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基因组DNA提取试剂盒的制备与 优化.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039729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66.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植物基因组DNA提取试剂盒的制备与 优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植物基因组DNA提取试剂盒的制备与 优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植物基因组DNA提取试剂盒的制备与 优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植物基因组DNA提取试剂盒的制备与 优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植物基因组DNA提取试剂盒的制备与 优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植物基因组DNA提取试剂盒的制备与 优化.docx

《植物基因组DNA提取试剂盒的制备与 优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植物基因组DNA提取试剂盒的制备与 优化.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植物基因组DNA提取试剂盒的制备与 优化.docx

植物基因组DNA提取试剂盒的制备与优化

哈尔滨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

植物基因组DNA提取试剂盒的制备与

优化

院(系)

理学院

专业

生物科学

年级

09—1班

姓名

赵建丰

学号

09051126

指导教师

郑茂波

职称

副教授

2013年6月13日

承诺书

本人赵建丰,哈尔滨学院理学院,

生物科学专业09—1班学生,学号:

09051126。

本人郑重承诺:

本人撰写的毕业论文:

《植物基因组DNA提取试剂盒的植制备与优化》,

是个人的研究成果,数据来源真实可靠,无剽窃行为。

承诺人赵建丰

2013年6月13日

论文类型:

理工类

评语:

指导教师(签字)

年月日

评语及评分

成绩:

答辩委员会主席(签字)

年月日

院(系)学位评定委员会意见:

签字:

年月日

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意见:

签字:

年月日

毕业论文(设计)评语及成绩

目录

摘 要2

ABSTRACT3

第一章前 言4

1.1DNA提取的基本原理与意义4

1.2DNA提取方法4

1.3硅胶膜对DNA选择性吸收的原理与影响因素5

1.4试剂盒的发展情况及优势10

1.5本文的目的与意义10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11

2.1材料11

2.1.1植物材料11

2.1.2试剂与耗材11

2.1.3设备与仪器11

2.2方法12

2.2.1试剂盒的组成12

2.2.2试剂盒组成溶液的配制12

2.3提取步骤14

2.4检测方法15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16

结论17

参考文献18

致 谢19

摘 要

DNA是最重要的遗传物质,因此,DNA的提取方法和技术是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最基本的技术,也是生物工程最常用的技术。

提取的DNA的纯度及结构完整性是进行基因工程各项研究所必需的条件。

本文根据植物基因组DNA提取原理,设计了离心柱型植物基因组DNA提取试剂盒,经过大豆、小麦、棉花和水稻等不同植物材料基因组DNA提取结果的完整性和纯度的检测,证明该试剂盒合适多种植物基因组DNA的提取,并且有较好的效果,能在实验室中推广。

关键词:

植物DNA提取;提取方法;试剂盒;DNA纯度

ABSTRACT

DNAisthemostimportantgeneticmaterial,therefore,DNAextractionmethodandtechnologyofBiochemistryandmolecularbiologyofthemostbasic,isalsothemostcommonlyusedtechnologyofbiologicalengineering.PurityandstructuralintegrityoftheextractedDNAwasstudiedintheconditionsnecessaryforthegeneengineering.AccordingtothegenomicDNAextractionprinciple,designofcentrifugalcolumntypeplantgenomicDNAextractionkit,integrityandpuritydetectionresultsaftersoybean,wheat,extractionofcottonandriceindifferentplantmaterialsforgenomicDNAextractionkit,provetheappropriateplantgenomeDNAvariety,andhasgoodeffect,canbeextendedinthelaboratory.

Keywords:

PlantDNAextraction;extractionmethod;kit;DNApurity

 

第一章前 言

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和基本遗传物质,它在遗传变异、代谢调控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是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研究的对象。

自20世纪50年代Watson和Crick提出DNA双螺旋模型以来,分子生物学在广度和深度上都获得空前的发展,DNA作为分子生物学研究的基础,在生物领域尤其是遗传学方面的研究日渐深入,在此基础上产生的基因工程技术已在医药、农业、畜牧业等领域获得广泛应用,DNA的提取是分子生物学研究的基础技术,因此,提取的DNA得纯度及结构完整性是进行基因工程各项研究所必须的条件。

而DNA提取试剂盒的出现,满足了快速、方便和大通量的提取需求。

1.1DNA提取的基本原理与意义

简单地讲,核酸抽提包含样品的裂解和纯化两大步骤。

裂解是使样品中的核酸游离在裂解体系中的过程,纯化则是使核酸与裂解体系中的其它成分,如蛋白质、盐及其它杂质彻底分离的过程。

经典的裂解液几乎都含有去污剂(如SDS、TritonX-100、NP-40、Tween20等)和盐(如Tris、EDTA、NaCl等)。

盐的作用,除了提供一个合适的裂解环境(如Tris),还包括抑制样品中的核酸酶在裂解过程中对核酸的破坏(如EDTA)、维持核酸结构的稳定(如NaCl)等。

去污剂则是通过使蛋白质变性,破坏膜结构及解开与核酸相连接的蛋白质,从而实现核酸游离在裂解体系中。

裂解体系中还可能加入蛋白酶;利用蛋白酶将蛋白质消化成小的片段,促进核酸与蛋白质的分开,同时,也便于后面的纯化操作以及获得更纯的核酸。

也有直接使用高浓度的蛋白质变性剂(如GIT、GuHCl等)裂解的,该方法已经成为了RNA抽提的主流,却不是基因组DNA抽提的主流。

最常用的纯化方法,一是PC抽提+醇沉淀,二是介质法。

第一种方法是利用PC对裂解体系进行反复抽提以去除蛋白质,实现核酸与蛋白质的分离;再用醇将核酸沉淀下来,实现核酸与盐的分离。

第二种方法则是利用某些固项介质,在某些特定的条件下,选择性地吸附核酸,而不吸附蛋白质及盐的特点,实现核酸与蛋白质及盐的分离。

高盐沉淀去除蛋白质是第一种纯化方法的一个变体,省略了PC操作的麻烦。

当然,也有不纯化的抽提方法,但是用途多局限于简单的PCR。

其它杂质–如多糖、多酚等-的去除,基本上都是在这两种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增加一些特别的试剂,或者增加一些额外的步骤来实现的。

1.2DNA提取方法

DNA提取的方法分为介质法和非介质法,介质法包括试离心柱式提取法,磁珠法。

非介质法包括SDS(十二烷基磺酸钠)法,CTAB铵(十六烷基三乙基溴化)法。

SDS(十二烷基磺酸钠)法:

SDS是有效的阴离子去垢剂,细胞中DNA与蛋白质之间常借静电引力或配位键结合,SDS能够破坏这种价键。

CTAB铵(十六烷基三乙基溴化)法:

CTAB是一种阳离子去垢剂,它可以溶解膜与脂膜,使细胞中的DNA-蛋白质复合物释放出来,并使蛋白质变性,使DNA与蛋白质分离。

离心柱式提取法:

采用特殊硅基质材料制作的可特异结合DNA的离心吸附柱,根据一定的高盐缓冲系统可高效、专一地吸附DNA、RNA的原理(在高盐、低pH值情况下吸附DNA;低盐、高pH值情况下释放DNA)。

去除植物细胞中的蛋白质、糖类等有机化合物采用漂洗液溶解、离心的方式,最后在低盐、高pH值下,用洗脱缓冲液将吸附在硅基质膜上的DNA洗脱下来,从而收集纯化DNA。

磁珠法:

依据与硅胶膜离心柱相同的原理,运用纳米技术对超顺磁性纳米颗粒的表面进行改良和表面修饰后,制备成超顺磁性氧化硅纳米磁珠。

该磁珠能在微观界面上与核酸分子特异性地识别和高效结合。

1.3硅胶膜对DNA选择性吸收的原理与影响因素

在水溶液中,DNA分子呈酸性,带负电;silica表面的硅-氧键水化形成硅烷醇基团(silanolgroup)也呈弱酸性,带负电,所以两者之间会产生静电排斥,不能相互结合。

除非溶液中同时存在一定浓度的阳离子,后者可以通过形成阳离子桥(cationbridge)而中和DNA和silica表面的负电荷(即静电屏蔽)并使二者结合。

大量实验数据也证明,DNA与silica结合的确需要一定浓度的阳离子(包括Na+,K+,NH4+或Mg2+等),所需最低浓度与溶液的pH和silica的种类密切相关,但一般在0.1-1M之间。

在同样条件下,常见单价阳离子促进DNA-silica结合的能力从强到弱的次序为K+,Na,NH4。

阳离子桥介导的DNA-silica结合可用下图表示:

图1-1阳离子桥介导的DNA-silica结合图

但是,最新的研究发现,DNA与silica结合的主要方式并不是阳离子桥,而是DNA磷酸基团与silica表面硅烷醇基团之间形成的氢键。

阳离子桥的作用只是降低分子间静电排斥,有利于两者接近并形成氢键而已。

DNA与silica表面形成的氢键可以用下图表示:

图1-2DNA与silica表面形成的氢键图

DNA与silica表面形成的氢键结合力比较微弱,但由于其数量巨大,还是能够使DNA牢固地吸附在silica表面。

实验数据也表明,一旦DNA与silica表面结合,用同样浓度的盐溶液不能将其洗脱。

结合的速度也比较迅速,85%的DNA能在1分钟内结合到silica表面,在饱和情况下每平方米silica表面的可结合800-1000ug的DNA,结合面积占总的表面积的30%。

与silica结合的DNA抵抗DNase降解的能力比溶液中的DNA强100多倍。

影响因素:

既然DNA与silica表面是通过盐桥和氢键结合,那末凡是影响盐桥和氢键形成的因素都会影响该结合。

现将各种因素介绍如下:

silica材料:

DNA通过其磷酸二酯键与silica结合,各种DNA的磷酸二酯键完全相同,所以DNA来源对结合几乎没有影响;但silica材料种类繁多,包括各种玻璃纤维,各种硅藻土和各种硅胶膜等等,其表面结构各不相同,吸附DNA的能力千差万别。

silica表面有三类硅烷醇基团,第一种叫孤立硅烷醇基团,它不与其他分子形成氢键,第二种叫邻位硅烷醇基团(vivinalsilanolgroup);第三种叫对位硅烷醇基团(geminalsilanolgroup)。

它们的结构示意图如下:

图1-3硅烷醇基团图

一般说来,邻位硅烷醇基团越多,越有利于DNA与silica的结合。

天泽基因测试过多种silica材料,发现它们的DNA吸附率相差可以达到300倍左右,饱和度能达到800-1000ug/M2的只有两三种产品。

这些差异可能与silica表面各种硅烷醇基团比例不同有关,所以在设计实验和开发产品时,选用优质的silica材料十分重要。

盐浓度和盐种类:

盐浓度是影响DNA与silica结合的非常重要的因素之一,DNA与silica结合与盐浓度成正比。

盐促进DNA与silica结合的本质是促进DNA与silica的去水化反应,该反应可以用下列反应式表示:

DNA-水+silica-水中性DNA-silica复合物+游离H2O由反应式可见DNA-silica复合物和游离水都是反应产物。

根据化学平衡原理,凡是降低该反应体系中游离水浓度的因素都能促使反应向右进行,即促进DNA-silica的形成。

众所周知,盐在溶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