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复习提纲(完整版).pdf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213906 上传时间:2022-11-20 格式:PDF 页数:19 大小:5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心理学复习提纲(完整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社会心理学复习提纲(完整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社会心理学复习提纲(完整版).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社会心理学复习提纲(完整版).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社会心理学复习提纲(完整版).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社会心理学复习提纲(完整版).pdf

《社会心理学复习提纲(完整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心理学复习提纲(完整版).pdf(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社会心理学复习提纲(完整版).pdf

光華管理學院張志學、魏昕老師授課社會心理學課程複習提綱二零一二年六月于燕園-1-第一讲第一讲社会心理学基础社会心理学基础一、心理学主干:

认识论(哲学)、生理学心理学分支:

个体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二、心理学的科学性1.科学的定义:

科学是经过科学性研究所获得的系统性知识的总和2.知识的来源:

神秘启示、权威论断、逻辑推理(演绎归纳)、科学研究(实证研究)3.心理学遵循科学研究的原则:

1)理论预测实验修正2)严谨的方法论(研究设计、统计方法等)3)在严格实验的基础上得到结论4)结论可公开验证,可重复验证5)理性客观、可证伪、普遍性三、社会心理学基本要素1.大主题2.目标3.研究层面四、社会心理学的历史渊源1.精神分析理论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2.行为主义3.格式塔心理学第二讲第二讲社会心理学研究方法社会心理学研究方法一、科学方法1.科学研究的过程:

理论假设研究和观察理论2.具体研究步骤:

1)研究问题的提出2)从已知文献或现象了解问题、寻找答案3)形成关于成因和影响的假设4)用实证数据对假设进行检验i.研究对象的选择ii.变量的操作化iii.研究设计iv.数据收集v.统计推论5)结论二、相关研究1.定义:

测量两个或以上的概念,考查这些概念之间是否关联;检测变量自然发生的关系,评估用一种变量预测另一种变量的可行性。

2.相关研究类型:

1)调查研究(询问问题)i.具体方式:

问卷、计算机、电话、访问等ii.典型结论:

需要代表性样本、随机抽样2)档案研究(利用历史或现有信息)3)观察研究(对行为进行观察)3.概念的测量1)概念操作定义:

用于测量某个概念的具体的、可观察的反应;被用来测量问题背后观察不到的、隐性的内容。

Eg:

i.对宗教的态度:

从1到10的量表表明被访者的倾向/观察被访者去教堂的频率-2-ii.侵犯:

参加者给别人食物里放辣椒的数量iii.追求独特的需求:

让人们选择笔作为礼物,在多大程度上选择奇特而非常见的颜色iv.种族偏见:

对简历的选择2)测量方法:

i.自我报告的测量:

a)前提条件:

i.作答者必须愿意而且能够准确回答ii.问题陈述必须清楚而且具体b)优势:

最简便的测量c)不足:

i.作答者未必了解自己的内心状态(如无意识的动机、想不起来),根据猜测作答ii.作答者未必诚实地报告某些事情,导致社会期许性反应ii.行为测量:

a)优势:

属于隐蔽性测量,在被测者意识不到的情况下进行测量,可以最大程度地降低社会期许性反应b)不足:

i.困难、耗时;需要一个高质量且复杂的“引子故事”,甚至需要一个实验同伙的帮助ii.不能总是从行为推断情绪和思想,对某些概念不适用3)衡量测量准确性的指标i.信度:

判断分数的一致性(不同时间)、稳定性(不同评判者)ii.效度:

测量到想测量的数据;测量获得的分数确实反映其对应的潜在概念a)内在效度:

i.定义:

研究获得清晰因果关系的程度ii.受外生变量影响,需控制外生变量使之相同iii.相关研究内在效度低,实验研究内在效度高b)外在效度:

i.定义:

研究结果可以推广到当前样本研究环境之外的程度ii.提高外在效度方法:

1.需提高样本多样性,使环境尽可能与现实世界相似,但该做法增加“噪音”、降低内在效度2.用大量的不同研究和实验来支持理论4.相关研究特点:

1)不对任何东西进行操纵或改变,不进行“实验”2)相关研究只能确定相关关系,不能确定因果关系(实验能)5.描述相关性:

相关系数rEg:

r=+.371)描述两个变量间关系的强度和方向,可正可负可零2)正号表示正相关,负号表示负相关,零表示不相关3)强度介于介于-1.0到+1.0之间,数字越大强度越大6.优势:

可以检验所预测的变量之间的关系,并进行适当的预测缺点:

不能够对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行推论三、实验研究1.定义:

操纵一个或以上的概念,考察对其他概念的影响2.要求:

随机分配被试者到不同的实验条件下,保证各组条件除自变量外(外生变量)均相同。

1)自变量(操纵)、因变量(测量)、外生变量(控制)2)控制外生变量的方法:

-3-i.采用标准化程序,包括相同被试、实验室、招聘方法、支付报酬,向被试说明相同的内容。

ii.完全随机化,包括随机选取参与者、随机分配参与者3)典型的外生变量:

要求特性i.定义:

研究中的某些线索暗示参加者应当如何反应以及实验者希望他们如何反应ii.解决方法:

实验者应尽可能减少要求特性,包括:

a)实验开始时不要泄露研究的意图b)采用标准化程序4)控制自变量方法:

i.单因素实验:

只控制一个自变量ii.因素设计实验:

涉及两个或多个变量,可获得自变量各自单独的主效应、以及两个自变量产生的交互效应3.实验伦理:

机构评审、知情同意、事后说明第三讲第三讲社会认知和判断社会认知和判断社会认知:

指人们从社会环境中获取信息,并使用这些信息进行推理、作出判断。

一、图式1.定义:

1)是人对事物或范畴的心理表征,用以组织对社会现象的理解。

2)包括事物或范畴的特征,以及这些事物或者范畴的基本假设。

3)是已有的知识在头脑里经过整理内化形成的组织。

4)是一种认识框架和认知结构。

2.图式加工信息的优点:

1)帮助回忆;2)有助于信息处理;加速自动推理;3)添加信息;帮助解释;提供预期。

3.图式加工信息的缺点:

1)使人过于倾向于接收与图式吻合的信息2)使人常常忽略与图式不相吻合的信息3)使人补充与图示吻合、但可能不真实的信息4)人们不愿意改变已经形成的图式4.图式的应用:

1)记忆:

由相互关联的图式所组成的集合体。

i.联结网络:

信息组织在记忆当中的方式ii.激活:

运用一个图式,引发联想到另一个图式iii.启动:

激活某个图式,便增加其在未来被激活的可能性2)刻板印象:

知觉者将某些特征与某个群体中的成员联系起来,认为该群体中的成员具有某些特性。

i.选择性信息加工:

面对模糊情境时,刻板印象影响了人们对模糊行为或刺激的注意或解释。

个人会根据自己的预期有选择地注意某些信息,进而形成个体判断。

(相比确定情境,个体判断差异较大)ii.人不能完全自我控制心理过程,同时有两种信息加工方式:

a)自动型加工:

人们无法控制的判断和思考,无意识,不由自主,非常高效b)控制性加工:

人们能够支配的判断和思考,有意识,需要运用大量的认知资源iii.外群体同质性效应:

人们倾向于高估外群体成员间的相似性。

-4-二、决策模型1.理性决策模型1)决策过程:

i.界定问题ii.找出决策标准并给标准分配权重iii.建立各种解决问题的可能方案iv.确定每种可能方案发生的概率v.评估各种方案的期望值vi.选择最佳(期望值最高)的方案2)决策前提:

i.问题清晰明确,可以量化ii.了解所有选择及发生概率iii.对选择的偏好很清楚,且偏好固定iv.没有时间或成本的限制,追求收益最大化3)单独评估:

仅仅看到一种物品,对物品的特性进行评价联合评估:

同时看到多种物品,对物品的特性进行比较评估4)可评估性偏差:

可评估性(所导致的)偏差i.原因:

决策更大程度受到决策者能否评估某些特性的影响。

ii.依据:

不是所有因素都能纳入评估体系;能够被评估的因素比不能被评估的因素在更大程度上左右了决策的结果。

iii.表现:

当能够被评估的因素不很重要、不能被评估的因素却很重要时,会导致决策失误。

2.有限理性模型1)模型假定:

i.认知能力、解决方案、喜好方案是有限的ii.选择满意的而不是最佳的方案3.行为决策模型1)满意决策2)判断启发三、判断启发式1.定义:

简化决策的基本原则(经验法则、拇指法则)2.作用:

1)总结过去的经验,为评估当前状况提供简便方法2)用简单法则或标准化操作程序代替复杂的信息搜集、计算3)节省大量的脑力和认知过程3.启发式模型:

1)可得性启发式:

i.人们认为容易记住或容易回忆的事件发生可能性大,从而常想起有感情色彩、生动、易于联想和具体的事情ii.导致偏差:

a)容易回忆:

高估生动的、极端的或最近发生的事件b)可提取性:

根据记忆结构,判断事件发生频率高低c)假定联系:

高估容易想起的两件事同时发生的频率2)代表性启发:

i.人们根据当前信息或事件与其认为典型的信息和事件的相似程度进行判断ii.导致偏差:

a)对基准概率不敏感:

估计发生概率时忽略基准概率b)忽略回归平均趋势:

忽略极端事件后回到平均水平-5-3)锚定和调整启发及其偏差i.人们在信息不充分时,会根据某个参考点调整判断ii.导致偏差:

参考点太高或太低,导致不恰当的估计第第四四讲讲社会知觉和自我认知社会知觉和自我认知一、社会知觉1.定义:

人们运用所能得到的信息形成对他人的印象、认知和判断。

1)对人的知觉,包括对他人、自己、社会群体2)并非仅限于对人形成印象,还涉及对有关信息进行记忆、推理、判断、理解和解释,本质是人的认知过程2.社会知觉过程中的信息加工1)注意突显信息(格式塔)i.主题背景原则ii.消极特性效应2)注意核心特质i.实验:

Asch冷酷热情实验a)被试:

166名大学生、46名大学生,均分成两组b)任务:

听一组描述性格特征的词,对被描述者形成印象;之后在18个词(因变量)中选出被描述者应有的特质。

c)操纵:

热情冷酷;有礼貌粗鲁d)结果:

一部分特质受了很大的影响,其余未受影响。

e)结论:

有些特质(核心特质)与其他特质关联很高3)对信息类别化(刻板印象)i.人们自动地把信息看作某组信息的一部分,而非独立的ii.对个体做出与其所在类别的刻板印象相一致的评论4)运用图式加以记忆3.归因理论:

1)定义:

关于人们如何解释自己和别人的理论,关注人们为什么以某种方式做出行为、通过什么办法去改变他们的行为。

i.理解特定事件发生的原因ii.评估人们对发生结果所负责任iii.对事件的归因影响人们对其的态度、对未来的预期2)归因模型:

i.特质归因:

内部归因,认为个人行为反映其人格特质、态度、心情、能力、动机或其他内部状态ii.情境归因:

外部归因,认为个人行为是外部特定情境如任务难度、运气等导致的结果。

3)归因法则:

i.如果外部因素存在,个人行为往往不能代表其个人特质;ii.如果个人言行偏离其平时的行为模式,要从外部找原因。

4)对应推论理论:

人们认为人的言行反映其人格、态度等内在因素而非外在情景的因素,低估了情境的制约作用。

5)共变理论:

i.定义:

人们试图发现一组特定效应和特定原因是否在不同情境下共同发生。

ii.归因时考虑三种因素:

行动者、刺激物、环境背景a)连续性:

个体在其他情境下是否会做出同样反应?

b)特异性:

个体是否只对特定刺激有特定反应行为?

c)一致性:

其他人在相同情境下是否会有同样反应?

iii.实验:

玛莉对小丑大笑-6-6)归因偏差:

i.基本归因错误a)定义:

对他人行为判断时,常高估内在因素(人格、态度等特质),而忽略个人所处情境(社会规范、社会角色)对个人行为的影响。

b)发生动因:

i.分析事件时自动产生该倾向ii.个人非常繁忙时更容易如此iii.西方人更易归因于个人特征ii.行动者观察者错误a)定义:

行动者对自身行为原因的分析与旁观者不一致,行动者倾向强调情境,观察者倾向强调个人特质b)发生动因:

i.两者着眼点相对,无法观察自己便集中观察外部ii.两者信息来源不同,行动者对自己过去比较了解,倾向于认识当前行为是对环境的反应,观察者不知道。

iii.自利归因偏差a)定义:

将成功归结为内部因素,将失败归结为外部环境。

b)发生动因:

个人倾向于做出保护自尊的归因iv.虚假一致性偏差a)定义:

人们常高估、夸大自己信念、判断及行为的普遍性b)发生动因:

i.进行社会推断的样本有偏差ii.自己的信念特别突出iii.没有意识到我们的选择反映了我们自己对客观环境的建构,而其他人有不同知觉iv.需要看到自己的信念和行为是好的、合适的、典型的二、自我认知1.心理学上的“自我“1)定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营销活动策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