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第三轮复习 阶段质量评估一 人教新课标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183319 上传时间:2022-11-19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52.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第三轮复习 阶段质量评估一 人教新课标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中考语文第三轮复习 阶段质量评估一 人教新课标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中考语文第三轮复习 阶段质量评估一 人教新课标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中考语文第三轮复习 阶段质量评估一 人教新课标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中考语文第三轮复习 阶段质量评估一 人教新课标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第三轮复习 阶段质量评估一 人教新课标版.docx

《中考语文第三轮复习 阶段质量评估一 人教新课标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第三轮复习 阶段质量评估一 人教新课标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语文第三轮复习 阶段质量评估一 人教新课标版.docx

中考语文第三轮复习阶段质量评估一人教新课标版

中考语文第三轮复习阶段质量评估

(一)人教新课标版

(120分钟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25分)

1.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嫉妒(jí)怦怦(pēnɡ)

模样(mú)鲜为人知(xiǎn)

B.霎时(chà)归省(xǐnɡ)

哺育(bǔ)呕心沥血(ǒu)

C.发酵(jiào)重荷(hè)

沮丧(jǔ)锲而不舍(qì)

D.纤维(qiān)缄默(jiān)

狭隘(ài)一蹴而就(cù)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A.多姿多采进退维谷心旷神怡小心翼翼

B.各具风韵来势汹汹齐心协力一反既往

C.相得益彰改斜归正语无伦次漫不经心

D.略胜一筹姗姗来迟不可思意肆无忌惮

3.(2011·乐山中考)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其他队员们撤回到8100米的营地,养精蓄锐,以便在需要的时候为突击顶峰的队员提供各种支援。

B.这对眼睛不会放过微不足道的细节,同样也能全面揭示广袤无垠的宇宙。

C.我感到一种不言而喻的恐惧,一种同亲人隔绝、同大地分离的孤独感油然而生。

D.做一个人,我们要行使自己的权利;做一个公民,我们要恪尽职守。

4.下面的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广泛的课外阅读,是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关键。

B.为了防止疫情不再蔓延,卫生防疫部门作出了巨大努力。

C.1月13日开幕的2011年全国环境保护工作会议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召开的重要会议。

D.陈老师耐心地纠正并指出了我这次作业中存在的问题。

5.按要求用名句填空。

(7分)

语文从我身边轻轻走过。

我读曹孟德的诗“①____________,若出其中;

_____________,若出其里”让我领略了他的博大胸襟;我和孟浩然一起到田家小院,与他的旧交“②____________,把酒话桑麻”;我和白居易同游钱塘湖,眼前是“几处早莺争暖树,③_________________”的美景;吟李商隐《夜雨寄北》中的“何当共剪西窗烛,④_________________”仿佛让我看到友人秉烛夜谈的情景;我伴随李白将自己的思念托付明月带给寂寞的朋友“⑤___________

______,⑥_______________”。

“夕阳西下,⑦_________________”令我领悟到了天涯旅人的思乡情怀……

6.仿写句子。

(3分)

人的潜能就如同含苞待放的花蕾,只要绽放,就会吐露芬芳;人的潜能就如同蕴藏丰富的矿山,只要开采,就会收获宝藏;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2011·台州中考)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

(7分)

班级组织了以“公平与信任”为主题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

活动主体分三部分:

【讨论现象】

清脆童音,我不相信

2011年2月24日,我们去小学部报告厅,和一群四年级小朋友一起听安全讲座。

讲座上,老师提问:

“路上遇到摔倒的老人,我们应该去扶他吗?

我迟疑了一下,只见不少四年级小同学齐齐举手:

“不能,要不然那个老人会说是我推倒他的。

“路上遇到哭泣迷路的小弟弟小妹妹要我们带他回家时,我们应该答应他吗?

一个小同学站起来回答:

“不能,这是一个陷阱。

……

对于好多这样的问题,都是一排迅速举起的小手,和用清脆童音回答的“标准答案”。

(摘自《南方周末》2011年3月17日,

作者为武汉实验外国语学校初二学生)

针对上述材料,同学们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同学甲:

这样整齐的回答是有人教过的吧?

老师不应该这样教他们。

同学乙:

老师其实也是很无奈的,这样的教育固然让人觉得很悲哀,但如果不这样教,出了事情后果就更严重了。

主持人:

对!

问题的关键是我们这个社会确实存在着某种现象,它们已经影响了年幼的心灵。

(1)你认为主持人说的“某种现象”指什么现象?

请结合材料概述。

(2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数据】

以下是一家研究机构的调查结论:

(2)你从这个图表中读出的主要信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3)为了建设公平与诚信的社会,请你提一条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分)

【采取行动】

本次活动要选一首歌曲作为推广曲目,旨在呼唤真诚与信任。

备选曲目有两首,歌词摘录如下:

(一)

我相信

庄妮

我相信天是蓝的

我相信微笑是甜的

我相信风是暖的

我相信美是感动的

我相信爱的无私

我相信纯真的孩子

我相信梦要坚持

我相信没有人会孤独

(二)

我相信

杨培安

我相信我就是我

我相信明天

我相信青春没有地平线

在日落的海边

在热闹的大街

都是我心中最美的乐园

我相信自由自在

我相信希望

我相信伸手就能碰到天

(4)你选择第_______首,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二、阅读品悟(45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8~11题。

(9分)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

曰:

“泯然众人矣。

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2分)

(1)世隶耕隶:

____________

(2)自是指物作诗立就自是:

__________

(3)其文理皆有可观者文理:

__________

(4)称前时之闻称:

____________

9.翻译下面句子。

(3分)

(1)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下列句子的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B.余闻之/也久

C.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D.父/异焉,借旁近/与之

11.鲁迅说:

“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了工作上。

”结合选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认识。

(2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12~16题。

(11分)

①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

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

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②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③那火接近了,果然是渔火;我才记得先前望见的也不是赵庄。

那是正对船头的一丛松柏林,我去年也曾经去游玩过,还看见破的石马倒在地下,一个石羊蹲在草里呢。

过了那林,船便弯进了叉港,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

12.这几段文字重点描绘了一幅美妙的画面,请给这幅画起个名称:

______

____________。

(2分)

13.第②段中的“他”指的是什么?

(1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这几段文字从多个感觉角度去写,请各用一个词来概括。

(3分)

触觉柔和、嗅觉________、视觉________、听觉________。

15.赏析第①段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3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选文在情节上注重前后照应,请找出一例并分析其好处。

(2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2011·金华中考)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7~21题。

(11分)

弱种子也要发芽

刘克升

开阔坦荡的田野里,一位农民正在种高粱。

他把那些瘪种子一一挑了出来,只拣饱满的种子种到地里。

这时,一位到乡下游玩的城里人,带着儿子路过这里。

城里人的儿子第一次看到有人种庄稼,感到非常新鲜,拽着父亲停了下来,目不转睛地盯着农民的一举一动。

农民宽厚地望了他们一眼,报之友好一笑,继续挑他的种子、种他的地。

城里人的儿子把嘴巴附在城里人耳边,父子俩嘀嘀咕咕了半天,不知在说些啥。

不一会儿,他们停止了嘀咕。

城里人走到农民身边,小心翼翼地恳求说:

“那些瘪种子,你把它们也种到地里好吗?

城里人怎么会有这种想法?

农民很奇怪。

他摇了摇头,果断地说:

“不可以!

我指望着庄稼吃饭呢,瘪种子长出的庄稼怎么能保证产量?

城里人回头望了儿子一眼,沉默了起来。

半晌,他以极其隐蔽的动作,掏出一张百元钞票,悄悄塞到农民手中,压低声音说:

“因为一场医疗事故,我儿子的两个耳朵听力严重受损,非要附耳说话才能听清。

在同龄的小朋友面前,他总是感到自卑。

今天,他看到了那些被你抛弃在一边的瘪种子,感到很难过,就问我它们为什么受冷落,难道是它们不能发芽吗?

……所以,我希望你把那些瘪种子也种到地里,给我儿子一次鼓励、一个希望。

这一百元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