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全程训练计划周周测12.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466176 上传时间:2023-08-15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8.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全程训练计划周周测1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考语文全程训练计划周周测1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考语文全程训练计划周周测1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考语文全程训练计划周周测1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考语文全程训练计划周周测1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全程训练计划周周测12.docx

《高考语文全程训练计划周周测1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全程训练计划周周测12.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语文全程训练计划周周测12.docx

高考语文全程训练计划周周测12

周周测12 语言文字运用+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

一、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2019·长春测试]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①现代人生活压力很大,于是很多人周末纷纷结伴走出家门,到乡野间寻找乐趣,过起了求田问舍的惬意生活。

②高校的大部分专业要么通过大类招生,要么对选科不提要求,这些做法好像是扩大了考生选择的范围,实则让考生无所适从。

③雄安新区拔地而起、自贸港风生水起、粤港澳大湾区浮出水面……新一轮改革的各种重大举措接踵而至。

④中央电视台的大型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将一件件栉风沐雨的文物展现在我们面前,让它们讲述着自己的故事。

⑤今天,我们需要一大批为理想抱负拼搏奋斗的新人,或为百姓安危舍身而出,或为改变贫困面貌用尽心机。

⑥人类命运共同体,顾名思义,就是每个民族、每个国家的前途命运都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人类风雨同舟,荣辱与共。

A.①③⑥        B.①④⑤

C.②③④D.②⑤⑥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①求田问舍:

比喻只知谋置家产,不以国事为念,胸无大志。

用于此处望文生义。

②无所适从:

不知道依从谁好;不知按哪个办法做才好。

使用正确。

③接踵而至:

比喻来的人相继不断或事情不断地发生。

使用正确。

④栉风沐雨:

风梳头,雨洗发,形容奔波劳碌,不避风雨。

用于此处望文生义。

⑤用尽心机:

用尽了心思。

形容千方百计地谋划。

多含贬义。

在此处褒贬误用。

⑥顾名思义:

看到名称,就联想到它的意义。

使用正确。

2.[2019·贵阳测试]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A.跳出教条的藩篱、突破程式化思维,多察实情、多听心声,拥抱广阔的社会生活,我们把握的将是多元多变的现实,迎来的则是更有价值的人生。

B.从艺术角度来看,我们很难说《乡村爱情故事》不优秀,但其真实、接地气的艺术追求,还是得到了不少观众的认可,也得到了市场最直接的反馈。

C.大学文学教育需要体现大学精神,其目的不是以把文科学生培养成为适应市场需要的大众写手为目标,而是要成为高雅文化的守护者和引领者。

D.我国科学家表示,不反对研究复活已灭绝的物种,但没必要执着于此,而应该将前沿的生物技术更多地投入到维护生物多样性、挽救濒危物种。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辨析病句的能力。

B项,不合逻辑,“很难说《乡村爱情故事》不优秀”与后面的句子不构成转折关系。

C项,“目的是……”和“以……为目标”杂糅,删去“以”和“为目标”。

D项,成分残缺,在句末加上“等方面”。

3.[2019·苏北模拟]下列各句中,谦敬辞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成人了就要学会独立,自己的事情自己处理好,不要事事都劳烦我。

B.先生虽然未能亲自玉成此事,但也付出了很多心血,我甚是感激。

C.我很纳闷,斗胆问一句,不知您是在哪儿听说这件荒唐事情的?

D.小弟愚钝,百思不得其解,不知兄台对此事有何见教?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

A项,“劳烦”是敬辞,用于拜托或答谢别人代自己做事,说别人劳烦自己,不得体;B项,“玉成”是敬辞,意思是成全,用于别人,得体;C项,“斗胆”是谦辞,意思是大胆,用于自己,得体;D项,“见教”是客套话,意思是指教(我),使用得体。

4.[2019·佛山检测]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6分)

不少人认为蔬菜的营养不如水果。

事实上,从整体上讲,①____________________。

虽然水果和蔬菜都含有维生素C和矿物质,但只有鲜枣、猕猴桃等少数水果含维生素C较丰富。

而且,②____________________,它们具有促进肠道蠕动、清除肠道内积蓄的有毒物质等作用;而水果中所含有的主要是可溶性纤维,它们会被身体迅速吸收。

不仅如此,蔬菜的热量普遍比水果低,即便蔬菜吃得再多,③____________________,不会影响身体健康。

答案:

示例:

①水果的营养低于蔬菜 ②蔬菜中含有的是不可溶性纤维 ③一般摄入的热量也不会太多(每空2分;意对即可)

解析: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的能力。

语段的核心话题是蔬菜和水果的营养问题。

第①处应填写一个总括句,由前文的“事实上”可知,①处句子表达的意思应与“不少人认为蔬菜的营养不如水果”相反,由此可填“水果的营养低于蔬菜”之类的句子。

第②处,由后文的分号及句子内容可知,前后分句是对比关系,讨论的是水果和蔬菜所含有的物质不同,效果也不同,由此可填“蔬菜中含有的是不可溶性纤维”之类的句子。

第③处,前文谈论的是蔬菜的热量比水果低,后文说的是不会影响身体健康,由此可知,横线处的内容也应与“热量”相关,可填写“一般摄入的热量也不会太多”之类的句子。

5.[2019·石家庄检测]下面文段有多处逻辑问题,请就其中三处加以说明。

(5分)

腐乳是指豆腐经过特定霉菌发酵后,再用盐和各式香料渍制成的发酵食品。

发酵后,豆腐的营养会发生一些变化:

其一是B族维生素含量增加;其二是口感更好,更容易被人接受。

所以我们应从网上找到在家制作豆腐乳的帖子,按其方法多多自制腐乳,以改善我们的生活。

不过,腐乳的盐含量大,吃它将使盐的摄入量超标,这是我们应该特别注意的。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

①前后内容不对应。

“其二是口感更好,更容易被人接受”不是营养的变化。

②因果关系失当。

豆腐的营养发生变化,不是人们应该多多自制腐乳的原因。

③绝对化。

吃腐乳未必会使盐的摄入量超标。

(答对一处给2分,答对两处给3分,答对三处给5分)

解析:

本题考查逻辑推断的能力。

解答这类题,应注重分析语句的意思,从逻辑的角度判断这些说法的正误。

“口感更好,更容易被人接受”明显不属于营养变化。

豆腐的营养发生变化,不是人们应该多多自制腐乳的原因。

“腐乳的盐含量大,吃它将使盐的摄入量超标”过于绝对化,吃适量腐乳未必会使盐的摄入量超标。

二、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6~7题。

(9分)

省试湘灵鼓瑟①

[唐]钱起

善鼓云和②瑟,常闻帝子灵。

冯夷③空自舞,楚客不堪听。

苦调凄金石,清音入杳冥。

苍梧来怨慕,白芷动芳馨。

流水传湘浦,悲风过洞庭。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注】 ①湘灵鼓瑟:

传说舜帝死在苍梧,其妃子因哀伤而投湘水自尽,变成了湘水女神。

她们常常在江边鼓瑟,用瑟音表达自己的哀思。

②云和:

古山名,出产乐器。

③冯夷:

传说中的河神。

6.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善鼓云和瑟,常闻帝子灵”两句概括题旨,点出湘灵善于鼓瑟,奏出的乐曲优美动听。

B.“冯夷空自舞”,写动人的瑟声吸引了河神冯夷,他激动地在湘灵面前伴乐狂舞,来表现湘灵的哀怨。

C.“流水传湘浦,悲风过洞庭”写湘灵弹奏的乐曲顺着流水传到湘江,化作悲风飘过浩渺的洞庭湖。

D.全诗描摹了湘灵鼓瑟弹奏的苦调清音,这种苦调清音表现了湘灵对爱情的忠贞和对死在苍梧的舜帝的哀怨和思慕。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情感、表达技巧的能力。

B项,“冯夷空自舞”,一个“空”字说明冯夷并不理解湘灵的哀怨。

7.结尾“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被誉为神来之笔,请结合诗歌,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加以分析。

(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以景结情。

(2分)描写曲终人散之后,画面上只有一川江水,几处青山。

(2分)表现了湘灵的哀怨融入山水之中,成为永恒的传说。

(2分)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诗歌情感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结尾句以景结情,余音袅袅。

诗的前面大部分篇幅都是运用想象的画面着力抒写湘水女神的哀怨之情,结尾一笔跳开,描写曲终人散之后,画面上只有一川江水,几峰青山。

这极其省净明丽的画面,给读者留下了思索回味的广阔空间。

【回归教材】 “以景结情”是指以“景物”来传达、折射、暗示(暗喻)出作者的感情、寄托和抱负,是指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基础上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景代情作结,这种写法能使诗歌得到“此时无情胜有情”的效果,往往使诗歌显得意犹未尽、耐人咀嚼。

比如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中的“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演奏已经结束,而听者尚沉浸在音乐的境界里,周围鸦雀无声,只有水中倒映着一轮明月,说明了音乐的巨大感染力;又如李白《越中览古》中的“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用今日的颓败和昔日的兴盛对比,抒发了诗人对人事变迁、盛衰无常的感慨。

【诗歌鉴赏】 《省试湘灵鼓瑟》既紧扣题旨,又能驰骋想象,天上人间,幻想现实,无形的乐声得到有形的表现。

全诗通过多层次多角度的描写,形象地再现了湘灵——娥皇和女英寻夫不遇鼓瑟弹奏的苦调清音,生动地表现了二妃对爱情至死不渝的忠贞和对驾崩于苍梧的舜帝的哀怨和思慕之情,成为公认的试帖诗的范本。

诗人在开头两句就概括题旨,点出曾听说湘水女神擅长鼓瑟的传说,描写女神翩然而降湘水之滨,轻抚云和瑟,弹奏起如泣如诉的哀伤乐曲。

动人的瑟声首先引来了水神冯夷,他激动地在湘灵面前伴乐狂舞,然而一个“空”字,说明冯夷并不理解湘灵的哀怨;倒是人间那些被贬谪而经过湘水的“楚客”,领略了湘灵深藏在乐声里的哀怨心曲,禁不住悲从中来,不忍卒闻。

接下来,诗人着意渲染瑟声的感染力。

“苦调凄金石”四句,诗人张开想象的翅膀,任思绪在湘水两岸、苍梧之野、洞庭湖上往复盘旋,写出了一个神奇虚幻的世界。

“流水传湘浦,悲风过洞庭”,这两句写湘灵弹奏的乐曲形成一股强劲的悲风,顺着流水,刮过浩渺的洞庭湖。

令全篇出彩的是结尾两句“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此联的妙处有:

一是突然转折,出人意料。

在尽情地描写乐曲的表现力之后,使乐曲在高潮中戛然而止,这是一重意外;诗境从虚幻世界猛然拉回到现实世界,这是又一重意外。

二是呼应开头,首尾圆合。

全诗从湘水女神出现开始,以湘水女神消失告终,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三是以景结情,余音袅袅。

诗的前面大部分篇幅都是运用想象的画面着力抒写湘水女神的哀怨之情,结尾一笔跳开,描写曲终人散之后,画面上只有一川江水,几峰青山。

这极其省净明丽的画面,给读者留下了思索回味的广阔空间。

三、文言文阅读

(一)[2019·湛江试卷]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后面的问题。

(19分)

何执中字伯通。

进士高第,调台、亳二州判官。

亳数易守,政不治。

曾巩至,颇欲振起之,顾诸僚无可仗信者,执中一见合意,事无纤巨,悉委以剸决。

有妖狱久不竟,株连浸多。

执中讯诸囚,听其相与语,谓牛羊之角皆曰“股”,扣其故,闭不肯言,而相视色变。

执中曰:

“是必为师张角讳耳。

”即扣头引伏。

知海盐县,为政识后先,邑人纪其十异。

入为太学博士,以母忧去,寓苏州。

端王即位,是为徽宗,超拜宝文阁待制,迁中书舍人、吏部尚书。

四选案籍,吏多藏于家,以舞文取贿。

执中请置库架阁,命官莅之,是后六曹皆仿其法。

大观三年,遂代为尚书左仆射,加特进。

制下,太学诸生陈朝老诣阙上书曰:

“相执中,中外默然失望。

执中碌碌庸质,初无过人,致位二府,亦已大幸,遽俾之经体赞元,是犹以蚊负山,多见其不胜任也。

”疏奏不省,而眷注益异。

初,赐第信陵坊,以为浅隘,更徙金顺坊甲第。

建嘉会成功阁,帝亲书巨额以示宠。

政和二年大长公主丧罢上元端门观灯执中言不宜以长主故阏众情愿特为徙日以昭与民同乐之意帝重逆其请为申五日期执中辅政一纪,年益高。

他日造朝,命止赴六参起居,退治省事。

明年,乃以太傅就第,许朝朔望,仪物廪稍,一切如居位时。

其在政府,尝戒边吏勿生事,重改作,惜人材,宽民力。

虽居富贵,未尝忘贫贱时。

斥缗钱万置义庄,以赡宗族。

卒,年七十四。

帝即幸其家,以不及视其病为恨,辍视朝三日,赠太师,追封清源郡王,谥曰正献。

(节选自《宋史·何执中传》,有删改)

8.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政和二年/大长公主丧罢/上元端门观灯/执中言/不宜以长主故阏众/情愿特为徙日/以昭与民同乐之意/帝重逆其请/为申五日期/

B.政和二年/大长公主丧/罢上元端门观灯/执中言/不宜以长主故阏众情/愿特为徙日/以昭与民同乐之意/帝重逆其请/为申五日期/

C.政和二年/大长公主丧/罢上元端门观灯/执中言/不宜以长主故阏众/情愿特为徙日/以昭与民同乐之意/帝重逆其请/为申五日期/

D.政和二年/大长公主丧罢/上元端门观灯/执中言/不宜以长主故阏众情/愿特为徙日/以昭与民同乐之意/帝重逆其请/为申五日期/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

“大长公主丧”为主谓结构,句意完整,并且“罢”是后面句子的谓语(主语省略),所以应该在“丧”后停顿,排除A、D;“众情”是一个词语,意为百姓的情意,中间不能断开,排除C。

故选择B。

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讳,旧时指按礼对君主、尊长的名字避开不直称,而用代字、缺笔等表示。

B.博士,古代学官名,负责保管文献档案,培养人才,也指当时最高级别的学位。

C.朔望,即朔日和望日,朔日指农历每月的初一,望日一般指农历每月十五。

D.赠,朝廷封典的一种,赠予死者官爵或封号,多用于已故官吏或其父祖。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

博士在古代不表示“最高级别的学位”。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何执中颇有见识,政绩突出。

他担任台、亳二州判官时,深受曾巩的赏识,解决了妖狱,尽显其政治才能,当地老百姓还记录了他在治理上十大与众不同之处。

B.何执中洞察力强,且有创举。

他任吏部尚书时发现官员把档案名册藏于家的弊端,建议放置在朝廷的架阁库,让官员管理,此后六曹都效仿这一做法。

C.何执中位高权重,深受圣宠。

何执中辅佐朝政十几年,年岁渐高,皇帝让他每月只需参见六次表示问候,他去世时皇帝停止临朝听政三天。

D.何执中为政爱民,重情重义。

他在政事堂任职时,宽减老百姓的负担;即使身居富贵也不忘贫贱,取出自己的一万缗钱建置义庄来供养宗亲。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老百姓记录何执中在治理上十大与众不同之处是在海盐县,并非“台、亳二州”。

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顾诸僚无可仗信者,执中一见合意,事无纤巨,悉委以剸决。

(5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疏奏不省,而眷注益异。

初,赐第信陵坊,以为浅隘,更徙金顺坊甲第。

(5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曾巩)观察各位官吏没有一位可以依靠和信赖的,一见到何执中就心中满意,事无巨细,全部交给他裁决。

(得分点:

“顾”“仗”“委”各1分,大意2分)

(2)疏奏没有受到重视,皇帝反而更加爱重他。

起初,赐给他信陵坊的住宅,觉得不宽敞,改迁到金顺坊的豪华宅第。

(得分点:

“眷注”“第”“徙”各1分,大意2分)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

(1)顾:

观看,观察。

仗:

依靠。

委:

交付。

(2)眷注:

关心、照顾。

第:

贵族的住宅。

徙:

迁移。

【参考译文】

何执中字伯通。

考进士时名次很高,调任台、亳二州判官。

亳州数次变动知州,政务不能很好地治理。

曾巩上任,很想加以整顿,观察各位官吏没有一位可以依靠和信赖的,一见到何执中就心中满意,事无巨细,全部交给他裁决。

有一起怪异的案件很久解决不了,株连的人渐渐多了。

何执中审讯囚犯们,听到他们相互说话,将牛羊的角都称为“股”,追问缘故,都闭口不肯说,而且相互看看脸色有所变化。

何执中说:

“这一定是避师长张角的讳。

”囚犯们立即叩头服罪。

任海盐县知县,政务管理上区别缓急先后,县里人记录了他在治理上十点与众不同的地方。

入朝担任太学博士,因遭母丧而离职,寓居苏州。

端王即位,就是徽宗,破格拜任他为宝文阁待制,迁任中书舍人、吏部尚书。

选官过程中的档案名册,官吏大多把它们藏置在家中,进而拿这些条文(向别人敲诈)索取贿赂。

何执中建议将它们放置在朝廷的架阁库,让官员管理,此后六曹官府都仿效这个做法。

大观三年,就代任尚书左仆射,加任特进。

诏诰下达,太学诸生陈朝老到皇宫上书道:

“任何执中为宰相,朝廷内外默然失望。

何执中碌碌无能,资质平庸,原本就没有过人的才能,官位到了枢密院和中书门下二府,已经是很幸运了,竟然让他辅佐元首治理国家,这就好像用蚊子背山,实在是难以胜任。

”疏奏没有受到重视,皇帝反而更加爱重他。

起初,赐给他信陵坊的住宅,觉得不宽敞,改迁到金顺坊的豪华宅第。

建造嘉会成功阁,皇帝亲笔书写大匾额以表示爱重。

政和二年,皇帝的姑姑去世,皇帝取消了上元节端门观灯的活动,何执中进言:

“不应当因为皇帝姑姑的事而扫百姓的兴,希望皇帝特意下命令过一天举行观灯的活动,以表示与民同乐的意愿。

”皇帝重视并接受了他的请求,还延长了五天期限。

何执中辅佐朝政十多年,年龄越来越大。

以后朝见,皇帝只让他每月前来参见六次表示问候,退居家中办公。

第二年,就安排给他太傅官职的宅第,许可他每月初一和十五朝谒,配给他的用于礼仪的器物和粮食,一切都跟他做宰相时一样。

他在政事堂任职时,曾告诫边塞官吏切勿惹起事端,慎重改革常规,爱惜人才,宽减民众负担。

虽然身居富贵,但是从未忘记贫贱的时候。

取出一万缗钱建置义庄(作为宗族公产),用来供给宗族内的贫户。

去世,享年七十四岁,皇帝亲临他的家中,为没及时探望他的病情感到遗憾,停止临朝听政三天,赠太师,追封清源郡王,谥号叫正献。

(二)[2019·邯郸考试]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后面的问题。

(19分)

赵世卿,字象贤,历城人。

隆庆五年进士。

授南京兵部主事。

张居正当国。

世卿奏匡时五要。

居正欲重罪之。

吏部尚书王国光曰:

“罪之适成其名,请为公任怨。

”遂出为楚府右长史。

迁户部右侍郎,督理仓场。

世卿饶心计。

凡所条奏,酌剂赢缩,军国赖焉。

进户部尚书。

时矿税使四出为害,曩时关税所入岁四十余万,自为税使所夺,商贾不行,数年间减三之一,四方杂课亦如之。

岁入益寡,国用不支,边储告匮,而内供日繁。

岁增金花银二十万,宫帑日充羡。

世卿请复金花银百万故额,罢续增数,不许。

乞发内库银百万以济边储,忤旨切责。

世卿复言脂膏已竭,闾井萧然,丧乱可虞,揭竿非远。

帝亦不省。

税监刘成以水灾请暂停米税。

帝以不当尽停。

世卿上言:

“乡者既免米税旋复再征已失大信于天下今成欲免税额之半而陛下不尽从岂恻隐一念貂珰【注】尚存而陛下反漠然不动心乎?

”不报。

诏罢矿使,税亦稍减。

然辽东、云南、四川税使自若,吏民尤苦之。

云南遂变作,杨荣被戕。

而西北水旱时时见告,世卿屡请减租发振,国用益不支。

逾月复奏请捐内帑百万佐军用,不从。

世卿遂连章求去,至十五上,竟不许。

先是,福王将婚,进部帑二十七万,帝犹以为少,数遣中使趣之。

中使出谇语,且劾世卿抗命。

世卿以为辱国,疏闻于朝,帝置不问。

世卿素励清操,当官尽职。

帝雅重之。

吏部缺尚书,尝使兼署,推举无所私。

李廷机辅政,世卿力推之。

廷臣遂疑世卿党比。

于是给事中杜士全等,御史苏为霖等先后劾之,世卿遂杜门乞去。

章复十余上,不报。

乘柴车径去。

廷臣以闻,帝亦不罪也。

家居七年卒。

(选自《明史·赵世卿传》,有删改)

【注】 貂珰:

借指宦官。

12.下列对文章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乡者既免米税/旋复再征/已失大信于天下/今成欲免税额之半/而陛下不尽/从岂恻隐一念/貂珰尚存/而陛下反漠然不动心乎

B.乡者既免米税/旋复再征/已失大信于天下/今成欲免税额之半/而陛下不尽/从岂恻隐一念貂珰/尚存而陛下/反漠然不动心乎

C.乡者既免米税/旋复再征/已失大信于天下/今成欲免税额之半/而陛下不尽从/岂恻隐一念貂珰/尚存而陛下/反漠然不动心乎

D.乡者既免米税/旋复再征/已失大信于天下/今成欲免税额之半/而陛下不尽从/岂恻隐一念/貂珰尚存/而陛下反漠然不动心乎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

“岂”表反问,领起句子,所以在“岂”之前停顿,排除A、B。

“貂珰”与“陛下”对比,“而”表转折,所以“念”和“存”之后都需停顿,排除C,选择D。

1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兵部,古代官署名,六部之一,掌管武官选用及兵籍、兵械、军令等职事,长官为兵部尚书。

B.福王,王爵名。

一般是皇帝的直系亲属,或是开国元勋,或有赫赫战功的人,才能被封王。

C.劾,弹劾,指封建时期担任监察职务的官员检举官吏的罪状。

与现代社会“弹劾”的含义有所不同。

D.疏,文中指古代的一类文书,是封建社会大臣向帝王或上司进言时使用文书的统称,属于上行公文。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

“大臣向帝王或上司进言”错,不包括“上司”。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赵世卿敢于进言,不惧权贵。

他上奏提出几点纠正时政的建议,得罪了当权者张居正,张居正要惩治他,他被外放为楚府右长史。

B.赵世卿富有心计,关注边防。

他监督管理仓场时,考虑周全,国家、军队都依靠他得利;他曾请求拨款百万支援边防储备。

C.赵世卿要求减税,反对奢靡。

朝廷每年增加金花银二十万,宫内金库日渐充裕,他请求减少百万税款;福王结婚,皇帝要加钱,他不予执行。

D.赵世卿做官尽职,不恋官位。

他推荐官员没有私心,推重李廷机却被怀疑结党,于是请求离职,没被批准,最终自己坐车离去。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他请求减少百万税款”错,原文第二段说“世卿请复金花银百万故额”,意为请求恢复百万税款数额。

1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世卿复言脂膏已竭,闾井萧然,丧乱可虞,揭竿非远。

(5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而西北水旱时时见告,世卿屡请减租发振,国用益不支。

(5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赵世卿又说百姓的财富已经没有了,乡村萧条,死亡祸乱值得忧虑,造反不远了。

(得分点:

“脂膏”“虞”“揭竿”各1分,大意2分)

(2)而西北时常有水灾旱灾的消息被报告,赵世卿多次建议减少租税开仓救济,国家经费更加不能支持。

(得分点:

“见告”“振”“国用”各1分,大意2分)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

(1)脂膏:

人民辛勤劳动所得的财富。

虞:

忧虑。

揭竿:

指武装暴动,造反。

(2)见告:

被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