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重点简答题笔记.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236153 上传时间:2022-11-2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5.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重点简答题笔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马克思重点简答题笔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马克思重点简答题笔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马克思重点简答题笔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马克思重点简答题笔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马克思重点简答题笔记.docx

《马克思重点简答题笔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重点简答题笔记.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马克思重点简答题笔记.docx

马克思重点简答题笔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论述题题库

1、谈谈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

马克思主义是在吸收了几千年来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的一切优秀成果,尤其是在批判地继承、吸收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合理成分的基础上,在深刻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趋势和科学总结工人阶级斗争实践基础上创立和发展起来的。

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一方面是思维和存在谁是第一性的问题,这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另一方面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这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3、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

①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运动、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科学地解释了事物发展的道路、方向、形式等问题。

②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联系和发展的根本内容,事物普遍联系的实质就是事物之间由多方面的对立统一构成的矛盾体系;事物发展的实质就是新事物扬弃旧事物的过程,它体现着事物内部肯定方面与否定方面的对立统一的关系。

③对立统一是唯物辩证法全部规律和范畴的实质,所以,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理解唯物辩证法其它规律和范畴的钥匙。

④唯物辩证法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而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这一科学方法论最根本的内容,即矛盾分析的方法。

4、联系实际思考矛盾普遍性与矛盾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的重要意义。

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

矛盾的特殊性,是指不同事物在其发展的每一个阶段以及每一个阶段的不同方面都具有特殊的性质。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一、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区别。

矛盾的普遍性是共性,具有绝对性,特殊性是个性,具有相对性;矛盾的普遍性比特殊性深刻,特殊性比普遍性丰富

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系。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矛盾的两面,任何一个事物都是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矛盾的共性、普遍性存在于个性、特殊性之中,个性中必然包含共性,以共性为本质。

个性是共性的基础,共性是个性的本质。

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在一个较大范围内是特殊性的东西,在较小范围内就转化为普遍性的东西,反之亦然。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各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

21世纪,人类社会的变化将更加剧烈而深刻,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因此,掌握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把马克思主义与我国的实际和时代发展相结合,与时俱进,不断开拓新境界,提出新思路,是我们面临的重大课题。

 

5、如何正确处理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

1、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尊重客观规律,才能更好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人们对客观规律认识愈深刻、全面,主观能动性愈充分地发挥。

如果违背客观规律,就会受到它的惩罚。

2、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认识、掌握和利用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因为客观规律是隐藏在事物内部的。

要正确地认识必须通过实践,依靠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利用客观规律改造世界。

3、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相辅相成的,辩证统一的。

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把坚持唯物论和辩证法有机统一起来。

6、试述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的原理,并用这一原理说明我们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1)认识的反复性是指由于受到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的限制,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不是一次完成的,一个正确的认识往往需要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7j&]7Q"w-j#];F#^'G"r,V

(2)认识的无限性是指由于客观世界和实践的发展是无限的,认识的发展也是无限的。

2a1D1b+r0Z  _;j"f8V(3)我们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认识,也经历了不断反复和深化的过程。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由单一的公有制经济转变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

随着实践的发展,我们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认识,还将进一步深化和发展

7、运用实践和认识相互关系的原理,分析互联网的发展对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哪些影响?

当代大学生面对互联网的发展应当树立什么样的价值观?

1、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实践又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认识也影响实践,反作用于实践:

正确的认识科学的理论对实践有巨大的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不科学的理论则会把实践引向歧途。

结论:

实践决定认识,认识依赖于实践,对实践有反作用。

这就是实践和认识的辩证统一关系。

2、互联网作为一种现代化的传播工具,打破了地域、民族、国别等界限,大大缩短了人们之间相互交往联系的距离。

它的出现,对大学生产生了极大的吸引力,也为大学生通过上网实践、发展自己的思想认识提供了可能。

3、互联网作为一项现实的新的科学技术成果,既可用来传播先进的文化与观念,也可用来散布文化垃圾。

依据认识源于实践的原理,当代大学生在实践中经常接触互联网中先进的文化与观念,能激发自己积极向上的精神,汲取有用的科学文化知识,培养科学人文精神;如果经常性接触其中的文化垃圾,则会对自己的思想上的健康成长带来若干不良影响。

4、因此,当代大学生对待互联网的发展,不能仅凭个人兴趣,受互联网中负面因素的影响,而应该把个人的价值追求同汲取科学知识、积极精神和艺术熏陶等先进的文化与观念结合起来,实现个人价值以坚持真理标准为前提,坚持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观,充分利用互联网的积极作用而避开其负面影响,通过互联网,进一步提高自身的科学人文素质。

8、如何理解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决定力量?

(1)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所必需的物质资料的谋得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体。

(2)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也是整个社会有机体的“骨骼”。

(3)生产方式决定社会的性质和结构。

(4)生产方式的变革和发展,决定着整个社会历史的变化和社会形态的更替。

(5)生产方式是联系人口因素和地理环境的纽带。

9、根据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事实,说明坚持历史决定论和承认主体选择的作用的一致性。

历史唯物主义的历史决定论,是建立在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基础上的决定论。

它认为社会历史的发展具有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性,又反对人在客观规律面前无能为力的观点。

它是以作为历史主体的人实践活动为基础的能动的决定论。

在实际唯物主义看来,对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性的认识和揭示,正是为探寻历史主体的人的选择活动开辟广阔的天地、使人的主体能力得以更自语、更充分的发挥,从而以日益符合客观规律的活动,更加自觉地创造自己的历史。

社会规律给人的活动所提供的并不是一种惟一的现实可能性,而往往是提供一个多种现实可能性组成的可能性空间,何种可能性成为现实,决定于主体的选择。

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充分说明了坚持历史决定论和承认主体选择的一致性。

(1)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结果。

在旧中国,社会基本矛盾达到了极其尖锐的程度,生产关系严重地阻碍着生产力发展,上层建筑严重地阻碍着经济基础的变革。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通话子,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体现了历史决定论的作用。

(2)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正确选择的结果。

在20世纪40年代末,在中国进行着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张前途和两种命运的大决战。

以国民党反动派为代表对策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妄图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而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则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并且取得了胜利。

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又体现了主体选择的作用。

10、既然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为什么同一时代条件下人们的思想、观念却丰富多彩、差异很大甚至产生对立呢?

搞清这些道理,对于提高自己思想道德修养的自觉性有什么帮助?

答:

1、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社会存在指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及生产方式。

社会意识到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统一,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而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又具有反作用。

2、社会意识不是消极被动地反映客观实在,它具有相对独立性,有自己特有的发展形式和规律。

首先,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具有不平衡性。

在同样的社会存在条件下,不同社会主体可能会产生不同的反映。

其次,社会意识诸形式均有自成系统、前后相继的历史链条,各自具有历史的继承性。

这些意识在相互间的影响中会有其不同反应。

第三,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正因如此,处于同一时代条件下人们的思想、观念会丰富多彩,出现很大差异甚至产生对立。

正确地认识这些道理,对于我们正确而充分地发挥人的能动作用,正确而辩证地鉴别客观存在中的一切事物,认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之间的关系,积极汲取社会现实中一切人类积极的科学人文成果,摒弃或反对错误的思想行为,提高自己思想道德修养,具有巨大的意义。

11、当代垄断资本主义社会中垄断与竞争是什么样的关系?

试用马克思主义相关原理来分析。

垄断从自由竞争中形成,是自由竞争的对立面;但垄断并不能消除竞争,反而使竞争变得更加复杂和剧烈。

其原因是:

第一,垄断没有消除产生竞争的经济条件。

竞争是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律。

垄断产生以后,不但没有改变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而且又促进商品经济继续发展,所以不可能消除竞争。

第二,垄断必须通过竞争来维持。

各个垄断组织通过竞争发展壮大起来。

在取得了一定的垄断地位后,由于存在攫取垄断高额利润的内在动力和面临更加强大的竞争对手的外在压力,垄断组织必须不断增强自己的竞争实力,巩固自己的垄断地位。

第三,社会生产是复杂多样的,任何垄断组织都不可能把包罗万象的社会生产都包下来。

实际上,在垄断组织之外,还存在着为数众多的中小企业。

这些非垄断的企业之间也存在着竞争。

即使是垄断程度极高的部门,也不可能只存在一个垄断组织。

各垄断组织为了巩固自己的垄断地位,获取更多的垄断利润,它们之间也必然展开激烈的竞争。

总之,在垄断阶段,在垄断组织内部、垄断组织之间以及垄断资本家集团之间,垄断组织同非垄断组织之间以及中小企业之间存在着广泛而激烈的竞争。

12、试述商品的二因素,为什么说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商品是用来交换的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商品的二因素是价值和使用价值,它们之间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二者的统一:

①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没有使用价值,也就没有价值,价值寓于使用价值之中;

②价值是使用价值交换时进行量的比较的基础。

二者的对立:

①两者是不同的范畴,使用价值是永恒的范畴,价值是一个历史的范畴,是商品的本质属性;

②反映的经济关系不同,使用价值反映的是人和自然的关系,价值反映的是人与人的关系;

③两者相互排斥,对一个商品生产者或消费者而言,不能同时成为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现实占有者,即要实现商品的价值,必须让渡商品的使用价值,而要获得商品的使用价值,就必须支付商品的价值。

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只有通过商品交换才能解决。

13、什么是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

它同商品二因素的关系是怎样的?

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一方面是有用的具体劳动,不同的具体劳动生产出不同的商品的使用价值,具体劳动同自然物质相结合成为使用价值的源泉;另一方面,生产商品的劳动又是抽象的人类劳动,即撇开了劳动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是价值的惟一源泉。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生产商品的同一劳动的两个方面或两重属性,而不是两次劳动,更不是两种劳动。

劳动的这种二重性是商品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二因素的决定条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