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论期末考试题目未完成.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488637 上传时间:2023-08-15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9.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资本论期末考试题目未完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资本论期末考试题目未完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资本论期末考试题目未完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资本论期末考试题目未完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资本论期末考试题目未完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资本论期末考试题目未完成.docx

《资本论期末考试题目未完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资本论期末考试题目未完成.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资本论期末考试题目未完成.docx

资本论期末考试题目未完成

《资本论》期末考试题目

一、解释句子。

1、“——本书的最终目的就是揭示现代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他还是既不能跳过也不能用法令取消自然的发展阶段。

但是它能缩短和减轻分娩的痛苦。

”(第一卷P10)

马克思研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目的是揭示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规律,即经济规律。

经济规律是指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联系。

马克思的这段话揭示历史唯物主义原理,指出了规律的客观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他还是既不能跳过也不能用法令取消自然的发展阶段。

指的是规律的客观性,经济规律具有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不能够改变、创造甚至消灭经济规律。

必须遵循经济客观规律,否则就会受到他的惩罚。

但是,人们在规律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无所作为的,人们可以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可以发现、认识和利用规律,为人类服务,达到自己预期的目的。

这就是规律的客观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之间的关系。

2、“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占统治地位的社会的财富,表现为‘庞大的商品堆积’,单个的商品表现为这种财富的元素形式。

因此,我们的研究就从分析商品开始。

”(第一卷P47)

这段话指出了研究资本主义社会为什么要从分析商品开始。

在资本主义社会商品生产占统治地位。

社会财富表现为众多的商品,单个的商品就表现为社会的财富的元素形式。

所谓财富的元素形式就是指经济的细胞形式。

为什么要从经济的细胞形式开始分析呢?

第一,商品是这个社会最基本最单纯的形式,资本主义整个复杂的经济机体,就是由这些最简单、最基本的经济细胞组成的。

第二,商品包含着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的萌芽,资本主义的一切矛盾都是从商品的内在矛盾发展起来的。

第三,商品生产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起点,从商品出发分析资本主义符合历史发展的历程。

3、劳动并不是它所生产的使用价值即物质财富的唯一源泉。

正像威廉·配第所说,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

(第一卷P56)

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

这句话如果从生产使用价值,即物质财富这个角度来说,它是正确的。

因为参加创造使用价值的,不仅有人的劳动,而且还有自然,如土地等。

马克思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引用威廉·配第的这句话。

但是,配第不懂得劳动二重性,他虽然从劳动中发现了价值的源泉,但却错误的认为价值的创造不仅有劳动,而且还有土地。

因此,就创造价值的角度来说,这句话是错误的。

因此,商品具有二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价值是由劳动创造的,而使用价值是人、财、物相结合生产的。

4、“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

”(第一卷P108)

从字面上来看,金银天然不是由货币来充当,但货币最好由金银来充当。

前一句话说明货币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价值形式发展的结果。

货币是一种社会关系的产物,不是金银的自然属性造成的。

后一句话说明由于金银的自然属性,适合于充当货币。

金银的自然属性为:

第一,质地均匀,便于分割。

第二,体积小,价值大,便于携带。

第三,不会腐烂,易于保存。

所以货币天然就是金银。

5、“作为价值尺度和作为价格标准,货币执行着两种完全不同的职能。

”(第一卷P118)

价格标准不是独立的货币职能,而是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派生出来的,因此,价值尺度和价格标准不同,二者的区别是:

第一,价值尺度是代表一定量的社会劳动,用来衡量其他商品的价值,而价格标准则是代表一定的金属重量,用来衡量货币本身的量;第二,价值尺度是货币的社会职能,是在商品经济中自发的产生的。

而价格标准则是货币技术性的规定。

是由国家法律人为的规定的;第三,作为价值尺度的货币本身具有价值,其价值是随着生产货币的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变化的。

而作为价格标准则和劳动生产率的变化无关,只要不经国家调整,就不会发生变化。

6、总之,就“劳动的价值和价格”或“工资”这个表现形式不同于它所表现的本质关系,即劳动力的价值和价格而言,我们关于一切表现形式和隐藏在它们背后的基础所说的话,也是适用的。

前者是直接地、自发地作为流行的思维形式再现出来的,而后者只有科学才能揭示出来。

(第一卷P621)

工资是劳动的价值或价格这是现象,工资的本质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

而现象是直接的、自发的作为流行的思维形式再生产出来的,而本质只有通过科学才能揭示出来。

在这里马克思透过现象揭示本质,又通过本质去说明现象。

这是用辩证法分析问题的典范。

本质和现象不同,本质是隐藏在现象背后的,现象是反映本质的,但有时是歪曲的反映本质的。

如果现象和本质都一致的话,那么科学就变成多余的了。

马克思把劳动力和劳动区分开来,揭露了这种颠倒的表现形式,从而揭露了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

这对于剩余价值理论的完成,具有重大的科学价值。

7、“资本只能理解为运动,而不能理解为静止物”(第二卷P121)

这句话是对资本所做的最重要、最完全的一个概括。

他包括这么几层意思:

第一,指出资本是自行增殖的价值,这是它的自然属性。

第二,资本具有社会属性,它是以雇佣劳动为基础的。

第三,资本不仅是一种阶级关系,而且还是一种运动。

运动过程包含三种形式,货币资本循环、商品资本循环和生产资本循环。

第四,资本必须在运动中才能保存自己,并不断的增殖,因此资本的运动具有无限性。

资本的生命就在于运动。

8、竞争首先在一个部门内实现的,是使商品的不同的个别价值形成一个相同的市场价值和市场价格。

但只有不同部门的资本的竞争,才能形成那种使不同部门之间的利润率平均化的生产价格。

(第三卷P201)

竞争有两种,部门内部的竞争和部门之间的竞争,内容不同,结果不同。

部门内部的竞争是指生产同种商品的生产者之间的竞争。

这种竞争是争得有力的销售市场。

这种竞争的结果就形成了一个统一的价格。

而部门之间的竞争是指生产不同种商品部门之间的竞争。

他们竞争是挣得有力的生产场所,这样的竞争就形成了一个平均利润率和生产价格。

9、如果供求调节市场价格,或者确切的说,调节市场价格同市场价值的偏离,那么另一方面,市场价值调节供求关系,或者说,调节一个中心,供求的变动使市场价格围绕这个中心发生波动。

(第三卷P202)

10、这是作为私人财产的资本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身范围内的扬弃。

(第三卷P493)

股份公司作为联合起来的单个资本,直接取得了社会资本的形式,尽管在本质上仍是私人自嗯,但它作为联合起来的资本与单个资本比较,生产的社会化程度更高,这说明股份公司的诞生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力已经发展到与单个资本不相适应的程度,因此,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状况,生产关系就需要在一定范围内调整。

而股份公司作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个方式,就是变单个资本为社会资本,尽管在这种形势下,资本社会……但这毕竟是社会资本对单个资本的一次否定,并且在客观上社会向更高阶段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当然股份公司的产生并没有超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范围,就是在这个意义上,马克思才说“这是作为私人财产的资本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身范围内的扬弃。

11、如何理解“两个绝不会”?

二、简述

1、如何理解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一。

2、马克思是如何揭示商品拜物教的秘密的。

3、在《资本论》第一卷中马克思关于剩余价值的提法有几种?

如何阐述的?

根据马克思的提法,请你给剩余价值下一个定义。

四种。

第一种:

剩余价值是原预付货币加上一个增值额,或者超过原价值的余额,就是剩余价值。

阐述:

这个过程的完整形式是G-W-G’。

其中G’=G+ΔG,即等于原预付货币额加上一个增值额。

(第一卷P176)

第二种:

剩余价值是劳动力的价值和劳动力在劳动过程中的价值增值之间的差额。

阐述:

因此,劳动力的价值和劳动力在劳动过程中的价值增殖,是两个不同的量。

资本家购买劳动力时,正式看中了这个价值差额。

(第一卷P225)

第三种:

剩余价值是产品价值超过生产中消耗掉的生产要素价值总和而形成的余额。

阐述:

这样,劳动力发挥作用的结果,不仅再生产出劳动力自身的价值,而且生产出一个超额价值。

这个剩余价值就是产品价值超过消耗掉的产品形成要素即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价值而形成的余额。

(第一卷P242)

第四种:

剩余价值是剩余劳动时间的凝结,是物化的剩余劳动。

阐述:

把剩余价值看作只是剩余劳动时间的凝结,只是对象化的剩余劳动,这对于认识剩余价值也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第一卷P251)

自己下一个定义:

 

4、货币有五种职能,马克思在第一卷第三章中为什么不分五节,而分三节论述?

后三种职能为什么以货币为标题?

货币有五种职能:

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

货币的五种职能,代表商品流通发展的不同阶段。

前两个职能是货币的基本职能,也就是说金或银具有这两种职能时才成为货币。

而后三种职能是在基本职能的基础上发展的职能,金或银已经成为货币以后所执行的职能。

前两节分析的货币职能,作为价值尺度的货币,只是观念上的货币,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可以是价值符号。

而第三节分析的后三种职能的货币,必须是实在的货币,是以金体出现的货币,因为后三种职能具有相同的特点,所以特合并在一节里,用货币作为标题分析说明。

5、如何理解资本周转?

资本周转与资本循环的关系如何?

 

6、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是如何分析货币资本的作用的?

马克思对货币资本的作用做了一分为二的分析,一方面强调,在社会资本运动中,货币资本起着开办企业的第一推动力和持续动力的作用。

但另一方面又指出,不能由此得出这样的结论,就是说不能把货币资本对再生产的作用看的过于绝对了。

不能得出货币资本的量是决定生产规模大小的绝对界限的结论。

不能认为有多大的货币资本才能确定多大的生产规模。

因为生产规模的扩大并不完全受货币资本量的限制,在一定的情况下,不增加货币资本的数量,或者不按比例的增加货币资本的数量,仍然可以扩大生产规模。

以下几种情况就是这样:

一是加强对劳动力的剥削;二是加强对自然物质的利用;三是有效的利用劳动资料;四是充分利用自然力;五是加强劳动的社会协作;六是提高劳动生产力;七是资本集中;八是加速资本周转等。

三、论述

1、论述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内容及其现实意义。

基本内容:

马克思批判的继承了古典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创立了劳动二重性学说,从而建立了科学的劳动价值论。

劳动价值论包括商品理论、货币理论、价值规律。

1、价值实体。

通过分析商品来确定价值概念,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一个显著特点。

马克思研究价值是从商品分析开始的,商品具有二因素,即使用价值和价值。

劳动二重性学说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核心,从商品二因素的分析中引出劳动二重性的原理,劳动二重性,即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价值实体是抽象劳动。

马克思运用劳动二重性原理,解决了商品价值的质的规定性和量的规定性问题,从根本上解决了价值的本质问题。

2、价值量

商品价值量是体现在商品中的抽象劳动量,决定商品价值量的不是个别劳动时间,而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劳动生产率和商品的使用价值量成正比,和商品的价值量成反比。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以简单劳动为计量单位,复杂劳动要还原为简单劳动。

3、价值形式

就爱只必须采取交换价值形式,价值形式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

货币是价值形式发展的必然结果,货币的本质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货币的本质体现在货币的职能上,货币有五种职能。

4、价值实质

马克思的价值理论有两个非常重要的原理:

社会性和历史性,即:

价值不是单纯的物,而是被物掩盖的社会关系。

这种社会关系只有在一定条件下产生,因此价值是一个历史范畴。

5、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要求: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价值量;商品交换以价值为基础,进行等价交换。

价值规律的客观性:

只要有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价值规律就起作用。

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表现形式:

受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价格自发的围绕着价值上下波动。

价值规律的作用:

调节作用、促进作用、分化作用。

现实意义:

 

2、论述马克思的虚拟资本理论及其现实意义。

结合经济危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教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