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湖地质实习报告.docx
《巢湖地质实习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巢湖地质实习报告.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巢湖地质实习报告
地质实习报告
实习时间:
2013.11.18-2013.11.24
实习地点:
巢湖地质实习基地
2013年11月29日
前言
区域地质调查实习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即将书本的知识同野外各地质现象联系,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地址问题的能力,从而得以加深理解和巩固课堂所学理论知识,并通过这一学习,使学生熟悉区域地质调查工作的全过程,培养学生独立从事地质调查设计和野外调查研究的能力。
同时培养学生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方法,实事求是、严谨的工作态度,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献身祖国地学事业的崇高革命情操。
一、实习目的
1.总的目标是要求将地质学基础所学知识与野外实际相联系,初步掌握基础地学只是地形地质图的判读、罗盘的使用。
2.掌握野外地质纪录的基本要求并初步学会地质现象的素描等。
3.其意义在于通过本次实习,使学生能够在基本地质工作方法和技能方面受到初步训练,获得对地质现象的感性认识,建立对地学的兴趣,为学习后续专业课和区域地质调查的基本工作方法打下基础。
4.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作风,增强体质以逐步适应野外工作环境。
5.掌握地形图和罗盘的使用。
认识常见岩石,褶皱和断裂构造;掌握地层和地质年代概念等。
通过实习,学会观察、调查研究、搜集资料、整理报告的基本方法,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实习地点
这次我们实习的地址是巢湖市北部凤凰山区,东以炬嶂山为界,西至龟山一线,南以巢湖之滨,北抵园山~试刀山附近,面积约50平方公里。
淮南铁路从实习区南部穿过,高速公路在实习区东北半汤接口,可抵南京、芜湖、蚌埠、淮南、合肥、安庆,另有省干线可至无为、和县、庐江,水运以巢湖为中心可抵合肥,南下经裕溪河可达长江。
市内公交可直达巢湖铸造厂,交通十分便利。
见交通图。
实习区可谓三面环山,一面临水,东、北、西为低山丘陵,海拔在20~400米之间,最高峰大尖山356米,一般山峰在200米左右,山脉走向为NE向展布。
南部为安徽省最大淡水湖,面积753平方公里,湖面高程10米,湖水容量18×108m3。
见巢湖市北山地区地质图。
本区属北亚热带湿润气候,但明显带有季风及大陆性特色。
四季分明,年降雨量1200mm,雨季多集中在夏季,秋季较为干燥,无霜期230天。
最高气温可达39℃,8月份气温仍较高,最低气温在一月份,可至-13℃,年平均气温15℃。
岩石特征:
三大岩类发育齐全,以沉积岩为主。
沉积岩:
碎屑岩、碳酸岩盐、硅质岩、铝质岩、铁质岩、锰质岩、磷块岩、蒸发岩等;岩浆岩:
中—酸性岩、中—基性岩为主,酸性岩、碱性岩次之,火山岩在邻区有出露;质变岩:
区域变质岩、接触变质岩、动力变质岩均有。
构造特征:
褶皱和断层
三.实习时间
2013.11.18—2013.11.24
四.实习仪器和材料
GPS,罗盘,锤子,放大镜,地质图
五.实习路线和内容
线路一:
青苔山——马家山:
观察青苔山逆冲断层,平顶山向斜西翼次级平卧褶皱。
马家山西坡GPS:
N31.63E117.82H53.8
点性:
岩性点、构造点平卧褶皱
平卧褶皱又称横卧褶皱,是轴面和枢纽都近于水平(倾角和倾伏角均为0°~10°)的倒转褶皱。
都是韧性的岩层受到构造应力的作用弯曲形成的,后期地层倒转变成平卧褶皱。
该地层主要是殷坑组:
上部:
灰绿色钙质页岩夹薄层泥质灰岩及带状白云质灰岩。
中部:
灰黄色粉砂质泥岩夹灰色中薄层泥似瘤状带灰岩。
下部:
浅灰、黄绿色泥岩、含粉砂质泥岩夹似瘤状灰岩。
泥质高,塑性强,所以易形成褶皱。
线路二:
马家山——平顶山:
观察志留系-三叠系地层。
观察平顶山向斜枢纽构造。
平顶山向斜核部GPS:
N31.63E117.83H57.2
点性:
构造点
平顶山向斜枢纽,倾向南西214°,倾角为52°-57°构成向斜山,属构造地貌,发现“W”型从属褶皱(次一级褶皱)。
核部最新地层为三叠系东马鞍山组(T2d),翼部为下三叠系南陵湖组,和龙山组,殷坑组——下志留系高家边组。
南北产状不同,平顶山以南,两翼均向西倾,其中北西翼较陡,倾角68°以上,南东翼倾角50°~60°,而往北两翼正常,北西翼倾向110°~130°,倾角75°左右,南东翼倾向280°~305°,倾角46°~65°。
枢纽北东仰起,仰起角28°~37°,自平顶山向北逐渐平缓。
轴面在平顶山以南,倾向西,倾角75°左右,北部近于直立,故轴面弯曲,属直立、倒转褶皱。
褶皱轴向30°左右,长约8km。
该向斜在马家山南,次级褶皱发育,靠山黄背斜核部为殷坑组,翼部为和龙山组至马鞍山组,两翼产状均倾向西,西翼80°,东翼35°~46°,轴向近南北,北转折端受靠山黄断层影响,岩层产状倾向240°,倾角60°,为同斜褶皱。
马家山向斜西翼有时伴生纵向逆断层。
该褶皱形成时代T2~J1三叠系殷坑组黄褐色泥岩、页岩,夹薄层泥质灰岩。
平顶山北部
下部:
为碎屑岩夹劣质煤,平顶山剖面碎屑岩风化为土黄色风化物。
该部分岩性变化较大,在岠嶂一带为深灰色、灰黄色钙质透镜体泥岩,向西到东风石矿为灰黑色页岩及黑色劣质煤层,与下伏船山组呈凹凸不平之假整合面。
上部(臭灰岩层):
深灰、灰黑色薄至中层含沥青质臭灰岩及含生物碎屑泥灰岩。
平顶山东陂山腰处
龙山组正断层
线路三:
凤凰山——麒麟山:
观察二叠系栖霞组至志留系坟头组的地层层序、岩性特征和化石及其彼此之间接触关系和形成沉积环境;观察沉积岩原生构造,平面X型节理和狮子崖断层。
麒麟山东坡GPS:
N31.63E117.85H78.5
点性:
岩性分界点;底层分界点
1高骊山组(C1g)
凤凰山剖面本组可分上、中、下三部分。
下部:
为灰、灰黄薄层粘土岩,部夹褐铁矿(0.1-0.3m)层,含植物化石碎片
中部:
灰黄、紫红薄层,含生物碎屑,含钙、铁质泥岩夹姜块状灰岩和中薄层含生物碎屑灰岩;
上部:
灰黄、黄褐色含铁质细粒石英砂岩及灰白色石英砂岩。
层内虫迹构造发育,自下而上,自成一水平管迹、V-Y形管迹、似甲壳状管迹之组合。
其中有一定厚度的煤层,为二叠纪与石炭系的交线。
②和州组(C1h)
下部:
深灰、灰黑色中薄至厚层生物碎屑白云质灰岩、泥质类岩。
上部:
灰、微带肉红色中厚层至厚层亮晶及微晶生物碎屑灰岩,底部为粗结晶灰岩,顶部为炉渣状灰岩。
黄龙组(C2h)
下部:
灰、深灰、肉红色中厚至厚层生物碎屑泥晶与微晶灰岩;上部:
灰、紫红色厚层亮晶生物碎屑灰岩夹砂屑灰岩。
本组岩性、厚度较为稳定,各处大体相近。
④船山组(C2c)
本组岩性以含球藻灰岩为特征
下部:
黑色厚层微晶灰岩,底部有一层灰黄色含碣铁矿团块泥岩。
上部:
灰、深灰色中厚至厚层状,亮晶生物碎屑球藻灰岩,夹灰色泥晶生物碎屑灰岩。
在凤凰山东风石矿,船山组下部夹同生砾岩或同生角砾岩出露。
与下伏黄龙组为假整合接触。
麒麟山东坡(和州组灰岩后)
点性:
岩性分界点
距和州组由近及远依次为:
(和州组)高骊山组、金陵组、五通组等。
点的南东侧是高骊山组的杂色页岩。
点的北西侧为五通组粘土岩,粘土岩下部为五通组砂岩(厚度大,由铁质、硅质胶结物胶结,岩石硬度大)。
狮子崖逆断层位于麒麟山与凤凰山交界处的冲沟。
①、形成构造地貌—断层崖,因貌似狮子,故名狮子崖。
主要由断层角砾岩组成的集合体叠置在一起形成的。
角砾岩的成分为五通组(D3w)石英砾岩,硅质、铁质胶结,角砾石的粒径不大,一般3×5cm。
该断层面清晰,产状334゜∠61゜,断层擦痕80゜W,断层下盘地层产状125゜∠58゜,断层倾向与地层相反。
狮子崖逆断层
②、断层带旁侧次级构造发育,有伴生张节理、褶皱、擦痕等。
两组劈理,产状分别为310゜∠30゜,343゜∠41゜,均指示断层上盘上升,下盘下降的移动方向。
③、五通组(D3w)石英砂岩中节理、破劈理极其发育,并有一破碎带延伸长度约700米,被NWW—SEE方向的断层切断。
本断层为逆冲断层。
x—节理是指岩石受剪切应力破裂形成的裂隙。
能切穿岩石中的砾石、结核和岩脉等,节理面光滑平直通常是闭合的,延长较远。
剪切节理多成群出现,构成平行排列或雁行排列的节理组或由两组剪切节理形成共轭的x—节理。
线路四
王乔洞、紫薇洞:
观察典型的岩溶侵蚀现象、多级古侵蚀面及其与新构造运动的关系、
王乔洞位于巢湖市北郊石龙山下,相传春秋时代,周灵王太子王子乔,曾栖身此洞修练得道成仙,“王乔洞”缘此而得名。
它是个呈弧型的天然石灰岩熔洞。
洞长40余米,高5--7米,宽4米左右。
主洞口朝南,东岩壁上有明嘉靖年间刻的“王乔洞”三个楷书大字。
后洞口略偏北,石窟内两壁上刻有大小佛像520余尊,另有虎,象,马,狮,麒麟等动物石刻多处。
此外洞中还有刻碑六块,最早的为北宋绍圣二年(1095年)其余均为明清两代遗物。
据此推测佛像的雕刻年代在北宋以前。
它是安徽省唯一的一处摩崖雕刻。
王乔洞纵断层是一条右行平移逆断层。
王桥洞有明显的三层,可能由于不同的年代,水的作用时间不同,导致侵蚀冲刷程度不同。
紫薇洞:
紫薇洞发育是沿东北——西南向断裂,又经地下河对碳酸钙溶蚀,加上构造抬升与停歇相间作用而成的水文地貌景观。
全长1500m。
地下喀斯特地貌发育良好,冬暖夏凉,有一百米的地下暗河道,且与金银洞走向一致。
6.实习总结
由于刚学完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我们及时的实习,是书本上的知道更形象和深刻,实地观察,我对褶皱和断层现象有更清楚的了解;对一些基本岩石和他们的岩性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对地层层序、地质年代概念、地层之间的接触关系知道的更充足。
在实习过程中,我亲自观察了向斜结构、背斜结构、断层、岩浆侵入体、褶曲等地质现象。
其中,也和同学一起寻找化石,乐趣无穷。
当然,勘测过程是很辛苦的,山路崎岖,山上的风呼呼的刮,加上阴雨天气,也增加的难度,可是我们仍是坚持的完成了实习。
我认识到以后工作的艰苦性,要从现在逐渐磨砺自己吃苦耐劳的精神品质。
了解了岩层的的新老是通过化石判断。
化石就是埋藏在岩层中的地历史时期的生物遗体或遗迹,(硬体、壳、骨、蛋及活动痕迹)。
保留了生物的硬体结构。
人类对现代生物及古生物研究认识到生物的演化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不断发展,不可逆的演化的。
这就是生物的演化规律。
可以根据含有化石的地层中化石生物的特征来推断地层相对年代或先后顺序,这就是“生物层序律”。
年代越老的地层中所含生物越原始,越简单、越低级;年代越新的地层所含生物越进步、越复杂、越高级。
不同时期地层中含有不同类型的化石及相对年代(地质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绝对年代(地质事件发生的时间距今多少年)地质年代其组合,而相同时期且在相同相通的地理环境下所形成的地层(只要原先海或陆相通,无论相距多远)都含有相同的化石及其组合。
运用地层层序律和生物层序律对地层相对年代的确定其实际工作就是地层的划分和对比。
然而各类岩石的形成演变和地质构造的历程是十分长远的。
巢湖地区为海相沉积,经历了亿万年的地质构造才形成了今天的地形地貌。
在野外实地观测,一个观察点和下一个观察点之间应该相隔很长的距离,而每一个点都有其特殊的成因,构造,形态,以及以后将会产生的变化等等,所以对于每一个观察点的记录与测量都是相当重要的,这是为以后的进一步分析整理得到结论都是至关重要,由于是第一次野外实习,野外行动,记录,测量都没有任何经验,完全靠老师的讲解才能记录,对于有些测量还得在老师的帮助之下才能完成得到数据,这些都是缺少实习经验所致,尚可理解,可是有了这次经验之后,对于以后学习及野外实习便能有更好的指导。
实习虽然短暂,可是学到好多有关地质学的知识。
羡慕那些地质勘查的学生,实习过程中几位学长有些行为我不得不佩服他们。
艰苦的环境中还继续做自己的工作,还那么喜欢自己专业。
我以前对自己专业不感兴趣,几位学长的行为让我明白了什么是兴趣,什么是为自己的梦想而奋斗。
在这感谢带队老师和几位学长,你们辛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