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淄博六中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学分认定考试试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157997 上传时间:2022-11-18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44.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淄博六中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学分认定考试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山东省淄博六中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学分认定考试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山东省淄博六中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学分认定考试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山东省淄博六中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学分认定考试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山东省淄博六中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学分认定考试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淄博六中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学分认定考试试题.docx

《山东省淄博六中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学分认定考试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淄博六中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学分认定考试试题.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东省淄博六中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学分认定考试试题.docx

山东省淄博六中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学分认定考试试题

淄博六中2014级高一第二学期学分认定考试(历史)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班别、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纸和答题卡的相应位置处。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3.非选择题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处,不按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和答题纸一并收回。

第I卷(选择题共45分)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有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

1.《沈氏农书》中记载:

“家有织户,织与不织,总要吃饭,不算工本,自然有赢。

”这段话

反映了古代中国家庭手工业(  )

A.与农业相结合,竞争力强B.生产方式落后,效率较低

C.以营利为目的,面向市场D.生产成本较低,自给自足

2.《淮南子》记载:

“故神农之法曰:

‘丈夫丁壮而不耕,天下有受其饥者;妇人当年不织,天下有受其寒者。

’故身自耕,妻亲织,以为天下先。

”这句话强调了(  )

A.男耕女织的重要性B.重农抑商的必要性

C.小农经济的脆弱性D.古代农业的落后性

3.北魏创立的均田制,隋朝到唐初一直沿用,这一制度旨在(  )

A.确立土地私有制B.保护小农经济的发展

C.打击官僚地主的势力D.杜绝土地兼并的问题

4.中共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提升到更高的战略层面,并首次提出"美丽中国"的新概念。

下列史料不能体现该思想的是()  

A.天人一理,天地万物一体

B.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者不失时,故五谷不绝,而百姓有余食也

C.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D.深耕细锄,厚加粪壤,勉致人功,以助地力

5.《明史》记载:

“隆庆时,诏江西烧造瓷器十余万。

万历十九年命万九千,既而复增八万,至三十八年未毕工。

”以上材料表明(  )

A.明朝官窑瓷器大量投放市场B.政府对瓷器的需求量不断增加

C.江西是全国制瓷业中心D.政府对官瓷的工艺水平要求越来越高

6.成语“朝秦暮楚”有多种解释,如比喻立场不坚定。

假如用在商业上,该成语可以从侧面反映中国古代(  )①商人为获利而往来奔波 ②商业交通比较发达 ③长途贩运的商业现象 ④秦楚两地商业最发达

A.①②③   B.①④C.①③④D.②③④

7.乾隆《震泽县志》载:

(农村)“无产者赴逐雇倩(请),抑心殚力,计岁而受值者曰长工,计时而受值者曰短工……少隙则又计日受值为人佣作曰忙工。

”这说明当时震泽县农村(  )

A.存在农业雇佣关系B.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C.商品经济发展迅速D.农业经营方式发生根本变化

8.《司马光奏议》载:

“夫农工商贾者,财之所自来也。

农尽力,则田善收而谷有余矣。

工尽巧,则斯器坚而用有余矣。

商贾流通,则有无交而货有余矣。

彼有余而我取之,虽多不病矣。

”这反映出司马光的理财主张是(  )

A.“民富财足”B.“减损浮冗”C.“重敛于民”D.“重农抑商”

9.唐朝长安崇仁坊,大约造乐器在此坊,故多修造乐器的商店,“昼夜喧哗,灯火不绝”;延寿坊有造玉器和出售金银珠宝店;胜业坊有卖蒸饼的“以小车推蒸饼卖之”;永昌坊有茶肆,新昌坊有客舍及“会饮”的饮所。

这种状况说明(  )①商业活动空间有突破 ②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 ③商业活动时间有突破 ④出现沿街而市的现象

A.②③④B.②③C.①②③D.①②

10.“帝王们也是‘经济人’,也要追求效用最大化,他们的政策‘选择’也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

社会结构和政治经济制度,都是‘经济人’在特定资源环境下‘理性选择’的结果”。

按此观点来解释“重农抑商”政策的话,下列结论中可以成立的是(  )

A.“重农抑商”政策实现了古代经济政策效用的最大化

B.“重农抑商”政策始终是中国古代帝王的明智选择

C.“重农抑商”政策是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时的必然选择

D.“重农抑商”政策贯穿于中国古代

11.侯家驹先生在所撰写的《中国经济史》中指出:

“从中国经济史来看,左右经济发展情况的主要因子,是政府对经济事务干预的有无与多寡。

……中国古代政府的‘干预’更具有强权掠夺的性质,根本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控制国家经济,从中获取巨额财富……”下列经济情况与材料中观点相符合的是(  )

A.重农抑商B.朝贡贸易C.市坊制度D.官营专卖

12.“(石门)镇油坊二十家,杵油须壮有力者,夜作晓罢,即丁夫不能日操杵。

坊须数十人,间日而作。

镇民少,辄募旁邑民为佣……二十家合之八百余人。

一夕作,佣值二铢而赢。

”材料可以用来研究(  )

A.古代官办手工作坊B.明清资本主义萌芽

C.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D.古代家庭结构的变迁

13.自上世纪20年代以来,在美洲大陆上,哥伦布纪念日便是纪念欧洲与美洲首次碰撞后,产生新的混血种族及其文化的节日,并被人们称为“种族之日”。

这里纪念的是(  )

A.发现新大陆的英雄B.开辟美洲历史的新篇

C.世界开始走向整体D.文明的交流与碰撞

14.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商人走遍了全世界的海港码头。

到16世纪晚期,他们在印度洋、大西洋和太平洋海域的战略要地都建立了武装据点”。

这些武装据点的建立主要是为了(  )

A.保护商业贸易  B.拓展殖民地C.传播天主教D.掠夺工业原料

15.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

“1500年至1763年间,欧洲由于控制了各大海洋和西伯利亚及南北美洲人烟比较稀少的地区,已从默默无闻的地位中崛起。

”在此,作者强调了欧洲崛起的(  )

A.原料、市场因素B.军事、人口因素C.技术因素D.政治因素

16.《简明世界历史大全》:

“把制成品从欧洲运到非洲,把奴隶从非洲运到美洲,再把种植园产品从美洲运回欧洲。

”这对西欧经济发展的最大作用是(  )

A.让西欧资产阶级获得了丰厚利润B.给殖民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

C.为西欧经济提供资本的原始积累D.把欧洲、美洲和非洲结成世界市场

17.“蒸汽时代”的到来,对世界近代史发展进程起到的最大作用表现在(  )

A.提高了生产力,巩固了资本主义统治世界的基础

B.使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

C.把劳动力从农村引向城市,开始了城市化的进程

D.大大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18.1851年英国总人口为1800万,其中农村人口仅占48%。

同期,法国、美国等仍然是农村人口占较大优势,而德国、俄国和意大利农村人口更是占绝大多数,与英国相比较,这些国家简直是一些“巨大的村庄”。

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主要是(  )

A.殖民活动的有无B.工业革命的快慢

C.政治制度的优劣D.科技水平的高下

19.内燃机的发明,其意义远远超过瓦特对蒸汽机的改良,它造就了20世纪的石油世纪,使石油变成了战略资源,打开了石油的“潘多拉盒子”。

“打开了石油的‘潘多拉盒子’”的含义是指(  )①新能源及新兴工业发展 ②动力革命推动交通工具的革命③国际关系更复杂,对能源产地争夺更激烈,严重污染环境④促成以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

A.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

20.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基本被资本主义列强瓜分完毕,以欧美资本主义列强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起来。

该体系建立的根本因素是(  )

A.资本主义经济的开放性和扩张性B.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

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D.垄断组织的产生与发展

21.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家庭手工业开始与农业分离 ②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 ③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日益提高 ④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22.洋务运动“使洋商垄断收入锐减,中国少外流白银当在数千万两之巨,中国之航权,唯贵局是赖”。

材料反映了洋务运动(  )

A.改变了中外贸易状况B.垄断了中国航运权

C.达到了分洋利的目的D.实现了自强与求富

23.李鸿章建立了上海机器织布局后,规定“合中国各口岸统计,无论官办、商办,即以现办纱机四十万锭子,布机五千张为额,十年之内,不准添续。

”这表明( 

 )①洋务运动有压制民族资本主义的一面 ②不推翻封建制度就不能真正发展民族资本主义工业 ③在政府的扶植下中国出现了民族资本主义工业 ④洋务运动对中国经济近代化毫无贡献

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24.1885年,广东一些手工业丝织业者捣毁新式机器缫丝厂的机器。

事件发生后,地方官员派兵查封各处丝厂,理由是“平民不得擅自购置机器”。

这主要说明(  )

A.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旧势力的严重阻碍

B.民族工业之间竞争激烈

C.商品经济的洪流已经冲垮了自然经济的堤坝

D.清朝官员还没有意识到机器工业的重要性

25.史学界普遍认为,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是一种新的经济因素,其产生和发展有利于社会进步,这种进步的主要表现不包括(  )

A.它导致民族资产阶级产生,为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提供了社会基础

B.它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准备了阶级条件

C.它的产生和发展不断地冲击和动摇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

D.它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大大压缩了外国资本在中国的发展空间

26.下图是我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趋势示意图,其两次发展高潮出现的共同原因是(  )

A.国际环境有利B.民族独立实现C.社会性质改变D.政府政策促进

27.有学者认为,中国服饰逐渐丧失民族特点并趋于洋化的重大转型时期是在清末民初。

造成这种变化的最根本原因是(  )

A.西方资本主义侵略的加剧B.西式服装的传入和流行

C.国内政治形势的巨大变化D.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8.中西合璧、土洋并存是近代中国生活变迁的典型特征。

以下事物或现象中,反映了当时既吸收西方优点,又保持传统特点的有(  )①深受中国男子喜欢的中山装 ②各通商口岸大量出现的西餐馆 ③津、沪等地出现的毗连式房屋 ④青年男女在教堂举行的新式婚礼

A.①②   B.③④C.①③D.②④

29.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湖南按察使黄遵宪下令禁止缠足,并指出缠足致使“四万万人变成无用之物,必将使民族衰落”。

材料反映出清末移风易俗具有明显的(  )

A.民主色彩B.革命色彩C.封建色彩D.政治色彩

30.近代以来,西方列强不断地要求中国建设铁路,并试图建设通达中国边疆地区的铁路线。

火车等交通工具传入中国,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的影响有(  )①促进了人口流动和信息的交流 ②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③延缓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进程 ④成为了列强进一步掠夺中国的工具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5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有3小题,31题17分、32题20分,33题18分,共55分)

31.(17分)阅读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墨子》中说:

“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

妇人夙兴业寝,纺绩积,多治麻丝葛绪捆布,此其分事也。

(1)材料一描述的是中国古代社会怎样的生产方式?

这种生产方式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5分)

材料二明代中叶,城镇获得了空前的繁荣,不仅出现了大量以商品集散或转口贸易为主要功能的商业性城镇,更重要的是出现了以手工业为专业特色的市镇,江西景德镇以陶瓷业著称,广东佛山镇以铁器制造业闻名。

……商人及商业是城市生活最为活跃的部分。

商人以乡缘为联接纽带,形成商帮,从事全国性的商业活动。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2)依据材料二,概括明代中叶城市经济发展的表现。

(6分)

材料三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物力必屈……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少儿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