱者、组织公共设施建设、基层治安和移风易俗等工作。

北魏“豪富并兼者,尤弗愿也。

”三长制代替了过去的宗主督护制,其施行后的户数比北魏前期增加了一倍,“于是海内安之”。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魏三长制的特点。

(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北魏三长制的积极作用。

(9分)

 

46.【历史——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进入1944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在望。

缅甸战场上,以中国驻印军为主,另有部分美、英、印军队的盟军正在反攻缅北。

中国军队于8月5日攻克缅北重镇密支那。

1944年4月至12月,日本大规模进攻中国河南、湖南和广西,打通了平汉铁路、粤汉铁路和湘桂铁路,贯通了从中国东北到越南的大陆运输线,中国在豫湘桂战场上损兵60余万,丧失4个省会、146座城市、20多万平方公里国土。

作家叶圣陶写道:

“至于我国之不振,不能推言积弱,政治之不善实为主因”,“谋国者之不臧,坐失抗战之良机,贻民众以祸害。

”同年10月,中共中央组织南下支队。

从延安出发,经过山西、河南、湖北,直插湖南,从背后向南下的日军发起进攻。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1944年的反法西斯战争局势。

(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44年的反法西斯战争局势的历史影响。

(9分)

47.【历史——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陈嘉庚(1874—1961),近代著名华侨、企业家。

陈嘉庚经营实业30年,创办大量橡胶厂、罐头厂、皮革厂,成为南洋商界的巨子。

陈嘉庚深受革命潮流的影响,经友人介绍认识了孙中山,并参加了同盟会。

辛亥革命爆发后,陈嘉庚筹款支援革命。

陈嘉庚创办了各类学校俱全的综合性的教育中心“集美学村”,并创建厦门大学。

抗日战争爆发后,陈嘉庚以实际行动宣传爱国思想,组织募捐活动。

1940年,陈嘉庚访问重庆与延安。

在延安,他会见了毛泽东、朱德等中共领导人并深入考察陕甘宁边区。

他根据所见所闻,断定中国的希望在延安。

1949年6月,陈嘉庚应毛泽东的邀请到北平参加新政协筹备会议。

1950年回国定居并投身于新中国的建设事业。

1955年,陈嘉庚访问了各地区16个省市,认为“我们前人没有做过的极其光荣伟大的事业,已经取得重大成就。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陈嘉庚一生最突出的贡献及两次政治抉择。

(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陈嘉庚两次政治抉择的原因。

(9分)

 

绝密★启用前

宁夏石嘴山市普通高中

2021届高三毕业班下学期高考质量监测(一模)

文综-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2021年3月

一、选择题

题号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答案

A

C

D

D

A

D

B

C

B

A

B

C

二、非选择题

41.(25分)

(1)特点:

农耕区扩大;经济区域发展体现在国际市场联系加强等诸多因素上;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

影响:

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有利于融入国际市场;恶化了国家的治理形势。

(2)变化:

经济体系基本形成;区域经济地位发生变化。

背景:

工业革命;各地区分工和联系加强。

(3)(生产力/科技)革命性发展;国家合理规划;自然因素。

42.(12分)

【评分标准】

①提炼相关议题,观点正确,论述充分,史论结合。

(10—12分)

②提炼相关议题,观点正确,论述较充分,史论结合。

(8—10分)

③仅提炼材料次要议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