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实行从农田到餐桌的一条龙监管.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0690059 上传时间:2023-08-19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58.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实行从农田到餐桌的一条龙监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实行从农田到餐桌的一条龙监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实行从农田到餐桌的一条龙监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实行从农田到餐桌的一条龙监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实行从农田到餐桌的一条龙监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实行从农田到餐桌的一条龙监管.docx

《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实行从农田到餐桌的一条龙监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实行从农田到餐桌的一条龙监管.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实行从农田到餐桌的一条龙监管.docx

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实行从农田到餐桌的一条龙监管

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实行从农田到餐桌的一条龙监管

  民以食为天。

米面油盐醋等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食品的安全问题,成为自治区政府及职能部门的头等大事之一。

昨日,自治区副主席刘慧部署下阶段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时说,“百日行风整顿”和食品安全整治绝不能搞成雨过地皮湿的“大呼隆”,而是要探索长效机制,实行从农田到餐桌的一条龙监管,确保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作为百日行风整顿的一项重要内容,自治区食品药品、工商、质监、卫生等八部门通力协作,重拳出击,对食品市场进行专项整治,取得了骄人战绩。

各部门从食品生产加工源头入手,严格推行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查源头、端窝点,查处取缔了炼制泔水油、骨脂油窝点11处,食醋勾兑地下制假窝点4家;查获不合格大米、涉嫌不合格白酒、假冒饮料、小食品案等多起。

开展了奶粉产品和大桶饮用水产品等一系列专项抽查、调查。

  会议要求集中查处一批大案要案。

每月开展一项食品安全专项整治,集中没收一批假冒伪劣食品、药品,集中查处一批不法生产经营企业,并公开曝光,以震慑违法犯罪;要在抓好食品安全专项整治的同时,加强食品安全的日常监管工作,研究监管形势,明确监管主体,制定完善食品安全监管的工作制度,建立起统一、权威、高效的食品安全监测体系、认证认可体系、信息交流体系和食品安全应急反应机制等;充分发挥各级政府在食品安全监管方面的作用,实行食品安全属地管理和主管领导问责制。

各地政府必须更多地担负起当地食品安全监管的领导责任,加强组织协调,确保属地食品安全。

  刘慧要求“食品药品放心工程”领导小组切实负起责任,各部门要按照责任分工,最大限度地加强沟通和协调,通过共同努力,逐步形成行政执法、行业自律、舆论监督、群众参与相结合的市场监管体系。

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加强食品安全工作

   新华网北京7月21日电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1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加强食品安全工作。

    会议听取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食品安全工作情况的汇报。

会议指出,食品安全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关系到政府和国家的形象。

各地区、各部门必须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思想,全面履行人民政府的职责,切实把食品安全工作放在突出位置抓紧抓好。

    会议认为,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食品安全问题,近几年一直把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食品等违法犯罪活动作为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的重点。

各地区、各部门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一定成效。

总的看,生产经营假冒伪劣食品案件多发的势头有所遏制,食品安全形势趋于好转。

但是,食品安全问题仍然比较严重。

必须进一步采取坚决果断的措施,加强食品安全工作。

   

(一)大力提高食品工业水平。

调整和优化产品结构,鼓励和扶持名优产品生产,大力整顿食品加工业,严格实施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严格企业生产条件审查,严格按标准组织生产,严格产品出厂检验,关闭和取缔不具备食品安全生产条件的加工企业。

   

(二)从源头上防止农产品污染。

继续推进“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建立统一规范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开展农产品和食品认证工作。

   (三)加强食品流通领域的监管。

全面落实市场巡查制度,严格实行不合格食品退市制度,强化食品安全标识和包装管理,坚决堵塞食品流通领域的监管漏洞。

   (四)切实加强食品安全制度建设。

完善食品安全法制建设,建立健全食品安全标准和检验监测体系,加快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和信息化建设。

   (五)坚持搞好食品安全专项整治。

紧紧围绕群众反映强烈、社会危害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重点抓好粮、肉、菜、果、奶制品、豆制品、水产品以及儿童食品等品种,重点抓好农村和城乡结合部等区域,重点抓好种植养殖、生产加工、批发零售和消费等环节。

要切实维护未成年人、农民和低收入者的利益。

   (六)依法彻底查处大案要案。

集中力量及时查处食品安全案件,依法严惩犯罪团伙和首恶分子,重大典型案件查处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布。

   (七)进一步理顺监管部门职责。

各有关监管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建立严格的食品安全监管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

进一步发挥行业协会和中介组织的自律作用。

   (八)强化地方政府对食品安全监管的责任。

地方各级政府要对当地食品安全负总责,统一领导、协调本地区的食品安全监管和整治工作。

   (九)严格依法行政。

切实加强基层执法队伍建设,做到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

   (十)高度重视做好食品安全宣传和监督工作。

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既要继续揭露、曝光食品安全方面的违法犯罪行为,又要大力宣传优质食品、优良品牌和优秀企业,普及食品安全知识。

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努力营造人人关心食品安全、人人重视食品安全的良好社会氛围。

北京市场有织纹螺流入

近日,有关部门在北京调查时发现,产于沿海部分省市的织纹螺流入本市市场。

依据《食品卫生法》第九条第一款第二项的规定和《北京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规定》第二十六条的规定,市卫生、食品安全办公室、农业渔政、工商等有关部门采取了积极的控制措施,严查进货渠道,加强市场和餐饮业监督管理,责令全市经营者停止购进和销售织纹螺。

有关部门还提醒市民:

由于近期东海、渤海均发生赤潮事件,近期最好少吃织纹螺等贝类产品。

海水污染导致致命毒性

专家昨日告诉记者,织纹螺产生毒素与有毒赤潮有关。

发生有毒赤潮的海域中有大量的有毒海藻,但是织纹螺吃了有毒藻类却不会死亡,反而会把毒素积累在体内。

人一旦吃了这种织纹螺就会中毒。

近期发生多起中毒事件

据食品安全部门统计,近期我国不少地方发生因食用织纹螺而中毒的事件:

7月13日下午,银川市发生了一起大规模食用织纹螺中毒事件,截至19日,已造成约55人食物中毒,一人死亡的严重后果;自6月初至6月11日,福建省共发生5起15人食用织纹螺中毒事件。

据有关资料记载,我国部分地区历史上也发生过因食用织纹螺而中毒的事件:

1967年至1979年,浙江省曾有423人中毒,23人死亡;1994年6月,浙江省曾有51人中毒。

国务院决定全国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近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宣布国务院决定:

从现在起到2005年春节前,在全国范围内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

  据介绍,这次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将以粮、肉、蔬菜、水果、奶制品、水产品为重点品种,广大农村为重点区域,重点抓好食品源头污染治理、生产加工、流通以及消费四个环节,严厉打击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和有毒有害食品的违法犯罪行为。

  通过整治,计划达到37个城市蔬菜农药残留平均超标率下降3~5个百分点;16个城市畜产品“瘦肉精”平均检出度下降到1个百分点内;90%的10大类大中型食品生产企业获生产许可证;500个食品商场(超市)的散装食品经营行为得到规范,注水肉和病害肉现象得到全面遏制;面粉、肉类、儿童食品加工企业基本消除滥用食品添加剂行为等目标,以此来增强消费者食品消费的安全感。

环保餐具合格率为零 记者探访“毒餐盒”源头

  两个月前,北京环保餐具联合组织在追查以滑石粉、碳酸钙甚至废塑料为主要原料的“毒餐盒”来历时,对北京4个城区的4个批发市场的餐具进行了抽查,结果显示:

京城“环保餐具”检测100%不合格。

这些毒餐盒都来自哪里?

本报与北京环保餐具联合组织进行了调查。

  廊坊毒餐盒首发北京

  6月28日,河北廊坊市永清县。

在一家名为永清东兴塑料厂的大院内,记者自称是采购员,被放行进入生产车间。

刚进入第一间原料车间,一股刺鼻的气味扑面而来。

在发出轰鸣声的机器旁,堆满了写有聚乙烯、滑石粉、粗石蜡的袋子。

在另一个车间,七八个打着赤脚的工人正忙着将刚刚压出来的成品餐盒打包。

  拿着一个刚刚下流水线的餐盒,企业老板娘告诉记者:

“我有秘方,试了差不多3个月才试出来。

”据老板娘介绍,一般要添加六七种原料。

至于原料都有什么,老板娘说:

“原料这个问题,谁都不会说。

但包装没问题,要什么有什么。

”记者问:

“真用了你的餐盒,吃出毛病怎么办?

”老板娘答道:

“没事,都是同一个水平,都超标。

  这些垃圾餐盒批发价格只有6分钱左右,而实际上真正的环保餐盒成本在0.15元以上。

据老板娘讲,餐盒大部分都往北京发货,大学里也都用。

  北京环保餐具联合组织负责人告诉记者,多次调查发现,北京、天津以及东北市场流通的劣质环保餐具主要来自河北永清、廊坊、沧州、霸州以及天津等地小型企业或无照经营的个体户,同时有部分来自陕西咸阳、吉林市、山西文水等地的假冒伪劣环保餐具流入北京市场。

  有毒餐盒成分复杂

  在对生产厂家进行暗查之后,记者跟随检测人员分别将在四惠东郊市场几个摊位购买的一批规格、生产厂家不等的环保餐盒送到北京环保餐具联合组织。

“这些餐盒都不合格。

”北京凯发环保中心总工程师董金狮在检测后告诉记者:

“这些餐盒手感生涩,说明原料中塑料片材含量少。

同时,由于成型需要,生产过程中必须加入少量滑石粉或碳酸钙,但为节省成本,一些厂家在原料中加入了过量的滑石粉。

这些东西不溶于酸性物质,吃下后,胃酸不能溶解,久而久之,会形成结石。

去年,因为长期使用不合格餐盒,国内一所小学的学生集体患上结石。

  检测中还发现,一些塑料餐盒中含有回收塑料的成分。

董金狮说,这些餐盒的分子排列与正常不一样,里面加入了诸如工业塑料、输液管等废旧塑料。

而在从市场流入高校的餐盒检测中,蒸发残渣最多的超过规定标准172倍。

据介绍,从近几年开始,市场上出现了一些原料中加入废工业塑料或塑料农药瓶、医院用的塑料针管、药瓶等制成的塑料餐盒,这些垃圾餐盒不但会传播疾病,而且里面含有镉等重金属,被人体吸收后,会损坏肝、肾等器官,还可致癌。

  专家介绍,有毒餐盒在制造过程中,还会加入一种叫偶联剂的物质,人体吸收后会致癌。

贵州每年投入1400万建无公害农产品示范基地

  新华网贵州频道4月26日电贵州从2002年开始,每年投入1400万元重点建设优质稻、反季节蔬菜、优质肉牛、奶业、生态渔业、特色种植、特色养殖和中药材等结构调整示范基地。

目前全省已认定无公害农产品产地43个53万多亩,建立绿色食品生产基地18个70余万亩。

  贵州省农业厅厅长陶性潜日前在全省ADV_CONTENT“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周活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说,贵州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近年来取得较好成绩。

2002年底贵州首批创建的遵义蔬菜以及湄潭、晴隆茶叶等3个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县,已通过验收达标;2003年农业部又批准绥阳蔬菜和余庆茶叶为全国创建无公害农产品生活示范基地县,批准瓮安县实施全国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综合示范区项目。

  总投资上千万元的省、部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正在抓紧建设,目前在建地市级质检机构4个,县级质检站11个。

今年4月,农业部农业环境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对贵阳市的蔬菜农药残留情况进行抽检结果,列全国第二位,仅次于上海。

  全省累计已有23家企业的164个产品获得绿色食品标志证书,获有机食品认证产品6个。

贵阳、遵义、黔南、毕节等市(州、地)的一批无公害生产示范基地,已在农民增收和农业增效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显著的作用。

  贵阳三联乳业有限公司、修文县农业技术开发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在新闻发布会上代表全省49家省内国家级、省级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43个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宣读承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保障消费安全的联名倡议书。

在“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周”期间,贵州将组织有关人员参加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技术卫星远程教育培训;在超市、农贸市场、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等设立现场咨询宣传点;对主要农产品生产基地、批发市场和超市农产品质量安全进行抽检等。

贵州:

11项措施监管食品安全

  记者14日从贵州省食品生产企业产品质量安全大会上获悉,该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出台11条措施,对食品生产企业进行质量安全监管。

  据贵州省质监局局长张梓钟介绍,此前,省质监局曾对597家小麦、大米、食用植物油、酱油、食醋生产加工企业和974家肉制品生产加工企业进行专项调查。

结果表明,被调查的前5类食品生产企业中,不具备基本生产条件的有477家,不具备成品检验能力的有485家,对原材料不把关的有177家,不对产品进行出厂检验的有308家。

在被调查的10类肉制品加工企业中,不具备基本生产条件的574家,不对原材料进行任何形或把关的140家,不进行出厂检验的288家。

  另据了解,截至目前,贵州省小麦等5类食品生产企业中,获得市场准入证的仅83家,10类肉制品企业中还没有获证企业。

因此,质监部门在对食品生产企业实施生产许可证制度、强制性检验制度、市场准入标志制度的同时,还制定了11条措施监管食品质量安全。

  这11条措施是:

开展企业普查,严把源头质量关;严格食品市场准入审查;加强对获证企业和获证产品的后续监管;严格无证查处制度;严格监督抽查整改制度;落实打假责任制;建立辖区企业产品质量分片包干制度和定期巡查制度;建立处理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和机构;严厉查处制售假冒伪劣食品案件;坚挟制止系统内各种违规违纪行为;建立信息报告制度。

功能性饮料有望在今年正式出台首个行业标准

  从上周末在北京召开的中国首届功能饮料论坛上获悉,专家称,功能性饮料有望在今年正式出台首个行业标准。

  在上周五,由中国饮料工业协会和红牛公司共同主办的我国首届全国性的运动与功能饮料专业论坛在北京举行,专为饮料中的某类产品开全国性的专题研讨会,这在我国饮料界可谓是首次。

活跃在国内的十几个功能饮料生产商以及可口可乐、百事可乐等全线型饮料企业都参加了本次论坛。

中国饮料工业协会秘书长赵亚利表示,今年我国功能饮料市场销售总额预计将猛增到30亿元。

  在经过启动期、稳步增长期后,功能饮料目前处于飞跃发展阶段,其中运动饮料、能量饮料和营养素饮料三大类产品发展势头非常不错。

这次论坛上,有关专家透露说,由于功能饮料是国际上通行的提法,我国饮料管理上现将其称为“特殊用途饮料”,但是包括运动饮料、能量饮料、营养素饮料和其他特殊用途饮料四种在内的“功能性”饮料有望实现说法一致,因为具体的标准行业专家正在进行修订,并将于年内上报。

  了解到,在现行国家标准《软饮料的分类》和正在制定的国家标准《饮料通则》中,功能饮料/运动饮料均被归类为特殊用途饮料类,此类饮料基本上是以水为基础,添加氨基酸、牛磺酸、咖啡因、电解质、维生素等调制而成,但是随着行业的扩大,衍生了越来越多的不同分类产品,甚至于叫法不尽相同。

为此,在这次论坛上,业内专家呼吁说,由于去年在非典的刺激下,功能饮料、运动饮料品牌越来越多,但是,并没有在产品特征性、差异化、品牌文化上下工夫,只是一味跟风,市场的扩大需要有规范的行业标准制约,推出一个行业标准已经成为最迫切的事。

美国法律规定,药品、儿童及婴儿食品必须标明保质期。

  在国内时,听到过这样的事:

有的“黑心”商家为了赚钱,竟然模糊食品的保质期,或者将食品的保质期一改再改,结果消费者以为吃的是“美食”,其实却是“毒药”。

到了美国,记者十分好奇,这样一个食品大国是如何严加管理的呢?

  法律规定,只有药品、儿童及婴儿食品必须标明保质期

  记者登录了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的网站,与食品保质期有关的主要法律是上世纪90年代通过的。

这项法律规定,药品、儿童及婴儿食品必须标明保质期。

该法律指出,必须要保证儿童食品达到营养质量标准,药品使用期则是保证药效的发挥。

但是,除此之外,政府并不要求企业标出所有其他食品的保质期。

  再看美国的地方法律。

美国20多个州对容易腐烂的食品,比如奶制品、鸡蛋、肉类等,要求企业标明保质期。

不过,各个州的法律在规定的内容和细节上又有所不同。

马里兰州就要求肉、蛋、奶等必须标明保质期,如果不标,或者不按照保质期销售,就要遭受重罚甚至坐牢。

  没想到,以法制化市场经济闻名的美国,在食品保质期的问题上,联邦法律竟然如此“蜻蜓点水”,全国只有20多个州做了规定,而且各个州还是参差不齐。

这岂不是给厂家、商家太多的空子可钻吗?

可是,记者了解发现,在美国,因为食品超过保质期而使消费者中毒或染病的情况,几乎没听说过。

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激烈的市场竞争使企业严格自律

  原来,美国法律之所以没有搞“一刀切”,是因为美国的市场经济已经非常成熟,消费者也非常理性,所以,除了法律这第一道关之外,还有两把非常重要的保护伞,保护着消费者的利益。

  激烈的市场竞争是第一把保护伞,它使绝大多数企业严格自律。

记者调查了美国几家著名的连锁超市,发现绝大多数食品都标有保质期。

这完全是厂家和商家的自觉行为。

在美国一家著名的连锁超市里,记者询问了一位正在购物的中年女士。

她说:

“如果看不到保质期,我就不会买它。

”如果作假欺骗顾客,商家不仅可能会摊上官司,弄不好被罚个倾家荡产,而且企业的名誉———对他们来说是最值钱的东西———就会荡然无存。

所以,无论是厂家还是商家,都不敢为了蝇头小利铤而走险。

亚拉巴马州零售业协会主席吉姆先生说:

“99%的商家都是诚实的,他们通过销售高质量、新鲜的食品来努力赚钱。

没有哪个零售商敢冒险伤害它宝贵的顾客源。

  在美国,食品的保质期有几种不同的表示。

一般情况下,肉、蛋、奶、面包等容易坏的食品,一般都标“SELLBY”,意即商场只能在这个日期之前销售这些食品。

但是,并不是过了这一天东西就没法吃了,实际上,这个“SELLBY”的日期给消费者购买后的储存、食用留了余地。

像牛奶,过了这个日期后1个星期内仍可以食用,酸奶是2个星期,鸡蛋则长达3个星期。

一般快到这个日期前的一两天,商场就会打折销售。

比如,记者在“超新鲜”连锁超市里看到,当天到期的包装好的肉,3美元一包的现在便宜5美分。

像谷物、盒装的小点心等等,一般都标着“BESTORBETTERIFUSEBY”,意思是说,在这一天之前产品处于质量的最佳期,这之后,食品在一段时间内都不会坏,只不过质量不太好了。

  无论是哪种标法,商家都只能在这些日期前销售食品,一旦过了日期,商场一般就会把它们扔掉。

位于马里兰州罗克维尔市的华人超市———金山超市的黄老板告诉记者,有些厂家由于某些特殊原因,没能及时发货给零售商店,比如罐头食品,保质期两年,在过了一年半后,厂家只能以低于50%的价格出售,然后商家再以非常便宜的价格卖给消费者。

如果商家在保质期前没能都卖出去,就只能直接当垃圾处理了。

根据美国农业部的调查,美国每年大约都会扔掉价值910亿美元的食物,其中很大一部分是由于过了保质期。

一家名叫“消费者报告”的民间组织负责人托德·马科斯说:

“即使法律没有要求他们必须这么做,但这有利于他们的生意。

”毕竟,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信誉才是他们最宝贵的财富。

  消费者非常注意食品质量

  美国的消费者自己撑起了第二把保护伞。

在波士顿开豆腐坊的华人老板孔祥福告诉记者,别看美国的家庭主妇们不上班,可她们大都是大学毕业,非常注意饮食的卫生和营养,经常看各种报纸、杂志、书籍,讲究科学饮食。

的确,美国的大部分消费者都非常注意食品的质量和营养情况。

在超市里,经常能看到主妇们认研究商品上的标签,从营养成分、食用配方,到保质期,所有信息“一网打尽”。

为了让消费者了解食品上各种日期标示方法的意思,许多消费者协会都在自己的网页上作了详细介绍。

如果消费者还有疑问,几乎所有的食品包装上都有免费咨询电话,顾客可以直接向厂家、商家问个究竟。

有了消费者的“火眼金睛”,即便是有商家、厂家想“浑水摸鱼”,恐怕也没有办法了。

中国有“毒”食品上榜黑名单

(二)

  24>驰名中外的山东龙口粉丝传出含强致癌物“碳酸氢铵”!

其粉丝晶莹剔透的效果是用农用碳酸氢铵化肥,甚至用氨水泡制出来的,并使用氧化苯甲增白。

此外,还有粉丝厂以农用碳酸氢铵化肥,把白淀粉提取出来再行制作粉丝,另有工人直接加入腐蚀性强的氨水来提取淀粉。

技术员声称,氨水不仅价格便宜,而且“效果”比碳酸氢铵还好。

食品专家表示,人体摄入含有残留氨的食品后,将转化成亚硝酸盐等致癌物,不仅伤害呼吸、消化系统粘膜,还会破坏人体的中枢系统,产生语言障碍、视力模糊等症状。

日前香港三家最大的超级市场已经停止出售所有的龙口粉丝。

与其同时,新加坡最大连锁超级市场职总平价合作社亦决定今月5日(周二)起,暂时停止售卖中国进口的龙口粉丝。

  25>上海三元“全佳”牌乳酸菌饮料霉菌多得无法用数字计量!

  26>硫磺熏药水泡“卫生”筷!

这些化学物质加入后好多残留在筷子的表面、渗透到筷子里面,会给人体带来很大的危害。

比如硫磺会对人的呼吸道和胃黏膜产生刺激作用,会造成中毒。

工业硫磺里有重金属,像铅或砷会对人的肝脏或肾脏造成严重地破坏。

滑石粉加入后,量的累计会使人得胆结石。

双氧水是强氧化剂,会对人体产生很大的刺激作用。

  27>精心炮制的“黑”木耳!

乌黑发亮的木耳都是用墨汁染过的颜色,“料子”里一般都加糖、淀粉、硫酸铜、硫酸镁,有的时候还加水泥。

为防虫添加作为农药使用的高毒磷化铝。

大部分都是用硫酸铜和硫酸镁来增加黑木耳的重量,因为黑木耳的特点是它的吸溶性很大,很多其它(物质),包括糖、盐都能吸收进去,而这个硫酸铜和硫酸镁这两种物质,一个它比重大,第二个也很溶于水,因此它放到水里以后,黑木耳泡发的时候,就把硫酸铜和硫酸镁吸收进去了。

  28>价格低得出奇的假鸡精!

  29>低质量饮水机!

四成的饮水机存在安全隐患。

低质量饮水桶,用医用废弃塑料制造的饮水桶!

  30>不合格的一次性医疗器具!

  31>多得难以统计的假药............

  32>糖精水巧妙勾兑劣质葡萄酒上市!

  33>果脯蜜饯微生物超标严重,细菌最多的超过了国家标准的100倍!

部分厂家随意乱加对人体有害的防腐剂、超量添加甜蜜素等;另外有的产品的标签不按规定标注,里面明明含有防腐剂、甜蜜素等,但它在标注上不写,欺骗消费者。

  34>添加化工原料“非食用冰醋酸”的山西老陈醋!

因为用了工业冰醋酸以后它可能会产生一些游离矿酸、一些重金属砷、铅超标,轻者食用以后会造成消化不良腹泻,如果长期食用会危害身体健康。

  35>以次充好骡马肉冒充平遥牛肉!

并且食品加工中使用的工业盐亚硝酸钠,亚硝酸钠的用量超过国家标准4倍之多,而亚硝酸钠是一种公认的致癌物质。

  

  36>“敌敌畏”金华毒火腿!

为了防止蚊蝇和生蛆,这些生产商就需要用敌敌畏等违禁药物来浸泡猪腿。

敌敌畏是一种毒性较强的农药,人误服对消化道和胃黏膜有强烈刺激作用,可导致胃黏膜损伤,甚至引起胃出血或胃穿孔。

  37>雕白块、色素扮靓红薯粉条!

  38>湖南有毒猪油大量入市!

  39>“恶心腐竹”大量上市!

看上去干干净净、颜色很“正”的腐竹,不但生产环境肮脏不堪,还大量加入了“吊白块”、“碱性嫩黄口”、“工业明胶”等化学致癌物。

  40>竹笋保鲜用硫磺和工业盐食用造成智力衰退!

硫磺和工业盐是禁止添加的,不能用于直接入口食品的添加剂。

硫磺和工业盐里含有很多重金属,少量食用会导致对人体的内脏造成一定的伤害,大剂量食用会造成智力衰退、呆傻现象生。

  41>太仓肉松的原料使用了死猪肉、母猪肉,并且大量使用了豆粉!

双氧水漂白母猪肉胚病死猪被制成肉松出售。

还要加上添加剂、着色剂等,来改变肉松颜色。

  42>“白白胖胖”的黑心豆芽!

几乎所有生产豆芽的加工点在生产豆芽时都会添加各种化学药品。

像增白剂、保险粉、无根素、增长素等。

这些化学物质在给豆芽厂商带来暴利的同时,也给消费者带来了不安全。

保险粉,学名连二亚硫酸钠,一般常用作工业漂白剂,比如染料、服装、纺织物的漂白。

这些化学物质如果放在食品里,可能会影响消费者的视力、肝脏、肠胃。

更为严重的是,长期食用添加了这种化工原料的食品,会引起多种癌性病变。

国家严禁保险粉作食品添加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