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小说文本阅读系列训练描写人物形象的手法共12篇附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117511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48.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小说文本阅读系列训练描写人物形象的手法共12篇附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高考小说文本阅读系列训练描写人物形象的手法共12篇附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高考小说文本阅读系列训练描写人物形象的手法共12篇附答案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高考小说文本阅读系列训练描写人物形象的手法共12篇附答案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高考小说文本阅读系列训练描写人物形象的手法共12篇附答案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小说文本阅读系列训练描写人物形象的手法共12篇附答案解析.docx

《高考小说文本阅读系列训练描写人物形象的手法共12篇附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小说文本阅读系列训练描写人物形象的手法共12篇附答案解析.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小说文本阅读系列训练描写人物形象的手法共12篇附答案解析.docx

高考小说文本阅读系列训练描写人物形象的手法共12篇附答案解析

高考小说文本阅读系列训练:

描写人物形象的手法

(共12篇,附答案解析)

1、传   说

田双伶

  蛇一样细细长长的柳林巷,住着十几户人家,门前都种着凌霄,绿色的藤蔓蜿蜒地攀在院墙上,稠密的叶子里露着一簇簇繁密的凌霄花,像一个女子心怀着满腹沉甸甸的心事。

  没人注意到苏丝黄是哪天搬到这条小巷里的。

那天下着雨,她提着一个小行李箱,擎着一把小伞,像旧片里逃难的上海女子,千里迢迢到老城投奔远亲来了。

  周老太太看到苏丝黄怯生生地站在藤萝下,忙把她让进了屋。

苏丝黄是看了报纸上的启事寻到这个四合院来的。

周老太太住着上房,厢房都租出去了,只剩西边一小间。

打开门,苏丝黄把行李提了进去。

细细打扫了一番,她又出去买了新的床单被子,屋子已收拾得干净雅致了。

  周老太太趁着给她送椅子,就问,在这地方就没有亲戚啊?

  苏丝黄小巧的嘴唇微微地抿起来,摇了摇头。

周老太太就停了口,眼角扫见桌上的青花瓷瓶里,插着一支竹笛。

周老太太就问,啊呀,这笛子真好,是紫竹的吧?

  苏丝黄说,是啊,这个音色很好的。

  巷里的汤家男人也会吹笛子呢,以前在电视上看到过。

他穿着长衫,还有一个顶好看的女人在弹琴,啊呀,好听得很。

周老太太陶醉着,真的和传说里的一样,才子佳人呢。

  哦,是吗?

苏丝黄没抬头。

她告诉周老太太,她也会弹琴,最近在学院附近带了一个音乐班,教的是古琴。

  小城的盛夏便是绵绵的雨季。

每天清晨,苏丝黄就抱着一打琴谱擎着那把紫色小伞出门。

那天在巷口,迎面走来了汤家男人,苏丝黄定定地望他一眼。

汤家男人看见了苏丝黄,惊了一下,目光无措地落到地面,轻声说,哦,这雨下得……苏丝黄垂了眼帘,长长的睫毛颤动着,低头走了过去。

  电视里正热播赵雅芝主演的《新白娘子传奇》。

吃过晚饭,周老太太就喊苏丝黄到屋里看电视。

苏丝黄给周老太太剥着荔枝,看白娘子和许仙在断桥边相遇,西湖里满池的荷叶舒展,荷花盛开。

那个雨天啊……

  晚饭后乘凉,邻家两个女人来周老太太家串门,说着笑着,一会儿声音就低下去了,说的是汤家的事情。

苏丝黄拿了两条长裙去院子里洗。

那汤家两口子脾性好,面上都不说,夜里也吵得凶呢。

传说是汤家男人以前在杭州和一个女人情意好得很,可老太太偏偏害了这种费钱的慢性病,身边全靠汤家女人伺候着。

……听说一直有人寄钱过来,老太太在那边没亲戚,猜想是那个女人的。

哎呀,好可怜,汤家男人能走得了么……许久,忽而周老太太摇了摇扇子,高声说着,啊呀呀,传说,传说,不是真的啦……苏丝黄紧抿着唇,朦胧的光影里,疏叶间一簇簇的凤仙花微微颤着。

  那天下了一夜的雨,清晨的阳光刚刚洒下来的时候,一个女人提着篮子从门前一晃而过,篮子里装着白嫩嫩的豆腐、活的鱼和水灵灵的青菜。

周老太太见她走了过去,压低了嗓子说,哦,她就是汤家女人。

苏丝黄紧紧地抿起了唇。

  苏丝黄回屋待了一会儿,出门去摘院外墙上拖着的扁豆叶子,用来染红指甲卷花草汁儿用。

她往巷里望去,隔着两个藤萝掩映着的院门,一会儿女人搬了凳子坐在门口,择竹筐里的豆角,汤家男人也推着轮椅出来了,轮椅上坐着病恹恹的汤老太太。

苏丝黄随手摘了几片叶子就转身进了院子。

  晚上,苏丝黄掐了一把凤仙花,来找老太太要白矾。

老太太正在看电视,屏幕上赵雅芝饮了雄黄酒,被叶童扶进帐子里,霎时烟雾蒸腾弥漫……一条白色的巨蛇在痛苦地翻转腾挪……苏丝黄眉宇间隐隐地皱了一下子。

啊呀呀,都是电视上演的,传说只能是传说罢了。

传说好吗?

还是平平常常安安分分过日子好。

周老太太口里唠叨着,起身去里屋找白矾。

苏丝黄接过白矾就转身回了屋。

墙角蛐蛐儿的鸣叫声渐渐低消的时候,她屋里的灯光也暗了下去。

  除了周老太太,院子里没人注意苏丝黄哪天搬走的。

那天雨下得很密,苏丝黄的身影从那藤蔓处消失了。

  

11.小说第一段文字对于全文有什么作用?

(4分)

12.作者为什么以“传说”为题?

试分析其理由。

(6分)

13.小说中是如何描写汤家女人的?

试加以简析。

(4分)

14.小说的结局是感伤的,但整篇小说却充溢着美感。

试探究其原因。

(6分)

11.交代了小说故事发生的地点,奠定了小说感伤的感情基调,隐喻了苏丝黄内心复杂的情感,为下文情节发展预留伏笔。

(一点1分,意思对即可。

12. 小说中多次写到白娘子的传说;小说中苏丝黄和汤家男人的爱情故事就像传说中的才子佳人的故事;小说中以周老太太的话将传说和现实进行比照,是情节发展的转机,也揭示了小说的主旨。

(一点2分。

13.运用了侧面描写与正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

先是通过邻家女人的谈论表现汤家女人的贤惠、孝顺;再通过其购买的菜等暗衬其水灵白嫩、富有生气;最后通过择菜等动作描写表现其勤劳贤淑。

(一点1分,如果学生把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分开答并作简析,每点2分)

14.小说的主要人物都是真的、善的、美的,有着人性、人情的美好。

小说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都是美的。

小说的结局虽然是感伤的,但未尝不是最好的结局,有着生活的朴素美。

小说多处运用了意象叠合、隐喻、前后照应等手法,有着含蓄蕴藉、回环往复之美。

小说语言清新淡雅,感情哀而不伤,有着婉约美。

(答对一点得2分,答到任意三点即可。

 

2、树王(节选)

阿城

   树王的叶子在烈日下有些垂,但仍微微动着。

有鸟从远处缓缓飞来,近了,箭一样射进树冠里去,找不到踪影。

不一会儿,又忽地飞出一群,前后上下地绕树盘旋,叫声似乎被阳光罩住,干干的极短促。

一亩大小的阴影使平地生风,自成世界,暑气远远地避开,不敢靠近。

   我们向这棵树王走去。

待有些走近了,才发现巨大的树根间,坐着一个小小的人。

那人将头缓缓扬起,我心中一动:

是肖疙瘩。

肖疙瘩并不站起来,将双肘盘在膝上,眼睛直直地望着我们,一个脸都是紧的。

李立望望树说:

“老肖,你说这树,从什么地方砍呢?

”肖疙瘩只直直地望着李立,嘴紧紧地闭成一条线。

李立招呼我们说:

“来吧。

”便绕开肖疙瘩,走到树王的另一侧,用眼睛上下打量了一下,扬起手中的刀。

   肖疙瘩忽然说话了,那声音模糊而陌生:

“那里不是砍的地方。

”李立转过头来看着肖疙瘩,将刀放下,有些惊奇地问:

“那你说是哪儿呢?

肖疙瘩仍坐着不动,只把左手微微抬起,拍一拍右臂:

“这里。

”李立不明白,探过头去看,矮短的肖疙瘩张开两支胳膊,稳稳地立起来,站好,又用右手指住胸口:

“这里也行。

”我也觉得心忽然跳起来,大家都呆住,觉得还是太阳底下暖和。

   李立有些恼了,想一想,又很平和地说:

“这棵树砍不得吗?

”肖疙瘩手不放下,静静地说:

“这里砍得。

”李立真的恼了,冲冲地地说:

“这棵树就是要砍倒!

它占了这么多地方。

这些地方,完全可以用来种有用的树!

”肖疙瘩问:

“这棵树没有用吗?

”李立说:

“当然没有用。

它能干什么呢?

烧柴?

做桌椅?

盖房子?

”肖疙瘩说:

“我看有用。

我是粗人,说不来有什么用。

可它长成这么大,不容易。

它要是个娃儿,养它的人不能砍它。

这棵树要留下来,一个世界都砍光了,也要留下一棵,有个证明。

”李立问:

“证明什么?

”肖疙瘩说:

“证明老天爷干过的事。

”李立哈哈笑了:

“人定胜天。

老天爷开过田吗?

没有,人开出来了,养活自己。

老天爷炼过铁吗?

没有,人炼出来了,造成工具,改造自然,当然包括你的老天爷。

   肖疙瘩不说话,仍立在树根当中,李立微笑着,招呼我们。

我们都松了一占气,提了刀,走近大树。

李立抬起刀,说:

“老肖,帮我们把这棵树王砍倒吧。

”肖疙瘩一愣,看着李立,似乎有些疑惑,随即平静下来。

   李立举起刀,全身拧过去,刀从肩上扬起,寒光一闪,却没有砍下的声响。

大家眨一下眼,才发现肖疙瘩一双手早钳住李立的刀,刀离树王只有半尺,李立挣了一下。

我心下明白,刀休想再移动半分。

李立狂吼一声:

“你要干什么?

”浑身扭动起来,刀却生在肖疙瘩手上,肖疙瘩将嘴闭住,脸胀得青亮青亮的,筋在腮上颤动。

大家“呀”的一声,纷纷退后静下来。

   寂静中忽然有支书的说话声:

“肖疙瘩!

你疯了!

”大家回头一看,支书远远地过来,队长仍站在原地,下巴垂下来。

支书走近了,指一指刀:

“松开!

”李立松开刀,退后了半步。

肖疙瘩仍捏着刀,不说话,不动,立着。

支书说:

“肖疙瘩,你够了!

”说着伸出手:

“把刀给我?

”肖疙瘩不看支书,额头渗出寒光,那光沿鼻梁漫开,眉头急急一颤,眼角抖起来,慢慢有一滴亮。

   支书走开,又回过身,缓缓地说:

“老肖哇,你不是糊涂人,你种你的菜,树你管得了吗?

农场的事,国家的事,你管得了吗?

老肖,这砍树的手艺,全场你最拿手,要不你怎么落个‘树王’的称呼呢?

”肖疙瘩缓缓地松下来,脸上有一道亮亮的痕,喉咙提上去,久久不下来。

我们都呆了,眼睛干干地定着。

原来护着树根的这个矮小汉子,才是树王!

   真树王呆呆地立着,一动不动,手慢慢松开,刀哐当一声落在树根上。

余音沿树升上去,正要没有,忽然如哭声一般,十数只鸟箭一样,发一阵喊,飞离大树,今儿斜斜地沿山势滑飞下去,静静地又升起来,翅膀纷纷抖动,散乱成一团黑点,越来越小,越来越小。

(选自《阿城精选集》,有删改)

13.小说第一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6分)

14.文中两处画线的句子分别表现了肖疙瘩怎样的精神状态?

请简要分析。

(4分)

15.文章反复写到肖疙瘩身材矮小,请说明这一细节在全文中的主要作用。

(4分)

16.结合全文,探究题目“树王”的深刻意蕴。

(6分)

13.小说第一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6分)

描写了烈日下树王的高大茂盛,树上群鸟飞鸣的和谐景象,突出了自然的神圣与伟大;

引出了下文肖疙瘩以命护树的情节;

和结尾形成对比,暗示了树王被砍的命运。

评分建议:

每点2分。

14.文中两处画线的句子分别表现了肖疙瘩怎样的精神状态?

请简要分析。

(4分)

第一处,面对李立的软硬兼施,短暂的惶惑过后又恢复平静,体现他的坚毅与淡定。

(2分)

第二处,支书的批评让他无力改变结局,体现了护树不成的无奈与痛心。

(2分)

15.文章反复写到肖疙瘩身材矮小,请说明这一细节在全文中的主要作用。

(4分)

以肖疙瘩的矮小,反衬“树王”高大茂盛;

反衬肖疙瘩的高尚与勇敢;

为肖疙瘩是真树王出人意料作铺垫;

也表明了在社会洪流中,个人力量的薄弱与抗争的无力。

评分建议:

每点1分。

16.结合全文,探究题目“树王”的深刻意蕴。

(6分)

树王即巨树,象征着自然的伟力,是肖疙瘩的情感依托。

(2分)

树王也是肖疙瘩的称号,爱树护树,懂得尊重和保护自然,是名副其实的树王。

(2分)

通过树王即将被砍,“真树王”竭力抗争但无法保护树王的故事,揭示了人对自然的戕害,批判了人定胜天的错误观念,呼吁人们敬畏和爱护自然,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2分)

 

3、壮 别

刘连群

高彤练功戳伤了拇指,被送进了医院。

三九天,在院子里练背后接枪,手指都冻僵了。

枪尖笔直地扎在竖起的、胡萝卜似的指头上,指甲根劈成了两半。

消息传来,京剧团的同事纷纷去看望。

在医院扑了个空,又赶到小高家里。

小高光着头,只穿一身猩红的绒衣裤,眼望天空,把大枪朝上一扔,刷刷连走两个“鹞子翻身”,左手伸到背后,张开。

大枪翻个跟头,尖朝下箭似地落,银光在手的部位一闪,啪哒,掉在地上了。

没接住。

手,缠着雪白纱布的左手,顿时化出一朵血红的桃花。

小高仿佛没有感觉,弯腰拾起大枪,走回到原来的位置,一张冻得刷白的娃娃脸又朝天上望去……

这,这不是玩儿命吗?

大家面面相觑,窃窃议论。

这孩子急眼了,拼命了。

于是提到了马盛春,剧团里唯一不在场的著名人物。

半个多月以前,团长老杨找马盛春商量,给小高排《马超》,春节演出。

按戏班的规矩,动主演的拿手戏,是应该和他本人打招呼的。

马盛春五十八岁了,两鬓斑白,面容清癯,依然每天练功。

那天他正在耍花枪,穿着厚底靴子,比老杨高出整整一头。

吊眼角朝下一瞥,问道:

“这是团部的决定?

“还没哪,”老杨乐呵呵地摆手,“这只是我的一个想法,培养青年嘛。

马盛春嘴抿成个“一”字,沉吟半晌,猛不丁问道:

“他行吗?

“他不是学过么,又经常看你……”

“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判决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