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高中物理第3章原子核与放射性第2节原子核衰变及半衰期教师用书.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312358 上传时间:2022-10-08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152.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版高中物理第3章原子核与放射性第2节原子核衰变及半衰期教师用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版高中物理第3章原子核与放射性第2节原子核衰变及半衰期教师用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版高中物理第3章原子核与放射性第2节原子核衰变及半衰期教师用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版高中物理第3章原子核与放射性第2节原子核衰变及半衰期教师用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版高中物理第3章原子核与放射性第2节原子核衰变及半衰期教师用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版高中物理第3章原子核与放射性第2节原子核衰变及半衰期教师用书.docx

《版高中物理第3章原子核与放射性第2节原子核衰变及半衰期教师用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版高中物理第3章原子核与放射性第2节原子核衰变及半衰期教师用书.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版高中物理第3章原子核与放射性第2节原子核衰变及半衰期教师用书.docx

版高中物理第3章原子核与放射性第2节原子核衰变及半衰期教师用书

第2节 原子核衰变及半衰期

学习目标

知识脉络

1.知道什么是放射性及放射性元素.

2.知道三种射线的本质和特性.(重点、难点)

3.知道原子核的衰变和衰变规律.(重点)

4.知道什么是半衰期.(重点)

天然放射现象的发现及放射线的本质

1.天然放射现象的发现

(1)天然放射现象:

物质能自发地放出射线的现象.

(2)放射性:

物质放出射线的性质,叫做放射性.

(3)放射性元素:

具有放射性的元素,叫做放射性元素.

(4)天然放射现象的发现:

1896年,法国物理学家贝可勒尔发现了天然放射现象.

2.放射线的本质

(1)如图321所示,让放射线通过强磁场,在磁场的作用下,放射线能分成3束,这表明有3种射线,且它们电性不同.带正电的射线向左偏转,为α射线;带负电的射线向右偏转,为β射线;不发生偏转的射线不带电,为γ射线.

图321

(2)α射线是高速运动的氦原子核粒子流,有很强的电离作用,但是穿透能力很弱.一张铝箔或一张薄纸就能将它挡住.

(3)β射线是高速运动的电子,穿透能力较强,但电离作用较弱.能穿透几毫米厚的铝板.

(4)γ射线是波长很短的电磁波,穿透能力很强,但电离作用很弱.能穿透几厘米的铅板.

1.放射性元素发出的射线可以直接观察到.(×)

2.放射性元素发出的射线的强度可以人工控制.(×)

3.α射线的穿透本领最强,电离作用很弱.(×)

天然放射现象说明了什么?

【提示】 天然放射现象说明了原子核具有复杂的内部结构.

1.三种射线的比较如下表

种类

α射线

β射线

γ射线

组成

高速氦核流

高速电子流

光子流

(高频电磁波)

带电荷量

2e

-e

0

质量

4mp

mp=1.67×10-27kg

静止质量为零

速度

0.1c

0.9c

c

在电场或磁场中

偏转

与α射线

反向偏转

不偏转

贯穿本领

最弱用纸能挡住

较强穿透几毫米的铝板

最强穿透几厘米的铅板

对空气的电离作用

很强

较弱

很弱

在空气中的径迹

粗、短、直

细、较长、曲折

最长

通过胶片

感光

感光

感光

2.三种射线在电场和磁场中的偏转

(1)在匀强电场中,γ射线不发生偏转,做匀速直线运动,α粒子和β粒子沿相反方向做类平抛运动,在同样的条件下,β粒子的偏移大,如图322所示.

图322

位移x可表示为x=

at2=

·

2∝

所以,在同样条件下β粒子与α粒子偏移之比为

×

×

=37.

(2)在匀强磁场中:

γ射线不发生偏转,仍做匀速直线运动,α粒子和β粒子沿相反方向做匀速圆周运动,且在同样条件下,β粒子的轨道半径小,如图323所示.

图323

根据qvB=

得 R=

所以,在同样条件下β粒子与α粒子的轨道半径之比为

×

×

.

1.(多选)关于天然放射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α射线是由氦原子核组成的

B.β射线的穿透能力最强

C.γ射线是波长很短的电磁波

D.β射线本质是高速电子流

【解析】 α射线本质是氦核,A正确;β射线本质是高速电子流,D正确;γ射线是波长很短的电磁波,C正确;α射线的电离作用最强,γ射线的穿透能力最强,B错误.

【答案】 ACD

2.一置于铅盒中的放射源发射出的α、β和γ射线,由铅盒的小孔射出,在小孔外放一铝箔,铝箔后的空间有一匀强电场.进入电场后,射线变为a、b两束,射线a沿原来方向行进,射线b发生了偏转,如图324所示,则图中的射线a为________射线,射线b为________射线.

图324

【解析】 在三种射线中,α射线带正电,穿透能力最弱,γ射线不带电,穿透能力最强,β射线带负电,穿透能力一般,综上所述,结合题意可知,a射线应为γ射线,b射线应为β射线.

【答案】 γ β

3.(多选)将α、β、γ三种射线分别射入匀强磁场和匀强电场,图中表示射线偏转情况正确的是(  )

【解析】 已知α粒子带正电,β粒子带负电,γ射线不带电,根据正、负电荷在磁场中运动受洛伦兹力方向和正、负电荷在电场中受电场力方向可知,A、B、C、D四幅图中α、β粒子的偏转方向都是正确的,但偏转的程度需进一步判断.带电粒子在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其半径r=

将数据代入,则α粒子与β粒子的半径之比

·

·

×

×

=371,A对,B错;带电粒子垂直进入匀强电场,设初速度为v0,垂直电场线方向位移为x,沿电场线方向位移为y,则有x=v0t,y=

t2,消去t可得y=

对某一确定的x值,α、β粒子沿电场线偏转距离之比

·

·

×

×

,C错,D对.

【答案】 AD

判断三种射线性质的方法

(1)射线的电性:

α射线带正电、β射线带负电、γ射线不带电.α、β是实物粒子,而γ射线是光子流,它是波长很短的电磁波.

(2)射线的偏转:

在电场或磁场中,通过其受力及运动轨迹半径的大小来判断α和β射线偏转方向,由于γ射线不带电,故运动轨迹仍为直线.

(3)射线的穿透能力:

α粒子穿透能力较弱,β粒子穿透能力较强,γ射线穿透能力最强,而电离作用相反.

原子核的衰变

1.衰变:

原子核由于放出α射线或β射线而转变为新核的变化.

2.衰变形式:

常见的衰变有两种,放出α粒子的衰变为α衰变,放出β粒子的衰变为β衰变,而γ射线是伴随α射线或β射线产生的.

3.衰变规律

(1)α衰变:

X→

He+

Y.

(2)β衰变:

X→

e+

Y.

在衰变过程中,电荷数和质量数都守恒.

4.衰变的快慢——半衰期

(1)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有半数发生衰变需要的时间叫做半衰期.

(2)元素半衰期的长短由原子核自身因素决定,与原子所处的物理、化学状态以及周围环境、温度无关.

1.原子核的衰变有α衰变、β衰变和γ衰变三种形式.(×)

2.在衰变过程中,电荷数、质量数守恒.(√)

3.原子所处的周围环境温度越高,衰变越快.(×)

有10个镭226原子核,经过一个半衰期有5个发生衰变,这样理解对吗?

【提示】 不对.10个原子核数目太少,它们何时衰变是不可预测的,因为衰变规律是大量原子核的统计规律.

1.衰变实质

α衰变:

原子核内两个质子和两个中子结合成一个α粒子,并在一定条件下作为一个整体从较大的原子核中抛射出来,产生α衰变.2

n+2

H―→

He.

β衰变:

原子核内的一个中子变成一个质子留在原子核内,同时放出一个电子,即β粒子放射出来.

n―→

H+

e.

2.确定原子核衰变次数的方法与技巧

(1)方法:

设放射性元素

X经过n次α衰变和m次β衰变后,变成稳定的新元素

Y,则衰变方程为:

X―→

Y+n

He+m

e

根据电荷数守恒和质量数守恒可列方程:

A=A′+4n,Z=Z′+2n-m.

以上两式联立解得:

n=

,m=

+Z′-Z.

由此可见,确定衰变次数可归结为解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

(2)技巧:

为了确定衰变次数,一般先由质量数的改变确定α衰变的次数(这是因为β衰变的次数多少对质量数没有影响),然后根据衰变规律确定β衰变的次数.

3.对半衰期的理解

(1)意义:

表示放射性元素衰变的快慢.

(2)半衰期公式:

n=N

,m=M

式中N、M表示衰变前的原子数和质量,n、m表示衰变后的尚未发生衰变的原子数和质量,T1/2表示衰变时间,τ表示半衰期.

4.适用条件:

半衰期是一个统计概念,是对大量的原子核衰变规律的总结,对于一个特定的原子核,无法确定其何时发生衰变,半衰期只适用于大量的原子核.

5.应用:

利用半衰期非常稳定的特点,可以测算其衰变过程,推算时间等.

4.(多选)某原子核的衰变过程A

B

C,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导学号:

64772042】

A.核C比核A的质子数少1

B.核C比核A的质量数少5

C.原子核为A的中性原子的电子数比原子核为B的中性原子的电子数多2

D.核C比核B的中子数少2

【解析】 原子核A经过一次β衰变和一次α衰变变为原子核C的衰变方程为:

A

,由此可知核C比核A的质子数少1,质量数少4,A正确,B错误;原子核为A的中性原子的电子数比原子核为B的中性原子的电子数少1,C错误;核C比核B的中子数少2,核C比核A的中子数少3,D正确.

【答案】 AD

5.(多选)由于放射性元素

Np的半衰期很短,所以在自然界一直未被发现,只是在使用人工的方法制造后才被发现.已知

Np经过一系列α衰变和β衰变后变成

Bi,下列论断中正确的是(  )

A.

Bi的原子核比

Np的原子核少28个中子

B.

Bi的原子核比

Np的原子核少18个中子

C.衰变过程中共发生了7次α衰变和4次β衰变

D.衰变过程中共有4个中子转变为质子

【解析】 

Bi的中子数为209-83=126,

Np的中子数为237-93=144,

Bi的原子核比

Np的原子核少18个中子,A错、B对;衰变过程中共发生了α衰变的次数为

=7次,β衰变的次数是2×7-(93-83)=4次,C对,此过程中共发生了4次β衰变,因此共有4个中子转变为质子,D正确.

【答案】 BCD

6.放射性同位素14C被考古学家称为“碳钟”,它可以用来判定古生物体的年代,此项研究获得1960年诺贝尔化学奖.

(1)宇宙射线中高能量的中子碰到空气中的氮原子后,会形成不稳定的

C,它很容易发生衰变,放出β射线变成一个新核,其半衰期为5730年,试写出14C的衰变方程;

(2)若测得一古生物遗骸中的

C含量只有活体中的25%,则此遗骸距今约有多少年?

【解析】 

(1)

C的β衰变方程为:

C―→

e+

N.

(2)

C的半衰期τ=5730年.

生物死亡后,遗骸中的

C按其半衰期变化,设活体中

C的含量为N0,遗骸中的

C含量为N,则

N=

N0,

即0.25N0=

N0,故

=2,t=11460年.

【答案】 

(1)

C―→

e+

N

(2)11460年

1.衰变过程遵循质量数守恒和电荷数守恒.

(1)每发生一次α衰变质子数、中子数均减少2,质量数减少4.

(2)每发生一次β衰变中子数减少1,质子数增加1,质量数不变.

2.利用半衰期公式解决实际问题,首先要理解半衰期的统计意义,其次要知道公式建立的是剩余核的质量与总质量间的关系.

学业分层测评(九)

(建议用时:

45分钟)

[学业达标]

1.(多选)关于天然放射现象和对放射性的研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α射线和β射线在电场或磁场中偏转说明它们是带电粒子

B.原子核不是单一的粒子

C.γ射线一定伴随α射线或β射线而产生

D.任何放射性元素都能同时发出三种射线

【解析】 带电粒子以一定的初速度垂直进入电场或磁场能发生偏转,α射线和β射线能在电场或磁场中偏转说明它们是带电粒子,故A正确;放射现象说明原子核的可变性,即原子核不是单一粒子,具有复杂的结构,故选项B正确;γ射线是原子核在发射α射线或β射线时多余的能量以γ射线的形式产生的辐射,因此γ射线是伴随(不是一定伴随)α射线或β射线而放出的,C、D均错误.

【答案】 AB

2.(多选)关于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是放射源质量减少一半所需的时间

B.是原子核半数发生衰变所需的时间

C.与外界压强和温度有关

D.可以用于测定地质年代、生物年代等

【解析】 原子核的衰变是由原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