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甘岭战役的经验与启示.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129133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4.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甘岭战役的经验与启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上甘岭战役的经验与启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上甘岭战役的经验与启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上甘岭战役的经验与启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上甘岭战役的经验与启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上甘岭战役的经验与启示.docx

《上甘岭战役的经验与启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甘岭战役的经验与启示.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上甘岭战役的经验与启示.docx

上甘岭战役的经验与启示

上甘岭战役的经验与启示

李伟

上甘岭战役,是抗美援朝战争中最著名也是最惨烈的一场防御作战,志愿军15军创造了中外战史上以劣胜优、以少胜多的光辉战绩和“攻不破的防线”的奇迹,涌现出黄继光、邱少云等著名战斗英雄和“特功八连”等英雄集体。

“上甘岭”一词已成为英勇顽强的代名词,成为民族精神的象征。

上甘岭战斗作风和黄继光献身精神激励着我们一代又一代中国军人艰苦奋斗、英勇拼搏、续写辉煌。

一个甲子的时间过去了,历史长河深处的宝藏不仅没有被时光尘埃埋没,反而被洗刷得更为璀璨。

时至今日,认真回顾和总结这段荡气回肠、可歌可泣的战史,对于我们建设新时期革命军队,打赢未来战争,仍有极其重要的借鉴意义和深远的经验启示。

一、先进的军事指导思想和上级的正确决策领导是作战胜利的根本保证

原志愿军15军军长秦基伟在总结战役胜利时深刻指出,上甘岭战役的胜利是毛泽东军事指导思想的胜利,是志司、兵团贯彻“持久作战,积极防御”方针的胜利。

经过前四次战役与美军的反复较量,毛泽东对朝鲜战争规律的认识逐步加深,提出了“持久作战,积极防御”的作战方针。

在具体的实施手段上,毛泽东有个形象的比喻叫“零敲牛皮糖”,即在某个战术要点上对敌实施突然的、隐蔽的袭击,给敌部分兵力造成大量杀伤,而后视情固守,保持主动积极的防御,通过持久的作战不断消耗美军,迫使美国结束战争。

实践证明,这的确是一个“致敌死命”的法宝。

在上甘岭战役中,15军坚决执行这一方针,构筑以坑道为骨干的防御阵地,广泛开展冷枪冷炮杀敌运动,把斗争的焦点推到战斗的最前沿,不断地消灭消耗敌人,积小胜为大胜。

在冷枪冷炮杀敌运动中,15军共歼敌37123人,小分队出击数百次,敌我伤亡比例达到569:

1,537.7北山也因此被敌称为“狙击兵岭”、“伤心岭”。

美军战场最前沿不断有成排、成连甚至成营敌人被歼灭,这使敌人不仅在实力上得到削弱,心理上更受到了极大的威慑,为上甘岭战役胜利奠定了基础。

上甘岭战役不仅是兵力、武器装备的较量,更是军事理念、意志、智慧、胆略的较量。

在这一点上,美国的军事理念败给了中国军事理念,美国将军败在了中国将军的手下。

在把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与中国军事实践相结合过程中,我们党先后创立和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胡锦涛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重要论述等先进军事理论成果。

它们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85年来,成功地指导了和指导着不同时期中国的军事斗争实践,是我军的建军之魂、本军之本和制胜之道。

二、坚强有力的政治工作是我军取得一切胜利的思想武器

上甘岭战役中我军之所以取得胜利,关键在于坚持党对作战的统一领导,最大限度发挥政治工作优势,极大地激发官兵的战斗精神,才创造出让美国人至今猜不透的民族精神和能量。

上甘岭战役中政治工作的历史经验对新形势下深化拓展政治工作仍有十分重要的启迪。

一是保证党对作战的绝对领导,坚持各级党委支部统一集中领导,保证军队在政治上、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巩固和统一。

不论战斗进行到什么程度,打剩下的人还有多少,志愿军始终坚持党委支部集体领导制度,坚决贯彻党中央和毛主席的方针、政策和命令,充分发扬军事民主,以集体智慧决策重大问题。

通过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把官兵紧密地团结在党的周围,组织成为结构合理、高度集中统一的战斗集体,形成强大合力,保证了我军的性质和强大战斗力。

在坑道战斗最艰苦的阶段,一号坑道里算上所有伤员只有70余人,来自16个不同的建制连队,他们自发编入134团8连,成立一号坑道党支部,建立党团小组,加强党的领导和思想政治工作,保证了毛主席提出的“艰难奋战而不溃散”。

在各坑道临时党支部的领导下,建立了指挥组、战斗组、救护组、通信组,积极开展对敌斗争,没有被任何困难压倒。

二是通过广泛动员教育和丰富文化活动,提高全体人员的政治觉悟,保证部队在艰苦的作战中始终保持顽强的战斗意识和旺盛的斗志。

在战斗期间,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到了全过程。

入朝前后,15军深入进行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教育和“不怕艰苦、不怕牺牲”、杀敌立功的革命英雄主义教育,军领导带头表示:

在朝鲜战场上,不上英雄榜,便上烈士碑!

极大的激发着指战员们热爱祖国和献身祖国的豪情。

在冷枪冷炮运动和潜伏战斗中,教育官兵强调高度的自我牺牲、高度的集体主义和高度的纪律观念,并转变为指战员的自觉行动。

坑道战斗异常艰苦困难,随时面对着死亡。

军党委号召转入坑道的部队坚持到底,积极开展小活动,反复宣传战役的伟大意义和军党委“打到底,打到胜利”的决心,使部队“越艰苦,越光荣,越困难,越团结”,提高了战士们为了胜利和整体利益而自觉忍受艰苦的思想觉悟。

留在坑道内的重伤员不叫苦,轻伤员不下火线,大家互相关心,互相照顾,克服困难,同舟共济,形成了一个个团结互助的战斗集体,始终保持着旺盛的斗志。

这样,就涌现出了一个苹果许多人分着吃、一壶水许多人分着喝的感人事迹。

三是坚持瓦解敌军和宽待俘虏的政策,持续开展有效的对敌攻势。

在敌我对峙防御期间,15军对部队进行了“粉碎敌人欺骗宣传”和气节教育,同时对敌开展群众性的强大政治攻势。

一线连队在重点阵地上开展对敌喊话,进行了‘端阳节’、‘6.25’朝鲜战争纪念日、‘7.10’朝鲜停战谈判一周年纪念日等政治攻势,向敌人散发宣传品127万份,播音640,口头喊话864次;送到敌阵地上的宣传牌、信件、标语、漫画等2063件;各种‘礼品’40多种,计3400件;送去敌军尸体26具,争取了数百名伪军投诚,4处达成‘停火’协议,一处阵地进行了联欢会谈,从政治上狠狠打击了敌人,取得了对敌斗争的主动权。

三、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永远是作战胜利的决定因素

志愿军战地记者洪炉认为,志愿军之所以能在朝鲜战场与美军抗衡,战斗精神是最为关键的因素。

他说,战争的实质是志愿军以血肉之躯对抗钢铁,如果没有必死献身的精神是无法实现的。

上甘岭战役的残酷程度前所未有。

“联合国军”向两个小小山头倾泻了190万发炮弹和5000枚炸弹,最多的一天高达30万发炮弹,每平方米的土地上要承受76枚炮弹,山顶被炮火削低了2米。

战场上空,昏天黑地,硝烟缭绕。

随手抓一把沙土,就有一半是铁屑、弹壳。

兵员的伤亡,血肉横飞的场面司空见惯。

坚守坑道的一名战士日记里写道:

“……表面工事全部摧毁,残留的两个坑道口,一个被堵塞了一半,另一个爬着才能进出。

伤员和牺牲的同志挤得很满,缺粮、缺弹、缺水,坑道内空气稀薄、难闻……整个阵地在十几天双方炮火的轰炸下,好似用拖拉机翻耕了几遍,残缺不全的死尸肢体比比可见……”面对世界上最强大的敌人,在极为艰难的条件下,上甘岭的铁血将士们,始终抱着必胜的信念,以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慨,顽强地打退了敌人数百次的疯狂进攻,涌现出以黄继光、邱少云、孙占元等一大批惊天地、泣鬼神的视死如归的战斗英雄。

许多连队打光了,有的连队只剩下几个人,仍然坚持战斗。

15军所编撰的《抗美援朝战争史》中描述到,烈火烧身而纹丝不动直至牺牲的、以胸膛堵枪眼的、抱着爆破筒与敌同归于尽的、用身体给战友当枪架的、用身体当电话线的、把生的希望无私地让给战友、把死的威胁坦然留给自己的等等,成为普遍现象。

有人说,美国人真正认识中国人,是从上甘岭战役开始的。

这话不一定准确,但是,在上甘岭战役中,我们所体现的‘不怕牺牲、艰苦顽强、友爱团结、机智灵活’的战斗精神,尤其是威武不屈的英雄气概,使世界都为之震惊。

毛主席总结战役胜利的五个因素中,即指出‘官兵勇敢’这一条。

它再次证明:

战争的胜败主要不决定于钢铁和机械,而是决定于战争的性质和作战的人。

四、军兵种间的密切协同和团结战斗是作战胜利的重要前提

15军各师之间密切配合、团结战斗,是上甘岭战役胜利的重要原因。

最初上甘岭地区只投入了45师,但为了有力支援上甘岭作战,坚守西方山、斗牛峰的44师,也严阵以待、积极出击。

敌人在东边打,他们就在西边打;敌人打上甘岭两个山头,他们也打敌人几个山头。

这是对上甘岭作战的直接配合,也是对45师的最好支援。

另一支精锐、当时隶属于15军的29师,也发扬了无私的品格和无畏的精神,在战斗最艰苦的阶段,前送弹药物资后运伤员,哪里需要就飞驰哪里,积极配合兄弟部队共同作战。

三个师同仇敌恺,情同手足。

上甘岭战役的胜利不仅仅属于15军,也属于后来投入的12军。

12军是在战斗最紧张、最艰苦的情况下投入战斗的。

当时,15军的后续梯队已经拉上去了,敌人又调来了大量兵力投入战斗,597.9高地的战斗发展到决战阶段。

在这样的关键时刻,12军投入战斗,更加增强了15军取得战役全胜的信心,对上甘岭最后胜利有重要作用。

步炮密切协同,是战役上甘岭战役第三阶段决定性反击取得胜利的主要关键之一。

在上甘岭战役中,志愿军炮兵发扬敢打敢拚的优良传统,牢固树立整体观念,与步兵密切配合,步兵指向哪里,炮弹就射向哪里,有效地支援了步兵,取得了辉煌的战绩。

现代战争不仅有军队内部各建制单位的协同作战,还有诸军兵种的协同作战,包括陆、海、空、二炮部队以及其它特种部队间的协同作战。

在不久的将来,还可能会有航天部队、激光部队、生物部队、机器人部队等新的军种等参战。

上甘岭战役的胜利告诉我们,各军兵种能否实现密切的协同作战和团结战斗,将是赢得战争胜利的重要前提。

五、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是作战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

在武器装备差距悬殊、没有空中优势的前提下,上甘岭战役胜利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广大志愿军官兵在战术运用上的胜利。

朝鲜战争之前,解放军的主要战术就是运动战和游击战,即使是防御作战,也是机动防御。

上甘岭战役涌现出了诸多新的作战方式,最为经典的数潜伏战和坑道战。

潜伏战,是一种根据敌情和地形攻击敌人防御阵地的战术。

为减少攻击部队在敌火下长距离冲锋所造成的伤亡,在攻击的前一天夜里,将大批的突击人员秘密潜伏在距敌前沿阵地仅数十米的乱草丛中,待到次日黄昏,出敌不意,突然发起进攻,一举夺取敌人的阵地。

15军著名的战斗英雄邱少云,就是在潜伏战中牺牲的。

坑道战是地道战、壕沟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再创造,是我军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发扬。

朝鲜战争进入到相持战阶段后,志愿军不得不进行全线坚守。

在“联合国军”的猛烈火力的打击下,巨大的伤亡让志愿军急需抵御美军炮火和火力打击的办法。

基层官兵一个偶然的创新——将两个加深“猫耳洞”连结在一起,构造出了坑道工事的雏形。

在经过战争检验后发现能明显对抗“联合国军”的重火力。

此后志愿军掀起了大规模构筑坑道工事的热潮。

上甘岭一役中,45师共筑坑道302条,长8827米。

至朝鲜停战,志愿军构筑的大小坑道总长1250多公里,共开挖土石方6000万立方米,如以一立方米排列,能绕地球一周半,成为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

有了坑道工事,志愿军在作战中伤亡明显减少。

为了对抗美军坦克、重机枪等直射火器,志愿军又构筑了大量反斜面阵地。

所谓反斜面,就是从山顶到背向对方山脚的倾斜部分。

反斜面坑道工事利用山体的遮掩,美军当面的所有直射火力就都成了摆设,曲射火力也存在很多死角,压制效果有限。

坑道和保证坑道充分发挥作用的一整套坑道战术,是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广大指战员的伟大创举,是以步兵为主的中朝人民军队战胜现代化装备的美军的重要手段,是人类战争史上的新篇章,即便在现在和未来,仍是我军在反侵略战中可借鉴的重要战术手段。

六、武器装备技术水平是制约战争胜败的关键因素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敌我双方武器装备水平变化也是战争天平倾斜变化的一个重要因素。

“联合国军”凭着先进的飞机、坦克、大炮和轻武器,把朝鲜人民军逼得节节败退,曾一度把战火逼近鸭绿江边。

美军绝对的空中、地面和火力优势,也让“手持原始化装备”的志愿军付出了惨痛代价。

即便在上甘岭战役中15军通过坑道反斜面防御作战将伤亡减小到可以承受的程度,但美军地空全方位的火力封锁,仍然大量杀伤志愿军运输员及增援部队。

在阵地战相持阶段的后期作战中,真正使战斗伤亡得以改观的还是装备上的提升,在后期缴获大量美式装备基础上,特别是苏联在军备的大力援助下,志愿军手中的轻武器水平与美军不断拉近。

更多以苏制“喀秋莎”火箭炮为主的炮兵部队大规模投入作战,在降低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