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山西省高三第三次四校联考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312579 上传时间:2022-10-08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40.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山西省高三第三次四校联考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届山西省高三第三次四校联考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届山西省高三第三次四校联考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届山西省高三第三次四校联考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届山西省高三第三次四校联考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山西省高三第三次四校联考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

《届山西省高三第三次四校联考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山西省高三第三次四校联考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山西省高三第三次四校联考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

届山西省高三第三次四校联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山西省2017届高三第三次四校联考文综历史试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140分)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1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24.著名历史学家钱穆曾说:

“中央政府有逐步集权的倾向。

这从某一方面讲是好的,一个国家该要有一个凝固的中央。

……然而自汉迄唐,就已有过于集权之势。

到宋、明、清三朝,尤其是逐步集权,结果使地方政治一天天地衰落”。

下列最能反映作者的观点是

A.从汉朝到清朝中央集权不断强化

B.宋代以后,地方逐渐失去了活力

C.在中央集权的前提下应给予地方一定权力

D.中央与地方的权力斗争呈此消彼长之态势

25.明朝万历年间,我国东南地区出现了这样的现象:

“佃农所获,朝登垅亩,夕贸市廛”;“佃农上米贸银,别以中下者抵租”。

这些现象产生的积极作用是

A.促使农业领域出现资本主义萌芽B.促进佃农地位的提高

C.促使佃农所受地主剥削大大减轻D.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

26.“雾霾”,雾和霾的组合词,常见于城市。

在中国明清时期,北京曾有多次雾霾的记载,明清皇帝极为恐惧,为消除雾霾,曾令文武群臣致斋三日,并禁天下屠宰,以期感动上苍,赐下甘霖,这种行为所反映的思想最早渊源于

A.先秦儒学B.汉代儒学C.宋明理学D.佛教传入

27.1月,英国广播公司(BBC)《新闻之夜》邀请中国驻英国大使刘晓明和日本驻英国大使林景一共同作客。

在节目中,刘晓明以史实驳斥林景一为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参拜靖国神社所作的辩护,获得在场观众的广泛认同。

这说明

A.日本认识到参拜靖国神社行为的错误

B.中国所持立场得到所有英国人的支持

C.反对右翼势力抬头是世界各国的共同目标

D.中国运用史实在国际舞台上维护国家主权

28.1936年,全国工业总产值达122.74亿元,比1927年的60.1亿元增加了83.2%。

纺织业1927年织布机为29788台,至1936年织布机数为52603台,增长76.6%。

全国棉布产量1934年为2800多万匹,1937年增至8500多万匹。

以上数据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南京国民政府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

B.民族危机下提倡国货运动的开展

C.民族工业采用新的科技成果提高产品质量

D.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29.1924年孙中山说“平均地权”要做到“农民之缺乏田地沦为佃户者,由国家当给以土地”。

国家土地从地主处买来。

“节制资本”基本内容是:

凡在中国土地上的有独占性企业,或规模过大为私人之力所不能办者,如银行、铁路、航空,不论属于中国人所有还是属于外国人所有,一律收归国家经营管理,以防止私人资本操纵国计民生。

这表明孙中山

A.认识到反对帝国主义的重要性

B.和中国共产党的土地革命纲领一致

C.提出了解决民生问题的具体办法

D.决定与中国共产党进行合作

30.西塞罗认为,自然法是最高的法律,产生远远早于任何曾存在过的成文法和任何曾建立过的国家,他在国家篇中对自然法下了一个定义,即真正的法律是与本性nature相合的正确的理性,它是普遍适用的不变的和永恒的,它以其指令提出义务并以其禁令来避免做坏事。

下列关于自然法理解最准确的是

A.法律规定了人人平等和私有财产

B.大自然普遍存在的规律

C.贯穿始终的是自然、理性、正义

D.自然法作为衡量善与恶、好与坏的唯一尺度

31.霍布斯鲍姆在《革命的年代》中指出:

“并不是存在于19世纪90年代的汽车市场需求,创造了现代规模的汽车工业,而是制造廉价汽车的生产能力,创造了对汽车大规模的现代需求。

”材料信息旨在说明

A.市场需求的扩大是进行技术变革的必要条件

B.商品价格的降低可以扩大人们的需求

C.汽车工业的产生极大改变了人类社会的生活

D.科技在生产上的运用可降低商品价格

32.历史学家托克维尔在关于“爱国主义”的界定中提到“他之所以关心本国的繁荣,首先是因为这是一件对己有利的事情,其次是因为其中也有他的一份功劳。

”下列最能体现这句话含义的是

A.美国民主是建立在保护公民合法权力的基础上的

B.美国社会发展是多元文化的结果

C.美国社会的繁荣是美国人共同努力的结果

D.美国经济发展的前提是尊重公民的合法权利

33.新自由主义是英国现代资产阶级政治经济思想的主要派别。

它主张“市场自由是好的。

在实践中追求所谓大市场、小政府。

它认为只有市场才能有效地配置资源。

”下列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A.列宁的新经济政策         B.罗斯福新政

C.戈尔巴乔夫改革          D.里根经济学

34.1977年8月25,中央党校内部刊物《理论动态》引用了毛泽东的一段话:

“我们除了科学以外,什么都不要相信……,中国人也好,外国人也好……,对的就是对的,不对的就是不对的。

”这反映出当时

A.“拨乱反正”工作取得进展     B.“左”倾思想影响依然存在

C.确认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D.对“毛泽东思想”已有了客观认识

35.“它站起来反对18世纪的古典主义、启蒙思想、理性思想以及这些领域内的秩序”,强调“对自然之爱、上帝精神存在和感情力量之间的联系”。

最符合上述创作风格的作品是

A.《自由引导人民》 B.《百年孤独》

C.《拾穗者》 D.《我的大学》

40.(2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古代天子每过五年都要率领百官和侍从们去巡狩四方,考察地方官员的政绩和公德。

夏、商、周三代除天子巡狩外,还设有“方伯”并“受命于王”,对称臣纳贡的异姓诸侯和分封的同姓诸侯进行监察。

秦汉时期巡视制度的显著特征是分层与分部巡视相结合,职权分明,各司其职,形成了多维的行政巡视体系(中央设监察机关——御史台监察地方行政,刺史分部巡视郡级行政工作,郡以下行政工作由郡国守相、县令长、乡长逐级巡视),即刺史巡视制度,用该制度监督地方要员。

隋唐仍沿袭御史台制度,监察御史代表皇帝出巡地方,监察郡县,保证了中央集权的统一性。

唐朝中央最高监察机关“御史台”,任务是“掌以刑法典章纠正百官之罪恶”。

“御史台”下设台院、殿院、察院,共司监察而各有侧重。

在“一台三院”的体制内,各部门职责明确,互相配合。

唐朝巡视制度形式多元,分工明确,制度完备,为以后朝代所效仿。

明朝的巡视制度在封建专制史上是最完备的。

明成祖朱棣正式确立御史巡按制度,改御史台为都察院,设六科给事中,成立六个独立的监察机关,负责监察全国官吏,评论政务,规谏皇帝。

清朝沿袭明朝,由监察御史和提刑按察使共同负责对地方进行巡视。

材料二虽然巡视制度最早出现于中国,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体系,但在国外也有类似的制度可以与之媲美。

1809年,瑞典议会认为由司法总监对行政官员的监察并没有充分保障公民的权利,需要建立一项独立于政府的、监察行政官员的制度。

1918年,芬兰建立议会监察专员制度及司法监督制度。

芬兰司法总监和议会督察员是芬兰政府机关中的最高监察官,他们根据宪法监督各机关及官员是否遵守法律、履行职责。

这两种监察官一般由著名法学家担任,每年都要到全国各地巡视,倾听公民意见,接受和审理普通公民对官员和公务员的举报。

——摘编自王明高《国内外巡视监察制度之借鉴》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巡视制度的历史沿革,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巡视制度的历史作用。

(14分)

(2)综合以上两段材料,分析西方近现代巡视制度和中国古代巡视制度存在哪些不同点,对今天有什么启示?

(11分)

41.(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弗兰克的《白银帝国》在中国风靡一时,其主要观点认为:

自古以来,这个世界便存在着一个贸易圈:

非洲—亚欧贸易圈,新航路的开辟只是为这个古老存在的贸易圈带去了白银并形成了资本,从而开拓并形成了世界市场。

而中国由于是世界上最大的白银吸纳国家,全球大概最终有1/3—1/2的白银最终流入中国,这个数字大概是7000—10000吨。

而欧洲则因为参与了亚洲的贸易而获利,最终而兴起。

就明朝前期的情形来说,无论是从生产力水平还是人均实力,中国显然已经是“世界的中心”,带动着世界市场的发展。

但最终“东方的衰落先于欧洲的兴起。

请结合所学知识,论证弗兰克关于白银的观点。

(12分)(要求:

围绕作者的观点展开论证;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请考生在第45、46、47、48四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做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做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

45.(15分)【历史上的重大改革】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行政区划的一个主要原则便是依“山川形便”,将自然环境与行政区划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所谓“州郡有时而更,山川千古不易”。

元代以前,行政区独立的自然属性与经济、文化的一体化趋势较强,故往往中央与地方一级行政区的矛盾很大,产生割据局面的时期较多。

从元代开始,中央完全打破了这种原则,采取“犬牙交错”的原则,任意将自然环境差异极大的地区拼成了一个一级行政区,有时往往走向极端。

材料二一般来说,行政区划在元代以前大都是与经济区相吻合的,《汉书•王莽传》所言,“圣王序天文,定地理,因山川民俗以制州界”。

而元代以后,往往经济区与行政区并不完全吻合。

——摘编自蓝勇《中国历史地理》

请回答: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的主要特点。

(6分)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元代“犬牙交错”原则划分行政区的影响。

(9分)

46.(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如果脱离中国近代革命史的全过程来观察问题,那么也许会把辛亥革命看作不过是一朵不结果实的花,但它并不是不结果实的。

——胡绳《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材料二右图是1924年孙中山手书的《黄埔军官学校训词》。

其内容为:

三民主义,吾党所宗。

以建民国,以进大同。

咨尔多士,为民前锋。

夙夜匪懈,主义是从。

矢勤矢勇,必信必忠。

一心一德,贯彻始终。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但它并不是不结果实的”这句话的含义。

(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在辛亥革命胜利后坚持革命的原因。

(9分)

 

47.(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美国参议员约翰逊在参议院就《非战公约》进行辩论时,说它是“无舵之船,无屋宇之街衢,无字之书,无剑之鞘,无指针之钟表,无花朵之花冠……”

                                       ——王明中《评凯洛格非战公约》

 材料二昔日处境坎坷,被人视为鸡肋的《非战公约》却主导了整个(纽伦堡)审判过程……四大国的起诉人无论如何旁征博引,他们都无一例外地求助于《非战公约》……其所倡导的原则与和平运动所秉持的理念找到了契合。

                                     ——王立柱《非战公约历史定位的转变》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约翰逊作出上述评价的依据。

(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人们对《非战公约》的态度有何变化?

分析其原因是什么?

(9分)

48.(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辜鸿铭:

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婚在东洋,仕在北洋。

精通英、法、德、拉丁、希腊、马来亚等9种语言,获13个博士学位,倒读英文报纸嘲笑英国人,说美国人没有文化,第一个将中国的《论语》、《中庸》用英文和德文翻译到西方。

凭三寸不烂之舌,向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大讲孔学,与文学大师列夫·托尔斯泰书信来往,讨论世界文化和政坛局势,被印度圣雄甘地称为“最尊贵的中国人”。

辜鸿铭当初是最先剪辫子的人,辛亥革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