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煤矿主副风井矿建施工组织设计.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182384 上传时间:2022-11-19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65.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XX煤矿主副风井矿建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XX煤矿主副风井矿建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XX煤矿主副风井矿建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XX煤矿主副风井矿建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XX煤矿主副风井矿建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XX煤矿主副风井矿建施工组织设计.docx

《XX煤矿主副风井矿建施工组织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煤矿主副风井矿建施工组织设计.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XX煤矿主副风井矿建施工组织设计.docx

XX煤矿主副风井矿建施工组织设计

 

XX煤业有限公司

XX矿主、副、风井井筒及相关硐室掘砌

施工组织设计

 

XXXX

二〇一六年十二月三十日

1前言

XX煤业有限公司XX煤矿位于XX煤田东部,太行山南麓,行政隶属XX市所辖的XX县。

井田中心西距XX12km,东南距XX县城3km,交通十分便利。

矿井设计生产能力为60万t/a,服务年限为37.5a。

采用立井开拓方式,工业广场内设计三个立井,分别为主井、副井和回风井。

主、副、风井井筒表土段及风化基岩采用冻结法施工,基岩段采用普通钻爆法施工。

经公开招投标,由XXXX中标,承建主、副、风井井筒及相关硐室的掘砌工程,为了有计划的组织劳动力、资金、设备及材料,努力把该工程建设成为优质、安全、快速、高效的工程,特编制本施工组织设计。

本施工组织设计编制依据:

1、XX煤矿主、副、风井井筒掘砌工程招标文件

2、XX煤矿主、副、风井井筒掘砌工程投标书

3、XX煤矿主、副、风井井筒工程施工合同

4、XX煤矿主、副、风井井筒施工图

5、《矿山井巷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13-90)

6、《煤矿井巷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MT5009-94)

7、《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GBJ80-85)

8、《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J107-87)

9、《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00)

10、《混凝土外加剂应用规范》(GB50119-2003)

11、《混凝土拌合用水标准》(JGJ68-89)

12、《建筑钢结构焊接技术规程》(JGJ81-2002)

13、《钢结构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2001)

14、《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

15、《煤矿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MT5010-95)

16、《煤矿安全规程》(2006年版)

17、《煤矿建设安全规定》(1997年版)

18、《简明建井工程手册》

19、《公司及XX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

20、《XX立井提升、吊挂手册》

21、《煤炭工业建设工程质量技术资料管理规定》

22、《煤炭工业煤矿井巷工程、建筑安装工程单位工程质量保证资料评级办法》

23、GB/T19001-2000idtISO9001:

2000标准

本设计分文字说明书和主要施工图两部分。

2概况

2.1工程概况

XX煤业有限公司XX矿井位于XX煤田东部,太行山南麓,行政隶属XX市所辖的XX县。

井田中心西距XX12km,东南距XX县城3km。

交通十分便利。

矿井设计生产能力为60万t/a,服务年限为37.5a。

采用立井开拓方式,工业广场内设计三个立井,分别为主井、副井和回风井。

主、副、风井井筒表土及风化基岩段均采用冻结法施工,基岩段均采用普通法施工。

井筒主要技术特征见表2.1.1。

井筒主要技术特征表表2.1.1

序号

项目名称

单位

主 井

副井

风井

1

井口

坐标

纬距(X)

3903700.665

3903740.00

3903711.000

经距(Y)

38445517.673

38445600.00

38445326.000

标高(Z)

m

+86.5

+86.5

+86.5

2

井口自然地坪标高

m

+85.42

+85.42

+85.42

3

井筒深度

m

586.5

611.5

571.5

4

水平标高

m

-500

-500

-485

5

井筒净直径

m

4.0

6.0

4.5

6

冻结深度

m

292

292

288

7

表土层厚度

m

215.1

227.95

215.1

8

冻结段深度

m

284

284

280

9

砌壁

厚度

冻结段

mm

750

900

750

基岩段

mm

400

500

400

10

相关硐室

进风巷、箕斗装载硐室及井底巷道

管子道及马头门

井底巷道

2.2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

2.2.1工程地质

根据井检孔资料,预计井筒揭露的地层由下至上分别有:

山西组(P1sh)、下石盒子组(P1x)、上石盒子组(P2s)和第三、四系(Q+R)等,现分述如下:

(一)山西组(P1sh)

本次3个井检孔全揭露了本组地层,岩性主要由灰、深灰、灰黑色砂质泥岩、泥岩、长石石英细、中、粗粒砂岩、粉砂岩和煤层组成。

厚度94.00~98.05m,平均厚96.55m。

本组砂岩较发育,据3孔统计,含细、中、粗粒砂岩3层。

砂岩总厚度34.50~39.10m,平均厚37.20m,可占总厚度的38.5%。

特别是二1煤层间接顶板大占砂岩段厚度为22.10~25.15m,平均24.02m,新主检孔大占砂岩段厚度22.10m,其岩性为细、中粒长石石英砂岩含黑色矿物,泥硅质胶结,具交错层理,层理面黑色含炭质及较多云母片,中下部夹有砂质泥岩。

大占砂岩在本块段(矿井工业广场)范围内沉积稳定,且厚度较大,有利于井底车场和运输大巷的布设。

大占砂岩下距二1煤1.50~2.52m,平均为1.64m,中间岩性为灰黑色砂质泥岩或泥岩,较致密,含植物化石,底部有0.10~0.30m的松软泥岩与二1煤层直接接触。

(二)下石盒子组(P1x)

本次3个井检孔均揭露了本组地层,厚度为250.65~270.95m,平均厚264.03m,新主检孔厚度270.95m。

主要岩性由泥岩、铝质泥岩、砂质泥岩、粉砂岩和细、中、粗粒砂岩组成。

主要标志层A层铝土,位于本组下部,岩性为浅灰色铝土质泥岩,中厚层状致密,含菱铁质鲕粒,厚度6.70~16.74m,一般厚8.50m,层位稳定,岩性特征明显。

砂锅窑砂岩位于本组底部,岩性为灰色微带绿色,中、粗粒长石石英砂岩,含黑色矿物、泥岩包体及石英细砾,分选差,泥硅质胶结,具交错层理,具裂隙充填方解石脉。

根据岩性特征和标志层层间距分析,新主检孔、副检孔本组岩层沉积层序正常,而主检孔由于遇F216断层缺失地层20m左右,且岩芯破碎,沉积层序不正常。

(三)上石盒子组(P2s)

本次3个井检孔均揭露了本组下部地层,揭露厚度44.75~64.30m。

新主检孔厚度44.75m。

岩性主要由灰色泥岩、铝质泥岩、砂质泥岩、粉砂岩、细、粗粒砂岩组成。

上部风化带45.00m左右,呈黄褐色、灰黄色,岩芯较破碎,具裂隙。

底部为一层浅灰—灰白色,微带绿色中、粗粒长石石英砂岩,含黑色矿物,分选差,含泥岩包体及石英细砾石,泥硅质胶结,具交错层理,本层称田家沟砂岩,为划分上、下石盒子组分界的重要标志层,层位较稳定。

(四)第三、四系(Q+R)

本次主、副井检孔揭露厚度分别为210.25m和227.95m,新主检孔揭露厚度为215.10m。

主要由灰黄色、灰色、浅灰色、棕红色粘土、钙质粘土、砂质粘土、粘土夹砾石、砾石和砂层组成。

粘土类中往往含大量钙质结核,局部钙质粘土固结程度较高,呈强固结半成岩状态,亦有强固结的砂层出现(如孔深98.20m的一层中、细砂层)。

砾石成分多以石灰岩为主,局部为粘土或钙质固结,分选差。

新主检孔粘土类厚度175.15m,占总厚度的81.43%;砂、砾石厚度39.95m,占总厚度的18.57%。

砂、砾石层多分布在孔深140m以下。

(五)主、副井筒预想地质概况说明

根据设计主、副井和新主检孔之间的相对位置可知,设计主井在新主检孔的浅部,井筒中心距新主检孔21m,经计算主井井筒未来挖掘时所见同一岩、土层的深度预计比新主检孔的深度要变浅1m左右;设计副井在新主检孔的深部,井筒中心距新主检孔74m,经计算副井井筒未来挖掘时所见同一岩、土层的深度预计比新主检孔的深度要延深0.3m左右;设计风井在新主检孔的深部,井筒中心距新主检孔212m,经计算风井井筒未来挖掘时所见同一岩、土层的深度预计比主井的深度要浅14.5m左右。

需要指出的是,由于设计主、副井筒和新主检孔三者位置不在同一方向上,加上新主检孔歪斜角度较小,使歪斜方位角准确度较低,会导致新主检孔的岩、土层垂深换算结果产生一定误差,加之岩、土层沉积岩性相变因素,故而预计未来井筒挖掘时的岩、土层深度和厚度亦会有一定变化。

(六)煤层

二1煤层位于山西组下部,据新主检孔资料:

二1煤层上距砂锅窑砂岩78.65m,下距L9灰岩9.85m,距L8灰岩17.75m,二1煤层厚5.50m,煤层直接顶板为2.85m的粉砂岩和泥岩,间接顶板为4.25m细粒砂岩,二1煤层直接底板为3.85m的泥岩。

主、副检孔这里不再详述,可参见柱状图。

二1煤为灰黑色,似金属光泽,条带状结构,贝壳状、参差状断口,层状构造,以粒状、块状煤为主,次为鳞片状,视密度1.48。

二1煤层煤岩成分以亮煤为主,夹镜煤条带,局部为丝炭,具纤维状结构,属半光亮~光亮型煤。

经测定新主检孔二1煤层原煤灰分为19.89%,全硫为0.24%,挥发分为10.09%,二1煤干燥基恒容低位发热量为27.3Mj/Kg,相当于6500cal/g。

综上所述二1煤属中灰、特低硫、高热值、优质无烟块煤(见表2.2.1.1)。

经新主检孔二1煤芯样测试结果,其抗碎强度为81%,坚固性系数为1.5。

井筒检查钻孔二1煤层煤质化验结果表2.2.1.1

孔号

水分(%)

灰分(%)

挥发分(%)

全硫(%)

发热量(Mj/kg)

备注

新主检孔

2.73

19.89

10.09

0.24

27.3

主检孔

1.65

23.02

9.66

0.26

26.31

副检孔

2.54

17.75

10.53

0.33

27.66

(七)瓦斯

本次施工的3个井筒检查钻孔,均采取了二1煤层瓦斯样,其中新主检孔二1煤层瓦斯成分以沼气为主,平均占92.2%,其次为氮气和二化氧碳,瓦斯(CH4)平均含量为17.04ml/gr(详见表2.2.1.2),故该矿为高瓦斯矿井。

井筒检查钻孔二1煤层瓦斯测试结果表表2.2.1.2

钻孔号

瓦斯成分(%)

瓦斯含量(ml/gr)

CO2

CH4

N2

CO2

CH4

N2

主检孔

0.75~0.86

0.81

94.9~99.0

97.0

0.26~5.05

2.66

0.49~0.75

0.62

6.69~29.49

18.09

0.08~0.17

0.13

副检孔

0.38~4.43

2.4

94.5~98.9

96.7

0.72~1.11

0.92

0.36~0.72

0.54

18.07~18.40

18.24

0.09~3.57

1.83

新主检孔

1.01

1.02

86.9~97.0

92.2

1.62~12.05

6.84

0.49~0.55

0.52

16.50~17.58

17.04

1.48~1.75

1.62

注:

表中所列3组数据,均为两个样品测试值和平均值

(八)矿井工业广场构造解释

根据3个井检孔所获得的新的岩、煤层成果资料和上述岩芯中所反映出的构造影响迹象,结合原有钻探、地震地质成果资料,编制了主检孔—副检孔(A—B)地质剖面图、新主检孔—3302孔(C—D)地质剖面图、修改了33线地质剖面图、修改了工业广场附近二1煤层底板等高线平面图,对矿井工业广场附近构造组合重新进行了解释,其结果是:

1)新主检孔附近未发现新的断层,F216、F4—1断层仍按原地震解释位置未改变,新主检孔岩芯完整、岩芯倾角平缓,构造简单有利于井筒布设。

2)原施工的主检孔和副检孔之间出现了一条落差20m左右的小断层,经分析认为应属F216断层的中段,故编号为F216,而原来的F216断层东段编号改为F216—1断层,应属F216断层的分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