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必修科目模拟试题五地理解析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267052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635.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必修科目模拟试题五地理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必修科目模拟试题五地理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必修科目模拟试题五地理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必修科目模拟试题五地理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必修科目模拟试题五地理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必修科目模拟试题五地理解析版.docx

《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必修科目模拟试题五地理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必修科目模拟试题五地理解析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必修科目模拟试题五地理解析版.docx

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必修科目模拟试题五地理解析版

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必修科目)模拟试卷(五)

(地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40小题,共80.0分)

2016年9月25日,有着超级“天眼”之称的球面射电望远镜在贵州省平塘县的喀斯特天坑中顺利“睁眼”。

专家表示,一旦接收到外星生物发射的信息,“天眼”就能够准确地指出它们是从哪个方向来的。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如果发现类似地球的地外文明,其存在生命的自身条件可能有()

A.有适宜的温度和液态的水B.来自恒星的光照稳定

C.有厚厚的大气层保护D.与其他天体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2.形成天坑地貌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A.断层塌陷B.流水侵蚀C.火山喷发D.风力侵蚀

【答案】

【小题1】A

【小题2】B

【解析】本题考查地球有生命存在的条件有关知识。

地外文明有生命存在的自身条件包括有适宜的温度、液态的水和有适合生物呼吸大气,A正确,C错误;来自恒星的光照稳定,以及与其他天体各行其道,互不干扰,是有生命存在的外部环境,BD错误。

故选A。

本题考查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

有材料可知,天坑地貌属于喀斯特地貌,其形成原因是可溶性岩石(石灰岩)被流水侵蚀(溶蚀),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2016年11月30日,中国“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

二十四节气是把一年平分为二十四等份,每隔15天一个节气。

它能反映季节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

读二十四节气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3.关于二十四节气叙述正确的是()

A.小暑时日地距离最近

B.大雪时北极圈内的极夜范围在变大

C.冬至时地球公转速度最慢

D.在立春和立秋两节气时,镇江的昼长相等

4.在下列节气中,符合镇江正午日影逐日增长的是()

A.惊蛰至清明B.小满至小暑C.大暑至处暑D.大雪至小寒

【答案】

【小题1】B

【小题2】C

【解析】本题考查地球的运动特征和公转的地理意义。

当地球到达近日点(1月初)时,日地距离最近,小暑时间是7月初,地球到达远日点,日地距离最远,A错误;大雪时太阳直射南半球且向南运动,北极圈内的极夜范围在变大,B正确;当地球到达近日点(1月初)时,日地距离最近,公转的速度最快,当地球到达远日点(7月初)时,日地距离最远,公转的速度最慢,C错误;立春时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镇江昼短夜长,立秋时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镇江昼长夜短,所以在立春和立秋两节气时,镇江的昼长不相等,D错误。

故选B。

本题考查太阳直射点的运动。

镇江位于北半球北回归线以北,正午日影在夏至日时最短,冬至日最长;夏至到冬至时逐渐增长,冬至到夏至时逐渐减短。

大暑至处暑处于夏至到冬至期间,此时北京正午日影逐日增长,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三叶虫、恐龙、大型哺乳动物分别为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的代表性动物,图为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5.图中断层最可能发生于下列哪个地质时期()

A.古生代前期B.古生代后期—中生代前期

C.中生代后期—新生代前期D.新生代后期

6.关于图示地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处岩石为沉积岩

B.乙岩层形成之前该地发生过地壳抬升

C.丙处岩石由外力作用形成

D.丁处油气资源丰富

【答案】

【小题1】C

【小题2】B

【解析】本题考查地质作用。

由图可知三叶虫、恐龙是古生代和中生代的代表性动物,含有其化石的岩层石是断裂的,所以断层发生在中生代后期;大型哺乳动物是新生代的代表性动物,含有其化石岩层是完整的,所以断层发生在新生代前期。

因此可判断,断层主要形成于中生代后期—新生代前期,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本题考查塑造地表形态的内外力作用。

由图可知,甲处岩石为纵向分布,是岩浆岩,A错;乙岩层下面的三叶虫化石表层有外力侵蚀的痕迹,说明乙岩层形成之前该地发生过地壳抬升,B对;丙处岩石紧邻岩浆岩,应为变质作用形成的变质岩,变质作用属于内力作用,C错;背斜构造油气资源丰富,丁处不是背斜,D错。

故选B。

图为“世界海陆轮廓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7.关于图中①②③④⑤地叙述正确的是()

A.①→②→③体现了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B.③→④地域分异规律产生的基础是热量

C.③与⑤气候类型不同,自然带也不同

D.②地附近山脉北侧基带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8.下列关于甲地的描述正确的是()

A.位于热带,终年高温多雨

B.所属气候类型只分布在亚洲

C.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形成冬季风

D.南部大洋夏季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9.乙处洋流()

A.由较低纬流向较高纬B.增温增湿

C.寒暖流交汇形成渔场D.附近陆地多荒漠植被

【答案】

【小题1】A

【小题2】B

【小题3】D

【解析】本题考查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①→②→③南北更替,体现了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A正确;③→④东西更替,体现了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该分异规律示意水分为基础的,B错误;③地属于温带海洋气候,⑤地属于温带季风气候,两地的自然带都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C错误;②地附近山脉北侧是地中海气候,所以山脉北侧基带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D错误。

故选A。

本题考查气候类型的分布、成因、特征和洋流的分布。

甲地位于南亚,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只分布在亚洲,A错误,B正确;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形成热带季风气候的夏季风,C错误;北印度洋夏季洋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D错误。

故选B。

 

本题考查洋流的流向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图示乙处洋流为秘鲁寒流,其流向是由南向北,即由较高纬流向较低纬,A错误;秘鲁寒流对气候的影响是降温减湿,所以附近陆地多荒漠植被,B错误,D正确;秘鲁渔场的成因是上升流,C错误。

故选D。

太平洋岛国汤加首都努库阿洛法(21°S,175°W)西北部洋面上因海底火山喷发升起了一座新岛。

图5为该岛形成过程瞬间景观图。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0.图示火山灰主要飘落在该岛的()

A.东北方向B.东南方向C.西南方向D.西北方向

11.大量火山灰的出现可能造成()

A.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增强B.局部地区水循环

C.周边岛屿土壤肥力下降D.当地昼夜温差加大

【答案】

【小题1】D

【小题2】A

【解析】本题考查风带的风向。

该地位于南半球低纬度,盛行东南信风,图示火山灰主要飘落在该岛的西北方向,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本题考查火山灰的影响。

火山灰漂浮在大气中,遮天蔽日,白天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增强,夜晚增强了大气的逆辐射,使得当地昼夜温差减小,A正确,D错误;火山灰的大部分成分不溶于水,不会造成水循环的中断,B错误;火山灰富含矿物质,会使得周边岛屿土壤肥力升高,C错误。

故选A。

由于城市建筑密度的增加,城市内空气流动十分困难,因此加强对城市通风廊道的规划具有重要意义。

图1示意城市通风系统,图2为南京“通风廊道”规划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2.城市通风廊道的主要作用是()

A.增强城郊热力环流B.完善城市功能分区

C.减少雾霾天气频率D.减少汽车尾气排放

13.据图2分析推测,南京的盛行风可能是()

A.西北风和东南风B.西风和北风

C.西南风和东北风D.东北风和东南风

【答案】

【小题1】C

【小题2】D

【解析】本题考查城市通风廊道的作用。

城市通风廊道可以降低城市中心温度,减小市中心与郊区的温差,从而降低城市热岛效应,A错;不是为了完善城市功能分区,而是为了加强城市内空气流动,这样可以减少雾霾天气频率,B错,C对;减少使用私家车才可以减少汽车尾气排放,D错。

故选C。

本题考查风频图的判读。

风频图是一年中各个风向出现的频率,离中心越远的风向出现的频率越高。

图2所示1月份最大风频是东北风,7月份最大风频是东南风,所以南京的盛行风是东北风和东南风,D对,ABC错。

故选D。

通常情况下,灰熊主要分布在北极圈以南,北极熊主要分布在北极圈以北。

但是,近年来“混血熊”在北极圈出现了。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4.“混血熊”出现的地理原因是()

A.全球变暖B.板块活动C.洋流运动D.太阳活动

15.人类已经在北极熊体内发现热带地区的农药残余,这种现象可能与()相关()

①大气循环②水循环③生物循环④地壳物质循环

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

【答案】

【小题1】A

【小题2】D

【解析】本题考查全球气候变化。

由材料可知,灰熊分布于北极圈以南,北极熊分布于北极圈以北,“混血熊”的出现反映了两者生活区域的界线逐渐模糊。

由于全球变暖,灰熊的生存界线向北移,越来越多的灰熊进入北极熊的生活区域,也就由此产生“混血熊”,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本题考查自然界的物质循环。

热带地区的物质跟随全球性的大气环流和洋流,运动到北极地区,再通过生物圈的循环进入到北极熊体内,①②③正确;岩石圈的物质循环是岩浆、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之间的相互转化,与北极熊体内发现热带地区的农药残余无关,④错误。

所以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下图是我国某省劳动年龄组(男16~59岁,女16~54岁)、低于劳动年龄组、超过劳动年龄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随年份变化的示意图,图中a、b、c表示不同年龄组。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6.图中a、b、c分别表示()

A.低于劳动年龄组、劳动年龄组、超过劳动年龄组

B.低于劳动年龄组、超过劳动年龄组、劳动年龄组

C.超过劳动年龄组、劳动年龄组、低于劳动年龄组

D.超过劳动年龄组、低于劳动年龄组、劳动年龄组

17.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990年该省已全面进入人口老龄化阶段

B.1995年社会养老压力最轻

C.2010年劳动力数量最少

D.我国生育政策调整的依据之一是c年龄组比重总体上升

【答案】

【小题1】A

【小题2】D

【解析】本题考查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有关知识。

由题可知,劳动年龄组是指16—59岁的男性及16—54岁的女性,人口比重较大,对应图中的b;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计划生育工作的不断加强和完善,中国人口出生率不断下降,即低于劳动年龄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在不断下降,对应图中的a;而随着医疗水平提升、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人均寿命延长,超过劳动年龄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不断上升,对应图中的c。

所以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本题考查人口年龄结构有关知识。

根据上题分析,a、b、c分别是低于劳动年龄组、劳动年龄组、超过劳动年龄组人口。

老龄化指的是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10%以上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7%以上,题目材料信息不足,无法确定1990年该省人口老龄化状况,A错误;该省社会养老压力最轻的年份即超过劳动年龄组人口与劳动年龄组人口比值最小的年份,根据材料中两个年龄组占总人口比重数据可知,2000年的社会养老压力最轻,B错误;材料无各个年份的总人口数信息,所以无法判断各年份劳动力数量,C错误;我国由于人口老龄化越来越严重,所以实行了放开二胎的生育政策,D正确。

故选D。

图中甲为我国广州市某区2002—2016年常住人口数量统计图,乙为该区2015年常住人口年龄结构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甲                           乙

18.有关该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家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