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心理学》冲刺复习题附答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311296 上传时间:2022-10-08 格式:DOCX 页数:62 大小:68.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心理学》冲刺复习题附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心理学》冲刺复习题附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心理学》冲刺复习题附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心理学》冲刺复习题附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心理学》冲刺复习题附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心理学》冲刺复习题附答案.docx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心理学》冲刺复习题附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心理学》冲刺复习题附答案.docx(6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心理学》冲刺复习题附答案.docx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心理学》冲刺复习题附答案

第一章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心理学:

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学科

研究心理的目的:

对人的心理做出客观描述、正确解释、准确预测和有效控制。

心理

过程

认知过程

1.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即信息加工的过程;

2.人类最基本的心理过程;

3.感知觉、记忆、想像、思维、言语

情绪情感过程

1.人对事物的态度和体验,是人的需要得到满足与否的反映;2.喜、怒、哀、惧;

意志过程

克服困难,作出努力

心理

状态

注意

1.人在某一时刻的心理活动特征;

2.伴随认知、情感、意志的心理状态

人格

个性倾向性

1.人从事各项活动的基本动力,决定人态度、行为的积极性与选择性;以人的需要为基础,以世界观为指导的动力系统

2.对个性变化和发展起推动和定向作用,是人格的核心;

3.需要、动机、兴趣、爱好、态度、志向、理想、信仰和价值观

个性心理特征

1.个体在社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成分;

2.能力、气质、性格(个性心理特征的核心)

自我意识

1.自己对自己的认识;认识自己的心理、生理、社会关系

2.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

1.1.1能力的分类:

(能够使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的一种心理特征)

根据能力活动领域不用分为:

一般能力:

也叫认知能力,指智力、感知、记忆等能力。

特殊能力:

专门能力,如数学能力,文学能力,表演能力等

抽象概括能力是智力的核心,创造能力是智力的高级表现

根据能力产生的性质分为:

模仿能力;创造能力

根据能力表现形式不同分为:

认知能力:

人脑加工、存储、提取信息的能力。

计算是认知能力;

操作能力:

操作肢体完成各项活动的能力;

社交能力:

社会交往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

根据能力的发展趋势不同分为:

流体能力:

流体智力。

信息加工和问题解决过程中表现出的能力。

先天的,稳定,先增后降,演绎推理,记忆力等。

晶体能力:

晶体智力。

一直增长,取决后天,获得语言,数学等知识的能力,与社会文化有关。

1.1.2气质的分类(表现在心理活动速度,强度,稳定性方面的特征)

胆汁质张飞,李逵(兴奋型:

强、不平衡)

优点:

热情、直爽、精力旺盛、勇敢果断、生机勃勃,具有外倾性

缺点:

遇事欠考虑,鲁莽冒失、脾气暴躁、易感情用事,刚愎自用

启示:

教师可以采取直接的方式进行批评,但要有说服力,且不能动怒

注重培养意志力,坚持到底,勇于进取的精神

注意培养学生控制情绪,遇事多考虑等方面的品质

发扬学生勇敢果断,精力旺盛等优点

多血质孙悟空(活泼型:

强、平衡、灵活)

优点:

热情、有朝气、活泼好动、爱交际、有同情心、反应快灵活、适应力强

缺点:

粗枝大叶、浮躁、缺乏一贯性、注意力易转移、缺乏耐心毅力

启示:

针对缺点严厉批评,帮助他们建立合理的学习、生活制度

培养学生克服困难,有始有终的好习惯

发扬优点,培养多方面能力

粘液质唐僧(安静型:

强、平衡、不灵活)

优点:

情绪平稳、安静稳重、考虑问题细致周、自制力强、耐受力高

缺点:

主动性差、缺乏生气、行动迟缓

启示:

耐心教育,使其有足够考虑和反应的时间

鼓励学生主动接受新事物,积极参加各类班级活动,培养其主动交往的能力

发扬学生稳定,踏实肯干等优点

抑郁质林黛玉(抑制型:

弱)

优点:

情绪体验深刻、思维敏锐、想象丰富、观察细致、自制力强

缺点:

情绪抑郁、软弱胆小、举止缓慢、优柔寡断、不善交际、多愁善感,内倾

启示:

采取委婉暗示的方式进行教育,不能公开指责

培养学生主动交往,以及自信的品质

发扬学生思维敏锐,自制力强等优点

补充总结(气质)希波克拉底首先提出气质分类,气质是先天的,无好坏之分

每种气质类型都有发展成不良个性品质的可能性,也有发展成优良个性品质的可能性,教师要帮助学生分析和认识自己气质中的优势与不足,让其善于驾驭自己的气质,充分发挥自己气质中的积极因素,克服其消极因素,将不同类型的学生区别对待,“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才能使不同类型的学生的优势都得到发展,使学生乐于学习,主动学习。

1.1.3性格的结构:

(个人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有好坏之分)

(1)态度特征:

性格最重要组成部分,个体对各方面的态度中表现出的一般特征,对社会,对集体,对个人的态度,对劳动,学习的态度,对个人的态度特征。

(2)意志特征:

自觉调节自己行为的方式和水平表现出的心理特征。

能否自觉控制行为;是否有明确的目的;是否有恒心毅力;勇敢果断还是胆小紧张(都是正反对比)

(3)情绪特征:

个体在情绪表现方面的心理特征。

情绪的强度,稳定性(情绪起伏和波动),持久性与主导心境(主体经常性的情绪状态)方面。

(4)理智特征:

又称认知风格,人在感知、记忆等认知活动中表现出的心理特征。

如感知方面,有人细致入微,有人迟钝疏忽。

思维方面,有人善于独立思考,有人喜欢人云亦云。

第一章2心理学的研究原则

1、客观性原则;科学,实事求是。

2、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研究源于社会实际需要,同时服务于社会,因此必须理论联系实际

3、发展性原则;把心理现象看做是动态的发展变化过程加以研究

4、系统性原则;从整体上把握心理现象

5、伦理性原则;不能伤害、欺骗被研究者

第一章3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1、观察法:

按照研究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观察个体的行为表现,对所观察的事实加以记录和客观的解释,以了解个体心理和行为特征的方法。

心理学研究中最基本,最普遍的方法。

学前儿童学习的主要方法

2、实验法:

有目的地严格控制和创设一定条件来引起被试某种心理现象以进行研究的方法。

控制最严格、应用最广、成就最大的一种方法。

唯一能得到因果关系的方法

3、调查法:

通过回答问题的方式,了解被试者心理活动的方法。

访谈,问卷

4、测验法采用标准化的心理测验量表来测量被试有关的心理品质的研究方法。

5、作品分析法:

教师用来建立学生档案的方法。

 

第一章4心理学的主要流派

心理学的主要流派

心理学流派

人物

研究对象

研究方法

补充

构造主义心理学

铁钦纳

意识

内省法

感觉、意象、激情

机能主义心理学

詹姆士

意识

内省法

意识的作用、功能

行为主义心理学

华生、桑代克、斯金纳

行为

实验法

客观研究(积极)

格式塔心理学

维特海默、考夫卡、苛勒

完形、整体

实验法

 

精神分析心理学

弗洛伊德、埃里克森

动机、无意识

精神分析

释梦、自由联想

人本主义心理学

罗杰斯、马斯洛

人格

 

心理和本质的一致性

1.4.1精神分析学派的主要思想观点

(1)弗洛伊德认为,人类一切个体和社会的行为,都根源于心灵深处的某种欲望或动机,特别是性欲的冲动。

欲望或动机受到压制,是导致精神疾病的重要原因。

(2)他主张采用精神分析的技术(如释梦、自由联想)来发现病人潜在的动机,从而达到治疗精神疾病的目的。

(3)弗洛伊德强调研究人的动机和无意识。

但是他过分强调人的无意识,并且将之完全与意识对立起来,是不合理的。

(4)弗洛伊德将人格结构化分为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

本我:

按照快乐原则发挥作用;自我:

按照现实原则活动;超我:

按照道德原则活动。

(5)弗洛伊德将性心理发展阶段分成口唇期、肛门期、前生殖器期、潜伏期和青春期五个阶段。

补充:

教育叙事研究法:

教育工作者以叙事、讲故事的方式表达对教育的理解。

冯特:

1879年,在莱比锡大学创建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被称为“心理学之父”《生理心理学原理》心理学独立宣言。

 

第二章1身心发展概述

2.1.1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或特征

顺序性:

个体身心发展是由低级到高级,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

教育启示:

对儿童进行教育时,必须遵循由具体到抽象,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低级到高级的顺序,循序渐进,量力而为,不能“揠苗助长”,“凌节而施”,否则有可能损害学生的身心发展,教育要遵循维果斯基提出“最近发展区”的理论(教育走在发展的前面)

阶段性:

人的发展是连续的,每一年龄阶段都有其独特的特征

教育启示:

从小学生实际出发,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具体要求,采取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方法,要根据实际情况区别对待,不能“一刀切”,同时注意各阶段间的衔接和过渡。

不平衡性:

(个体比较),同一方面不同年龄阶段发展不平衡,不同方面,在同一发展时期也是不平衡的。

教育启示:

人的发展有关键期(劳伦兹提出,学习某种技能的最佳期),在关键期内施加教育影响,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因此教育必须适应人的发展的不平衡性,在人的关键期内施加相应的教育影响,促进该素质的发展。

个体差异性:

(群体比较)个体在遗传,环境,教育等方面不同,身心发展也不同。

教育启示:

在教育工作中,教师要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做到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和积极因素,有的放矢的进行教学,是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大的发展。

发展的互补性:

反映个体身心发展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

某一方面受损后,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

教育启示:

进行教育工作时,要结合学生实际,扬长避短,长善救失,注重发现学生的自身优势,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同时,人的精神力量、意志、情绪状态对整个机体能起到调节作用,可以帮助人战胜疾病和困难,使身心依然得到发展。

因此,培养自信和努力的品质是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

2.1.2简述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

(1)遗传素质。

是人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制约着身心发展的水平和阶段。

(2)环境。

是人发展的现实基础,对人的发展起着一定的制约作用,是通过人的内部因素来实现的。

(3)学校教育。

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4)主观能动性。

主观能动性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力,是促进个体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2.1.3身心发展理论

身心发展理论

概念

人物

观点

内发论

人的身心发展主要源于先天遗传

孟子

人之初,性本善

霍尔

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

高尔顿

幼儿心理发展的决定力量是遗传素质

格赛尔

成熟势力说:

成熟机制对人发展起决定作用,双生子爬梯

弗洛伊德

人的性本能是促进发展的根本原因

威尔逊

“基因复制”决定人一切行为的本质力量

外铄论

人的身心发展主要依靠外在力量

荀子

性恶论,化性起伪

洛克

“白板说”

华生

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我可以……

斯金纳

强化可以改造行为或者人格

第二章2小学生身体发育与保健

第二章3小学生心理过程的发展

2.3.1感觉的特性:

感觉:

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感受性:

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受能力

感觉的特性(感觉现象)指的是感觉的相互作用引起的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它有两种形式:

(1)同一感觉的相互作用,包括:

感觉适应(暗适应):

由于刺激的持续作用,导致对刺激的感受性的变化。

感觉对比(马赫带现象):

不同刺激作用于同一感受器,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感觉后像(颜色负后像):

刺激停止,暂时保留的感觉印象

(2)是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包括:

联觉:

一种感觉的感受器受到刺激时,在另一感觉通道也产生了感觉的现象

感觉补偿:

某种感觉缺失后,其他感觉的感受性增强而起到部分弥补的现象。

感觉阈限:

(绝对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值,如20分贝。

差别感觉阈限:

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最小刺激值,如20分贝—25分贝

 

2.3.2知觉

2.3.2.1知觉的特性(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个属性的整体反映)

(1)知觉的选择性:

有选择的对事物个别特征进行加工的过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