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问题及对策分析.pdf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177808 上传时间:2022-11-19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131.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问题及对策分析.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问题及对策分析.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问题及对策分析.pdf

《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问题及对策分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问题及对策分析.pdf(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问题及对策分析.pdf

No.4,2010现代商贸工业ModernBusinessTradeIndustry2010年第4期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问题及对策分析万锦虹(天津渤海职业技术学院,天津300221)摘要:

由于金融的全球化渗透,我国商业银行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信用风险挑战。

信用风险管理较之其他风险,更是银行要面对的主要问题,为此就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风险管理;对策中图分类号:

F8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223198(2010)0420139202商业银行作为金融中心,其兴盛衰败可以影响社会的方方面面。

商业银行对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的责任特别重大,其经营好坏对整个经济有着最为直接的影响,一旦倒闭,不仅自身是直接受害者,而且社会公众将丧失存款、丧失信心,企业营运资金链断裂,经济发展受到严重破坏。

因此,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1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长期以来,我国商业银行在发展战略的取向上走的是一条片面追求速度和规模、忽视质量和效益的粗放式经营道路。

风险意识淡薄、内控机制不力,在资产规模不断扩大、业务品种不断增多的同时,不良资产数量也在日益增多,信用风险迅速膨胀、严重影响了我国商业银行的竞争和生存能力。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已逐步建立起信用风险管理体系,但是与国际性银行相比,在数据的采集、加工、度量方法的运用上都存在着相当的差距,尤其是风险的定量管理还很落后。

与拥有成熟金融体系国家的商业银行相比较,我国商业银行在信用风险管理的理念、技术、体制等方面都存在着不足之处,具体如下。

1.1尚未形成正确的信用风险管理文化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漠视风险的思维定式以及行为惯性的影响,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依法经营意识比较薄弱,多数工作人员对信用风险管理的认识不够充分,信用风险管理理念陈旧,已不能适应新时期业务的高速发展及风险环境复杂的需要。

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文化的缺失最突出的表现为:

对银行业发展与信用风险管理的关系认识不够充分和对银行发展的眼前利益与长远目标的协调认识不够充分。

1.2风险管理技术落后长期以来,我国商业银行尚未建立起有关信用资产的历史数据库,存在数据瓶颈制约,且缺乏对信用风险进行量化的分析能力,在短期内还无法建构出科学的风险评估系统;在信用风险管理方面表现出传统的风险管理模式的特征,即重视信贷质量的定性分析,主观性较强,重视贷款去向的合理性、贷款运行的安全性等方面的分析,但在量化分析方面的手段欠缺,在信用风险识别、与监测等方面的客观性、科学性不够突出。

与国际上先进银行相比,在大量运用数理统计模型、金融工程等先进方法方面,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方法显得相当落后。

1.3信息不完全和不对称信息不完全不仅是指人们由于认识能力的限制,不可能知道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发生任何情况,而且是指市场经济本身不能够生产出足够的信息并有效地配置它们。

信息不对称是指行为人之间的这种信息占有的不同,其具体表现为“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尽管这两种情况都是商业银行不愿看到的,但都会显著地降低我国商业银行的运作效率,对其造成一系列的不利影响,并可能导致金融风险。

1.4内部评级不完善,风险揭示不充分内部评级法对风险的敏感度较高,有效地降低资本要求,提高银行的竞争力。

选择内部评级法成为我国商业银行加强信用风险管理,以进行国际竞争的必然选择。

然而我国各商业银行的内部评级存在着不少问题。

一是我国商业银行开展客户评级的时间较短,采用的是简单的打分法,数据资料的缺乏使得评级具有很大的主观性;在评级过程中,商业银行只对客户进行信用评级,未对贷款进行评级,且其评级结果仅用于银行内部授信额度的确定,并未对外公开,这就使得评级结果的准确性难以判断。

二是与先进的国际银行相比,我国大多数商业银行的内部评级不论是在评级方法、评级结果的检验,还是在评级组织结构、基础数据库等方面都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从而极大地限制了内部评级在揭示和控制风险方面的作用。

1.5政府监管力度仍有待加强当前,我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简称银监会)在对商业银行的监管方式上正在由以合规性监管为主转向以风险性监管为主的方式,在商业银行经营风险的防范和化解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但是,由于我国开展这项工作的时间较短,经验也不足,目前银监会对商业银行的监管工作仍然停留在表层阶段;我国的宏观经济制度的不完善,使得金融、投资、财政和社会保障制度存在较多不合理的地方,从而加大了信贷风险产生的可能性;我国现阶段缺乏关于社会信用方面的立法规范,使各经济行为主体在社会信用方面缺乏必要的法律约束,导致他们的信用观念淡薄,助长了道德风险的扩散,由此加大了我国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

2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应采取的对策2.1健全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体系,提高风险管理水平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组织架构,目前还沿用原有计划经济体制模式下的总分行制,按行政区设立分支机构,机构下设立风险管理部门,造成了管理层次多、对市场信号反应慢、风险管理的独立性差的局面。

对此,应调整银行风险管理的组织体系,适应商业银行股权结构变化,逐步建立起董事会管理下的风险管理组织架构,改变行政管理模式,实现风险管理横向延伸纵向管理。

931No.4,2010现代商贸工业ModernBusinessTradeIndustry2010年第4期2.2建立内部评级机制,规避客户信贷违约风险首先,学习借鉴IRB法,逐步向实施新资本协议和内部评级法迈进。

从发展角度看,实施新资本协议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政府应鼓励国内商业银行提前做好准备。

尽管IRB法只是新资本协议提出的一种资本监管方式,但它源于西方银行长期发展的经验总结,凝聚了大量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技术。

我国商业银行应持续跟踪、学习和借鉴IRB法的实质内容,以此充实管理手段,增强风险内控能力,并应尽早建立能够应用于实际管理的内部评级体系,在实践中不断修正和完善。

其次,联合各方力量,不断健全完善银行内部评级机制。

由于评级系统建设需要较大的人力物力投入和数据支持,可以由中央银行或银监会牵头,以国内中型商业银行为主体,专门负责联合开发内部评级系统。

在将各银行业务数据进行集中整合后,运用统一的方法论和分析标准,建立内部评级模型。

欧洲银行的经验证明,这种方法可以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大幅度降低成本、提高工作效率,缩短开发周期,非常适合于中小银行实施内部评级法或建立符合监管规定的计量分析系统。

2.3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信用风险测量模型首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风险管理信息系统。

银行要加大信息收集的人力、物力,配备专门的力量进行信息的收集、加工和管理工作,并加强信息管理系统的信息交换,确保信息内容的全面性。

同时,要建立可靠的贷款风险信息系统,由环境监测信息系统、客户信息系统和信贷风险监控信息系统等部分组成。

其中环境监测信息系统包括宏观经济环境信息、区域经济和产业结构信息、同业竞争市场信息;客户信息系统包括客户财务信息、账户信息、与客户相关的其他信息;信贷风险监控信息系统包括信贷违规性信息、财务指标异常变化信息、不良贷款信息、客户监管信息。

其次,构建信用风险测量模型,建立全面风险管理预警系统。

银行要在确定企业承贷能力分析指标、企业现金流量指标、企业盈利能力分析、贷款客户综合贡献度测评分析等指标的基础上,构建信用风险测量模型,对贷款客户评定授信等级,并据以进行贷款投放和管理决策。

同时,按照新资本协议有关PD和LGD的要求,银行必须要建立全面风险管理预警系统,只有在认真分析研究各种风险信息数据的基础上,才能正确地判断风险大小、正确发出预警信息并及时地采取对应措施,有效地防范风险。

2.4加强对操作风险的识别和评估目前我国银行业难以按照新资本协议的要求对业务类型进行细分,只能采用最简单的基本指标法计算操作风险的资本要求,这既不符合新协议中“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系统的规范与复杂程度应该与其风险状况相称”的原则,也不利于银行资本充足率的提高。

因此,我国商业银行应加强对高级计量法的研究,争取尽快达到符合标准法的要求,努力提高操作风险计量能力,以加快全面风险管理预警系统的建设进程。

2.5合理进行金融创新为推动商业银行的战略转型,改变以传统利差为主的盈利模式,银监会曾要求大中型银行力争通过5-10年的努力,中间业务收入占比由现在的17%达到40%50%。

对此,商业银行正在积极进行多方金融创新,表外业务收入不断增长,取代传统的存贷利差成为拉动商业银行业绩的主要因素,但不能忽略其相对于传统贷款具有更大的风险。

在无法较为准确估测市场风险,或对市场风险不具备相应防范能力的时候,盲目草率的进行金融创新会将使商业银行暴露于极大地风险之中。

但这并不意味着由于市场存在风险,商业银行就不能从事金融创新。

雷曼兄弟破产为中国的银行提了个醒,即要把握好创新和风险控制的平衡关系。

一方面创新是推动金融业发展的动力之源,不能因噎废食。

另一方面一定要跟银行本身的风险控制和防范能力想匹配。

在控制和管理风险的同时实现盈利和发展。

2.6加强金融监管当前我国一些银行正在由分业经营走向混业经营,美国的次贷危机警示中国银行业在大力进行金融创新的同时必须加强金融监管。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交易平台的扩展,金融交易不再仅限于某一国家或某一经济体内,交易时间已由原有的场内固定时间拓展到全天候24小时交易模式,任何一国的金融市场出现异动都会对其他国家的金融市场甚至是实体经济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而银行机构作为一国金融体系的枢纽,是首当其冲的主要被影响对象。

银行机构应充分评估金融全球化影响的深度和联动效应,对金融创新的应用和推广做辩证分析。

而对银监会来讲,则要更加稳妥的处理好监管与创新的关系,积极引导和扎实推进银行业金融创新,同时注意防范创新风险,坚持风险可控、成本核算、信息充分披露的监管理念。

在混业经营条件下,国际金融市场的动荡,再次将监管的全球性协调提到重要位置,应采取更积极措施,加强金融监管的全球协调。

同时在当前金融分业监管体制下,国内几大监管机构间应建立较好的协调机制。

完善对有问题银行的处置制度和程序,提高处置效率。

银行风险很容易蔓延,为高效解决有问题银行的风险,监管机构应该拥有一套完备灵活的程序,有权利和能力迅速的处置有问题银行,实现危机银行低成本和高效率的市场重组和退出。

2.7关注房地产信贷风险从美国次贷危机来看,房价的快速上涨往往掩盖大量的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

当前我国部分房地产企业出现了销售额负增长的情况,因而我国银行面临的房地产信贷风险也不容忽视。

由于多数房地产企业的资金主要来源银行贷款,一旦资金链断裂,势必会影响到贷款的归还。

此外,由于很多大中城市的房价出现下跌现象,很多住房贷款将面临违约问题,预计将出现大量不良贷款和坏账。

因此,各商业银行必须进一步关注我国房地产市场走势,重新检讨现行的住房开发贷款和按揭贷款管理制度,最大限度的估计房地产泡沫破裂引发大规模不良贷款的可能性。

参考文献1王雅琴.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7,(10).2柳斌.新巴塞尔协议下的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对策研究J.浙江金融,2009,(09).04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笔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