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临沂市莒南县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0689485 上传时间:2023-08-19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217.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临沂市莒南县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山东省临沂市莒南县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山东省临沂市莒南县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山东省临沂市莒南县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山东省临沂市莒南县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临沂市莒南县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

《山东省临沂市莒南县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临沂市莒南县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东省临沂市莒南县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

山东省临沂市莒南县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及参考答案

山东省临沂市莒南县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变化过程不含化学变化的是()

A.石油分馏B.烧制陶瓷C.粮食酿酒D.百炼成钢

2.下列物质溶于水,能形成溶液的是()

A.蔗糖B.碘C.冰块D.食用油

3.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不锈钢B.盐酸C.空气D.金刚石

4.农业上常用溶质质量分数为16%的NaCl溶液选种。

实验室配制100g该溶液的过程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实验操作顺序为④②①⑤③

B.②中需称量NaCl的质量为16.0g

C.选用100mL量筒量取所需水的体积

D.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大

5.下列因果关系错误的是()

A.因为分子构成不同,所以水和过氧化氢的化学性质不同

B.因为质子数不同,所以碳原子和氮原子所属的元素种类不同

C.因为洗涤剂能溶解油污,所以洗涤剂能洗去油污

D.因为最外层电子数不同,所以钠原子和钠离子的化学性质不同

6.“绿色发展”、“低碳生活”等理念逐渐深入人心。

下列做法不符合该理念的是

A.为节约和环保,分类回收生活垃圾

B.能源结构向多元、清洁和低碳方向转型

C.为防止影响小区人们生活,在空旷偏僻的地方燃烧塑料垃圾

D.鼓励乘坐公交车或骑自行车出行

7.“洁厕灵”与“漂白剂”不能混用,两者若混合易产生一种有毒气体X.反应原理为:

NaClO+2HCl=NaCl+X↑+H2O,则X的化学式为

A.Cl2B.ClO2C.HClOD.HClO3

8.对比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

下列关于CO2与CO的比较中错误的是

A.CO2可用于灭火,CO可用作燃料

B.CO2能溶于水,CO难溶于水

C.CO2可用于光合作用,CO可用于人工降雨

D.CO2会造成温室效应,CO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

9.甲酸(HCOOH)具有清洁制氢的巨大潜力,其分解前后分子种类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酸分子中氢、氧原子个数比为1:

2

B.乙中碳、氧元素质量比为1:

2

C.46g甲酸中氢元素质量为2g

D.生成甲与乙的分子个数比为2:

1

10.能源是一个国家经济和民生的动力,也是持续发展不竭的源泉。

在多样化的能源中,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

A.煤B.风能C.天然气D.石油

11.如图科学家利用精密的仪器把石墨拆成只有一个或几个原子层厚的“碳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碳片是一种混合物B.碳片和C60是同一种物质

C.在一定条件下,碳片可与金属氧化物反应D.碳片在氧气中完全燃的产物是CO

12.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进入加油站,禁止使用手机

B.贵重图书资料着火,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

C.“钻木取火”是通过摩擦生热,提高木材的着火点

D.在森林大火蔓延线路前砍伐一条“隔离带”,以控制火势

13.构建知识网络能提高学习的效率。

下图为有关CO2的知识网络图,以下判断错误的是()

A.物质①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

B.物质②中阳离子符号为Ca+2

C.物质③由2种元素组成

D.物质①和⑤发生反应转化为④的化学方程式为:

14.有甲、乙、丙、丁四种金属,只有丙在自然界能以单质形态存在。

含甲化合物的水溶液不能用乙制的容器盛放。

将甲和丁分别放入硝酸铜溶液中,在甲表面有铜析出,而丁没有变化。

这四种金属活动性顺序由强到弱的是()

A.乙>甲>丁>丙B.甲>乙>丁>丙C.丙>乙>甲>丁D.丁>甲>乙>丙

15.如图是探究铁钉锈蚀条件的4个实验,一段时间后观察现象。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①中甲、乙、丙三处比较,生锈最明显的地方是乙

B.①②对比说明铁生锈需要水,①③对比说明铁生锈需要空气

C.③中附着在棉花上的氯化钙的作用是作干燥剂

D.四个实验中,生锈最快的是④中的铁钉

16.如图所示是实验室利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装置图。

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实验时可观察到玻璃管中黑色粉末逐渐变红棕色

B.反应后玻璃管中固体物质的质量较反应前减少

C.试管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有二氧化碳生成

D.为了防止污染空气,该实验应增加尾气处理装置

17.向AgNO3、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充分反应,过滤。

下面对反应结果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A.若反应后溶液为蓝色,滤渣中一定不含有Zn

B.若反应后溶液为蓝色,滤渣中一定含有Ag,可能含有Cu

C.若反应后溶液为无色,滤渣中一定含有Ag和Cu

D.若反应后溶液为无色,滤渣中一定不含有Zn

18.如图四个图象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

把NaOH和NH4NO3固体分别溶于水中

B.

分别向等质量镁和铁中,逐渐加入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至过量

C.

在密闭容器中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D.

加热一定质量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固体混合物

二、填空题

19.多角度认识物质及其变化,能帮助我们更全面了解物质世界。

(1)图1为空气成分的示意图,物质B的化学式为______。

(2)利用红磷燃烧测定空气里物质A含量的实验装置如图2所示。

红磷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0.在厨房中,既能制作美食又可从中体验乐趣,同时也蕴含着许多的化学知识。

(1)加铁酱油中的“铁”指______(填“单质”、“原子”或“元素”)。

(2)炒菜时,油锅着火,盖上锅盖即可灭火,其原理是______。

(3)放置的铁锅出现锈蚀,主要是铁与______发生化学反应所致。

21.中国古代化学和化学工艺历史悠久、成就卓越,是劳动人民生产、生活智慧的结晶。

(1)东汉《神农本草经》曾记载石胆“能化铁为铜”。

叙述的是用硫酸铜和铁反应制取铜,这是湿法炼铜的最早记载,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此反应属于________(填反应类型)。

(2)西晋《蜀都赋》中有“火井沈荧于幽谷,高焰飞煽于天垂。

”描写的是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燃烧时的现象,请写出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22.金属材料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中。

(1)如图台灯中,铜质插头是利用了金属铜的______性(填“导电”或“导热”)灯管后面的反光片为铝箔。

铝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铝,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明代宋应星所著《天工开物》中记载了我国古代炼铁方法。

现代工业利用高炉炼铁,其主要反应原理是一氧化碳与氧化铁的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某锌粉含有铜、镁中的一种杂质,取该样品6.5g与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生成氢气0.21g,该锌粉中含有的杂质是______。

23.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1)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关系为______。

(2)当甲中混有少量的乙时,可采用______(填“降温结晶”或“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甲。

(3)将t2℃时180g甲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析出晶体的质量为______g。

(4)t1℃时,将50g丙物质放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

三、流程题

24.“低碳”是全世界的主题。

以下流程是通过控制化学反应的条件来促进或抑制化学反应,实现“低碳”,从而更好地通过化学反应为人类造福。

(1)上述流程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______。

(2)从图中分析得出的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______(填字母);

A二氧化碳与氢气在复合催化剂的作用下的反应产物是混合物

B分离、净化得到二氧化碳的过程是化学变化

(3)甲醇和乙醇都能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如何证明燃烧产物中含有二氧化碳,你设计的实验方法是______,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四、实验题

25.根据如图装置回答问题:

(1)图1中仪器甲的名称是______,实验室通过加热高锰酸钾固体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若收集干燥的氧气,应选用装置______(填序号)。

(2)如图2所示,将二氧化碳气体慢慢倒入烧杯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

(3)图3所示装置可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过程中需反复推拉铜丝两端注射器的活塞,目的是______,铜丝表面变黑是生成了______(填化学式)。

五、科学探究题

26.某小组在探究铁、镁、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时,做了三个实验(如图)(所用金属的形状与大小和稀盐酸的用量均相同):

①通过实验Ⅰ和Ⅱ可比较出镁和铁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你认为他们依据的实检现象是___________。

写出实猃Ⅰ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

②通过观察实验Ⅲ的现象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上述三个实验不能够得出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探究小组在上述实检的基础上,补充了一个实验(如图Ⅳ所示),实现了探究目的,他们的实验:

金属X和溶液Y溶液分别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计算题

27.为了做好疫情防控,公共场所可用0.5%的过氧乙酸(化学式为CH3COOOH)溶液来消毒。

请计算:

(1)过氧乙酸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最简整数比)。

(2)现要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0.5%的过氧乙酸溶液2000g,需要溶质质量分数为15%过氧乙酸的质量是______g(计算结果保留0.1)。

28.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发现,长期使用的热水壶底部有一层水垢,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和氢氧化镁。

他们为了测定水垢中碳酸钙的含量,将足量质量分数为10%的盐酸加入到12.5g水垢中,产生CO2气体的情况如下图所示。

(1)从图中可以看出,12.5g水垢与盐酸反应后生成的二氧化碳最多是多少__________g。

(2)水垢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多少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A

【详解】

A、石油分馏是利用石油中各物质的沸点不同进行分离,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符合题意;

B、烧制陶瓷可将泥土变成陶瓷,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C、粮食酿酒,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D、百炼成钢可以将生铁中部分碳转变成二氧化碳,从而降低含碳量,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A

【详解】

A、蔗糖能溶于水,形成无色溶液,正确;

B、碘微溶于水,不能形成溶液,错误;

C、冰块溶于水形成的物质是由水组成的,属于纯净物,不是溶液,错误;

D、食用油不能溶于水,形成乳浊液,错误;

故选A。

3.D

【详解】

A、不锈钢是铁、铬、镍合金,属于混合物,错误;

B、盐酸含有氯化氢和水,属于混合物,错误;

C、空气中含有氧气、氮气等物质,属于混合物,错误;

D、金刚石是由碳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正确;

故选D。

4.D

【详解】

A、配制100g16%的氯化钠溶液,首先计算配制溶液所需氯化钠和水的质量,再称量所需的氯化钠和量取水,最后进行溶解,实验操作顺序为④②①⑤③,故选项说法正确。

B、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配制16%的氯化钠溶液100g,需氯化钠的质量=100g×16%=16g,故选项说法正确。

C、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所需溶剂的质量为100g-16g=84g(合84mL),应用规格为100mL的量筒量取水的体积,故选项说法正确。

D、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造成所量取的水体积偏大,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

D。

5.C

【详解】

A、水和过氧化氢分子构成不同,所以水和过氧化氢的化学性质不同,正确;

B、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或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所以不同元素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或核电荷数)不同,正确;

C、洗洁精去除油污是由于洗洁精有乳化作用,能使油珠分散成细小的液滴而不聚成大的油珠,随水流走,错误;

D、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化学性质,钠原子和钠离子最外层电子数不同,故钠原子和钠离子的化学性质不同,正确。

故选C。

6.C

【详解】

A、分类回收生活垃圾,可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不符合题意;

B、能源结构向多元、清洁和低碳方向转型,可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不符合题意;

C、燃烧塑料袋,会产生有害物质,造成空气污染,符合题意;

D、鼓励乘坐公交车或骑自行车出行,可以减少资源的消耗,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保护环境,不符合题意。

故选C。

7.A

【详解】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反应物中含一个Na、3个Cl、2个H、1个O,生成物中含1个Na、1个Cl、2个H、1个O,故生成物中还应含2个Cl,故X的化学式为:

Cl2。

故选A。

8.C

【详解】

A、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可用于灭火,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可用作燃料,不符合题意;

B、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一氧化碳难溶于水,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干冰是固体二氧化碳,干冰升华吸热,可用于人工降雨,不是一氧化碳,符合题意;

D、二氧化碳会造成温室效应,一氧化碳有毒,极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从而使血红蛋白不能再与氧气结合,造成生物体缺氧,不符合题意。

故选C。

9.C

【分析】

由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详解】

A、甲酸化学式为HCOOH,甲酸分子中氢、氧原子个数比为

,故A不正确;

B、乙是CO2,乙中碳、氧元素质量比为

,故B不正确;

C、甲酸化学式为HCOOH,46g甲酸中氢元素质量为

,故C正确;

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则生成甲与乙的分子个数比为1:

1,故D不正确。

故选C。

10.B

【分析】

可再生能源是指风能、太阳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等非化石能源。

【详解】

A、煤是化石燃料,属于不可再生能源,故A不正确;

B、风能属于可再生能源,故B正确;

C、天然气是化石燃料,属于不可再生能源,故C不正确;

D、石油是化石燃料,属于不可再生能源,故D不正确。

故选B。

11.C

【详解】

A、碳片中只含有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A错误;

B、碳片和C60的结构不同,不是同一种物质,B错误;

C、在高温条件下,碳片可与金属氧化物反应,C正确;

D、碳片在氧气中完全燃的产物是CO2,D错误;

故选C。

12.C

【详解】

A、汽油属于易燃物,加油站内的空气中混有可燃的汽油蒸气,使用手机会产生电火花,为防止发生燃烧或爆炸,在禁止使用手机,故正确。

B、二氧化碳灭火后不留有痕迹,不会造成图书档案的损坏,可以用来扑灭图书,档案、精密仪器等火灾,故选项说法正确;

C、钻木取火是因为摩擦生热,温度达到了木材的着火点,而木材的着火点是一定的,不能改变,故选项说法错误;

D、森林灭火时,建立隔离带,是利用了清除或隔离可燃物的灭火原理,故正确。

故选:

C。

13.B

【详解】

A、物质①是CO2,根据化学式代数和为0,其中氧为-2价,因此C为+4价,A选项不合题意;

B、物质而为CaCO3,其阳离子为钙离子,符号为Ca2+,因此B选项错误,符合题意;

C、物质③为CH4,其是由C、H两元素组成,C选项不合题意;

D、①和⑤发生反应转化为④的反应为C和CO2在高温条件下生成CO,方程式为

,因此D选项不合题意;

故选B。

14.A

【详解】

只有丙在自然界主要以单质形式存在,说明丙是最稳定的金属;含甲化合物的水溶液不能用乙制的容器盛放,说明乙的金属活动性比甲强,即乙>甲,将甲和丁分别放入硝酸铜溶液中,在甲表面有铜析出,而丁没有变化,说明甲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弱,即甲>铜>丁;这四种金属活动性顺序由强到弱的是乙>甲>丁>丙。

故选:

A。

15.B

【详解】

A、①中甲、乙、丙三处比较,生锈最明显的地方是乙,因为甲只与空气接触,丙只与水接触,乙与空气和水直接接触,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①中铁钉与空气和水接触,生锈,②中铁钉只与水接触,不生锈,①②对比说明铁生锈需要空气,①中铁钉与空气和水接触,生锈,③中铁钉只与空气接触,不生锈,①③对比说明铁生锈需要水,说法不正确,符合题意;

C、③中附着在棉花上的氯化钙的作用是作干燥剂,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四个实验中,生锈最快的是④中的铁钉,因为④中的铁钉与氧气和水直接接触,①中铁钉与空气和水接触,④中氧气浓度大,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6.A

【详解】

A、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能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玻璃管中出现的现象是红棕色粉末逐渐变黑,故选项说法错误。

B、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氧化铁失去了氧,反应后玻璃管中固体物质的质量较反应前减少,故选项说法正确。

C、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试管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有二氧化碳生成,故选项说法正确。

D、一氧化碳有毒,直接排放到空气中会污染环境,本实验的缺陷是没有设计尾气处理装置,在右端导管用酒精灯点燃尾气或用气球收集,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

A。

17.D

【详解】

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锌先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生成硝酸锌和银,硝酸银反应完全后,锌再与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铜;

A、若反应后溶液为蓝色,说明硝酸铜有剩余,锌与硝酸铜反应不能共存,滤渣中一定不含有Zn,说法正确;

B、若反应后溶液为蓝色,滤渣中一定含有Ag,若硝酸铜部分参加反应,则滤渣含有铜,若硝酸铜未参加反应,则滤渣没有铜,说法正确;

C、若反应后溶液为无色,说明硝酸铜已全部反应,滤渣中一定含有Ag和Cu,说法正确;

D、若反应后溶液为无色,说明硝酸铜已全部反应,锌可能有剩余,滤渣中可能含有Zn,说法错误。

故选:

D。

18.C

【详解】

A、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出热量,故温度逐渐升高,后降低至室温,硝酸铵固体溶于水吸热,使溶液温度降低,故温度逐渐降低,后升高至室温,不符合题意;

B、分别向等质量镁和铁中,逐渐加入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至过量,一开始酸不足,金属过量,生成氢气的质量相同,最后金属不足,酸过量,镁与稀硫酸反应:

,铁与稀硫酸反应:

,镁的相对原子质量比铁小,故最后镁生成氢气的质量大,不符合题意;

C、在密闭容器中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红磷燃烧,放出热量,装置内气体受热膨胀,故一开始压强逐渐增大,待完全反应后,压强逐渐减小,但是红磷燃烧消耗了氧气,故最后压强小于原气压,符合题意;

D、加热一定质量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固体混合物,氯酸钾能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受热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应后,固体质量减小,氯元素的质量不变,故固体中氯元素的质量分数逐渐增大,待完全反应后,不再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9.N2

【详解】

(1)氮气约占空气体积的78%,故物质B为化学式为N2;

(2)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0.元素隔绝氧气氧气和水

【详解】

(1)加铁酱油中的“铁”不是以单质、原子、分子的形式存在,而是强调存在的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故填:

元素;

(2)炒菜时,油锅着火,盖上锅盖即可灭火,其原理是隔绝氧气;

(3)放置的铁锅出现锈蚀,主要是铁与氧气和水发生化学反应所致。

21.

置换反应

【详解】

(1)硫酸铜和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置换反应是由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该反应符合置换反应的特征,属于置换反应。

(2)甲烷在氧气(或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22.导电

【详解】

(1)台灯中,铜质插头是利用了金属铜的导电性,铝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铝,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一氧化碳在高温下还原氧化铁,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3)稀盐酸和锌、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其质量关系:

由以上质量关系可知,6.5g镁和锌的混合物完全反应生成氢气质量大于0.2g,铜不和盐酸反应,6.5g铜和锌的混合物完全反应生成氢气质量小于0.2g,取该样品6.5g与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生成氢气0.21g,该锌粉中含有的杂质是镁。

23.乙>甲=丙降温结晶55g20%

【详解】

(1)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关系为乙>甲=丙。

(2)甲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乙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所以当甲中混有少量乙时,可采用降温结晶方法提纯甲。

(3)t2℃时,甲的溶解度为80g,即100g水最多能溶解80g甲,t2℃时180g甲的饱和溶液中恰好含有溶质80g,降温到t1℃,t1℃时,甲的溶解度为25g,故析出晶体的质量为80g-25g=55g。

(4)t1℃时,丙的溶解度为25g,即100g水最多能溶解25g丙,将50g丙物质放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24.二氧化碳B在火焰上方罩一个用澄清石灰水润湿的烧杯,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证明燃烧产物中含有二氧化碳

【分析】

本题考查通过化学反应利用二氧化碳,实现“低碳”的流程。

【详解】

(1)由图可知,二氧化碳既是反应物,又是生成物,可以循环利用;

(2)A、二氧化碳与氢气在复合催化剂的作用下的反应产物是液化石油气、汽油、甲醇等,属于混合物,A正确;

B、分离、净化得到二氧化碳的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错误;

故选B;

(3)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故可在火焰上方罩一个用澄清石灰水润湿的烧杯,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证明燃烧产物中含有二氧化碳,该反应是利用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故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

25.集气瓶

②下面的蜡烛先熄灭,上面的蜡烛后熄灭使装置中的氧气与铜丝充分反应CuO

【详解】

(1)图1中仪器甲的名称是集气瓶。

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氧气密度比空气大,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不易溶于水,可以用排水法收集,但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的气体更干燥,选②为收集装置。

(2)CO2密度比空气的大,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

将二氧化碳气体慢慢倒入烧杯中,观察到的现象是下层的蜡烛先熄灭,上层的蜡烛后熄灭。

(3)图3所示装置可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过程中需反复推拉铜丝两端注射器大的活塞,目的是:

使装置中的氧气与铜丝充分反应,铜丝表面变黑是铜和氧气在加热下反应生成了氧化铜,化学式是:

CuO。

26.实验Ⅱ比实验Ⅰ反应剧烈Fe+2HCl=FeCl2+H2↑铜比银活泼Fe、CuSO4(或Cu、H2SO4)

【分析】

在金属活泼性顺序中,位于氢以前的金属可与酸反应产生氢气,越靠前反应越剧烈,位于氢以后的金属不能与酸反应产生氢气。

位置靠前的金属可将其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详解】

①等量的镁和铁与等量的盐酸反应,金属活动性强弱不同,反应的剧烈程度不同,因此可通过比较实验I和实验II的反应剧烈程度判断镁和铁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铁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Fe+2HCl=FeCl2+H2↑。

故填:

实验Ⅱ比实验Ⅰ反应剧烈;Fe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