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火线100天》文言文阅读训练题.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184952 上传时间:2022-11-19 格式:DOCX 页数:70 大小:82.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火线100天》文言文阅读训练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中考语文《火线100天》文言文阅读训练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中考语文《火线100天》文言文阅读训练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0页
中考语文《火线100天》文言文阅读训练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0页
中考语文《火线100天》文言文阅读训练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火线100天》文言文阅读训练题.docx

《中考语文《火线100天》文言文阅读训练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火线100天》文言文阅读训练题.docx(7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语文《火线100天》文言文阅读训练题.docx

中考语文《火线100天》文言文阅读训练题

第14讲文言文阅读

专题一 常考篇目

一、孔子语录

题组训练1

1.下列句子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B)

A.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欲信大义于天下

B.饭疏食饮水    皆出酒食

C.切问而近思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

D.传不习乎     传一乡秀才观之

(解析:

A.真诚,诚实/通“伸”;B.食物;C.当前的/附近的;D.老师传授的知识/传给。

2.【A+层级】下列句子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C)

A.学而时习之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B.其不善者而改之   其真不知马也

C.可以为师矣     可以一战

D.于我如浮云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解析:

A.代词,代指学过的知识/位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B.代词,他们的/语气助词,表猜测,大概;C.介词,凭借;D.介词,对,对于/介词,到。

3.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

A.“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传不习乎?

”是谈学习方法的。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吾日三省吾身”“博学而笃志”是谈修身做人的。

B.“贤哉,回也!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赞美了颜回贫贱不能移的品质,颜回为了自己的理想,即使生活清苦困顿也自得其乐。

C.“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讲珍惜宝贵的时光,勉励自己和学生要珍惜时间发愤进取。

D.“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告诉我们志向的确立和坚守是非常重要的。

(解析:

A项中的“博学而笃志”是谈学习方法的。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只是)读书而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疑惑不解。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不为外物所迷惑。

题组训练2

1.下列句子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B)

A.吾日三省吾身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B.匹夫不可夺志也  博学而笃志

C.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乐亦在其中矣

D.学而时习之    元方时年七岁

(解析:

A.每天/天;B.志向;C.以……为乐/快乐;D.按时/当时。

2.【A+层级】下列句子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A.思而不学则殆   人不知而不愠

B.为人谋而不忠乎  可以为师矣

C.不义而富且贵   年且九十

D.七十而从心所欲  择其善者而从之

(解析:

A.连词,表转折;B.替/作为;C.并且/将近;D.顺从,听从/学习。

3.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C)

A.曾参“吾日三省吾身”体现了文人非常重视个人的品德修养。

B.“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深刻地阐述了“学”与“思”的辩证关系。

C.孔子认为君子一定能够做到别人不了解自己,自己却不生气。

D.“温故而知新”强调了温习旧知识的重要性。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别人都忍受不了那穷困的忧愁,颜回却依然自得其乐。

(2)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广泛地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并且能多考虑当前的事情。

二、口 技

林嗣环

题组训练1

1.下列句子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

A.京中有善口技者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

B.手有百指指通豫南

C.众妙毕备录毕,走送之

D.凡所应有,无所不有河曲智叟亡以应

(解析:

A.擅长;B.手指/直;C.全,都/完;D.应该/答应,回答。

2.【A+层级】下列句子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A.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但当涉猎

B.于厅事之东北角撤屏视之

C.满坐寂然然徒步则汗出浃背

D.其夫呓语其如土石何

(解析:

A.只;B.结构助词,的/代词;C.……的样子/但是;D.代词,他的/用在“如……何”前面加强反问语气。

3.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C)

A.本文描写了一场精彩的口技表演,表现了“京中善口技者”的高超技艺。

B.本文既可以当作场景描写的记叙文来读,也可以作为摹写口技特色的说明文来读。

C.听众的反应衬托了口技表演之“善”,属于正面描写。

D.文章结尾处道具的重现,强调其表演工具的简单,突出其技艺在“口”,点明题意。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全场宾客没有(一个)不伸长脖子,偏着头凝神地听着,微微发笑,默默地赞叹,认为(表演得)妙极了。

(2)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即使)一个人有上百张嘴,一张嘴有上百条舌头,也不能说出其中的一个地方来。

题组训练2

1.下列句子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D)

A.百千犬吠其岸势犬牙差互

B.满坐宾客无不伸颈其一犬坐于前

C.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又何间焉

D.群响毕绝哀转久绝

(解析:

A.狗/像狗一样;B.通“座”/动词,坐;C.夹杂/参与;D.消失。

2.[A+层级]下列句子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A.于厅事之东北角舜发于畎亩之中

B.妇拍而呜之人不知而不愠

C.于厅事之东北角怅恨久之

D.凡所应有凡三往

(解析:

A.在;B.连词,表顺承/连词,表转折;C.结构助词,的/凑足音节,无实义;D.凡是,表概括/总共。

3.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C)

A.“善”字统领全文,全文内容都是围绕“善”来展开的。

B.“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说明表演场地狭小、道具简单,衬托出了表演者技艺的高超。

C.文章仅仅从艺人的高超表演和道具的简单两方面写出了表演的精彩。

D.本文首尾呼应,结构紧凑,也表达了对表演者的赞美。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客人们(听到这里,)心情稍微放松了些,渐渐把身子坐正了些。

(2)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在这时客人们没有一个不吓得变了脸色离开座位,扬起衣袖,露出手臂,两腿发抖,几乎想要先跑的。

三、桃花源记

陶渊明

题组训练1

1.下列句子加点词意思不同的一项是(B)

A.夹岸数百步夹岸高山

B.渔人甚异之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C.复前行,欲穷其林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D.并怡然自乐心旷神怡

[解析:

A.在两旁;B.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对……感到惊奇(奇怪)/不同;C.继续,又;D.愉快。

]

2.【A+层级】下列句子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A.欲穷其林其人视端容寂

B.闻之,欣然规往犹鱼之有水也

C.不复出焉万钟于我何加焉

D.乃不知有汉乃重修岳阳楼

(解析:

A.指示代词,那;B.代词,代指这件事/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无实义;C.兼词,“于之”,从这里/助词,表疑问语气;D.副词,竟然/连词,于是。

3.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C)

A.本文第一段着眼于“异”字,为下文描写更令人惊异的桃花源做了铺垫。

B.文章第二、三段是全文的重点,无论是写桃花源中人们的生活环境还是写人物的交谈,都有一些生动的细节,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人。

C.文中真实地描绘了桃花源中人们的生活场景,生动地展现了一个人人劳作、生活安定、民风淳朴的现实社会。

D.这篇文章记叙层次清晰,一环套一环,一气呵成,结构非常严谨。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呈现在他眼前的是)平坦宽广的土地,整齐的房屋,还有肥沃的田地,美好的池塘和桑树、竹林之类。

(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他们)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

题组训练2

1.下列句子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B)

A.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属予作文以记之

B.渔人甚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

C.寻病终寻向所志

D.未果,寻病终暮而果大亡其财

(解析:

A.类/通“嘱”;B.对……感到奇怪;C.不久/寻找;D.实现/果然,果真。

2.【A+层级】下列句子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B)

A.武陵人捕鱼为业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B.悉如外人事无大小,悉以咨之

C.闻之,欣然规往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D.遂迷,不复得路遂与外人间隔

(解析:

A.作为/被;B.全,都;C.代词,代这件事/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D.终于/于是,就。

3.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C)

A.“咸来问讯”表现出桃花源人对外面的世界很好奇。

B.成语“世外桃源”出自本文,指幻想中的美好世界。

C.村人为渔人费了这么多周折才找到他们而“叹惋”,为自己住在与人世隔绝的地方而“叹惋”。

D.文章通过渔人在桃花源的所见所闻,展示了桃花源的生活风貌,勾勒出了一个理想社会的雏形。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老人和孩子们个个都安闲快乐。

(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渔人把自己听到的事一一详细地告诉了他们。

四、陋室铭

刘禹锡

题组训练1

1.下列句子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B)

A.有仙则名    名之者谁?

太守自谓也

B.无丝竹之乱耳  行拂乱其所为

C.苔痕上阶绿   受上赏

D.可以调素琴   吴广素爱人

(解析:

A.出名/名词作动词,取名,命名;B.扰乱;C.方位名词作动词,长到……上/上等的;D.不加装饰的/向来,一向。

2.【A+层级】下列句子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C)

A.无丝竹之乱耳小大之狱

B.斯是陋室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C.斯是陋室微斯人,吾谁与归

D.可以调素琴皆以美于徐公

(解析:

A.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结构助词,的;B.动词,表判断/代词,这,那;C.这;D.用来/认为。

3.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C)

A.“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一句,以名人的高雅居室衬托自己居室的高雅。

B.文章以反问句式结尾突出主旨,强调陋室不陋。

C.文章运用比兴手法引出陋室。

“山不在高”“水不在深”比兴陋室之德,“有仙则名”“有龙则灵”则比兴陋室。

D.写陋室之陋是为了衬托室中主人之贤,而写室中主人之贤,正好说明陋室不陋。

这是一种相反相成的关系。

以下写室之内外之景、室中人、室中事,句句扣住“陋”字,而又不离“德”字。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双耳,没有(繁杂的)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

(2)孔子云:

何陋之有?

孔子说:

“(虽然是陋室,但只要君子品德高尚)有什么简陋的呢?

五、爱莲说

周敦颐

题组训练1

1.下列句子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D)

A.晋陶渊明独爱菊   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B.香远益清      自以为大有所益

C.陶后鲜有闻     娟然如拭,鲜妍明媚

D.同予者何人     予观夫巴陵胜状

(解析:

A.唯独,只/老而无子的人;B.更加/好处;C.少/鲜艳;D.人称代词,我。

2.【A+层级】下列句子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B)

A.水陆草木之花      宋何罪之有

B.自李唐来        屠自后断其股

C.濯清涟而不妖      丁壮者引弦而战

D.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且焉置土石

(解析:

A.结构助词,的/宾语前置的标志;B.介词,从;C.连词,表转折/表修饰;D.助词,无实义/疑问代词,哪里。

3.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

A.文章以“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为陪笔,引入下题,衬托自己对莲花的喜爱,借景抒情;“借花自以为写照”。

B.文章品评菊花、牡丹、莲花,意在慨叹真隐者少,有德者寡,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