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素材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知识点完美教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183714 上传时间:2022-11-19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5.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素材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知识点完美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素材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知识点完美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素材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知识点完美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素材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知识点完美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素材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知识点完美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素材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知识点完美教案.docx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素材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知识点完美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素材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知识点完美教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素材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知识点完美教案.docx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素材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知识点完美教案

15、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一、基础知识

1、词语默写42个

1、真理2、诞生3、纵观4、领域5、建树6、司空见惯7、疑问

8、追根求源9、花圃10、扑鼻而来11、溅12、盐酸13、花瓣

14、敏感15、碱16、石蕊17、提取18、明显19、广泛20、无独有偶

21、魏晋22、无聊23、凸出24、凹陷25、不可思议26、吻合27、偶然

28、文献29、搜集30、证据31、蚯蚓32、纬度33、飞渡重洋34、系统

35、整理36、出版37、脑电波38、阶段39、知微见著40、灵感41机遇

42、锲而不舍

2、生字扩词

圃(pǔ)(花圃)(菜圃)

蕊(ruǐ)(花蕊)(雄蕊)

3、近义词(★背诵)

见微知著(一叶知秋)

司空见惯:

(不足为奇见怪不惊不乏先例层出不穷熟视无睹屡见不鲜)

4、理解词语(★背诵)

(1)司空见惯:

司空:

古代的一种官名。

看得多了,不以为奇。

(2)追根求源:

追溯事物发生的根源。

(3)无独有偶:

偶:

双数,成对的。

某种少见的情况,偏有类似的出现,配成一对。

(4)百思不得其解:

百:

多次;解:

理解。

百般思索也无法理解。

(5)见微知著:

微:

隐约;著:

明显。

见到事情的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实质和发展趋势。

在文中指“从细微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求源,最后把‘?

’拉直变成‘!

’。

(6)锲而不舍:

锲:

镂刻;舍:

停止。

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二、作者简介。

(★背诵划线部分)

叶永烈,科普作家、报告文学作家,笔名萧勇、久远等。

1940年出生于浙江温州,196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系。

曾任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委员、中国科普创作协会常务理事,现任上海作家协会一级作家。

以儿童文学、科幻、科普文学及纪实文学为主要创作内容。

1951年开始发表作品,197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现已出版180多部著作,系《十万个为什么)的作者之一。

创作了大量科普作品,代表作是《小灵通漫游未来》。

三、课文内容、段落大意、议论文的概念

1、课文主要内容:

课文通过三个科学发现的具体事例,向我们展示了科学家是如何敏锐地抓住常见的或不为人注意的现象,不断发问,反复实践探索,进而“找到真理”的。

2、段落大意

一(第1—2自然段):

提出观点: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二(第3—5自然段):

论证观点:

运用波义耳、魏格纳、阿瑟林斯基这三个科学家的具体事例,论证观点。

三(第6—7自然段):

总结观点发现真理的关键在于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

3、对某个问题或某件事进行分析、评论,表明自己的观点、立场、态度的文体,叫做议论文或论说文。

议论文一般分为三个部分:

提出观点、论证观点、总结观点。

四五年级:

《说勤奋》《谈礼貌》《滴水穿石的启示》

六年级第四单元:

《为人民服务》

四、理解句子

(1)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背诵)

人们从细微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求源,最后把‘?

’拉直变成‘!

’,发现了真理。

(2)最后把“?

”拉直成“!

”找到真理。

(这里的“?

”和“!

”各指的是什么?

作者这样表达有什么好处?

)(★背诵)

“?

”指发现问题,不断地追问。

“!

”通过探索,解决了疑问,发现了真理。

好处:

这个句子把一个抽象的道理,用直观形象的方法进行表述,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答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能发现真理。

这句话用“只要……就……”这样的句式说明了“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

发现真理的前提条件就是“见微知著,能从平常的现象中发现问题,看到本质,并不断探索”。

五、问题归纳

1.作者是用哪些事例来说明观点的?

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写的?

(★背诵)

答:

作者是用三个事例来说明自己的观点的。

第一个是:

英国化学家波义耳发现植物酸碱反应并发明了石蕊试纸。

第二个是:

德国气象学家魏格纳通过观察地图提出“大陆漂移学说”。

第三个是:

俄裔美国睡眠学家阿瑟林斯基从睡觉时眼珠转动现象不断思考,发现了脑电波的变化与做梦有关。

三个事例都是按照“发现问题——不断发问——不断研究——找到真理”的顺序顺序写的。

2.下面两段话中的过渡词句是什么?

说说过渡词句的好处。

(★背诵)

(1)无独有偶。

20世纪初的一天,因病住院的德国气象学家魏格纳……竟然不可思议地互相吻合!

(2)更有趣的是一位名叫阿瑟林斯基的俄裔美国睡眠研究专家。

一次,他发现儿子在睡觉的时候……会是什么关系呢?

答:

过渡词句分别是“无独有偶。

”“更有趣的是”过渡词句的好处是:

承上启下。

把前后三个相似的事例紧密地联系起来,形成一个整体,更好地证明观点,使文章结构更加完整。

六、科学家们发现问题,把“?

”变成“!

”的过程

科学家

发现的现象

不断发问“?

找到真理“!

波义耳

溅上盐酸的紫罗兰花瓣变红

那么,这种物质到底什么?

别的植物中会不会有同样的物质?

别的酸对这种物质会有什么样的反应?

是大部分花草受酸或碱的作用都会改变颜色,其中以石蕊地衣中提取的紫色浸液最明显:

它遇酸变成红色,遇碱变成蓝色。

魏格纳

世界地图上,南美洲东海岸的凸出部分与非洲西海岸的凹陷部分,竟然不可思议地互相吻合。

这不会是一种巧合吧?

从海岸线的情形看,地球上所有的大陆都能较好地吻合在一起。

整理“大陆漂移学说”,出版《海陆的起源》。

阿瑟林斯基

儿子睡觉的时候,眼珠忽然转动起来。

为什么睡觉时眼珠会转动?

这会不会与做梦有关呢?

会是什么关系呢?

脑电波的变化与做梦有关:

睡眠中眼珠快速转动的时候,人的脑电波也会发生较大的变化,这是人最容易做梦的阶段。

 

七板书(背诵★)

提出观点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真(1—2)

理波义耳从紫罗兰遇酸变红中产生疑问,现象

诞发现植物酸碱反应并发明了石蕊试纸。

于魏格纳发现南美洲东海岸的凸出部分与问题

一论证观点非洲西海岸的凹陷部分互相吻合,提出

百(3—5)疑问后认真研究,提出“大陆漂移学说”

问阿瑟林斯基从睡觉时眼珠转动现象发明或

号不断思考,最终发现了脑电波的变化与发现

之做梦有关。

后总结观点见微知著善于发问不断探索

(6—7)

写法说明自己的观点可以选取不同方面的不同事例,多角度论证。

课题名称

第五单元16.《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教学目标

理解三个关于科学发现的故事,知道每个故事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正确理解课题的含义。

重难点分析

重点分析

这是一篇议论文,弄懂三个故事的的顺序比较重要。

难点分析

学生难读懂。

教学方法

在教学时,按以下步骤进行:

由标点符号导入,激发学习兴趣;理清课文说明顺序,把握文章内容;引导自主阅读,培养自学能力;领悟写作方法,促进读写迁移。

每个环节紧密相关,逐层深入,让学生真正理解课文所传达的观点。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导入

板块一谈话导入,回顾学法

1.归纳叙述顺序。

(1)观察表格,回顾课文,想一想:

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叙述这三个事例的?

(2)学生先讨论,然后举手发言。

(3)小结:

这三个事例中科学家发现真理的过程是相似的,作者写这三个事例都是按照这样的顺序来写的:

先偶然发现问题,不断地追问;再进行反复的研究和实验;最后解决了问题,得出了结论。

课件出示:

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找到真理

过渡:

书上有一段话和大家说的意思是一样的,请大家找出这个自然段。

(第2自然段)

2.理解关键句子。

课件出示:

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定理、定律、学说的发现者、创立者,差不多都善于从细小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看出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求源,最后把“?

”拉直变成“!

”,找到了真理。

(1)齐读这段话。

点拨:

从细小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问题,追根求源,最后把“?

”拉直变成“!

”,找到了真理。

这就是——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2)引导理解问号和感叹号的含义。

①在这一段话中,“?

”和“!

”有什么含义呢?

它们各指什么呢?

(“?

”的含义是:

发现问题,不断追问;“!

”的含义是:

通过探索,解决了疑问,发现了真理)

②那么,“把‘?

’拉直变成‘!

’”表示的意思和文中哪句话相同?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③这样表达有什么好处?

(形象、直观、易懂)

3.拓展举出事例。

(1)列举事例:

科学史上,从生活的细小现象中受到启发,不断实验和研究,最后找到真理的事例还有很多,你能举出几个吗?

(2)学生汇报搜集的资料。

(3)根据学生交流的情况进行补充,课件出示事例。

课件出示:

●瓦特从水蒸气推动壶盖的现象中受到启发,改良了蒸汽机。

●鲁班的手被植物叶子划伤,后来他发明了锯子。

●牛顿在苹果树下被掉下来的苹果砸到了头,后来他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4)小结:

这么多的事例说明了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

只要你从细小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问题,追根求源,最后把“?

”拉直变成“!

”,就可以找到真理。

(5)师生合作读。

【设计意图】文中的三个具体事例是怎样说明作者的观点的?

这是本环节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让学生联系前一课时的表格内容,思考它们共同的叙述顺序,即“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找到真理”,从而引出表达作者具体观点的段落,并深入理解句子,水到渠成。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板块二感悟科学精神,总结观点

1.找关键词,感悟精神。

(1)默读课文,提出要求。

真理的发现也是有条件的,那么科学家们是靠着怎样的科学精神,在漫漫的科学长途中寻找到真理的呢?

(2)默读课文,画出关键词语,并联系事例理解。

(3)学生读书,教师巡视指导。

(4)汇报交流:

你觉得他们凭借什么找到了真理?

①见微知著。

a.第3自然段中哪一句话体现了谢皮罗这种见微知著的本领呢?

(见微知著:

见到一点儿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发展趋向或问题的实质)

b.指导朗读句子,课件出示:

课件出示:

洗澡是一件非常普通的事情,然而,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机械工程系的谢皮罗教授却敏锐地注意到:

每次放掉洗澡水时,水的漩涡总是朝逆时针方向旋转。

c.在魏格纳和奥地利医生身上能找到这种见微知著的本领吗?

d.学生交流。

小结:

看来要想发现问题,有所成就,就得练就一双锐利的眼睛,善于观察到生活中的细枝末节,并能见微知著。

②善于发问。

a.奥地利医生凭借什么找到了真理?

(板书:

善于发问)

b.谁来读一读奥地利医生那一连串的问题?

课件出示:

眼珠转动会不会与做梦有关呢?

会有什么关系呢?

③不断探索、独立思考、锲而不舍。

a.启发引导:

当他们发现问题之后,谢皮罗教授是怎样做的?

魏格纳是怎样做的?

奥地利医生是怎样做的?

b.在发现问题之后,他们进行了反复的实验。

他们正是凭借这种不断探索、独立思考、锲而不舍的精神,才发现了真理。

2.总结观点,畅谈体会。

(1)总结观点,反复读课题。

是啊,这个“?

”和“!

”凝结了科学家们多少难以名状的情感啊!

如果你是谢皮罗教授,在抓住问号不放并进行反复的研究之后,发现洗澡水的漩涡与地球的自转有关,你一定会赞同作者的观点,一定会骄傲地对世人说: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2)畅谈体会。

学习课文后,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设计意图】情感是小学语文的灵魂。

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出体现科学家科学精神的关键词,使他们心中升腾起敬佩之情。

在总结观点环节,老师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课题“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和探索发现的热情。

板块三领悟课文写法,仿写练习

1.总结写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