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上第三单元新课堂教学教案.docx
《七上第三单元新课堂教学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上第三单元新课堂教学教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七上第三单元新课堂教学教案
双柏县妥甸中学新课堂教学教案
年级:
七年级科目:
语文课题:
11、春
主备教师:
苏晓兰任课教师:
苏明霞李瑞德杨秀珍
预习课
一、预习目标:
1、学会细致地观察并生动地描写自然景物。
2、学习文章严谨而精美的结构安排。
3、灵活运用比喻、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
二、预习重难点:
1、领会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
2、培养学生“细致观察事物,抓住特点描述”的能力。
三、预习方法:
小组交流、合作
四、预习提纲:
1、课外在网上查阅朱自清简介及他的作品,把朱自清的简介及作品篇名写在摘抄本上。
2、在网上查阅并摘抄描写春天的诗或文章,并在读书笔记本上进行整理。
3、品读课文思考:
(1)作者怎样突出“盼”的急切心情?
(2)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绘春景?
分别抓住了景物的哪些特征?
(3)作者赞春时运用了哪几个比喻?
分别突出了春天的什么特点?
4、纵观全文,作者描绘春的美丽画卷,蕴含怎样的思想感情?
你是怎样体会到的?
展示课
一、预习内容反馈:
(5′)
1.给加粗的字注音。
水涨( ) 酝酿( ) 蓑衣( )
薄( )烟 应和( ) 黄晕( )
2.给下列几组字注音,并分别组词。
蓑( )______悄( )______衰( )______ 稍( )______
哀( )______俏( )______衷( )______ 梢( )______
3.指出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方法。
(1)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 )
(2)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 )
(3)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 )
二、明确目标:
(2′)预习目标1、2、3
三、展现提升(学生展示点评教师点评)(25′)
1、课外在网上查阅朱自清简介及他的作品,把朱自清的简介及作品篇名写在摘抄本上。
朱自清 学生时代即创作新诗,后又从事散文创作。
曾在清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任教。
抗战结束后,积极支持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学生运动。
1948年8月因贫病在北平逝世。
著有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伦敦杂记》等。
他的散文以语言洗练、文笔秀丽著称。
2、在网上查阅并摘抄描写春天的诗或文章,并在读书笔记本上进行整理。
(答案不求统一)
3、品读课文思考:
(1)作者怎样突出“盼”的急切心情?
文章运用反复手法突出一个“盼”字(“盼望着,盼望着”,注意在朗读中体会)
(2)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绘春景?
分别抓住了景物的哪些特征?
作者具体描绘了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等五幅图景(梳理如下):
①春草图(草报春):
a.钻、嫩、绿、满———草;b.坐、躺、滚、踢、跑、捉———人。
②春花图(花争春):
a.态:
赶趟儿;b.色:
像火、像霞、像雪;c.味:
甜。
③春风图(风唱春):
a.触:
抚摸;b.味:
泥土气息、草味、花香;c.声:
鸟声———清脆、婉转,短笛———嘹亮。
④春雨图(雨润春):
a.形:
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b.状:
斜织、薄烟;c.景:
树叶儿绿、小山儿青、灯、火、房屋。
⑤迎春图(“一年之计在于春”)。
(3)作者赞春时运用了哪几个比喻?
分别突出了春天的什么特点?
三个比喻句:
“新”“美”“力”。
4、纵观全文,作者描绘春的美丽画卷,蕴含怎样的思想感情?
你是怎样体会到的?
蕴含的感情:
热爱春天,赞美春天,珍惜春天。
从字里行间可以体会出。
比如,第一段:
用反复与盼望之切,热爱之深。
第四段:
用“母亲的手抚摸”写春风拂面的感觉,若是不爱,何以充满感情?
课文末三段:
三组有力的排比句,写出不同时段的不同景象,用一个成长的过程,赞美春天不可遏制的创造力和无限美好的希望。
四、规律总结(3′)
春天,在作者笔下充满了生机与活力,正如文中所说,一年之计在于春。
愿我们珍惜大好年华,好好学习,不断地充实自己,用生命的彩笔绘出绚丽的春天。
五、课堂测评(10′)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
可别恼。
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
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
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
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1.用两个字概括春雨的特点,体现这两个字的句子分别是a_________,b________。
2.写春雨“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牛毛、花针、细丝的共同点都很细,但也有不同点,请你说说它们的不同点是什么?
3.雨中的自然景物,只写植物,只写树叶和小草。
在状写树叶和小草时用的词不一样,为什么?
4.细雨“密密地斜织着”,“斜织”用得好,为什么?
5.“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所用的修辞方法是______。
教学反思:
双柏县妥甸中学新课堂教学教案
年级:
七年级科目:
语文课题:
12、济南的冬天
主备教师:
苏晓兰任课教师:
苏明霞李瑞德杨秀珍
预习课
一、预习目标:
1、理解分析文中描绘济南冬天美景的精妙,感悟景物描写中情与景的融合。
2、理解作者采用对比写法的作用。
3、培养自读写景抒情散文的能力。
4、体会作者对济南、对祖国河山真挚的思想感情。
二、预习重难点:
1、引导学生把握阅读写景抒情散文的方法。
2、景物描述方法。
三、预习方法:
小组交流、合作
四、预习提纲:
1、课外在网上查阅老舍简介及他的作品。
2、读课文思考:
(1)济南冬天的独具一格的风貌是什么?
(2)课文是从什么角度,用什么手法来表现这一特点的?
(3)文中老舍先生采用中国山水画“以大观小”的构图取景方法,请分析作者顺着主线抓住哪些富有特征的景物来展示济南冬天的,如用淡雅的山水图定格,仿照《春》中画图的形式进行概括。
3、《济南的冬天》在写法上与朱自清先生的《春》有些什么相同的地方?
你更喜欢哪一篇?
说出理由。
展示课
一、预习内容反馈:
(5′)
(1)注音:
济南()伦敦()镶()水藻()贮蓄()
发髻()澄清()着落()看护()
(2)释义:
响晴设若贮蓄空灵
二、明确目标:
(2′)预习目标1、2、3、4
三、展现提升(学生展示点评教师点评)(25′)
1、课外在网上查阅老舍简介及他的作品。
老舍(1899~1966),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
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
出生于北京一个城市贫民家庭。
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开始用白话创作。
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中文讲师,并进行文学创作。
1929年离英回国,先后任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教授。
1946年赴美讲学。
1949年应召回国。
1966年8月因被迫害而不幸逝世,终年67岁。
老舍一生著作丰富,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和话剧《龙须沟》《茶馆》是其代表作。
以描写城市人民生活著称,使用地道的北京口语,富有幽默感,作品有鲜明的地方色彩和浓厚的生活情趣。
2、读课文思考:
(1)济南冬天的独具一格的风貌是什么?
济南冬天的“温晴”。
(2)课文是从什么角度,用什么手法来表现这一特点的?
写“温晴”是从自身感受的角度来写的,采用“曲折行文”的对比方式。
北平、伦敦、济南是老舍生活之舟的三个主要停靠站,因此,他拥有评判对比的资格。
通过和北平冬天多风、伦敦多雾、热带日光的毒和响亮(根据语境是指“晴朗得刺眼”)作对比,写济南冬天无风声、无重雾、无毒日的“奇迹”“怪事”,突出它独有的“温晴”美景,赞赏它是个“宝地”。
画面中“寒”与“暖”、“暗”与“明”、“热”与“温”的色调烘托出济南冬令阳光和煦、天朗地秀的总体形象。
在结构上是全文的总起,为下文具体描述作铺垫。
(3)文中老舍先生采用中国山水画“以大观小”的构图取景方法,请分析作者顺着主线抓住哪些富有特征的景物来展示济南冬天的,如用淡雅的山水图定格,仿照《春》中画图的形式进行概括。
顺着济南的冬天是温晴的这一主线,作者具体描述了冬天的山景和水色。
用2、3、4三段文字写冬天的山景:
先用拟人化的笔法烘托出一个“暖和安适”的“理想境界”,给人以济南冬天的总体感觉,然后分写阳光朗照下的山、薄雪覆盖下的山和城外远山。
第5段文字写冬天的水色,先写水藻之绿,以衬托水之清澈透明,又拓展想像,将天光、水色融为一体,描绘泉城鲜亮明丽的色彩,充满赞美之情。
紧扣冬天的山景和水色,铺展出三幅画面:
小山摇篮图、雪霁初晴图和空灵水晶图。
文章绘山景,描水色,寓情于景,既表现济南冬天山水之美,又寄寓对祖国河山真挚的爱。
3、《济南的冬天》在写法上与朱自清先生的《春》有些什么相同的地方?
你更喜欢哪一篇?
说出理由。
两篇散文都通过几幅具体生动的画面来表现特征。
《春》一文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描绘了春草、春花、春风、春雨、迎春等五幅画面,体现了春的“新、美、力”的特点。
而《济南的冬天》同样运用比喻、拟人手法,描绘了阳光下的济南全景、雪后的小山、澄清的水等画图,表现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
四、规律总结(3′)
济南的冬天是美的,老舍先生笔下济南的冬天更美。
掩卷细味那淡雅的水墨画浸蕴的“温晴”,更觉神韵。
绘山景、描水色。
“这就是冬天的济南”,戛然而止,似乎意犹未尽,话犹未了,明敏的读者是否会饶舌地续写“我爱济南的冬天,我爱冬天的济南”以抒发胸臆呢?
我想,是会的。
但老舍先生不会,谁让他是丹青高手呢!
五、课堂测评(10′)
阅读课文第4、5语段,完成下列题目。
1.第4段作者三笔两笔就勾画出一幅水墨画,它的特点是( )
A.朦胧B.淡雅C.古朴D.灵秀
2.济南冬天水的特征是(多项选择)( )
A.暖B.绿C.清D.亮
3.这两段文字表现了济南的冬天( )
A.充满了绿意的特点B.舒适、清亮、迷人、美丽的特点
C.温晴的气候特点D.景色优美,是少有的冬季游览胜地
4.①“这是张小水墨画”②“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③“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④“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所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
A.①暗喻②暗喻③明喻④明喻B.①明喻 ②明喻③暗喻④明喻
C.①暗喻 ②暗喻③暗喻④明喻D.①暗喻②暗喻③借喻④明喻
5.“就凭这些绿的精神”中的“绿的精神”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超过20个字)
教学反思:
双柏县妥甸中学新课堂教学教案
年级:
七年级科目:
语文课题:
13、夏感
主备教师:
苏晓兰任课教师:
苏明霞李瑞德杨秀珍
预习课
一、预习目标:
1.诵读课文,感知内容,理清思路,体会情感。
2.品味语言,理解文中运用多种修辞手法的作用。
3.体会作者对夏的炽爱之情,培养同学们热爱祖国山河、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
二、预习重难点:
1.通过语言的品味、评注,感受字里行间对夏、对劳动者的赞美。
2.体会文章善于抓住特征写景的方法。
三、预习方法:
小组交流、合作
四、预习提纲:
1、整体感知:
(1)作者对夏天的总体感受是怎样的?
(也就是夏天的特点。
)
(2)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夏天景致的?
(3)作者对夏天怀有怎样的情感?
2、语言品评和质疑
(1)“好像炉子上的一锅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一样”。
这一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有什么好处?
(2)“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了一堵黛色的长墙”。
“淡淡绿烟”指的是什么?
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3)“那朝天举着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