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明公共政策导论》笔记.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9691166 上传时间:2023-07-2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7.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谢明公共政策导论》笔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谢明公共政策导论》笔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谢明公共政策导论》笔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谢明公共政策导论》笔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谢明公共政策导论》笔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谢明公共政策导论》笔记.docx

《《谢明公共政策导论》笔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谢明公共政策导论》笔记.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谢明公共政策导论》笔记.docx

《谢明公共政策导论》笔记

《谢明:

公共政策导论》笔记

公共政策部分

第一讲总论(前三章)

第一章绪论(定义+多种定义+二种解释)

第一节(研究原因~定义)

1、为什么要研究公共政策?

研究公共政策的缘由主要表现在科学、专业和政治三个方面:

(1)从科学角度而言,公共政策原因和结果的分析有助于增进和提高社会领域的知识,增进人们对政治行为和政府治理的理解,从而加深对公共政策本质和规律的认识。

并且公共管理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可以扩大社会科学的广度和深度。

(2)从专业角度而言,能够使人们应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从政治角度而言,它通过提供政治讨论的素材,促进政治意识的提高,从而完善政策制定过程。

★2、什么是公共政策?

公共政策是社会公共权威在特定情境中,为达到一定目标而制定的行动方案和行动准则。

(1)社会公共权威泛指具有特殊权力、能够制定公共政策的政治实体。

(2)特定情境是指特定的历史使其和环境条件,以及公共政策特定的适用范围。

(3)政策目标是政策的灵魂

(4)行动方案是政策的具体性和可操作性。

(5)行动准则是政策的指导性和原则性。

第二节

1.公共空间:

是提供给大众使用的,每个人都有权力在这个空间里活动,于是你的权力知识与他人分享空间,而不是独占空间。

2.公共物品:

是指能够被所有人得到的物品和服务,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

3.公共职能:

就是建立在集体而不是个人基础之上的、用来满足占社会人口大多数的群体需求的一种活动。

4.公共问题:

了解。

★5.公共利益:

(育明教育注:

2009年考察过简答题)是指一定范围内不特定多数人的公共利益。

它包括国家利益、阶级利益、民族利益、集体利益在内的公共物质利益和精神需要。

如果要正确界定公共利益,需要遵循以下几项基本准则:

(1)公共性:

体现公共利益

(2)合理性:

局部与整体、短期与长期、个人利益与私人利益的权衡。

(3)正当性:

听取公众意见、参与

公平性:

得失相当的公平补偿和合理补偿。

★6.公共权力:

一般指由立法、行政、执法、司法等国家和社会的公共机构行使的权力,它在保证社会稳定、维持良性互动和促进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任何非公共的私人权力都无法取代的重要作用。

7.公共秩序:

是指为了维护社会公共生活的正常进行而要求人们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由法律、行政法规、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的规章制度的等共同确定。

主要包括社会管理秩序、生产秩序、工作秩序等。

包括以下基本原则:

(1)正当性:

公共秩序的需要是否比私人利益公共利益更为有利

(2)必要性:

除非必要,否则尽量少侵犯或不侵犯个人利益。

(3)合法性

(4)合理性:

个人损失得到合理补偿。

★第三节怎样从政治角度理解公共政策?

(育明教育注:

重点章节)

1.政治解释:

把公共政策视为一系列程序化的政治企图,或是为了解决或控制政治争端,或是为了确保一致性目标的实现而提供一种理性激励,既包括物质资料方面的问题,还包括伦理道德方面的问题。

2.三种类型:

控制、交易,博弈

(1)控制:

命令;武力

(2)交易:

交换政治利益的基本途径就是讨价还价。

谈判三部曲包括:

A.申明利益,了解各自需求B.创造价值,达到双赢目的C.克服障碍,达成协议

(3)博弈:

政治的博弈观强调的是非权力环境中人们的战略与战术。

它有助于阐述政治活动的参与者在既不彼此控制也无需直接交换利益的的情况下令人费解的竞争和合作行为。

3.三个层面:

(1)微观政治:

指个人、公司和社区向政府有关部门提出政策诉求,努力寻求政府采取有利于他们的行动。

(2)中观政治:

指在某一特定的政策领域内,一些与此相关的立法机构、行政机构和利益群体所形成的互动模式。

(3)宏观政治:

指某些政策问题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并形成了广泛的政策争论。

其特点包括:

A.冲突的范围和影响的程度大大扩展B.解决方式改变C.公众的整体利益更可能得到充分的考虑。

第四节(自由主义+政府干预)p24

5

第三章主体、客体、环境

★第一节(官方4+非官方5)

1、政策主体的定义

直接或间接的参与政策制定过程的个人、团体或组织。

分为官方决策者和非官方决策者。

官方决策者是指那些具有合法权威去制定公共政策的人们,它包括立法机关、行政决策机关、行政执行机关、法院。

非官方决策者是指并不拥有合法权威去做出具有强制力的政策决定的人们,包括利益集团、政党、公民个人、大众传媒、思想库。

2、政策主体有哪些?

其中官方决策者包括什么?

非官方决策者包括什么?

(要重点记忆非官方决策者里面的内容)

(1)官方决策者

①立法机关:

立法机关是政策主体最重要的构成因素之一,其主要职责是立法。

②行政决策机关:

作用越来越突出

③行政执行机关:

不仅能够参与一些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的制定,而且能够通过行政拖拉和无所作为使其他机构制定的法律或政策徒有虚壳。

④法院:

通过司法审查权和法令解释权对公共政策的性质和内容产生巨大影响。

司法审查权是指法院有权审查立法和行政机关的活动是否违宪。

法令解释权是指法院有权解释和决定那些只有抽象的表述且容易引起分歧的法规的含义。

(2)非官方决策者

①利益集团:

是指具有相同价值需求和利益倾向的个人所组成的团体或团体间的联盟。

它代表成员的利益,履行利益表达的功能。

其方式包括:

院外活动、舆论宣传、政治捐款、抗议示威等。

我们需要注意的是,政策制定不应受个别或少数利益集团的操纵。

其对公共政策的影响力由以下因素决定:

A成员数量B财力状况C团体实力

D领导者能力E群体凝聚力F与政府决策层的关系

②政党

现代国家的政治统治大都通过政党政治的途径加以实现,政党常常履行着一种利益聚合的功能,即政党努力将不同利益集团的特定需求转变为一般性可供选择的政策方案。

③公民个人

公民个人参与政策过程的主要途径包括:

以主权者的身份投票、通过代议的形式推举代表参与政策制定、通过威胁手段如示威**反对某项政策的出台、通过参加政治党派和利益集团、通过制造社会舆论或多方游说、以个人的知识活动为政策制定提供理论指导。

④大众传媒

指广播、电视、报纸、报刊、杂志等人们借以表达思想和意愿、传播各种信息的舆论工具,有“第四种权力”之称。

大众传媒通过以下特点使其成为现代社会政策主体

A传媒是传播政府政策意图的有效工具。

B传媒是社会舆论的风向标,有效向政府反映公民所需。

C传媒是社会舆论的导向舵,引导公民的价值取向。

D传媒是社会信息分配的中枢,公众和利益集团借用传媒影响公共政策的制定,传媒利用自己抢先获得信息的优势影响人们掌握信息的数量和质量。

⑤思想库(育明教育注:

2009年考察过名词解释)

思想库,或脑库,是现代政策研究组织的别称,它是政策主体的一个十分独特而又非常重要的构成因素,被认为是现代决策链条中不可缺少的一环。

思想库是由专业人员组成的跨学科、跨领域的综合性政策研究组织,它的出现对改善政策系统和环境、促进决策质量的提高有着积极的影响。

类型:

A官方思想库:

隶属于政府及其职能部门,或作为最高行政长官的智囊团,或隶属于不同的职能部门,或具有相对独立的建制。

B半官方思想库:

一是政府出资重点支持的项目,二是政府与政策研究机构签订合同,三是与政府有关机构有对口挂靠关系的思想库。

C民间思想库:

由民间发起,得到基金会或公司企业赞助的社会性政策研究机构。

D国际思想库:

是由不同国家的学者和官员组成的,以国际问题为研究对象的国际性政策研究组织,其研究涉及人类共同关心的问题。

3、知识鸿沟:

首先获得信息的利益团体或公众在影响公共政策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这种由于信息差异而对政策制定造成不同影响的状况被称为“知识鸿沟”,社会的知识鸿沟越大则社会在公共政策方面具有的影响力的差异越大。

第二节(作用对象+影响范围)

1、什么是政策客体?

政策客体研究的是公共政策的作用对象和影响范围,即所要处理的社会问题和公共政策的目标群体。

2、什么是社会问题?

社会问题有哪些特征?

社会问题就是指实际条件与应有条件之间的偏差,或者是实际状态与社会期望状态之间的差距,而这种偏差或差距往往会导致社会的紧张状态,它超越了个人稳定的环境和范畴,牵涉到较为广泛的社会关系。

特征:

①社会问题是一种客观条件

②社会问题是一种主观认定

③社会问题受价值判断的影响

④社会问题是一个关系到大多数人的问题

⑤社会问题的形成往往具有一个发展的过程

⑥社会问题往往是系统性的问题。

3、社会问题的类型有哪些?

p114

①过失性社会问题:

产生于偏离是社会正常生活和规范的一些过失行为,因为他们与大多数人的生活格格不入,所以这类社会问题很容易被人们识别。

②结构性社会问题:

由社会自身结构不合理所导致的一些社会现象,包括不平等现象和价值观念的变化(核心家庭、环境问题等)

第三节(定义+与公共政策的关系+构成要素+小字)

1、政策环境的定义

是指作用和影响公共政策的外部条件的总和,它涉及诸多因素,从人到物,从自然到社会,从历史到文化,几乎无所不包。

2、公共政策与政策环境的关系是怎样的?

公共政策和政策环境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环境决定和制约政策,起主导作用,环境改善和塑造环境,具有反作用。

①公共政策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由环境的需要而产生的。

②公共政策必须适应政策环境,有什么样的政策环境,就应该有什么样的公共政策。

③政策环境的发展变化必然导致公共政策的发展变化。

④公共政策也不是完全消极和被动的,它对政策环境也有一定的能动作用,公共政策的作用发挥的好,就能使政策环境不断地得到优化,按照公共政策的目标去发展。

3、政策环境的构成因素是怎样的?

①地理环境的影响

是指一个国家所处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状况。

②经济环境的影响

是指对政策系统有重要影响的各种经济要素的总和,主要由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状况构成,包括生产力的结构、性质和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

③政治传统和政治文化的影响。

政治文化是一个民族在特定时期流行的一整套政治态度、政治信仰和政治情感。

政治文化通过社会化过程代代相传,是影响公共政策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④社会变迁的影响

凡社会制度、社会结构、社会组织、社会人口、社会规范等一切社会现象的急剧的变化或渐近的、缓慢的变化都可叫做社会变迁,它不同程度的影响社会系统的平衡,所以必然会对公共政策造成冲击。

⑤国际环境的影响

是指一个国家同世界各国和各地区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地理等方面的关系以及其他国家之前的相互关系。

把公共政策置于国际背景中,不仅能比较公共政策的优劣和效能的高低,同时也是每个国家制定和实施公共政策尤其是外交政策的基本要求。

4、了解中国版地理因素说和权力属地化。

第二讲本书重点章(第四、五章)

★一、第四章模型及理论

第一节(定义+评述+有效性区分)

1.模型、具体模型、抽象模型定义

模型是现实世界部分化、序列化、简单化和抽象化的代表。

模型突出了原型的本质特征,忽略了次要因素,使错综复杂、变化无常的现实世界更易于为人们所把握,模型作为研究原型的中介,也是一种重要的方法,它有助于人们分析和理解研究的对象,有助于人们解释和阐述研究问题。

模型可以分为具体模型和抽象模型。

具体模型主要指与原型在形态上几何相似的模型,如示意沙盘、模型飞机、交通地图等。

这些模型对原型是一种形象的说明,使人一眼望去就会联想到现实生活中的真实事物,突出表现了模型的相似性特征。

抽象模型是指用语言、符合、图表、数字等抽象形式反映原型内在联系和特征的模型。

2、对模型怎样评述?

①没有简化和抽象,我们就难以认识复杂

②要注意“错置具体的谬误”。

在政策研究领域,我们不得不非常谨慎的对待模型所代表的真实,这种真实往往只是一种主观的建构,是人们对复杂现实的一种人为的想象。

3、如何分辨模型的有效性?

①排列并简化现实

②认定重要层面

③符合社会现实

④提供有意义的沟通

⑤指导调查和研究

⑥提出一定的解释:

对公共政策提出一定的解释

第二节(10种)

1、传统理性模型的内容、条件、缺陷、步骤及优缺点

(1)内容:

决策追求最优解

任何决策都是目标性的行为,达到目标当然会有多种途径和手段,所谓理性的选择就是要做出最大价值的选择,即选择达到目标的最有方案。

(2)条件:

①把决策视为整体行为而非群体行为

②决策具有绝对理性

③决策目标单一、明确、绝对

④决策者在决策过程中具备一以贯之的价值偏好

⑤决策过程中不考虑时间和其他政策资源的消耗。

(3)缺陷:

3、2、2、4、5

(4)步骤:

确定决策目标;提出备选方案;对这些方案及其结果进行比较;通过排序选出最优方案

(5)优点:

人们总是在追求尽善尽美中得到较善较美的

缺点:

缺少实践基础,且其前提假设有错误。

2、有限理性模型的内容、表现、基本问题、优点

(1)内容:

决策追求满意解

现实生活中决策者的行为是介于完全理性和非理性之间的有限理性,他们不是经济人,而是行政人。

行政人的价值取向和目标往往是多元的,经常处于冲突状态且表现出冲突特征。

行政人的知识和能力水平有限,其决策行为往往受到心理因素的制约,他们不可能也不奢望发现最优解,只要找到满意解就知足。

(2)表现:

①在情报活动阶段,人的决策行为往往受到知觉选择性的影响,不同经验和背景的决策者,对决策环境会有不同的解释。

②在设计活动阶段,人们并不试图找出所有可行性方案,二是通过力所能及的求解活动,寻找能够满意的决策方案。

③在抉择活动阶段,决策者的选择往往与备选方案的提出顺序有关。

(3)涉及的基本问题:

①有限目标:

决策并不能保证一开始就有十分明确的目标,环境又不允许我们等到目标完全明确之后再做选择。

②期望水平:

随环境条件和个人体验的变化而变化。

③搜索方法:

A试探方法:

选择若干试点进行试验

B随即方法

C折中方法

D效益方法:

考虑成本与收益。

(4)优点:

对人们的实际决策行为做了比较真实的解释,为决策理论及其实践的发展开辟了一个新的放向。

3、渐进主义的内容、特点及优缺点

(1)内容:

新政策是对旧政策的不断补充和修正

政策的制定过程并不是一个理性过程,二是对以往政策行为不断补充和修正的过程。

决策者要依据现有方案,通过与以往政策的比较,考虑不断变化的环境需要,对以往的政策进行局部的、小范围的调试,逐渐把一项旧的政策转变成为一项新的政策,也就是“积小的变化为大变化”的过程。

(2)特点:

①必须保留对以往政策的政治承诺

②注重研究现行政策的缺陷。

③强调目标和方案之间的相互调试

(3)优点:

①有利于避免决策严重失误带来的持久性结果。

②有利于避免迈大步子带来的决策层内部的紧张和冲突,减小政治风险。

也可以避免迈大步子造成在制度安排和公众心理方面遇到很大阻力,促进社会稳定

③渐近模型的出现有其理论和实践基础,当前各国的政治几乎都呈现出一种渐进的趋势。

(4)缺点:

多适用于稳定发展的社会形势,有着很大的局限,带有明显的保守主义偏见,不符合社会变革的需要。

特别是在人口剧增、资源匮乏、环境污染等这些突变的形势下,渐进模型显得无能为力。

4、小组意识模型的内容、特征及怎样预防群体狂想症(育明教育注:

2010年考察过名词解释)

(1)内容:

缘自于凝聚力的群体狂想症

在决策小组中存在着一种寻求一致的行为模式,这种现象在面对面进行问题讨论的时候表现的更为明显。

小组成员趋向于如何更好地达成一致,注意力完全集中在这方面了,从而忽略了如何去寻求更好地解决问题的办法,这种趋向称为心理传染病或群体狂想症。

(2)特征:

1)一致性思维

2)有倾向的选择信息

3)极端化的盲目情绪

4)对群体的过分自信

5)很强的群体凝聚力

6)群体成员的共同性

(3)预防措施:

1)领导鼓励成员提怀疑和反对意见

2)领导不要一开始就说明自己倾向于哪个方案

3)把决策小组再分解为若干组,由不同人主持讨论,再汇总

4)建立一些独立的计划和政策评估小组,为同一项政策服务

5)与信得过的组外人士交换意见

6)专家和有关方面的人士可以被邀请到会

7)领导者在会议上应暗中指派一个魔鬼角色

8)如果政策涉及一个敌对国家或组织,就要警惕情绪化的过激行为。

9)不要轻易满足于简单的一致,应该在得出结果后再开一次会。

5、精英理论的主要观点和基本观点有哪些、对政策分析有哪些启示、优缺点有哪些?

(1)内容:

政策市精英们的偏好

(2)主要观点:

在政策过程中,公众完全是被动的,他们的要求和行动对公共政策不会产生决定的作用,与之相反,占统治地位的政治精英把握政策制定的主动权,公共政策完全由他们来决定,然后由行政官员及其机构加以执行。

(3)基本观点:

①社会分化成掌权的少数人和无权的多数人,少数人掌握着社会价值的分配权。

②作为统治者的少数人并非是作为被统治者的多数人的代表,精英人物主要来自经济地位较高的社会阶层。

③从被统治的非精英阶层进入统治人的精英阶层,这个变化过程一定是缓慢且持续的,从而才能保持社会的稳定并避免**的发生。

在非精英阶层中,只有那些能够接受精英阶层共同观念的人才可能被允许进入统治精英的行列。

④在社会制度的基本价值观和维护这一社会制度的发展方面,精英阶层表现出看法的一致性。

⑤公共政策所反映的不是大众的要求,而是政治精英的主要价值观,公共政策的变化是渐进性的,而非**性的。

⑥精英是活跃的,而非麻木的,而这信息严重不对称,前者对后者的影响远远大于后者对前者的影响。

(4)问题:

5、6、4

(5)优点:

在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一些带有专制色彩的政治系统中,精英理论在分析和解释公共政策制定过程时,其作用可能会远远超出其他一些政治系统。

(6)缺点:

难以证实。

6、制度理论的内容、赋予公共政策的特征、对公共政策的影响、优点有哪些

内容:

政策是组织的产物

制度理论认为,公共政策与政府制度之间的关系是非常紧密的,政府制度是公共政策的母体,它在公共政策的整个生命周期都发生着决定性的影响。

不同的政府制度会导致不同的政策输出,公共政策是政府制度的产物。

政府制度赋予公共政策三个明显的特征:

(1)公共政策的合法性

(2)公共政策的普遍性

(3)公共政策的强迫性

对公共政策的影响:

(1)它可能有利于某些政策的形成与实施,不利于一些政策的形成与实施

(2)它可能对社会上的某些利益需求提供便利,对另一些利益需求起抑制作用

(3)它可能为某些个人和团体提供接近政府权力的便利,为另一些个人和团体设置接近政府权力的障碍。

优点:

制度模型逐渐成为分析的主要方法,代表了当前政策分析的最新动态和研究走向。

7、博弈理论的内容、最小最大化的定义、囚徒困境的矩阵图、优点

内容:

研究的是在特定情况下如何进行理性决策的问题,这种特定情况是指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参与者,他们彼此存在利害关系,其中每个人的选择都会对他人的决定产生影响,最终的结果依赖于所有参与者的选择。

最小最大化:

博弈理论用这一概念阐述理性策略的实质性内涵。

无论对手怎样去做,自己的选择都将使自己最大的损失最小化或最小的收益最大化。

“最小最大化”的理性策略能够有效的抑制对手最佳选择给自己带来的伤害。

它也许会被认为是一种非常保守的策略,因为他所设计的行为只是为了减少损失或群体报最低限度的收益而不是为获取最大利润去冒很大风险,但是,大多数的博弈理论者都把它视为最佳的理性策略。

囚徒困境:

P100

优点:

大大扩展了我们的视野,为政策分析提供了有趣的思路,特别是在冲突情境下进行策略选择时,作用更为明显。

博弈理论的影响在逐渐增大。

8、团体理论中政治体系的使命有哪些?

政治体系的平衡依赖于哪些力量的支撑、缺点有哪些

内容:

政策是团体利益的平衡。

使命:

政治体系最根本的使命就是通过以下途径调和团体之间的冲突

1)建立团体斗争的游戏规则并充任裁判

2)平衡各方利益、力求彼此妥协

3)以公共政策的形式出台折中办法

4)以各种手段推动政策的实施

政治体系的平衡依赖于哪些力量的支撑:

1)社会上存在一个非常庞大的、极为普遍的、潜在的社会团体,它拥护和支持国家的宪法体系和维护社会稳定的运行机制

2)团体间成员资格的相互重叠会使任何孤立的团体难以偏离社会的基础价值观,从而对平衡的维系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3)团体之间的竞争能够使任何单个团体的势力得到有效的控制。

缺点:

过分夸大了团体在社会政治生活中所发挥的作用,而低估了政策制定者在政治过程中所具有的独立的且富有创造力的作用。

9、系统理论的内容、政治系统维持生存的途径、系统理论的优缺点

内容:

政策是政治系统的输出

系统理论把公共政策视为政治系统对外界环境压力所作出的反应。

其中,环境是指政治系统的外部条件与状况,压力是指环境作用于政治系统的要求与支持,政治体系是指对社会价值分配具有权威作用的相关机构和运行过程。

政治系统维持生存的途径:

1)政策输出满足环境需求,符合公众利益

2)加强系统自身建设,完善内部机制

3)以武力为威慑或直接使用武力。

优点:

对现实政治生活进行了高度的概括,从宏观的角度对政策过程进行分析,在政策分析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缺点:

缺乏对政治系统这一“黑箱”的分析,没有很好的解释政策决定的具体形成过程,因而在实践中受到很大限制。

10、过程模型的内容和优缺点有哪些?

(育明教育注:

2010年考察过简答题)

内容:

政策是一个动态过程

政策的过程模型也被称为政策生命周期理论,它试图通过阶段性的描述对政策进行程式化的分析。

其过程如下:

1)社会问题的出现

2)社会问题的确认

3)政策议程的建立

4)政策规划

5)政策方案的执行

6)政策效果的评估

7)政策调整与改变

8)政策的终结

政策的生命过程一般可以被划分为广义决策和广义执行两个部分,广义决策包括前四个,广义执行包括后四个。

第三节(4种+古代政策观)

1、混合扫描理论的内容

在合并基础性决策和渐进性决策的基础上提出,强调一种更好的次序,即基础性决策程序设定基本方向,渐进性决策为基础性决策做准备并在基础性决策达成以后对其加以实施。

混合扫描理论同时考虑了决策者的能力大小,决策者运用权力执行决策的能力越大,就越能进行更多的“扫描”活动,扫描的范围越大,决策的有效性就越强。

2、批判性理论

内容:

一般而言,越经得起批判的政策就越好,越经不起批判的政策就越差,因此,在政策制定过程中,正确的途径不是去寻找那些可以被完全证实且正确无误的政策方案,而是去寻找那些错误和缺陷尽可能少且可以很快克服与改进并无需花费过多代价的决策方案。

了解规范性理论和证伪理论P107

5

3、实验性理论

内容:

囿于政府决策笼罩着高度的不确定性,所以在政策正式出台之前应进行慎重的社会实验或搞小范围试点,以减少决策中的无知,避免执行中的缺陷,并预防一些预想不到的后果。

批判原因:

①不可能对所有重大的决策都进行实验或试点

②对谁进行实验,目标群体怎样选择,他们是否具有代表性,回答这些问题是困难的。

③被实验者将体会强制性条件和操作性说明,这有悖于民主政治的价值原则。

④尽管有时在理论上讲得通,但是从实际情况看,难以对政策问题尽心可控制的社会实验。

⑤模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