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位测量放线施工方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316298 上传时间:2022-10-08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14.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定位测量放线施工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定位测量放线施工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定位测量放线施工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定位测量放线施工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定位测量放线施工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定位测量放线施工方案.docx

《定位测量放线施工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定位测量放线施工方案.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定位测量放线施工方案.docx

定位测量放线施工方案

、施工程序

二、控制原则

三、施工准备

四、工程平面控制网

五、工程定位测量

七、工程重点部位的测量控制方法

六、工程高程控制

八、工程沉降观测

九、施工注意事项

十、施工测量管理

施工测量保证措施

定位测量放线施工方案

辽宁红沿河核电厂二期工程非能动应急高位水冷却水源(OB)

建安工程位于大连市瓦房店市红沿河镇红沿河核电厂内,选址#5、#6核岛北侧。

东距红沿河镇7公里、东距复州城里22公里,距瓦房店市火车站约50公里;南距大连110公里。

建筑设计使用年限为60年,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

结构类型为框架-剪力墙结构。

OB厂房筏板基础标高为-3.500m,其设计基底标高土0.000m处相当于绝对标高+20.000m,建筑高度46.9m.

一、施工程序

交桩-复核-建筑定位―控制主轴线测设-高程引进及传递-施工测量―沉降观测

二、控制原则

1、在测量放线过程中,遵守先整体后局部、先高级后低级、先控制后细部工作程序。

2、选点应选在通视条件良好、安全、易保护的地方。

3、测量人员应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落实“三检”制度,即:

自检、互检、交接检的原则,确认合格后,提请工程师进行验线,合格后,方能进行下道各工序的施工。

4、严格做好测量仪器及器具的检定、检修及维护的工作,保证仪器的精度从而在根本上控制测量精度。

5、桩位放样时定出的桩位之间必须进行校核,轴线的延长点要准确,标志要明显,并要保护好。

6、测量时尽量选在早晨、傍晚、阴天、无风的气候条件下,太阳光太强时需给仪器遮打太阳伞,减少旁折光的影响。

雨天易造成各部位的施工用线失效,雨后测量人员要及时核对控制线的

准确和有效,避免质量事故。

冬季施工时气温过低可使墨线冻凝无法附着在基体上,可适量掺入乙醇防止冻凝。

7、各项资料作到及时、真实、符合资料管理要求。

8施工测量中,严格审核依据点正确性,测量记录应原始、正确、完整、工整、计算依据正确、步步校核。

三、施工准备

1人员配备

由于本工程测量工作量不大,但测程较远,测量精度要求高,为确保工程优质高效的完成,本工程配置测量工程师1名,测量员2人,每名测量人员安排1名测量协助工,负责现场的测量工作。

序号

人员配备

配备人数

1

测量员

1

2

测量协助工

2

2、测量仪器配备

测量仪器、工具必须准备齐全,其中全站仪、经纬仪、水准

仪、钢卷尺等重量仪器、工具必须送指定的计量所检定,送检过

的仪器、工具必须保证在符合使用的有效期内,并保留相应的检

验合格证备查。

配备仪器和工具如下表:

仪器

名称

型号

精度

备注

1

全站

STS-752

R

1台

水平角0.4"

竖直角2H

控制点、平面控

制网的测设

2

电子

FDT2G

1台

±2H

轴线测量

经纬

3

水准

DS32

2台

±1mm

高程控制测量

4

激光

垂准

1台

垂直引测

5

钢卷

G8566

(5om

3把

经交大检测合

距离测量

6

卷尺

Y1-5019

(5m)

6把

经交大检测合

施工放样

7

双面

塔尺

2把

1mm

标高控制

8

墨斗

3个

施工放样

9

对讲

4个

测量人员施工

时联络

所有仪器、设备都有有效的鉴定证书,仪器在日常使用过程中,定期对其进行检查、保养,并做好记录。

还应准备测量所需

要的辅助工具和材料。

例如:

重锤球、羊角锤、红油漆(带稀料)、毛笔、红铅笔、15mm水泥钉、50mm水泥钉、铁锹、木桩等。

3、内业计算

采用计算机配套相应的计算及绘图程序,CAD软件,现场计

算采用卡西欧DASIO计算器,该计算器己输入有关计算程序来进行数据处理。

以求高效、准确地进行测量工作,确保工程质量。

四、工程平面控制网

1控制点建立

以中电投工程有限公司红沿河项目部提供的三处坐标(含高程)控制点,在基础外边建立一级控制网,一级控点间距50m-loom控制网点必须留在便于施工复测而又不易破坏的地方,该点做好保护措施,根据现场情况,布置一级控制点。

一级控制网点,要做好保护,必要时可用混凝土包裹以防施工中扰动网点,造成测量误差。

控制点埋设至少7天后方可进行施测,做法如下图所示:

0

800

iiminnfiii

首级控制点

B-B

二级控制网布置:

本工程基础垫层浇筑完成后,基础直接米用“外控法”控制基坑内各轴线位置,即全站仪坐标法放样,放样出基础轴线,并弹出柱、基础、地梁线。

主楼土0.000梁(板)完成后,在土0.000板面上设置二级控制点进行控制。

每个施工段首层板上设置4个(个别楼栋需根据实际情况增加)二级控制点,每栋楼二级控制点成十字型布置,并做好和一级控制点的校核、复测工作。

2、测量及改正

测量拟采用闭合或附合导线测定。

精度等级按一级导线技术要求。

经过方格网整体严密平差,求得所放样点的实际坐标,然后将各点的设计点位改正到设计位置上。

改正后的主控制桩点,进行矩形网角度及边长检测。

五、工程定位测量

1、测量方法

本工程建筑高度46.90m,结合本工程施工现场周围环境的特点,本工程主体将采用“内控”投测方法进行施工楼层的测量放线。

基础施工阶段的定位放线采用“外控法”,即在基坑周边

的一级测量控制点上架设全站仪,用极坐标法或直角坐标法进行投点到基础垫层上,然后再进行基础轴线放样。

当楼板施工至±0.000时,在基坑周边的一级测量控制点上架设全站仪,用极坐标法或直角坐标法放样测设激光控制点,点位布置详见二级控制网布置示意图。

由于±0.000层人员走动频繁,激光点测放到楼面后需进行特殊的保护,因此需在首混凝土楼面预埋铁件,楼板混凝土浇筑完成且具有强度后,再次放样测设激光控制点并进行矩形闭合复测,调整点位误差,打上阳冲眼十字中心点标示。

(1)根据现场的轴线控制网点,在首层结构楼板施工完成后,利用二级控制点内分法放样出各细部轴线,将事先确定的楼层轴线控制点投测在首层楼板上,经复核无误后,作为主体轴线控制原点。

(2)控制点的布设原则:

主控制点一般设在主轴线垂直距

离1米处,长轴线上的点数不少于2个。

如有特殊情况,在布设点时应同时考虑便于布点及点间通视等综合因素。

(3)每层结构楼板混凝土工程施工前,在相应的位置预留200mM200mm与首层层面控制点相对应的小方孔,使激光束垂直向上穿过预留孔。

说明:

1)浇筑砼后木盒不拆除,以防楼面垃圾物堵塞孔洞。

2)麻线绷在铁钉上便于仪器找准中心点,用完后将麻线拆除,以免下次阻挡激光投点。

(4)在首层混凝土楼面架设激光铅直仪,垂直向上投递平面轴线控制点至上部楼层。

为提高激光点位捕捉的精度,减少分段引测误差的积累,制作激光捕捉靶,示意见下页:

(5)

激光控制点投测到上部楼层后,组成矩形图形。

在矩形的各

个点上架设全站仪,复测多边形的角度、边长误差,进行点位误差调整并作好点位标记。

如点位误差较大,应重新投测激光控制点。

在本工程施工中,特别是在主体施工中,垂直度控制是关键,因此,对内部控制点的竖直引测,采用激光垂准仪进行控制为主,10kg线锥作为校核手段为辅。

具体的方法如下:

首先,在底层内部控制点上安置激光垂准仪,在上层安置激

光接收板。

其次,打开激光器,将激光投影到激光接收板;调整光斑,使光斑最小,在激光接收板上做出标志;将激光垂准仪依次旋转90°、180°、270°,重复将激光投影到激光接收板上,在激光接收板上做出标志,取4个标志中心作为上层内部控制点。

(6)由于本工程总高比较高,为了避免激光垂准仪在使用过程中,因传递高度较高而出现较大误差,所以本工程主控制点全部设置在一层板上,一层以上控制点全部以一层控制点为主控点进行垂直引测。

(7)轴线投测及传递误差应符合下表:

项目

允许误差(mm)

每层

3

总高(H

HW30m

5

30mKHW60m

10

60mKHW90m

15

90nKHW120m

20

120mKHW150m

25

150mKH

30

2、投测方法

(1)安置:

将三脚架置于测站点上,仪器安装在三脚架的基座强制中心孔内,锁紧基座制动手轮,使仪器稳固。

调节三脚架高度,使望远镜准轴约于人眼等高,并使仪器圆水泡居中,旋转仪器目镜,使分划板刻线清晰,转动调焦手轮,使对中标志成像清晰。

(2)整平:

转动仪器照准部,使长水准器与任意两个脚螺旋的连线平行,以相反的方向等量转动此两脚螺旋,使气泡正确居中。

将仪器转动90°,旋转第三个脚螺旋,使气泡居中。

用上述方法反复调整,直到仪器旋转到任意位置,水准泡最大偏离值都不超过四分之一值为止。

(3)对中:

先旋转对点器目镜,使分划板清晰,再旋转对点器调焦手轮,使对中标志清晰。

滑动仪器,使测站点居于分划板的十字丝中央。

将仪器照准部转动180度后检查仪器对中情况,然后拧紧中心固定螺旋。

仪器整平后再精确对中一次。

(4)照准:

先转动望远镜目镜使分划板十字丝清晰,再转动调焦手轮使目标在分划板上成像清晰,并尽量消除视差,及当观测者轻微晃动眼睛时,十字丝与目标之间不能有明显的移动,若有则继续以上步骤,直至满意为止。

(5)向上投点:

如果仪器已校正好,当仪器整平后,则视准线可以作为垂准线,只需一次观测精度也足够了。

但为了进一步提高垂准精度,可以将仪器照准部旋转180°,获得第二个观测值,取其中数(中点)就是正确的垂准位置。

量时,在首层控制点上架设激光铅垂仪,调置仪器对中整平后启动电源,使激光铅垂仪发射出可见的红色光束,控制到上层预留孔的接受靶上,查看红色光斑点离靶心最小之点,此点既为第二层上的一个控制点。

其余的控制点用同样方法向上投测。

(6)将所有控制点都投到最上一层的结构楼上后,根据控制点之间的关系,采用经纬仪、钢卷尺等将该楼层的墙、柱、梁的位置在结构板上准确标出。

(7)采用同样的方法进行以上每个施工楼层的施工放线。

(8)因所使用的垂准仪精度为1/30000,随着施工楼层高度的增加,系统误差也相应增大。

因此,为减少误差,在结构施工完7层后,再重新设置一次控制点,上部施工楼层放线时,即以该层的控制点为准向上投测。

六、工程高程控制

1在首层的柱子上标定出土1.000,并用红三角油漆标记。

2、标高的竖向传递,应用钢尺从电梯井内壁或内控点预留孔洞位于一层的起始高程点竖直量取,当传递高度超过钢尺长度时,应另设一道标高起始线,钢尺需加拉力、尺长、温度三差改正。

每栋建筑物应由三处(选择三个内控点)分别向上传递,标高的允许误差见下表:

项目

允许误差(mm)

每层

±3

总高(H)

HW30m

±5

30mKHW60m

±10

60mKHW90m

±15

90nKHW120m

±20

120mKHW150m

±25

150mKH

±30

3、施工层抄平之前,应先校测首层传递上来的三个标高点,当极差小于3mnfl寸,以其平均点引测水平线。

抄平时,应尽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