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上解一元一次方程合并同类项与移项教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310877 上传时间:2022-10-08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62.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数学上解一元一次方程合并同类项与移项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七年级数学上解一元一次方程合并同类项与移项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七年级数学上解一元一次方程合并同类项与移项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七年级数学上解一元一次方程合并同类项与移项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七年级数学上解一元一次方程合并同类项与移项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级数学上解一元一次方程合并同类项与移项教案.docx

《七年级数学上解一元一次方程合并同类项与移项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数学上解一元一次方程合并同类项与移项教案.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七年级数学上解一元一次方程合并同类项与移项教案.docx

七年级数学上解一元一次方程合并同类项与移项教案

3.2解一元一次方程

(1)──合并同类项与移项

第一课时

课题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会利用合并同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实例的分析,体会一元一次方程作为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的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

开展探究性学习,发展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

会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并会合并同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

教学难点

会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学习,合作探究,学生反馈,老师校正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型

 授新

教学活动

教学环节补充

 一、复习提问

1.叙述等式的两条性质.

2.解方程:

4(x-

)=2.

解法1:

根据等式性质2,两边同除以4,得:

x-

=

两边都加

,得x=

解法2:

利用乘法分配律,去掉括号,得:

4x-

=2

两边同加

,得4x=

两边同除以4,得x=

二、新授

公元825年左右,中亚细亚数学家阿尔、花拉子米写了一本代数书,重点论述怎样解方程.这本书的拉丁文译本取名为《对消与还原》.“对消”与“还原”是什么意思呢?

让我们先讨论下面容,然后再回答这个问题.

问题1:

某校三年级共购买计算机140台,去年购买数量是前年的2倍,今年购买数量又是去年的2倍,前年这个学校购买了多少台计算机?

分析:

设前年这个学校购买了x台计算机,已知去年购买数量是前年的2倍,那么去年购买2x台,又知今年购买数量是去年的2倍,则今年购买了2×2x(即4x)台.

题目中的相等关系

为:

三年共购买计算机140台,即

前年购买量+去年购买量+今年购买量=140

列方程:

x+2x+4x=140

如何解这个方程呢?

2x表示2×x,4x表示4×x,x表示1×x.

根据分配律,x+2x+4x=(1+2+4)x=7x.

这样就可以把含x的项合并为一项,合并时要注意x的系数是1,不是0.

下面的框图表示了解这个方程的具体

过程:

x+2x+4x=140

↓合并

7x=140

↓系数化为1

x=20

由上可知,前年这个学校购买了20台计算机.

上面解方程中“合并”起了化简作用,把含有未知数的项合并为一项,从而达到把方程转化为ax=b的形式,其中a、b是常数.

例:

某班学生共60分,外出参加种树活动,根据任何的不同,要分成三个小组且使甲、乙、丙三个小组人数之比是2:

3:

5,求各小组人数.

分析:

这里甲、乙、丙三个小组人数之比是2:

3:

5,就是说把总数60人分成10份,甲组人数占2份,乙组人数占3份,丙组人数占5份,如果知道每一份

是多少,那么甲、乙、丙各组人数都可以求得,所以本题应设每一份为x人.

问:

本题中相等关系是什么?

答:

甲组人数+乙组人数+丙组人数=60.

解:

设每一份为x人,则甲组人数为2x人,乙组人数为3x人,丙组为5x人,列方程

2x+3x+5x=60

合并,得10x=60

系数化为1,得x=6

所以2x=12,3x=18,5x=30

答:

甲组12人,乙组18人,丙组30人.

请同学们检验一下,答案是否合理,即这三组人数的比是否是2:

3:

5,且这三组人数之和是否等于60.

三、巩固练习

1.课本第89页练习.

(1)x=3.

(2)可以先合并,也可以先把方程两边同乘以2.

具体解法如下:

解法1:

合并,得(

+

)x=7

即2x=7

系数化为1,得x=

解法2:

两边同乘以2,得x+3x=14

合并,得4x=14

系数化为1,得x=

(3)合并,得-2.5x=10

系数化为1,得x=-4

2.补充练习.

(1)足球的表面是由若干个黑色五边形和白色六边形皮块围成的,黑白皮块的数目比为3:

5,一个足球的表面一共有32个皮块,黑色皮块和白色皮块各有多少?

(2)某学生读一本书,第一天读了全书的多2页,第二天读了全书的少1页,还剩23页没读,问全书共有多少页?

(设未知数,列方程,不求解)

解:

(1)设每份为x个,则黑色皮块有3x个,白色皮块

有5x个.

列方程3x+2x=32

合并,得8x=32

系数化为1,得x=4

黑色皮块为4×3=12(个),白色皮块有5×4=20(个).

(2)设全书共有x页,那么第一天读了(

x+2)页,第二天读了(

x-1)页.

本问题的相等关系是:

第一天读的量+第二天读的量+还剩23

页=全书页数.

列方程:

x+2+

x-1+23=x.

四、课堂小结

初学用代数方法解应用题,感到不习惯,但一定要克服困难,掌握这种方法,掌握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其中找等量关系是关键也是难点,本节课的两个问题的相等关系都是:

“总量=各部分量的和”.这是一个基本的相等关系.

合并就是把类型相同的项系数相加合并为一项,也就是逆用乘法分配律,合并时,注意x或-x的系数分别是1,-1,而不是0.

五、作业布置

1.课本第93页习题3.2第1、3

(1)、

(2)、4、5题.

2.练习册.

  学生独

立思考,然后与同伴交流

板书

设计:

3.2解一元一次方程

(1)──合并同类项与移项

x+2x+4

x=140

↓合并

7x=140

↓系数化为1

x=20

教后记:

初学用代数方法解应用题,感到不习惯,但一定要克服困难,掌握这种方法,掌握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

课题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理解移项法,并知道移项法的依据,会用移项法则解方程.

过程与方法

经历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发展抽象、概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认识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是建立相等关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

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发展思维策略,体会方程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

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会用移项法则解方程.

教学难点

对立相等关系.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学习,合作探究,学生反馈,老师校正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型

 授新

教学活动

教学环节补充

一、复习提问

1.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是什么?

2.解方程:

+

=10.

二、新授

问题2:

把一些图书分给某班学生阅读,如果每人分3本,则剩余20本;如果每人分4本,则还缺25本,这个班有多少学生?

分析:

设这个班有x名学生,根据第一种分法,分析已知量和未知量间的关系.

1.每人分3本,那么共分出多少本?

(3x本)

2.共分出3x本和剩余的20本,可知道什么?

答:

这批书共有(3x+20)本.

根据第二种分法,分析已知量与未知量之间的关系.

3.每人分4本,那

么需要分出多少本?

(4x本)

4.需要分出4x本和还缺少25本那么这批书共有多少本?

答:

这批书共有(4x-25)本.

这批书的总数有几种表示法?

它们之间有什么关

系?

本题哪个相等关系可以作为列方程的依据?

这批书的总数是一个定值(不变量)表示它的两个式子应相等.

根据这一相等关系,列方程:

3x+20=4x-25

注意变化中的不变量,寻找隐含的相等关系,从本题列方程的过程,可以发现:

“表示同一个量的两个不同式子相等”.

思考:

方程

3x+20=4x-25的两边都含有x的项(3x与4x),也都含有不含字母的常数项(20与-25)怎样才能使它转化为x=a(常数)的形式呢?

要使方程右边不含x的项,根据等式性质1,两边都减去4x,同样,把方程两边都减去20,方程左边就不含常数项20,即

3x+20-4x-20=4x-25-4x-20

即3x-4x=-25-20

将它与原来方程比较,相当于把原方程左边的+20变为-20后移到方程右边,把原方程右边的4x变为-4x后移到左边.

像上面那样,把等式一边的某项变号后移到另一边,叫做移项.

方程中的任何一项都可以在改变符

号后,从方程的一边移到另一边,即可以把方程等号右边的项改变符号后移到等号的左边,也可以把方程左边的

项改变符号后移到方程的右边,注意要先变号后移项,别忘了变号.

下面的框图表示了解

这个方程的具体过程.

3x+20=4x-2

5

↓移项

3x-4x=-25-20

↓合并

-x=-45

↓系数化为1

x=46

由此可知这个班共有45

个学生.

思考:

上面解方程中“移项”起了什么作用?

答:

“移项”使方程中含x的项归到方程的同一边(左边),不含x的项即常数项归到方程的另一边(右边),这样就可以通过“合并”把方程转化为x=a形式.

在解方程时,要弄清什么时候要移项,移哪些项,目的是什么?

解方程时经常要“合并”和“移项”,前面提到的古老的代数书中的“对消”和“还原”,指的就是“合并”和“移项”.

如果把上面的问题2的条件不变,“这个班有多少学生”改为“这批书有多少本?

”你会解吗?

试试看.

解法1:

从原问题的解答中,已求的这个班有45个学生,只要把x=45代入3x+20(或4x-25)就可以求得这批书的总数为:

3×45+20=13

5+20=155(本)

解法2:

如果不先求学生数,直接设这批书共有x本,又如何布列方程?

这时该用哪个“相等关系”列方程呢?

这批书共有x本,余下20本,共分出(x-20)本,每人分3本,可以分给

人,即这个班共有

人.

这批书有x本,每人分4本,还缺少25本,共需要(x+25)本,可以分给

人,即这个班共有

人.

这个班的人数是一个定值,表示它的两个式子应相等,根据这个相等关系列方程.

=

(你会解这个方程吗?

-

=

+

移项,得

-

=

+

合并,得

=

系数化为1,得x=155.

答:

这批书共有155本.

三、巩固练习

1.课本第91页练习.

(1)解:

移项,得6x-4x=-5+7

合并,得2x=2

系数化为1,得x=1

(2)解:

移项,得

x-

x=6

合并,得-

x=6

系数化为1,得x=-24

2.补充练习.

下列移项对不对?

如果不对,错在哪里?

应当怎样改正?

(1)从3x+6=0得3x=6;

(2)从2x=x-1得到2x-x=1;

(3)从2+x-3=2x+1得到2-3-1=2x-x.

解:

(1)错,移项忘了要变号,应改为3x=-6.

(2)错.原方程中的-1仍然在方程右边,并没有移项,所以不要变号,应改为2x-x-=-1.

(3)正确.

四、课堂小结

1.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是审题和找相等关系,今天解决的这个问题的相等关系不明显,隐含在问题中,表示同一个量的两个式子是相等.这个相等关系可以作列方程的依据.

2.正确理解移项法则,移项中常犯的错误是忘记变号,还要注意移项与在方程的一边交换两项的位置有本质区别,移项的依据是等式性质,在方程的一边交换两项的位置是根据交换律.

五、作业布置

1.课本第93页至第94页习题3.2第2、3(3)(4)、6、7、8题.

2.练习册.

  学生独立思考,然后与同伴交流

板书设计:

3.2解一元一次方程

(2)──合并同类项与移项

移项法则3x+20=4x-25

↓移项

3x-4x=-25-20

↓合并

-x=-45

↓系数化为1

x=46

教后记:

牢记概念有助于后续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