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法学学习笔记.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213599 上传时间:2022-11-20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1.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行政法学学习笔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行政法学学习笔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行政法学学习笔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行政法学学习笔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行政法学学习笔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行政法学学习笔记.docx

《行政法学学习笔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行政法学学习笔记.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行政法学学习笔记.docx

行政法学学习笔记

行政法学学习笔记

1.行政法基本原理

一、行政法的概念

英美法系:

认为不能界定,是控权法。

大陆法系:

认为可以界定,是以一定层次的公共利益和私人利益关系为基础和调整对象的法律规范总称。

行政法是以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之间的行政管理关系为调整对象的法律规范总称。

二、行政法的渊源

1.英美法系(偏重于司法判例,制定法次要):

宪法、司法判例、成文法;

大陆法系(偏重于制定法,判例次要):

宪法、法律、法规命令、规章,习惯法、一般法律原则。

2.中国大陆行政法渊源

(1)制定法:

宪法和条约、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单行条例、行政规章、法律解释。

(2)非制定法:

习惯法、行政惯例、司法判例、行政法一般原则。

三、行政法的特征

本质特征:

控制和规范行政权力,防止政府侵犯公民权利。

形式特征:

无统一完整的法典形式;形式广泛、数量众多、富于变化;实体规范与程序规范并存。

四、行政法律关系

1.概念:

经行政法调整后形成的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

主体:

必须有一方是行政主体(行政机关或被授权组织)

内容:

与行使行政权力有关,由行政法预先设定权利义务,不能由双方约定。

(行政合同除外)

权利的处分:

行政机关不能随意处分权力;相对人在不危害社会前提下可以抛弃权利,不可转让权利。

双方地位:

程序上对等,实体上不平等,行政主体处于主导地位。

如行政相对人不得实施行政强制、行政处罚,行政主体不得行政复议、行政诉讼。

2.分类

(1)实体性行政法律关系、程序性行政法律关系

实体性行政法律关系:

根据实体法规范产生行政法上实质内容的权利义

务关系。

程序性行政法律关系:

根据程序法规范产生行政法上程序内容的权利义务关系。

程序法是指行政机关所作行政程序的规定,不同于行政诉讼程序。

(2)内部行政法律关系、外部行政法律关系

内部行政法律关系:

行政主体与其所属工作人员(内部相对人)之间的关系。

不可诉,由人事部门解决。

外部行政法律关系:

行政主体与公民、法人、其他组织(外部相对人)之间的关系。

3.行政法律关系要素

(1)主体

行政主体:

依法享有行政权力,能以自己的名义实施行政行为并独立承担由此产生的法律效果的社会组织。

包括行政机关和被授权组织。

行政相对人与第三人

行政相对人

第三人

概念

在行政法律关系中处于被管理地位的当事人。

与行政主体作出的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其他组织。

相同

受行政行为约束,与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与行政主体形成权利义务关系。

与行政行为的关系

直接利害关系,受行政权直接作用、行政行为直接约束。

间接利害关系,受行政权间接作用、行政行为间接约束。

形式

明显的行政法律关系主体,出现在行政决定的主要内容中。

暗示的行政法律关系主体,不出现在行政决定主要内容中。

利害关系:

行为或事实与当事人的联系紧密程度。

界定:

理论上以直接影响或间接影响界定,实务中以行政行为直接切实影响公民权利义务为标准。

(2)客体:

行政法主体的权利义务指向的标的。

(3)内容:

行政法律关系主体所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

4.行政法律关系的变动:

产生、变更、消灭

条件:

行政法规范的存在,行政法律事实的出现。

行政法律事实:

能够引起行政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消灭的客观事实情况,包括行为和事件。

5.行政法律关系与其他法律关系的复合

行政、民事法律关系的复合

因果上的复合:

因行政法律关系而成民事法律关系,因民事法律关系而成行政法律关系;时间上的先后。

主体身份的复合:

行政主体以行政主体、民事主体身份出现。

行政、刑事法律关系的复合

因果上的复合:

因行政法律关系而成刑事法律关系,因刑事法律关系而成行政法律关系;时间上的先后。

主体身份的复合:

行政主体以行政主体、犯罪人身份出现;行政相对人同时以行政相对人和犯罪人身份出现。

五、行政法基本原则

概念:

贯穿于全部行政法规范之中,用以指导行政法制定、实施、解释的基本准则。

1.行政法定原则:

法无明文规定不得任意行政。

(1)职权法定:

任何行政职权的来源和作用必须有明确的法定依据,否则越权无效,应当承担法律责任。

(2)法律优先:

解决法律和行政的地位问题。

法律对行政权有优先地位,以法律指导行政,一切行政活动都不得违反法律。

(3)法律保留:

行政与立法的界限。

涉及公民重要或基本的权利义务的事项,专属于国家立法权限,行政主体不得代为规定。

学说:

侵害保留说、全部保留说、重要保留说。

英美法系禁止授予立法权

2.行政均衡原则:

实体方面控制行政裁量,要求行政主体在选择作出何种内容行政行为时应权衡各种利益关系。

(1)平等对待:

禁止恣意,行政自我约束

三种情况:

同等对待、不同情况区别对待、比例对待。

(2)禁止过度:

行政主体在限制个人利益的手段与实现公共利益的目的之间进行权衡,选择既为公共利益所必要,又对相对人利益损害最少的手段。

(3)信赖保护:

行使权利履行义务时应遵循诚实信用。

3.行政正当原则:

程序方面控制行政裁量,行政权力的运行必须符合最低限度的程序正义。

(1)避免偏私:

行政主体于行政程序中应在参与各方之间保持超然、不偏不倚的态度和地位。

(2)行政参与:

受行政权力运行结果影响的利害关系人有权参与行政权力运行过程。

(3)行政公开:

行政主体在行使权力的过程中,应当依法将行政权力运行依据、过程、结果向行政相对人和公众公开。

狭义:

行政主体对其行政行为、公共事务或信息公开。

政府信息公开条例

广义:

国家机关行为公开,立法、司法、行政公开。

内容的三个层面:

行为内容——公开法律依据、立法公开、执法公开;

行为过程——行政听证

行为结果——行政决定公开

六、行政法的适用及解释

1.行政法渊源(见前)

2.法律冲突中的适用规则立法法第五章

(1)效力层级上位法优于下位法:

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

法律解释的法律效力与解释对象同等。

(2)同一层级不同法律、同一法律中的不同条文特别法优于一般法

(3)同一层级新法优于旧法

新的一般规定允许旧的特别规定继续适用的,适用旧的特别规定;新的一般规定废止旧的特别规定的,适用新的一般规定。

(4)最终裁决

司法解释:

最高法院发布的司法解释具有法律效力2007关于司法解释工作的规定

3.行政法中溯及既往:

适用效力问题

(1)空间效力:

中央行政管理法规适用于我国全部领域,地方行政管理法规在本行政区域内生效。

时间效力:

何时生效,何时失效,是否溯及既往。

对人效力:

行政法律关系当事人(主体、相对人、第三人)

(2)实体从旧、程序从新

从新从优、从新从轻:

有利于当事人和社会秩序,宽大为怀。

4.行政法的解释(见法理学)

文义解释、体系解释、历史解释、目的解释、合宪性解释(中国大陆不存在)

5.漏洞补充

(1)类推:

对于法无明文规定的事件,比照援引类似案型之规定。

(2)反面论证

(3)目的性限缩、目的性扩张:

弥补立法者疏忽

目的性限缩:

为了贯彻立法目的,更正不适当的扩张,将过宽的部分含义排除在外。

目的性扩张:

为了贯彻立法目的,将本不该为该条文所涵盖的案型包括于该条文的适用范围。

2.行政主体

一、行政主体的认定

1.定义:

见前

2.特征:

有行政权——职权,授权

以自己的名义——语言文字、符号、行动(公章)

独立承担法律效果——有利、不利

社会组织——不是个人,行政职责由国家公务员完成

3.各个行政主体

(1)行政机关:

宪法和组织法赋予行政管理权

中央:

国务院(八个层次,见宪法学)

一些中央行政机关不能以自己的名义对外行使职权,无主体资格:

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办事机构(侨务办、港澳办、法制办);国务院直属办事机构:

参事室、机关事务管理局;部委内设司局

地方:

各级政府及其职能部门

派出机关:

行政公署、街道办事处、管委会、区公所(县辖区)

(2)授权行政主体:

法律、行政法规、规章授予行政管理权

1行政机构

内部机构:

工商局商标评审委员会、知识产权局专利复审委员会

派出机构:

公安派出所、审计署办事处、税务所

临时机构:

防汛指挥部

2事业组织

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

证监会

教学科研单位:

高等院校

3企业组织:

一般不能,国企保留行政管理职能

4社会团体:

注册会计师协会、律师协会

一些法律法规的授权:

公安分局交警大队车管所:

机动车管理办法

动物防疫检疫站:

动物防疫法

公证处:

依公证法属民事,不是行政主体

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应急条例

交警支队、大队

村委会依土地管理法在土地管理中属行政主体

足协依?

体育法授权

驻汉办、驻京办不是行政主体

(3)行政主体的地位

1行政职权:

行政权力赋予特定行政主体后的具体形式。

特征:

强制性、命令性、执行性,公益性、优益性、支配性、不可自由处分性

内容:

制定规范权、行政决定权、行政监督检查权、行政司法权(复议、调解、仲裁、申诉处理)

2行政职责:

行政主体在行使职权时必须承担的法定义务。

内容:

安全保障、保障和促进经济文化进步、发展健全社保、保护环境

3行政权限

行政管辖:

级别管辖、事务管辖、地域管辖

管辖权争议(移送、指定、移转)

(4)其他法律问题

1综合执法、联合执法

综合执法

联合执法

概念

依法成立的行使两个或以上行政机关执法权的跨部门机构。

两个以上独立的行政机关临时组建的管理组织

机构

法定机构,机构设置变化,永久

临时,不改变机构设置

名义

以自己名义

不以自己名义

举例

城管局

政务大厅、公安税务工商联合检查、扫黄打非办

2行政授权、行政委托

行政委托的条件:

有法律依据,在法定权限范围内,以书面形式,应加强监管。

行政授权

行政委托

权力来源

被授权组织来源是法律、法规、规章

受委托组织来源是行政机关协议委托

权力性质

被授权组织以自己的名义运用行政权

受委托组织以委托机关的名义运用行政权

法律地位

具有行政主体资格

不具有行政主体资格

3管辖

级别管辖:

有隶属关系的上下级行政主体之间在某一行政事务上的权限划分

事务管辖:

管理不同行政事务的行政主体之间的权限划分

地域管辖:

同级行政主体之间在管辖地域上的权限划分

移送管辖:

无管辖权的行政主体将已受理的事务移送给有管辖权的行政主体

指定管辖:

管辖权发生争议时,由上级行政主体以决定形式指定一方管辖

移转管辖:

有明确的法律依据时,由上级行政主体决定或同意,将管辖权在上下级行政主体之间转移

二、行政组织法

1.概念:

以行政组织的组织规范形态为调整对象的法律规范总称。

主要内容:

权力、人力、物力

行政机关组织法:

规范行政组织的组成方式及权力属性

行政机关编制法:

规范和控制行政组织规模

公务员法:

规范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招录管理

公物法:

规范利用和管理公共财产

实施原则:

行政组织法定、效率原则、效能原则、服务原则、职能原则

2.行政机关组织法

概念:

规定行政机关的性质与地位、设置与权限、相互关系及基本工作制度和法律责任的法律规范总称。

行政机关的性质与地位:

行政机关在整个国家机构或整个行政组织系统中所具有的最基本的性质和职权职责。

行政机关的设置及权限:

行政机关组织法的核心内容。

行政机关的设置程序:

行政机关的设立、撤销、合并程序。

国务院组成部门的设置:

总理提请全国人大决定,闭会期间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

直属机构、办事机构、部委内设司局设置国务院决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职能部门的设置或变更规格名称。

须经上一级人民政府批准,县级以上报本级人大常委会备案。

议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