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039968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7.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docx

《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docx

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

全日制义务教育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

(实验稿)

 

第一部分前言

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

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社会的变化发展对人的思想观念和道德品质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更高要求。

初中学生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和学习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阶段,处于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在思想品德的发展上得到有效帮助和正确指导。

为适应社会发展和学生成长需要,加强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根据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中共中央印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要求,依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试行)》,特制定本课程标准。

1.1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的必修课程。

主要有以下特点:

●       思想性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和学生思想实际,帮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心理素质,养成遵纪守法和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增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思想情感,逐步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为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奠定基础。

●       人文性注重以民族精神和优秀文化培养学生,关注学生的成长需要与生活体验,尊重学生学习与发展规律,不断丰富学生的思想情感,引导学生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促进学生人格健康发展。

●       实践性注重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通过学生自主参与的、丰富多样的活动,扩展知识技能,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生活经验,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

●       综合性从学生适应社会公共生活和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的实际出发,以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的关系、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为主线,对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和国情等多方面的学习内容进行有机整合。

 

1.2课程的基本理念

●       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本课程建构的基础。

人的思想品德是通过对生活的认识和实践逐步形成的。

初中生生活范围逐渐扩展,需要处理的各种关系日益增多。

本课程正是在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为他们正确认识自我,处理好与他人,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促进思想品德健康发展,提供必要的帮助。

●       帮助学生学习做负责任的公民、过积极健康的生活是本课程的追求。

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并向成年人过渡,自我意识和独立性逐步增强。

在初中阶段帮助学生形成良好品德,树立责任意识和积极的生活态度,对学生的成长具有基础性的作用。

本课程的任务是引领学生感悟人生的意义,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基本的善恶、是非观念,学做负责任的公民,过积极健康的生活。

●       坚持正确价值观念的引导与启发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实践相统一是本课程遵循的基本原则。

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需要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生活体验,社会规范也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实践才能真正内化。

本课程将正确的价值引导蕴涵在鲜活的生活主题之中,注重课内课外相结合,鼓励学生在实践的矛盾冲突中积极探究和体验,通过道德践行促进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

 

 

1.3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

本课程标准根据思想品德教育的目标,从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实际出发,围绕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等关系,整合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和国情教育等内容。

课程标准的设计力求增强课程的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2.1总目标

本课程以加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为主要任务,帮助学生提高道德素质,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树立法律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在遵守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弘扬民族精神,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好公民奠定基础。

2.2分类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     热爱生命,自尊自信,乐观向上,意志坚强。

●     亲近自然,爱护环境,勤俭节约,珍惜资源。

●     孝敬父母,尊重他人,乐于助人,诚实守信。

●     热爱劳动,注重实践,热爱科学,勇于创新。

●     尊重规则,尊重权利,尊重法律,追求公正。

●     热爱集体,具有责任感、竞争意识、团结合作和奉献精神。

●     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和平,具有世界眼光。

能力

●     培养爱护自然、鉴赏自然、保护环境的能力。

●     发展观察、感受、体验、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能力,初步培养交往与沟通的能力。

●     初步认识和理解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具有基本的道德判断和辨别是非的能力,能够负责任地做出选择。

●     增强自我调适、自我控制的能力,学会理智地调控自己的情绪。

●     能够逐步掌握和不断提高搜集、处理、运用社会信息的方法和技能,学会独立思考、提出疑问和进行反思。

●     能够理解法律的规定及其意义,理解社会生活中的必要规则,能遵纪守法,增强寻求法律保护的能力。

知识

●     了解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特征和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的途径,认识个体发展与社会环境的关系。

●     了解我与他人、我与社会、我与自然的道德规范。

●     知道基本的法律知识,了解法律的基本作用和意义。

●     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基本路线、基本国策和世界概况。

 

第三部分内容标准

一、成长中的我

(一)认识自我

目标:

——能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悦纳生理变化,认识青春期心理。

——学习调节情绪,增强调控自我、承受困难和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形成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

——客观地评价自己,培养健全人格和良好个性品质。

内容标准

活动建议

1.1悦纳自己的生理变化,促进生理与心理的协调发展。

1.2知道青春期心理卫生常识,学会克服青春期的烦恼,调控好自己的心理冲动。

1.3理解情绪的多样性,学会调节和控制情绪,保持乐观心态。

1.4客观分析挫折和逆境,寻找有效的应对方法,养成勇于克服困难和开拓进取的优良品质。

1.5主动锻炼个性心理品质,磨砺意志,陶冶情操,形成良好的学习、劳动习惯和生活态度。

1.6了解自我评价的重要性,客观地认识、评价自己的优缺点,形成比较清晰的自我整体形象。

分组讨论当自己情绪冲动或低落时,如何利用倾诉、转移、换位、自我宽慰等方法,进行合理的情绪宣泄。

收集“战胜困难和挫折,在逆境中自强不息”的事例,讨论人应如何面对困难和挫折。

从“我心目中的我”、“同学心目中的我”、“老师心目中的我”和“父母心目中的我”等不同角度,给自己画像,分析评价的差异,找出前进的方向。

组织开展“青春日记”活动,记录心路的旅程和对成长的思考。

 

 

 

(二)自尊自强

目标:

——体会生命的可贵,热爱生活。

——培养自尊、自立、自强精神。

——能够分辨是非,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内容标准

活动建议

2.1知道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认识自己生命的独特性,体会生命的可贵。

2.2知道应该从日常的点滴做起实现人生的意义,体会生命的价值。

2.3懂得自尊和知耻,理解自尊和尊重别人是获得尊重的前提,不做有损人格的事。

2.4养成自信自立的生活态度,树立为人民、为社会服务的远大志向,体会自强不息的意义。

2.5体验行为和后果的联系,知道每个行为都会产生一定后果,人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2.6能够分辨是非善恶,为人正直,学会在比较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做出正确选择。

以“我们身边的动植物伙伴”为主题,作一次本地区的植物动物物种及其生存状况的调查,观察每个物种及每个生命个体的独特性,体会生命世界的神奇。

列举一些中外人物的事例,或以自己和身边同学的生活故事,就“人生的意义”开展一次主题讨论。

开展向同学推荐一本好书的活动。

 

 

 

 

 

(三)学法用法

目标:

——知道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理解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了解我国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学会运用法律维护合法权益。

——了解我国法律对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规定,增强自我防范意识。

内容标准

活动建议

3.1知道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并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一种特殊行为规范,理解我国法律是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

3.2懂得法律通过规定权利与义务规范人们的行为,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维护人们的合法权益。

3.3知道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了解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的基本内容。

3.4   了解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知道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自觉抵制“黄、赌、毒”和“法轮功”邪教等不良诱惑。

3.5学习在日常生活中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能,知道未成年人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树立自我保护意识,能够运用法律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搜集依法保护未成年人的典型案例,感受法律给予未成年人特殊保护的意义。

列举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规定的易沾染的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表现,分析这些行为对个人、家庭及社会的危害。

查阅有关法规,了解已满14周岁未满16周岁的人实施哪八种犯罪会受到刑事制裁;知道已满16周岁的人对所有的犯罪都要承担刑事责任。

 

 

二、我与他人的关系

(一)交往与沟通

目标:

——掌握基本的交往礼仪,学会人际交流与沟通。

——善于与人合作,努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内容标准

活动建议

1.1学会与父母平等沟通,正确认识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和教育,以及可能产生的矛盾,克服“逆反”心理。

1.2了解青春期闭锁心理现象及危害,积极与同学、朋友交往,养成热情、开朗的性格。

1.3正确认识异性同学之间的情感、交往与友谊,学会用恰当的方式与异性交往。

1.4了解教师工作的特点,积极与教师进行有效的沟通,正确对待教师的表扬与批评,增进与教师的感情。

1.5知道礼貌是文明交往的前提,掌握基本的交往礼仪与技能,养成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

1.6理解竞争与合作的关系,能正确对待社会生活中的合作与竞争,养成团结合作、乐于助人的品质。

以“我是如何化解与父母的冲突”为题,交流各自解决矛盾的方法,讨论分享成功解决矛盾的经验。

采访教师,内容包括该教师对其所教学科的认识、对班级的评价和期望、生活中的烦恼和欢乐等,根据采访写出报告。

交流“在与人交往中使用、不使用文明礼貌用语和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和轻声细语”的不同感受,体会讲文明礼貌在生活中的作用。

 

 

 

(二)交往的品德

目标:

——知道孝敬父母和诚实守信是做人根本,能够尊敬父母和长辈,做一个诚实的人。

——学会关心、尊重、宽容、理解他人,乐于助人,与人为善。

内容标准

活动建议

2.1理解生命是父母赋予的,体会父母为抚养自己付出的辛劳,能尽自己所能孝敬父母和长辈。

2.2懂得对人守信、对事负责是诚实的基本要求,了解生活中诚实的复杂性,知道诚实才能得到信任,努力做诚实的人。

2.3关心和尊重他人,体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学会换位思考,能够与人为善。

2.4知道人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是平等的,能够平等待人,不凌弱欺生,不以家境、身体、智能等方面的差异而自傲或自卑。

2.5体会和谐的共同生活需要相互尊重、理解宽容和相互帮助,懂得爱护公共环境和设施、遵守公德和秩序体现着对他人的尊重。

2.6懂得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以平等的态度与其他民族和国家的人民友好交往,尊重不同的文化与习俗。

交流在与同学发生争吵时,如何通过换位思考或其它方式来化解矛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