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9 03 单元序列写作3 夹叙夹议枝繁叶茂.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489003 上传时间:2023-08-1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3.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819 03 单元序列写作3 夹叙夹议枝繁叶茂.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1819 03 单元序列写作3 夹叙夹议枝繁叶茂.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1819 03 单元序列写作3 夹叙夹议枝繁叶茂.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1819 03 单元序列写作3 夹叙夹议枝繁叶茂.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1819 03 单元序列写作3 夹叙夹议枝繁叶茂.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819 03 单元序列写作3 夹叙夹议枝繁叶茂.docx

《1819 03 单元序列写作3 夹叙夹议枝繁叶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819 03 单元序列写作3 夹叙夹议枝繁叶茂.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819 03 单元序列写作3 夹叙夹议枝繁叶茂.docx

181903单元序列写作3夹叙夹议枝繁叶茂

夹叙夹议,枝繁叶茂

何谓“夹叙夹议”?

“夹叙夹议”既是一种写作方法,又是写作的一项基本技能。

它不是一味地记叙,也没有单纯的议论,而是记叙中有议论,议论中有记叙,把议论穿插于具体的叙述和形象的描写中。

“叙”是“议”的基础,“议”是“叙”的升华(深化),两者有机结合,使文章内蕴丰富,从而揭示文章的主题,水到渠成。

[品读悟法]

一、课内文本品读

前方(节选)

人的眼中、心里,总有一个前方。

前方的情景并不明确,朦胧如雾中之月,闪烁如水中之星。

这种不确定性,反而助长了人们对前方的幻想。

前方使他们兴奋,使他们行动,使他们陷入如痴如醉的状态。

他们仿佛从苍茫的前方,听到了呼唤他们前往的钟声和激动人心的鼓乐。

他们不知疲倦地走着。

【悟法】

学表达方式

这段文字的“叙”具有浓厚的描写色彩,想象“前方”使人痴迷的情景,有神态描写和动作描写,使人们跃跃而前的形象如在眼前。

二、课外文本品读

导读:

这是一篇借物抒情的散文。

从乡间夜路上的实实在在的灯,到人生之旅中的灯(他人的温暖的眼神或者帮助),再到自己心中的那盏灯(自己的人格、风骨、高洁),“灯”的含义越来越丰富,文章的主旨也越来越深刻显豁。

灯光的温情

叶延滨

不知是不是每个人都会有这么一段经历,在记忆中留下一段对黑暗很深的、难以忘怀的感触,我把这种感触叫作:

“荒野无灯。

”小时候怕黑,怕一个人待在家里,怕窗外那些与神怪故事相连的响动。

这种恐惧不是对黑暗本身,而是对藏在黑夜里的鬼怪的敬畏。

长大了,常走夜路,在乡间,一次又一次地强化了我对黑暗的印象。

天地浑然于漆黑的夜幕之中,天上无星无月,有时飘洒一些无端的雨丝,黑影幢幢,或是浓云或是山影或是树荫,黑暗在你面前悄然分开,又在你背后迅速合拢,只有路面上的水洼是亮的。

这时候,我往往疾走如飞,目光朝着前方茫然地搜索,直至一盏灯像萤火飞进心田,猛地点燃温暖全身的火——一种热爱和感激之情。

孤绝是一种人生境界,它对我们所产生的影响,远远超过了独行夜路所带给我们的刺激。

有时候我身处闹市,四周是熙熙攘攘的人群,两旁是红红绿绿的彩灯,而我却如处荒野,心里刮着凄冷的风。

谁都可能产生这种体验,你明明被这个世界紧紧搂着,然而内心却感到自己是无人理睬的弃儿。

②不仅在闹市里,甚至在熟悉的人群中,也会有这种孤绝感。

那些熟悉的脸一下子变得陌生了,没有一张嘴对你说真话,没有一双眼睛使你感到温暖,无靠无助的感觉紧紧攫住你的心,从环境到心境,都真是“荒野无灯”③。

乞助和寻求怜悯是常被人采取的解脱方法,可惜这种解脱是以出卖或出让尊严与自信为代价的。

人生之旅常常有一段难以摆脱的黑暗,它对每个人都同样严酷。

这种黑暗也许是一个大时代的国家民族的浩劫,个人只分担了其中的一份;这种黑暗也许只是个人命运中的小插曲,诸如失恋、被诬、疾病等等,对其他人而言是微不足道的琐事。

然而每个人在通过这段黑暗时所产生的心境是不同的,解脱的方式也会各异。

说到这里,我可以认为人是有灵魂的,因为我们平素看不到的内心世界,在这个时候往往会显眼,会左右我们的言行。

柳宗元的《江雪》一诗,应该是孤绝心境的最美描绘。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在此绝灭之境,能心平气和地垂钓,是一种境界,能够不与人为伍的独钓又是一种境界,而能在绝灭孤独之中钓寒江之雪,乃是最高境界。

以前老师讲课总说这是诗人失意心态的写照。

其实,人很难不失意,失意时不失人格,不失风骨,不失高洁,才可独居寒冷的江峡中,成为高天银雪世界的唯一自持者。

假如你在蓑笠翁的位置,会如何呢?

我曾问自己。

我说,我不如他,我不会怕冷,却会怕这荒野没有一盏唤我归去的灯……④

【悟法】

1.学表达方式

①文章开头夹叙夹议,详细叙述了自己走乡间夜路的经历,行文自然。

作者写夜路上的恐惧茫然,灯火出现时心中的温暖,突出灯火在夜路上的作用。

扣住题目“灯火的温情”,并为下文谈人生的孤绝之境及另一种深层意义的“灯火”做了铺垫。

2.学句子的手法

②本句运用拟人手法,形象说明了在现实生活当中,人与人相处由于缺少真诚和信任,充满普遍的冷漠,没有温暖和热情,人的内心没有值得信任和依赖的对象,虽然共同存在于这个世界,却感受不到彼此的温情和关爱,因而心理上觉得自己是被世界遗弃的孩子。

3.学词语的丰富内涵

③第一段中的“荒野无灯”写的是生活经历对黑暗的感触,而此处的“荒野无灯”乃是身居繁华闹市甚至在熟悉的人群中,“心里刮着凄冷的风”,有着一种“孤绝感”,一种“无靠无助的感觉”,这正是一种孤绝的心境,指身居闹市与熟悉的人群之中却感到无靠无助的心境。

4.学主题的深化

④此处借用《江雪》引发议论,深化主题,人生路上的孤绝(困难和艰苦)环境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感受不到真情和温暖,没有自我救赎的灵魂。

这表达了作者对人间真情和温暖的渴望与向往,对人生信念和人格尊严的呼唤与坚守。

[名师支招]

如何处理记叙和议论的关系?

(一)记叙和议论的结合是有机的,二者不能相互脱钩。

记叙为主,议论为适当的提炼、概括和升华。

夹叙夹议一般有三种形式:

1.先叙后议。

文章的开头和主体两部分都是记叙,而结尾部分则是议论。

议论揭示记叙的意义,发挥“篇末点题”“卒章显志”的作用。

司马迁写《史记》,每篇传记末均以“太史公曰”标明自己的评论。

这种体式一直影响后世的史学、文学著作,如《聊斋志异》大部分篇目后均缀以“异史氏曰”作评说。

2.先议后叙。

文章以议论为开头,主体与结尾部分则全是记叙。

议论具有“开宗明义”和引出下文的作用。

3.边叙边议。

叙述与议论有机结合,议论不仅用于开头、结尾,而且用于主体部分,叙述某些内容前后均伴有议论,或作小结,或作过渡,“叙”和“议”熔于一炉,极为自然,相得益彰。

(二)合理安排议论的位置。

议论用在全文或一个大层次的开头,起提示、概括文章内容,表明作者思想、立场而展开下文的作用;也可以用在文章结尾或一个大层次的结尾,用来深化主题,揭示自己的思想、看法。

运用“夹叙夹议”的写法,关键在于把握好“夹叙夹议”的结合点:

1.需要深化之处。

写作记叙文,叙到人物心灵袒露之时,或叙到矛盾的纠结处,可加上几句议论性的旁白,有助于深化对人物和事件的理解。

2.需要明旨之处。

记叙到适当的地方,需要阐明一下文章旨意时,可用几句精当的议论点破,从而收到画龙点睛的效果。

3.需要升华之处。

如写赞扬先进人物的文章,在写到先进人物的闪光点时,可用议论升华人物的品格精神,从而使人物的思想价值、行为价值更为人所认同。

4.需要抒情之处。

在记叙文中,抒情往往和议论互相融合。

抒情性的议论把理性和情感融合在一起,更具有深刻性和感染力。

5.需要讽刺之处。

写作记叙文,其讽刺之意除了可在叙事中直接体现出来以外,还可以用议论性的文字加以评说,其讽刺力度亦可得以大大加强。

[典例剖析]

【文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人的一生中,都要经历很多件事。

其中,不乏失败的事。

面对失败,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态度。

有些人一听说失败了,马上就一蹶不振,整天自暴自弃;而另一些人则不同,面对失败,他们总会积极地寻找失败的原因,从头再来。

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自定文体。

②不少于800字。

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原文展示】

笑着活下去

特蕾莎修女用爱拯救世界,这是生命的高度;民族魂鲁迅用笔唤醒民众,这是生命的宽度;敬爱的周恩来总理用口才捍卫民族尊严,这是生命的深度。

①人活着,可以创造无数的奇迹,那么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笑着活下去?

也许我们正在为找工作而忧心不已,也许我们正在为居无定所而绞尽脑汁,也许我们正在为穷困潦倒而悲伤失望,可是,我们再窘困也不愿用一千万换取生命,因为我们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笔财富,只要我们乐观面对,笑着活下去,就一定能看到希望。

有这样一个人,他生活在穷困的边缘,每天售卖着一台无人购买的机器,和一堆催款单打交道。

他的妻子离开了他,房东把他和儿子赶了出去,他们甚至只能在男厕所过夜,但他从没有放弃。

他卖血买来灯泡修好机器并成功售出,他在厕所中给儿子描绘远古世界的奇景,他利用数学天分争取了一份华尔街投资分析师的工作。

而今的他已是一位千万富翁,他就是克里斯·加德纳——电影《当幸福来敲门》中主人公的原型。

你听过有人把生命比作冰山吗?

我听过,那出自新加坡女作家尤今的笔下。

在而立之年,痛失爱子,尤今站在新西兰冰川上,顿觉自己的生命就像一座冰山,没有鸟语花香,没有莺歌燕舞,有的只是肃杀的寒冷。

从心中透出来的绝望将尤今渐渐冰冻,她还看得到阳光吗?

最终,她挺过来了,在家人的关怀和无数次自我反省之后,她终于选择走出冰山,背上爱子的希望笑着活下去。

笑,很简单,只是一个表情;生活,很沉重,是一整段人生经历;笑着活下去就是两者的完美调和。

只要我们笑着活下去,那么有一天,你会听到“砰砰”的声音,别担心,那是幸福在敲门。

①事例陈旧,不够新颖。

②事例叙述后要有分析,加入议论性的语段,从中得出观点或感悟。

③不能只叙述,要加上恰当的议论。

从此事例中得出怎样的感悟。

④结尾要以议论或抒发情感为主,回扣话题展开议论,语言要简洁而精彩。

【升格指导】

1.所选用事例要新颖

本文开篇入题,亮出观点,但是事例陈旧,可以把开头三个历史名人的事例换成当代名人的事例,使之更切合文章的主题表达。

2.适当加以议论,夹叙夹议

本文叙述较多,缺乏必要的议论升华。

要增加对事例的理性评论,把事例所包含的可以阐明文章观点的本质内涵挖掘出来,深化文章主题。

第三段可用议论分析揭示笑着活下去,需要有坚定的信念、无畏的勇气和豁达乐观的态度;第四段可用议论分析揭示笑着活下去,需要不断地调整心态,才有可能成为驾驭自己生命的强者。

3.结尾要深化主题,议论有力

本文结尾单薄,可用三个排比句,分别从宽容、忍耐、智慧三个角度再一次深化主题,增加号召式的议论,使读者对文章的思想观点做进一步的理解体会与拓展思考,增加文章的深刻性。

【升格佳作】

笑着活下去

邰丽华用圣洁的舞蹈描绘了残疾人敢于超越常人的奋斗轨迹,这是生命的高度;洪战辉用男儿的气概谱写了普通家庭自强不息的铮铮浩歌,这是生命的宽度;李丽用载满爱的轮椅铺就了传播感恩和爱心之情的温暖道路,这是生命的深度。

在奇迹的舞台上,无论是谁,只要用热血、用激情演绎属于自己的精彩,生命就有其固有的价值,因此,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笑着活下去呢?

也许我们正在为找工作而忧心不已,也许我们正在为居无定所而绞尽脑汁,也许我们正在为穷困潦倒而悲伤失望,可是,我们再窘困也不愿用一千万换取生命,因为我们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笔财富,只要我们乐观面对,笑着活下去,就一定能看到希望。

有这样一个人,他生活在穷困的边缘,每天售卖着一台无人购买的机器,和一堆催款单打交道。

他的妻子离开了他,房东把他和儿子赶了出去,他们甚至只能在男厕所过夜,但他从没有放弃。

他卖血买来灯泡修好机器并成功售出,他在厕所中给儿子描绘远古世界的奇景,他利用数学天分争取了一份华尔街投资分析师的工作。

而今的他已是一位千万富翁,他就是克里斯·加德纳——电影《当幸福来敲门》中主人公的原型。

他用自己的传奇经历告诉我们:

在困境中无法脱身是因为我们不够坚强,只要我们不停奔跑,笑对挫折,总有一天,我们会迎来生命的另一部分——幸福。

笑着活下去的人生态度,就如同我们身处逆境时敢于劈开黑暗的利剑,那瞬间的光芒折射出的便是我们坚定的信念、无畏的勇气和豁达乐观的态度。

既然困境是摆脱不了的客观事实,那就以我们坚强的心来开启幸福之门,笑着活下去的人生态度,就是那把金钥匙。

你听过有人把生命比作冰山吗?

我听过,那出自新加坡女作家尤今的笔下。

在而立之年,痛失爱子,尤今站在新西兰冰川上,顿觉自己的生命就像一座冰山,没有鸟语花香,没有莺歌燕舞,有的只是肃杀的寒冷。

从心中透出来的绝望将尤今渐渐冰冻,她还看得到阳光吗?

最终,她挺过来了,在家人的关怀和无数次自我反省之后,她终于选择走出冰山,背上爱子的希望笑着活下去。

尤今用她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

默默承受痛苦的人只能受命运的牵引,只有调整心态,乐观面对,我们才有可能成为驾驭自己生命的强者。

笑着活下去的人生选择,是一个担负着生命重量的抉择。

它需要冷静的意识,它也需要沉着的心态。

生命固有其不可承受之重,痛苦也本是随之相伴而抹杀不去的印记,但是只要选择了笑着活下去的生命之路,我们就可能成为最强的生活引领者,让命运转航。

笑着活下去,让宽容支撑起生命的脊梁,立出挺拔的高度;

笑着活下去,让忍耐刻画出生命的价值,写下丰厚的深度;

笑着活下去,让智慧挥洒下生命的亮丽,展开无限的宽度。

笑着活下去吧,“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总有一天我们会看到海天合一的美景,迎接我们的将是更辽远开阔的生命舞台!

【升格总结】 本文通过修改,开头换用了当代几个有影响力的事例,使文章内容显得不陈旧。

另外,在叙述的基础上,加以适当议论,使主题明确并且深化。

结尾用几个富有文采的排比句呼应了上文中的事例,使文章结构完整。

[即时练笔]

一、片段写作

请以“在路上”为题,写一段理性化的叙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作示例】 都说高三是人生路上最重要的转折,都说高三就预示着要与千军万马争挤独木桥。

于是我知道,高三写满了惆怅,成绩的起起落落让我找不到前行的路;高三写满了失落,现实与梦想的鸿沟让我迈不开勇敢的步子……这路上,一切是那样的迷茫,而我却在这样的迷茫中迷失了自己。

望着校友们忙碌的身影,是那样的坚毅,那样的从容。

相比之下,我又是如此的懦弱,如此的不堪一击。

这场战役才刚开始,我竟做了逃兵。

我渐渐觉醒,放弃是没有用的,中途退场是可耻的,只有勇敢拼搏才能成功。

于是,一切关于放弃的念头全部被打翻在高三这场洪荒中。

我懂了,在这场战役中,时间终将会把你推向高三的终点,推向决战的关口。

纵使你有千般不愿,万般无奈,时间是不会吝惜你的感受的。

这便是一条不归路,一旦你踏上了,就没有回头的余地,所以你只能一直向前。

二、整篇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许多事物能唤起我们对故园的怀想:

老树、老街、老房子,庭院门前的池塘,房屋后面的菜畦,那一塘的荷花,那童年的风筝……想想夕阳的余晖和袅袅的炊烟,想想母亲呼儿唤女的声音……

请把自己置身于某个情境之中,以“静听回声”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写作提示】 通读材料后,抓住几处关键信息:

“故园的怀想”“把自己置身于某个情境之中”。

然后以“静听回声”为话题,进行写作。

【参考例文】 

静听回声

小区里有一小片竹林,不知是不是有意的,中间有一小块空地,我一个人站在里面似乎与外面的世界隔离了。

闭上眼睛,风吹动竹叶的声音好熟悉……

我回来了,故乡!

从竹林里走出来,右边阳光下的麦田绿得晃眼,横穿过一条窄窄的泥土小路就看到了伴着我度过童年的老房子。

三个矮矮的房子,半包围组合在一起,是少了一个房子的四合院。

墙壁没有鲜艳的颜色,是与脚下的大地一样的赭色,现在怕是再也没机会见到这样的泥墙了。

东边是厨房。

砖头砌的灶台,后面通常放着小凳子。

大堆的干稻草和一些干树枝,这是为生火做饭准备的。

有时候,我们会拿着玉米放到正烧着饭的灶台里用火烤,烤出来的玉米黑黑的,却是格外的香,每个人都吃得脸上、手上黑乎乎的一片。

厨房的旁边有个鸽舍。

给鸽子放风的时候,会有顽皮的孩子用系着绳子的小木棍支起一个小筐,在下面撒下些小麦粒或菜籽,然后牵着线远远地躲着。

等鸽子走到筐下吃东西时,猛地一拉绳子,小筐就罩住了鸽子……

房子对面是一条小河,那是小时候我们最爱的游乐园。

哥哥姐姐们用挖来的蚯蚓作饵钓鱼,我则会在一旁玩水。

有时我会抓来一只小虫子,把它绑在一小段树枝上,放到水里,让它漂流。

现在想来似乎有些残忍,但小时候的我却只是单纯地想让它们“坐小船”。

偶尔,我会被允许独自划着小船在河里玩。

我不会划船,船总是打着圈,有时还会一下子冲进一片密密的芦苇里。

不过不用担心,小河不宽,船转几圈后就会靠着岸的。

水流很缓,即使不用桨也不会被冲走,只会慢悠悠地摇啊摇。

哦,还有那片小竹林,密密的一小块,颜色嫩绿可爱。

阳光斑驳地撒进来,形成一个个亮亮的小光斑。

闭上眼睛,耳边就会有风吹动竹叶的声音……

我睁开了眼睛,透过竹子的间隙看见高高的楼房,呆怔了一下,随即感到深深的失落。

故乡像是祖母的怀抱,温暖而舒适,令人放松。

我对故乡的爱就像对祖母一样,除了深深的依恋,还有敬重。

祖母离去后,我来到了父母身边,似乎我已淡忘了故乡,但却总在梦中一次次地踏上那片土地……

竹林里,我又闭上了眼睛,耳边有风吹动竹叶的声音……

【点评】 本文审题非常到位,设置了“竹林回想”这一具体情境,以耳边风吹动竹叶的声音作为引起对故园怀想的契机,很巧妙。

以竹林回想开头,以竹林回想结尾,首尾圆合,前后呼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