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安全知识.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239214 上传时间:2022-11-20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8.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气安全知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电气安全知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电气安全知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电气安全知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电气安全知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电气安全知识.docx

《电气安全知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气安全知识.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电气安全知识.docx

电气安全知识

高温季节用电安全注意什么?

 高温季节,人出汗多,手经常是湿的而汗是导电的,出汗的手与干净的手的电阻不一样,因此,在同样条件下,人出汗时触电的可能性和严重性均超过一般。

所以,在夏季要特别注意:

  1、不要用手去移动正在运转的家用电器:

如台扇、洗衣机、电视机等等。

如须搬动,应关上开关,并拔去插头。

  2、不要赤手赤脚去修理家中带电的线路或设备。

如必须带电修理,应穿鞋并带手套。

  3、对夏季使用频繁的电器,如电热淋浴器、台扇、洗衣机等,要采取一些实用的措施,防止触电,如经常用电笔测试金属外壳是否带电,加装触电保安器(漏电开关)等。

  4、夏季雨水多,使用水也多,如不慎家中浸水,首先应切断电源,即把家中的总开关或熔丝拉掉,以防止正在使用的家用电器因浸水,绝缘损坏而发生事故,其次在切断电源后,将可能浸水的家用电器,搬移到不浸水的地方,防止绝缘浸水受潮,影晌今后使用。

如果电器设备己浸水,绝缘受潮的可能性很大,在再次使用前,应对设备的绝缘用专用的摇表测试绝缘电阻,如达到规定要求,可以使用,否则要对绝缘进行干燥处理,直到绝缘良好为止。

5、在易产生静电火灾,爆炸事故的操作时,必须有良好的接地装置。

 6、在遇到高压电线断落到地面时,导线断落点周围10m以内,禁止人员入内,以防跨步电压触电。

7、在雷雨天,不要走近高压电杆,铁塔,避雷针的接地导线周围20米之内,以免有雷击时发生雷电流入地下产生跨步电压触电。

8、在打扫卫生,擦拭设备时,严禁用水冲洗电气设施,或用湿布去擦拭电气设施。

9、发生电气火灾时,应立即切断电源,用黄砂,二氧化碳,四氯化碳等灭火器灭火。

切不可用水或泡沫灭火器灭火。

因它们有导电的危险。

 

电击触电可分三种情况

  •单相触电:

单相触电是指在地面上或其他接地导体上,人体某一部位触及一相带电体的触电事故。

  •两相触电:

两相触电是指人体两处同时触及两相带电体而发生的触电事故。

  •跨步电压触电:

当电网或电器设备发生接地故障时,流入地中的电流在土壤中形成电位,地表面也形成以接地点为圆心的径向电位差分布。

如果人行走时前后两脚间电位差达到危险电压而造成触电。

常见的触电方式有单相触电和两相触电。

在我国三相四线制供电系统中,电源变压器低压侧的中点一般有良好的工作接地。

因此人站在地上触及三相电源中的任何一根相线,就相当于人体一端与相线连接,另一端与零线连接,人体两端电压为相电压,有较强的电流通过人体,造成单相触电。

两相触电是人体同时触及两根相线,人体两端的电压为线电压,强大的电流会通过人的心脏,后果严重。

 

什么是电气事故?

有哪些种类?

  •电气事故是由局外能量作用于人体或电气系统内能量传递发生故障而导致的人身和设备的损坏。

  •五类事故

  

(1)触电事故

  

(2)静电事故

  (3)雷电灾害

  (4)射频辐射危害(电磁场伤害,在高频电磁场下吸收辐射能量)

(5)电路故障

 

什么是保护接地?

保护接地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为了防止电气设备外露的不带电导体意外带电造成危险,将该导体经保护接地线与埋在地下的接地体或接地的保护干线紧密连接的作法和措施叫做保护接地。

  •保护接地的作用是当设备金属外壳意外带电时,将其故障对地电压限制在规定的安全范围以内或在允许的时间内切断电源,消除电击的危险;保护接地还能消除感应电的危险。

  

 

手持电动工具容易发生触电事故的原因是什么?

  •手持电动工具是在人的紧握之下运行的,人与工具之间的电阻小。

一旦工具外露部分带电,将有较大的电流通过人体,容易造成严重后果。

  •手持电动工具是在人的紧握之下运行的,一旦触电,由于肌肉收缩而难以摆脱带电体,容易造成严重后果。

  •手持电动工具有很大的移动性,其电源线容易受拉、磨而漏电,电源线连接处容易脱落而使金属外壳带电,导致触电事故。

  •手持电动工具具有很大的移动性,运行时移动大,而且可能在恶劣的条件下运行,容易损坏而使金属外壳带电,导致触电事故。

•小型手持电动工具采用220V单相交流电源,由一条相线和一条工作零线供电。

如错误地将相线接在金属外壳上或错误地将保护零线断路,均会造成金属外壳带电,导致触电事故。

 

 

触电事故案例

1、 1997年12月21日,在汕头市建安集团公司承建的天河北路光大银行大厦工地,杂工陈苛发现潜水泵开动后漏电开关动作,便要求电工把潜水泵电源线不经漏电开关接上电源,起初电工不肯,但在陈的多次要求下照办。

潜水泵再次启动后,陈拿一条钢筋欲挑起潜水泵检查是否沈入泥里,当陈挑起潜水泵时,即触电倒地,经抢救无效死亡。

原因分析 

(1)当漏电开关动作时,应检查其原因

(2)违章指挥、违章操作

(3)未做有效防护

2、 2002-05-17,某电厂多经公司检修班职工刁某带领张某检修380V直流焊机。

电焊机修后进行通电试验良好,并将电焊机开关断开。

刁某安排工作组成员张某拆除电焊机二次线,自己拆除电焊机一次线。

约17:

15,刁某蹲着身子拆除电焊机电源线中间接头,在拆完一相后,拆除第二相的过程中意外触电,经抢救无效死亡。

 

    原因分析 

    

(1)刁某已参加工作10余年,一直从事电气作业并获得高级维修电工资格证书;在本次作业中刁某安全意识淡薄,工作前未进行安全风险分析,在拆除电焊机电源线中间接头时,未检查确认电焊机电源是否已断开,在电源线带电又无绝缘防护的情况下作业,导致触电。

刁某低级违章作业是此次事故的直接原因。

 

    

(2)工作组成员张某虽为工作班成员,在工作中未有效地进行安全监督、提醒,未及时制止刁某的违章行为,是此次事故的原因之一。

 

 •

 

电气设备发生火灾时,切断电源注意哪些问题?

  •火灾发生时,开关设备的绝缘能力降低,因此,拉闸时最好用绝缘工具操作。

  •高压操作时先操作断路器后操作隔离开关;低压操作先操作磁力启动器,后操作闸刀开关;防止弧光短路。

  •选择适当的电源点切断,防止影响灭火工作。

  •切断电源时,不同的相位应在不同的部位切断,以免短路。

发生触电事故的现场急救方法:

1、迅速解脱电源:

发生触电事故时,切不可惊慌失措,束手无策,首先要马上切断电源,使病人脱离电流损害的状态,这是能否抢救成功的首要因素,因为当触电事故发生时,电流会持续不断地通过触电者,从影响电流对人体刺激的因素中,我们知道,触电时间越长,对人体损害越严重。

为了保护病人只有马上切断电源。

其次,当病人触电时,身上有电流通过,已成为一带电体,对救护者是一个严重威胁,如不注意安全,同样会使抢救者触电。

所以,必须先使病人脱离电源后方可抢救。

使病人脱离电源的方法有很多:

 A、出事附近有电源开关和电源插头时,可立即将闸刀打开,将插头拨掉,以切断电源。

但普通的电灯开关(如拉线开关)只能关断一根线,有时不一定关断的是相线,所以不能认为是关断了电源。

 B、当有电的电线触及人体引起触时,不能采用其他方法脱离电源时,可用绝缘的物体(如木棒、竹杆、手套等)将电线移掉,使病人脱离电源。

 C、必要时可用绝缘工具(如带有绝缘柄的电工钳、木柄斧头以及锄头等)切断电源。

总之,在现场可因地制宜,灵活运用各种方法,快速切断电源,解脱电源时,有两个问题需注意:

 ①、脱离电源后,人体的肌肉不再受到电流的刺激,会立即放松,病人可自行摔倒,造成新的外伤(如颅底骨折),特别在高空时更是危险。

所以脱离电源需有相应的措施配合,避免此类情况发生,加重病情。

 ②、解脱电源时要注意安全,决不可再误伤他人,将事故扩大。

2、简单诊断:

解脱电源后,病人往往处于昏迷状态,情况不明,故应尽快对心跳和呼吸的情况作一判断,看看是否处于"假死"状态,因为只有明确的诊断,才能及时正确地进行急救。

【注意事项】:

   一、触电急救必须争分夺秒,立即就地迅速用心肺复苏法进行抢救,并坚持不断地进行,同时与医疗部门联系,争取医务人员接替救治。

    二、使触电者声速脱离电源,越快越好,因为电流作用时间越长,伤害就重。

    三、如果触电者神志清醒,应使其就地平躺,严密观察,暂时不要站立或走动。

如触电者神志不清,应就地仰面平躺,确保气道通畅,并用5秒时间呼叫或轻拍伤员,以判定伤员是否神志不清。

需要抢救的伤员,应就坚持正确抢救,并及时与医疗部门联系。

    四、心肺复苏法抢救。

心肺复苏法的三项基本措施:

   1、通畅气道;

    2、口对口人工呼吸;

    3、胸外按压(人工循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财务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