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长春市中考化学真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75416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223.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林省长春市中考化学真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吉林省长春市中考化学真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吉林省长春市中考化学真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吉林省长春市中考化学真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吉林省长春市中考化学真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吉林省长春市中考化学真题及答案.docx

《吉林省长春市中考化学真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吉林省长春市中考化学真题及答案.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吉林省长春市中考化学真题及答案.docx

吉林省长春市中考化学真题及答案

吉林省长春市2014年中考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1分)(2014•长春)空气的成分中能供给呼吸的是(  )

 

A.

氮气

B.

氧气

C.

稀有气体

D.

二氧化碳

点:

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

专题:

空气与水.

分析:

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分别是:

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水蒸气和其它气体和杂质0.03%;氮气可以灭火、做保护气等;氧气能供给呼吸和支持燃烧等;稀有气体化学性质稳定,可以做保护气、做各种电光源等;二氧化碳可以灭火、做化工原料等.

解答:

解:

A、氮气可以灭火、做保护气等,不能供给呼吸;故选项错误;

B、氧气能供给呼吸和支持燃烧等,故选项正确;

C、稀有气体化学性质稳定,可以做保护气、做各种电光源等,不能供给呼吸;选项错误;

D、二氧化碳可以灭火、做化工原料等,不能供给呼吸;故选项错误;

故选:

B.

点评:

考点考查了空气中各种气体的含量和气体的用途,同学们要加强记忆有关的知识点,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应用,本考点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2.(1分)(2014•长春)下列现象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

瓷碗破碎

B.

铁丝弯曲

C.

蜡烛燃烧

D.

冰雪融化

考点: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专题: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

解:

A、瓷碗破碎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铁丝弯曲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蜡烛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冰雪融化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

C.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3.(1分)(2014•长春)下列物质中,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  )

 

A.

金刚石

B.

氯化钠

C.

氧气

D.

考点:

物质的构成和含量分析.

专题:

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

根据金属、大多数固态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单质等由原子构成,有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如水、氢气等,有些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如氯化钠,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

解:

A、金刚石属于固态非金属单质,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正确.

B、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C、氧气属于气态非金属单质,是由氧分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D、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故选:

A.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方面的知识,掌握常见物质的粒子构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4.(1分)(2014•长春)下列所示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向试管内加锌粒

B.

向试管内倒液体

 

C.

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

D.

用橡胶塞塞住试管

考点:

固体药品的取用;液体药品的取用;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仪器的装配或连接.

专题:

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

A、从取用密度较大的块状药品或金属颗粒放入玻璃容器时,应先把容器横放,把药品或金属颗粒放在容器口以后,再把容器慢慢竖立起来,使药品或金属颗粒缓缓的滑到容器底部,以免打破容器去分析解答;

B、从取用液体药品时应注意:

①瓶塞倒放,②标签对准手心,③瓶口紧挨试管口去分析解答;

C、从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为防止试管内的液体沸腾溅出伤人,试管里的液体不应超过试管容积的1/3去分析解答;

D、从在容器口塞橡皮塞,应把橡皮塞慢慢转动塞进容器口,切不可把容器

放在桌子上再使劲塞进塞子,以免压破容器去分析解答.

解答:

解:

A、取用密度较大的块状药品或金属颗粒放入玻璃容器时,应先把容器横放,把药品或金属颗粒放在容器口以后,再把容器慢慢竖立起来,使药品或金属颗粒缓缓的滑到容器底部,以免打破容器;故A错误;

B、取用液体药品时应注意:

①瓶塞倒放,②标签对准手心,③瓶口紧挨试管口,④倒完液体后立即盖紧瓶塞,并把试剂瓶放回原处;故B错误;

C、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为防止试管内的液体沸腾溅出伤人,试管里的液体不应超过试管容积的1/3;故C错误;

D、在容器口塞橡皮塞,应把橡皮塞慢慢转动塞进容器口,切不可把容器放在桌子上再使劲塞进塞子,以免压破容器;故D正确;

故答案为:

D.

点评: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学好实验基本操作是做好化学实验的基础.

 

5.(1分)(2014•长春)下列关于SO2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该物质属于混合物

B.

硫元素的化合价为+2

 

C.

化学名称是二氧化硫

D.

硫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

2

考点:

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元素质量比的计算.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A、根据二氧化硫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结合二氧化硫的化学式进行判断.

C、化合物化学式的读法:

一般是从右向左读,读作“某化某”,化学式中的下标表示构成这个分子的原子个数,有时不用读,有时为了区分不同价态的同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需要读出化学式中的下角标,如SO2、P2O5等;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

A、二氧化硫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故选项说法错误.

B、氧元素显﹣2价,设硫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

x+(﹣2)×2=0,则x=+4价,故选项说法错误.

C、SO2从右向左读,读二氧化硫,故选项说法正确.

D、硫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32:

(16×2)=1:

1,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

C.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6.(1分)(2014•长春)生活中处处离不开化学.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食用蔬菜、水果可补充维生素

 

B.

适当补充钙元素可以预防甲状腺肿大

 

C.

熟石灰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D.

生活污水处理后排放有利于保护环境

考点:

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水资源的污染与防治;常见碱的特性和用途;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专题:

化学与生活.

分析:

A、从蔬菜和水果含有较多的维生素和纤维索,纤维素虽然不能被人体吸收,但具有良好的清理肠道的作用去分析解答;

B、从人缺碘会引起甲状腺肿大(俗称大脖子病)去分析解答;

C、从熟石灰是碱,可以和酸反应,价格便宜,腐蚀性小,去分析解答;

D、从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后再排放可减少对水体的污染去分析解答;

解答:

解:

A、蔬菜和水果含有较多的维生素和纤维索,纤维素虽然不能被人体吸收,但具有良好的清理肠道的作用;故A正确;

B、人缺碘会引起甲状腺肿大(俗称大脖子病),幼儿缺碘会影响生长发育,造成思维迟钝,过量也会引起甲状腺肿大;故B错误;

C、熟石灰是碱,可以和酸反应,价格便宜,腐蚀性小,所以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故C正确;

D、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后再排放可减少对水体的污染;故D正确;

由于题目要求选出错误的,故答案为:

B.

点评:

学化学、用化学,学会用化学的眼光看社会,看生活.

 

7.(1分)(2014•长春)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二氧化碳可用于灭火

 

B.

可用pH试纸测定溶液酸碱度

 

C.

可用灼烧的方法鉴定羊毛、合成纤维

 

D.

稀释浓硫酸时可将水倒入盛有浓硫酸的烧杯中

考点:

二氧化碳的用途;浓硫酸的性质及浓硫酸的稀释;溶液的酸碱度测定;棉纤维、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的鉴别.

专题:

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物质的鉴别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

A、据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密度大于空气,可用于灭火分析;

B、据PH试纸可测定溶液的酸碱度分析;

C、据灼烧羊毛和纤维的气味不同分析;

D、据浓硫酸的稀释方法分析;

解答:

解:

A、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密度大于空气,可用于灭火,正确;

B、用pH试纸测定溶液酸碱度pH>7溶液显碱性,pH=7溶液显中性,pH<7溶液显酸性;正确;

C、灼烧羊毛有烧焦羽毛的气味,灼烧纤维时无此气味,故正确;

D、稀释浓硫酸时一定要把浓硫酸沿着器壁慢慢倒入水中,并不断的用玻璃棒搅拌,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

此题考查物质的用途、溶液酸碱度的测定、物质的鉴别、浓硫酸的稀释等问题,难度不大,灵活解决即可.

 

8.(1分)(2014•长春)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盐溶液都呈中性

 

B.

有挥发性的药品都需要密封保存

 

C.

温度达到着火点的可燃物都一定燃烧

 

D.

有单质和化合物生成的反应都是置换反应

考点:

盐的化学性质;置换反应及其应用;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专题:

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和能量变化;常见的盐化学肥料.

分析:

A、碳酸钠溶液显碱性;

B、有挥发性的药品都需要密封保存;

C、可燃物燃烧需要的条件有温度达到着火点,与氧气接触;

D、置换反应的特点是‘单化变单化’.

解答:

解:

A、多数盐溶液显中性,碳酸钠溶液显碱性,故错误;

B、有挥发性的药品都需要密封保存,防止药品挥发,浓度降低,正确;

C、可燃物燃烧需要的条件有温度达到着火点,还要与氧气接触,故错误;

D、置换反应的特点是‘单化变单化’,如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虽然有单质和化合物生成,但反应物不符合条件,不属于置换反应,故错误;

故选:

B.

点评:

明确碳酸钠溶液显中性,保存物质的注意事项,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以及置换反应的特点才能结合题意灵活分析解答.

 

9.(1分)(2014•长春)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先

”与“后”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制取气体时,先装药品,后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

用托盘天平称量10g固体药品时,先放砝码,后放药品

 

C.

用滴管取细口瓶内的液体时,先将其伸入液体内,后挤压取液

 

D.

加热KMnO4并用排水法收集O2的实验结束时,先熄灭酒精灯,后移出导管

考点: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称量器-托盘天平;液体药品的取用;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

专题:

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

A、从制取气体时,先装药品,后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如果装置的气密性不好,会收集不到所制取的气体,造成药品浪费去分析解答;

B、从用托盘天平称量10g固体药品时,先放砝码,后放药品,直到天平平衡为止去分析解答;

C、从用滴管取细口瓶内的液体时,应先在外面挤压橡胶乳头,赶净空气后再将其伸入液体内去分析解答;

D、从先熄灭酒精灯,停止加热,再把导管移出水槽.这样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