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少版七年级音乐上册全册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048824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0.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少版七年级音乐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苏少版七年级音乐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苏少版七年级音乐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苏少版七年级音乐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苏少版七年级音乐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少版七年级音乐上册全册教案.docx

《苏少版七年级音乐上册全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少版七年级音乐上册全册教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少版七年级音乐上册全册教案.docx

苏少版七年级音乐上册全册教案

苏少版七年级音乐上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与你同行》教案

第二单元《龙的传人》教案

第三单元《故乡的云》教案

第四单元《茉莉芬芳》教案

第五单元《奥林匹克风》教案

第六单元《欢乐颂》教案

第一单元《与你同行》教案

课题希望与你同行课型综合课

教育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聆听、演唱、讨论、创编等活动中体会作品的情感、氛围、学习用好些统一的声音准确塑造音乐形象。

在相互合作的过程中感受集体的氛围,新同学之间加强交流加深感情,建立起新的友谊。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

在学唱和欣赏的过程中尝试用创编舞蹈的方法,更进一步地理解音乐和喜爱音乐;体验、感受音乐形象,并尝试用声音来塑造形象。

难点:

声音既要有感情又要有控制。

教学策略及创造性教学设计(教法选择、学法指导、课堂组织形式、教具媒体应用、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等)教授法,讲授竖笛吹奏法。

通过学生查找资料、自我介绍的方法,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运用电脑多媒体教学。

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音乐学科教师用书。

布置作业将吹奏练习2练熟;并复习音乐基础。

教学反馈

(形成性评价设计、总结性评价设计)学生通过自我介绍,更激发了学习兴趣。

并减少了老师一味灌输的乏味感。

教学内容、过程安排

(包括德育渗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学法指导等)分析、评价

反思、体会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检查学生出勤情况。

二、新课教学:

1.导入:

师:

上节课我们欣赏了合唱曲《校园多美好》它是一首用音乐描绘美好校园的歌曲。

在整首歌曲中,呈现出的是一幅生机勃勃的校园景象,洋溢着春天的气息。

同时,我们也了解了它的作曲家——施光南,但并没有具体介绍到,而是把对作曲家的了解作为一项作业,要求同学们课下自己搜集资料,留到这节课上来介绍。

接下来,就请有准备的同学上台介绍,你所搜集到的有关施光南的材料。

生:

师:

四川重庆人。

自幼喜受音乐,学生时代曾模仿各地民歌风格写了不少歌曲。

后入中央音乐学院附中,1964年毕业于天津音乐学院作曲系。

在他的作品中,流传最广的有《打起手鼓唱起歌》、《周总理,您在哪里》、《祝酒歌》、《洁白的羽毛寄深情》、《吐鲁番的葡萄熟了》、《台湾当归谣》等。

在1980年中央电台和《歌曲》编辑部举办的“听众喜受的广播歌曲”评选活动中,

教学内容、过程安排

(包括德育渗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学法指导等)分析、评价

反思、体会

他有三首作品获奖。

其他如声乐套曲《革命烈士诗抄》、小提琴独奏曲《瑞丽江边》、电影《幽灵》的配音等也有一定影响。

除此,还创作了根据鲁迅同名小说改编的歌剧《伤逝》的音乐。

出版有《施光南歌曲选》等。

可惜英年早逝,悄然倒在钢琴上。

他是当之无愧的“人民音乐家”。

他的作品题材噶,形式丰富,射干能动活泼,热情瑰丽,极富生活气息和民族特点。

他努力用民族化的作曲方式表达当代中国人的心声。

2.竖笛练习:

师:

练习吹奏练习2,注意节奏型:

生:

练习。

请同学起来做吹奏练习。

3.乐理知识——音符的记录(附后):

4.复习《我们一起来》

要求:

注意切分节奏,跟琴学唱,创编动作。

三、布置作业:

教学内容、过程安排

(包括德育渗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学法指导等)分析、评价

反思、体会

四、下课礼仪:

第二单元《龙的传人》教案

课题《龙的传人》课型综合课

教育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音乐作品中所表现的对祖国河山、人民、历史、文化和社会发展的赞美和歌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使学生知道自己是中国人,要热爱自己的祖国,在演唱和欣赏的活动中表达爱国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1)学唱《龙的传人》

(2)让学生初步认识五线谱,理解音名和唱名的概念。

(3)理解拍号的含义,懂得如何数节拍以及节拍之间的强弱关系。

(4)感受小调式旋律的色彩。

教学策略及创造性教学设计:

(教法选择、学法指导、课堂组织形式、教具媒体应用、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等)1.给学生丰富的感性材料。

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插图和照片,教师还提供相应的图片故事,使学生通过生动的直观形象材料,产生对祖国的爱,产生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

2.采用一些艺术形式,如组织学生进行分组唱歌比赛等,使学生受到乐曲情感的感染,引导学生用歌声表达对祖国的热爱。

3.实践能力的培养——乐器进入课堂,将竖笛与欣赏相结合,让学生用自己手中简单的乐器演奏世界名曲《欢乐颂》。

4.教具:

多媒体课件、钢琴、竖笛。

布置作业1.竖笛复习:

c大调音阶、《欢乐颂》第一声部、《找朋友》、《勇敢的鄂伦春》

2.查找有关西洋管弦乐队、西洋乐器的相关知识(包括乐器的分组、乐器的性能、音色、特点等)。

3.分组讨论《龙的传人》的演唱形式。

教学反馈:

(形成性评价设计、总结性评价设计)1.1、用提问形式,师生互动,学生积极展开联想,主动思考问题,较深刻地了解本歌曲的内涵。

2.2、运用实物或学生身边的东西来为学生进行知识的讲解,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听得更加明确学习兴趣增加。

3.3、乐曲是学生较为熟悉的,学生分组讨论不同的演唱形式,学生的唱歌兴趣浓厚,对乐曲的理解程度加深。

教学内容、过程安排

(包括德育渗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学法指导等)分析、评价

反思、体会

(在课前5分钟播放流行音乐FALSH版《龙的传人》)——吸引走进教室的学生,预先给他们一个总体印象。

一、复习:

竖笛吹奏复习:

①让学生用竖笛吹奏c大调音阶与《欢乐颂》、《找朋友》、《勇敢的鄂伦春》。

②对学生的吹奏进行适当的评价(表扬或批评),然后导入本堂课第一个知识点:

如何识别音符的唱名和音名(二者的简单概念)。

二、新课教学:

(一)乐理知识的讲解

1.音名和唱名

问题一:

什么是音符的音名和唱名?

(请学生打开课本No.5页)

师:

钢琴一共有88个键,白键52,黑键36,在两个黑键为一组的左边的这个白键我们称呼它为c,从c开始,用七个英文字母表示,排列顺序往下依次为c、D、E、F、G、A、B,它们在钢琴键盘上是循环使用的。

这就是音符的音名。

问题二:

如果用唱的话,应该怎么唱呢?

就唱成“do、re、mi、fa、sol、la、si、do”,这就是c、D、E、F、G、A、B这几个音的唱名。

2.节拍(请学生翻开课本第13页)

师:

接下来再学一个新的乐理知识——拍子。

①什么是节拍?

师:

在乐曲中强弱拍的循环出现而形成的节奏规律称为节拍。

②最常用的节拍分为哪几种?

(2/4、4/4、3/4、6/8)。

③每一小节只有一个重拍。

2/4四二拍强弱——一般多用在较为庄严的进行曲,如国歌等

4/4四四拍强弱次强弱——一般多用在较为抒情、缓慢的乐曲里面。

3/4四三拍强弱弱——一般多用在比较活泼欢快的舞曲性质的乐曲上。

3/8八三拍强弱弱

6/8八六拍强弱弱次强弱弱

(二)导入新课:

(1)出示图片。

(让学生看“课文”中的图片并朗诵图下文字。

①“龙”指的是什么?

(长城)

师:

万里长城是我们伟大祖国的象征,它蜿蜒盘旋在崇山峻岭之中,像一条腾飞的巨龙,所以有人说我们中华民族是龙的子孙,龙的传人。

(切入本课正题)②龙的来历:

师:

史书记载,早在四、五千年前,人类处于氏族社会时,每一个氏族,都拜一种动物,如牛、马、虎、鹿、蛇等,作为本氏族的标志。

后来,有个强大的氏族,把其他氏族都吞并了,就把各个氏族的动物标志挤凑在一起,虚构出一个最凶猛的动物形象,这就是所谓“龙”的来历。

③龙是形象:

师:

龙的形象是集中了许多动物的特点:

鹿的角、牛的头、蟒的身,鱼的鳞、鹰的爪。

口角旁有须髯,颔下有珠,他能巨能细,能幽能明,能兴云作雨,降伏妖魔,是英勇、权威和尊贵的象征。

为此又被历代皇室所御用,帝王自称为“真龙天子”,以取得臣民的信奉。

但现在中国民间仍把龙看作是神圣、吉祥、吉庆之物。

龙以它英勇、尊贵、威武的象征,存在于中华民族的传统意识中。

(三)学唱新歌——《龙的传人》。

①欣赏mP3范唱

②学唱歌曲《龙的传人》

A.轻声地唱,让学生将歌曲旋律与歌词配上。

B.进一步理解歌词的含义,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诵歌词,体会歌曲中所要表达的情感。

c.曲式分析——这首《龙的传人》根据旋律情绪的变化可以分为几句,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情感?

师:

两句,海外华人思念祖国,思念自己的家乡。

《龙的传人》充分感受了身为龙的传人的华夏游子那种对祖国母亲的无比思念与眷念的感情。

D.分组讨论本歌曲演唱的形式,共同实施讨论后的方案,四个小组进行比赛。

③钢琴伴奏,令学生再一次合唱或分小组唱,令学生对歌曲有一个更进一步的了解。

④总结本堂课上讲的所有乐理知识。

三.总结:

歌颂祖国的形式多种多样,有诗歌、散文、音乐等。

本堂课所学的《龙的传人》充分感受了身为龙的传人的华夏游子那种对祖国母亲的无比思念与眷念的感情。

复习作为一个切入点起到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

引导学生复习旧的知识,检查上节课所布置的作业完成情况。

结合课本的键盘图来讲解,师生互动,有问有答,并且让学生下课后到教室的钢琴上来看看,用实物来巩固学生的记忆,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

让学生主要记住二拍子、三拍子、四拍子和六拍子的强弱规律。

结合课本,借用播放幻灯图片和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用比喻的思维展开想象。

可以请学生起来回答并对回答接近准确的学生给予肯定和鼓励。

结合课外景象,借用实际景物和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

利用小故事和学生身边的东西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让学生在课堂中就学会唱《龙的传人》,并且能够体会到乐曲所要表现的内在情感。

能够根据乐曲的情绪变化来对乐曲进行曲式分析。

利用分组讨论比赛来调动学生的唱歌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

在课堂最后进行总结,为学生理顺本堂课讲过的知识,加强学生的记忆。

点题。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使学生知道自己是中国人,要热爱自己的祖国。

第三单元《故乡的云》教案

课题故乡的云课型综合课

教育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一组中外作品的演唱和欣赏,感受作品流露出的对亲人、对家乡的思念和热爱之情。

结合具体作品初步理解节奏和旋律是音乐表现的两的要素。

练习竖笛吹奏,能在连贯的乐句中较准确地吹出re、fa、mi三个音。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结合具体作品初步理解节奏和旋律是音乐表现的两的要素。

难点:

情感体验思乡之情。

通过一组中外作品的演唱和欣赏,感受作品流露出的对亲人、对家乡的思念和热爱之情。

教学策略及创造性教学设计:

(教法选择、学法指导、课堂组织形式、教具媒体应用、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等)采用讲授、视唱、欣赏法,引导学生情感体验思乡之情。

运用电脑多媒体教学。

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音乐学科教师用书。

布置作业:

复习歌曲《故乡的亲人》;课下练习竖笛吹奏,学吹《雪绒花》

教学反馈:

(形成性评价设计、总结性评价设计)学生通过科学的练声法学唱歌曲,感觉有所收效,学习兴趣提高。

再通过比照同一作曲家的不同作品,音乐感受能力有所进步。

教学内容、过程安排:

(包括德育渗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学法指导等)分析、评价

反思、体会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检查学生出勤情况。

二、新课教学:

1.揭题:

师:

今天我们将开始学习第三单元“故乡的云”。

首先,我们先一起来学唱一首老歌《故乡的亲人》。

2.歌曲《故乡的亲人》:

(1)欣赏。

(2)跟琴学唱。

(3)作品分析:

1851年,福斯特在远离自己家乡和亲人的辛辛那提州工作时,感到远离亲人的孤寂和惆怅,于是创作了这首歌,借以寄托思乡之情,本曲的歌词也是作者自己填写的。

歌曲的旋律有着浓郁的赞美歌风格,这是因为福斯特自幼喜爱音乐,常随黑人保姆到教堂听黑人唱赞美歌,这些黑人的宗教歌曲给予他很深印象的缘故。

歌曲结构为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

四段歌词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