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教育.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377740 上传时间:2023-08-14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50.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生心理教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大学生心理教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大学生心理教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大学生心理教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大学生心理教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学生心理教育.docx

《大学生心理教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生心理教育.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大学生心理教育.docx

大学生心理教育

学习方式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门公共课程,学生可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通过因特网获取更多的有关该学科的知识,同时通过因特网实现师生间及学生间的广泛交流,学生还可进行网上心理咨询,解决自身的心理困惑。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学习,要求学习者通过因特网掌握各专题的基本内容。

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可以充分利用课程网站中提供的相关资源库,从库中获取各种相关信息,以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更好地理解各专题的问题;通过“互动教学”中提供的活动方案组织实践活动,有针对性地训练和强化课程中着重培养的各种能力;通过“思考题”、“自测题”中的题目,测试学习效果;通过“讨论题”中的题目与同学进行交流,在讨论中分享相互的经验与思想,从而拓宽思路,更好地理解相关问题;通过“参考书目”中提供的书籍扩展知识面,更深入地了解相关专题的内容。

另外,学习者还可以运用BBS系统、聊天室、电子邮件等形式与教师、专家学者或其他学习者讨论、交流,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和研究任务。

网络学习要求学习者有独立学习、主动探究的意识、能力与意志力,本课程方案中提供了学习时间、进度及测评参考等方面的意见,学习者可根据教师的要求和自身的实际需要确定学习的时间、内容和进度。

五邑大学大学生健康教育课程改革方案

一、改革目标

1,以学科交叉与综合的优势(哲学、思想道德修养、法律基础、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伦理学)研究和解决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建设以人为本,育德为先,育心为重,为全体学生服务的“生理、心理、伦理、社会”结合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

2,以教师为主导,把握课程教学方向,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提高学生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的自主自觉性和实效性。

3,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设计遵循“以教师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以情境为中介、以经验为起点、以活动为核心、以过程为重心、以合作为主线”的原则。

4,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不同于专业课程,重视学生体验,突出课程的针对性、开放性、层次性和操作性,通过调整课程结构、增减课程内容、改变课程教学形式来达到学生“方便学、轻松学、愉快学”的教学效果。

二、改革措施

1,在课程内容上,构建以学生心理素质培养为目的、针对大学生心理成长中的主要问题解决的课程理论体系,形成理论教学(必学知识)与实践教学(自主选择)两大模块。

理论教学(必学知识)为侧重每个学生所需要了解掌握的普遍性的心理发展性课题,大幅删减现有生理卫生部分内容(该部分属于初高中的学习任务),实践教学(自主选择)为适合不同学生群体心理需求的课题。

2,在教材建设上,建设一个包括知识库、案例库、方法库、多媒体教学资料库、习题库等结合,既有课程教材又有自学课件,及心理影片赏析的立体化教材体系和学习资源网站。

3,在教学模式上,采用“必学选学”模式,通过专题讲座、团体活动、自我心理训练、个别咨询与辅导途径(方法)完成教学目标。

理论教学(必学知识)部分采用专题讲座形式,实行集中大课教学制。

实践教学(自主选择)部分采用团体活动、自我心理训练、个别咨询与辅导形式来进行。

4,在考核方式上,采用理论知识测验、课程作业评定、各项活动参与情况计分相结合作为考核成绩,分基本理论知识、自我认知能力、适应能力、心理调适能力、应对挫折能力五个模块,每能力培养模块考核成绩为20分,总计100分。

5,建立良好的网络教学互动沟通平台和渠道。

 

《大学生健康教育》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017C1030学时:

20学分:

1.0

一、课程教学对象

本课程教学对象为五邑大学一年级学生。

二、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大学生健康教育》是面向五邑大学一年级新生的必修课,是全校性公共基础课程。

本课程的作用与任务是:

通过健康教育,使大学生了解和掌握有关身心疾病、急症与急救、药物使用、心理发展特点等知识,传授健康知识、建立卫生行为,树立大学生现代的科学的健康理念,增强大学生维护健康自觉性,提高自我保健和预防疾病能力,从而使大学生自觉选择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消除或减少影响健康的有害因素,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水平。

三、课程的主要内容、基本要求和学时分配建议(总学时数:

20)

本课程授课计划20学时,具体授课学时分配如下:

第一章艾滋病及其预防(2学时)

1.艾滋病的传播途经(A)

2.艾滋病的发病原理(C)

3.艾滋病的预防(B)

4.国家有关艾滋病的法规、政策。

(C)

第二章大学生常见疾病的防治(2学时)

1.健康的定义、内容(侧重生理健康)(A)

2.大学生常见内、外、妇科疾病(C)

3.大学生常见心因性疾病(侧重临床药物)(B)

4.大学生其他常见疾病(C)

第三章传染病及其防治(2学时)

1.传染病的特征(B)

2.传染病的预防原则(A)

3.常见传染病及其防治(C)

4.性心理卫生及性传播疾病(B)

第四章急症与急救(2学时)

1.现场处理概念及主要任务(C)

2.心肺复苏术(A)

3.外伤的急救方法(B)

4.常见意外伤害的急救(B)

注:

课外技能培训需用4学时(不占用总学时数)

第五章药物基本知识和合理用药(2学时)

1.药物的来源及作用(B)

2.合理用药(B)

3.防止滥用麻醉品和精神药品(C)

4.常用药物介绍(B)

第六章:

心理健康教育绪论(2学时)

1.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B)

2.心理健康的基本理念(A)

第七章:

大学生的人际关系与情感(2学时)

1.人际关系的影响因素(B)

2.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特点(A)

3.大学生的情感心理(A)

第八章:

大学生的人格(2学时)

1.大学生的人格特征(C)

2.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A)

第九章:

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分析(2学时)

1.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其表现(A)

2.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A)

第十章: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与促进(2学时)

1.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C)

2.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促进(A)

四、教材及参考书

1、钟山编著.青年学生健康教育.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郑日昌主编.大学生心理卫生.第2版,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

3、【美】PhillipL.Rice,胡佩诚等译.健康心理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年版

4、黄希庭.人格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6、黄希庭.心理学导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

7、张春兴.现代心理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

8、理查德•格里格等.(王垒等译).心理学与生活.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年

9、段鑫星、赵玲.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

10、孔燕等.微笑成长--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安徽人民出版社.2004年

11、戴维•迈尔斯.社会心理学.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年

12、魏改然.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年

13、杨琼敏.等大学生心理素质教程.东北师大出版社2011年

 

1)心理咨询中心是学校组织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与辅导工作的专门机构。

2)本中心服务对象是本校注册的全体学生,实行免费服务。

3)来访者需提前预约时间。

预约时间确定后应准时到达,如不能到者需提前通知咨询人员。

4)来访者请认真填写《五邑大学心理咨询登记表》,这些个人资料主要是让我们了解您的背景资料,以提高心理咨询效果。

您的身份及您向我们提供的信息资料,我们会严格遵守职业性保密原则,不会透露给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

5)一般情况下每次心理咨询以咨询一个问题为宜,时间也不宜过长。

心理咨询不能一次就会彻底解决所有问题或者取得很明显的效果,有时需要从不同角度多次地进行反复咨询探讨,才能发现问题的症结所在。

心理咨询是一个连续的、艰难的改变过程。

6)有效的心理咨询需要您的积极配合,请您尊重并对心理咨询人员的工作充满信心,与咨询人员建立良好的信任的咨询访谈关系。

这是心理咨询获得成功的关键。

认真完成咨询人员布置的作业。

7)来访者不要把心理咨询人员神化,认为其无所不能。

心理咨询人员通过专业技能的运用来促进来访者改变和人格成长,不会把自己的价值观和愿望强加给您,更不会替您做决定。

心理咨询的目的的助人自助。

8)咨询人员不收取来访者的礼物,不再咨询室以外其他场所咨询,不与您建立非咨询性质的关系。

9)您有权指定心理咨询人员,也可随时中止咨询。

若来访者缺乏诚意或不负责任,心理咨询人员可随时中止咨询工作。

 

你被骗了吗?

看清骗术以免心理受到伤害

一、发生在校园诈骗的类型

1、假冒身份方式进行骗钱

特点:

假冒学生或学生亲友的身份,以落难求援或帮助他人的名义行骗。

案例一:

2004年10月7日下午5时许,我校某院一名李姓学生外出办事,在江门汽车站附近路上被两名学生模样的男青年拦住并主动与之攀谈,两人自称是北京大学的学生来广东沿海地区搞社会调查,因与带队老师走失,钱包被盗,需要帮助。

先借李同学的手机打电话,接通一个电话后又叫李同学听电话,通话对方以“带队老师”的名义证明两名“学生”所说的情况属实,并请李同学提供帮助。

一番花言巧语的“双簧”戏使李同学对对方的“遭遇”和“困难”深信不疑,应对方的要求慷慨地将自己的存折、手机交给他们,并告诉了存折的密码。

待李同学醒悟后再去查找时,骗子已不见了踪影。

经银行查对,骗子用李同学的存折在中山石岐取走2700元存款。

2000年以来类似的案件在我校已发生5起。

2、拾物平分方式进行诈骗

特点:

作案人利用受害者贪小便宜,财迷心窍的心理实施行骗。

案例二:

2005年6月某日,市民王某在街上行走,突然发现前面骑自行车的男子身上掉下一个钱包,王某马上喊道:

“先生,你掉了钱包。

”但该骑车男子充耳不闻,一阵风不见了。

王某只好拾起钱包,这时从一旁走来一名女子,要求打开钱包看过究竟。

王某打开钱包发现包内有一块金条并附有一张3万元的发票。

该女子说“见者有份”,要求与王某平分,要王某给她15000元,金条归王某。

王某看到有这么一大块黄金又有发票为证,自以为不会有诈,于是回家取了1万多元给该女子,自己保留了“金条”。

事后发现是假的,后悔莫及。

类似诈骗手法在街头时有发现,方法陈旧、老土,但仍有人上当,关键是自己有贪小便宜的心理。

3、假称学生发生车祸或急病入院治疗需要费用方式进行诈骗

特点:

针对家长对子女的疼心,一时又无法了解真情的心理进行诈骗。

案例三:

2005年5月18日,某高校学生小陈接到一个陌生电话,对方称是省公安厅的办案人员,因办案需要,要求小陈的手机关闭3个小时,之后又以电信局工作人员的名义,以查故障为名,要求小陈将宿舍电话拔下插头。

小陈信以为真,按骗子的要求一一照办。

作案人即以老师的名言义与小陈的家长通电话,称其子小陈因急病正在医院抢救,急需一笔钱支付抢救费用。

当小陈的家长想与小陈联系证实时又无法打通电话。

家长救子心切,马上向骗子提供的账户汇去2万元。

当家长与小陈联系上时才发现上当受骗。

类似骗案在广东省多个高校发生过,我校近三年来先后发生3起。

4、以招聘名义设置骗局进行诈骗

特点:

以招聘名义对一些“无知”学生设置骗局,骗取介绍费、押金、报名费等。

案例四:

2005年9月,广东某高校外语系学生小张在校园广告栏看到某信息咨询公司贴出的招聘兼职英文翻译的广告,决定应聘该岗位。

经过简单面试后,小张交了200元押金和50元信息费,拿了一篇文章回去翻译。

过了一个星期去交稿,电话怎么也打不通,赶到该公司后发现已搬迁好几天了,小张这才发现被骗。

类似案件在我校也发生过,2003年有数名女生被几名推销化妆品的人员聘为“业务员”,收取报名费数百元之后查无音信。

5、以次充好的方式进行诈骗

特点:

利用学生对商品鉴别能力差,又图便宜的心理,上门推销商品进行诈骗。

案例五:

2006年3月,珠海某高校学生小伍在校园散步时,见到一名推销二手手提电脑的男人,对方称,因手头紧,欲将一台硬盘为40G的手提电脑以2000元的价格转让,并当场将电脑进行了一番演示,小伍亲眼看见该电脑的确是内存25M的奔腾四型。

经过一番讨价还价以1500元成交。

小伍回宿舍后找来计算机专业的同学鉴定,才知道这台电脑实际只有16M,是淘汰多年的奔腾二机型,市场价只有600元左右。

据业内人士分析,骗子在出售电脑前通过技术处理,将原数据保留,偷改了程序后以次充好。

6、以骗取信任方式寻机作案

特点:

利用青年学生警惕性不高,容易感情用事的心理,拉关系、套近乎,以朋友相称,骗取信任,伺机作案。

案例六:

2003年寒假期间某天,某高校学生小杨正在宿舍学习,突然一位自称是北大的学生王某造访,说:

“请问同学小明在吗?

“小明是小杨的同学,寒假已回家了。

小杨出于礼貌接待了造访者,双方谈得很投机,大有相见恨晚之意,还带王某在学校参观。

由于天色已晚,就将王某留在宿舍过夜。

第二天小杨醒来时,发现宿舍一片狼藉,王某不辞而别,宿舍内的现金及贵重物品被洗劫一空。

7、利用网络信息设局方式进行诈骗

特点:

利用信息网络传播速度快、真假难辨的特点,在网上设置骗局诱人上当。

案例七:

2005年5月对于面临毕业的大四学生小陈来说,6月份的英语四级考试至关重要,一直为此发愁的小陈偶然听同学说,互联网上有人卖四级英语考试试卷。

小陈抱着试一试的想法在网上寻找。

后来小陈花了300元在网上买了一份试卷。

到考试当天才发现上当受骗。

此外,一些诈骗分子通过网上交友的形式,对大学骗财骗色,一些在校大学生受骗上当,造成精神和财物的损失。

在互联网买英语考试试卷我校也曾有发生,且不说网上试卷的真假,更是考场纪律所不允许的。

8、以手机短信形式进行诈骗

①、以短信“中大奖”方式进行诈骗

特点:

作案人利用现代化的通讯工具大面积“播种”,虽然诈骗手法十分拙劣,但总有人上当受骗。

案例八:

2005年3月15日,某高校学生小杨的手机收到一条短信:

“为庆祝本公司成立三周年,特举办抽奖活动,您被荣幸抽中二等奖,奖金5万8千元,联系电话××××××。

”小杨收到此信息后兴奋不已,按照信息留下的电话拨打过去,对方说要交所得税5000元,小杨连想都没有想就把5000元汇入被告知的银行帐户上。

不久,对方又来电话告知还要交公证费500元,小杨又如数汇去。

第三天,对方又来电话说还得汇邮寄费和保险费800元,小杨又汇去。

小杨已把准备交学费的钱全部寄出去了,当时还想支付了6300元却得了58000元,还是值得的。

可是,对方从此后再无音信。

类似信息手机中常有出现,千万不能相信。

②、以套取信用卡、银行卡资金进行诈骗。

特点:

骗子利用多个电话冒充多个部门行骗,口径一致,诈骗手法迷惑性、欺骗性很强。

已有不少人上当受骗。

案例九:

2005年4月,某高校学生小宁的手机上接到一条短信“中国建设银行提醒您:

贵客户于3月18日在广百刷卡消费5800元整,我们将于结账日给予扣除。

如有疑问请咨询:

020-615584××。

”小宁心头一震,但疑惑胜过了担心。

拨通咨询电话后,传来一个女声:

“您好,这里是建设银行广州分行。

”“最近我没去过广州百货大厦,怎么会有那里的消费记录?

”“请问您的名字?

我查询一下。

”沉默了几秒后,她迅速回答:

“查到了,您确实有消费5800元的记录。

”小宁焦急地重申确没有去过广百。

“您的身份证和银行卡是否丢失过?

”“也没有。

”“那只剩下一种可能了,建行工作人员泄露了银行卡信息。

赶快向广州市公安局金融犯罪管理科报案吧!

电话是020-331672××。

”小宁拨通了这个号码,话简里是一个男声,“您好,这里是金融犯罪管理科。

”小宁向他讲述了自己的“遭遇”后,他肯定这是严重的金融诈骗,“这两天,警方也在调查利用银行关系把客户资料泄密的犯罪。

我们已经为您填写了备案单。

如果有破案线索,会及时通知你的。

”这个男子同时提醒“为避免银行卡继续被消费,必须马上联系广东银联管理中心采取防护措施,电话是020-889847××”。

最后这位“警官”叮嘱:

“如果您及时向银联报告,损失会由他们赔偿。

”小宁按照他提供的电话继续拨打,“银联管理中心”警告:

小宁所有的银行卡可能都出现了问题。

“我们要为您好刷新所有银行卡背面的二维码,再提供一个’安全账户’,银联就能通过计算机终端为您的银行卡消除风险。

”接电话的女子热情地说,“您身上带齐银行卡了吗?

找个自动取款机,然后再打电话给我,我教您操作。

”可怜的小宁按着“银联管理中心”提示,将几张卡内的人民币17000多元转到骗子的账户上。

后来才发觉被骗。

二、如何预防诈骗

1、要保持清醒头脑,树立防骗意识

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不贪图便宜,不财迷心窍;在助人为乐,奉献爱心的同时,要提高警惕性,不轻信花言巧语;自觉拒绝金钱、名利诱惑,不贪私利,不图虚荣,增强抵御诱惑能力;与陌生人交往时,要保持清醒头脑,理智处事,观其行,辨真伪,三思而后行。

2、勿生贪财之念,提防不义之财

牢记“天上不会掉馅饼,地上不会长黄金”的古训。

遇到意外的“好事”,要多想几个为什么。

对来历不明的“中奖”信息,可通过相关部门查实。

3、加强自身防范,从身边事做起

遇有陌生人搭讪或无缘无故和你套近乎的人,要特别提高警惕,不要随便将自己的个人信息如手机号码、家庭电话、住址等情况泄露;在公共场所打电话时,要注意防范别有用心的人偷听;不要随便将手机、银行储蓄卡借给不认识的人使用;在自动取款机取款时,要注意防范他人偷看你输入的密码。

4、遇有大事要多与家人、师长商量,避免上当受骗

遇有大额现金支出或自己把握不准的事情时,要及时与家长、师长或朋友商量,听取亲人或长者的意见后再作决定,以便及时发现问题,识破骗局。

5、及时报案,就近求助

发现被骗后要及时向公安保卫部门报案,以便公安部门及时布控,抓获作案人。

发现被骗后,如果作案人还在自己视线内或知其下落者,可向就近的公安、保安人员或周围群众求助,争取现场抓获行骗者。

6、心理受到伤害,及时寻求心理咨询

自己被骗后,心理受到伤害,心情无法平复,情绪波动很大,应及时寻求心理咨询,获得专业老师的帮助。

切勿认为自己很弱智,“没面子”,不敢告诉同学、老师,不敢向人倾诉,一个人闷着。

我们“伤不起”。

第二章大学生的人际关系

一、人际关系概述

(一)人际关系的涵义

人际关系是指通过交往而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关系,或者心理上的距离。

我们经常用“亲近”或者“疏远”来形容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如何,这里的“近”与“远”其实指的就是一种心理距离。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在其著名的需要层次理论中,把人对社交、归属和爱的需要归为五大基本需要之一。

如果拥有和谐的人际关系,交往需要得以满足,彼此就会感到心情舒畅,反之,若人际关系不良,交往需要未能满足,双方都会觉得不愉快。

(二)人际关系的类型

根据人际关系形成的基础,我们可以把人际关系分为:

①以感情为基础的人际关系,如亲情、友情和爱情。

②以利害为基础的人际关系,如商业上的交易伙伴。

③缺乏任何基础的陌路关系,类似于平常所说的萍水相逢、擦肩而过。

根据人际关系建立的动因,我们还可以将人际关系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①血缘型关系,即因血缘遗传和姻亲联系而形成的天然的人际关系,如我们父母和兄弟姐妹等。

②地缘型关系,即因居住的地域系统而结成的人际关系,如老乡、邻居、室友。

③业缘型关系,即因共同的事业或学业而形成的人际关系,如同学、同事、校友。

④趣缘型关系,即因共同的兴趣爱好为基础而形成的人际关系,如学校中的各种学生社团。

⑤情缘型关系,是特指男女之间的爱情。

(三)人际关系建立的前提——人际吸引

人际吸引(interpersonalattraction),是人与人之间建立感情关系的第一步,亦是人际关系建立的前提和基础。

人际吸引,是指人与人之间彼此注意、欣赏、倾慕等心理上的好感,并进而彼此接近以建立情感关系的历程。

人际吸引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接近性吸引

空间上的距离越小,双方越接近,往往越容易成为朋友。

研究表明,接近性是增进陌生人早期阶段交往的重要因素。

近水楼台先得月,就是这个道理。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小。

2.相似性吸引

在个人特性诸如态度、信念、价值观、年龄、性别等方面,双方若能意识到彼此的相似性,则容易相互吸引。

双方越相似则越能相互吸引,产生亲密感。

在相似性因素中,态度是最主要的因素。

纽科姆的研究表明:

在双方交往的后期,彼此间的态度和价值观超相似,相互之间吸引力越大。

3.外表吸引

在交往中,你会看重对方的哪些特质呢?

诚实、美貌、个性、幽默还是谈吐?

智慧的人们并不在意诸如美貌之类的外在特征;他们知道,“美丽扎根于人们的内心深处”,你不可以通过一本书的封面来判断一本书的好坏。

4.个性吸引

由于第一印象的作用,仪表因素占有重要的地位。

但随着交往的时间推移,其作用越来越小,吸引力将会从外表逐渐转入个人内在的品质。

(四)人际关系发展的主渠道——人际沟通

人际沟通(interpersonalcommunication),是指在社会活动中,人们运用语言符号系统或非语言符号系统相互间交流信息、沟通情感的过程。

人际沟通包括言语沟通和非言语沟通两种主要形式。

1.言语沟通

言语沟通又分为口头沟通和书面沟通。

在面对面的人际沟通中,人们多数采用口头沟通的方式。

在间接沟通过程中,书面言语往往用得较多。

2.非言语沟通

主要指说和写(语言)之外的信息传递,包括手势、身体姿态、音调(副语言)、身体空间和表情等。

非言语沟通的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

(1)目光:

(2)面部表情:

(3)身体姿势:

(4)身体接触:

(5)副语言:

(6)人际距离:

二、大学生人际交往中的常见问题与调节

在日常人际交往的过程中,经常也会产生一些不良的心理,如害羞、猜疑、恐惧、愤怒、冷漠及孤独等,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人际交往的顺利开展,阻碍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和维持。

1.害羞

害羞是人内心不安、惶恐的外在表现。

害羞的人一般过多地约束自己的言行,不能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如何克服害羞心理呢?

首先,丢下包袱。

就是要抛弃一切顾虑,大胆前行,不要过多计较别人的评论。

其次,树立自信。

再次,掌握交往技能。

另外,运用积极的心理暗示。

最后,增强体质。

2.猜疑

猜疑是一种由主观臆测产生的不信任心理,它是人性的弱点之一,历来是害人害己的祸根,是卑鄙灵魂的伙伴。

对待猜疑,具体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摆脱错误思维方法的束缚。

要信任别人。

学会自我安慰。

敞开心扉去沟通。

3.恐惧

所谓恐惧心理,是在真实或想象的危险中,个人深刻感受到的一种强烈而压抑的情感状态。

其表现为:

神经高度紧张,内心充满害怕,注意力无法集中,脑子里一片空白,不能正确判断或控制自己的举止,变得容易冲动。

对人际交往造成不良影响的恐惧,主要是特指社交恐惧心理(即社交恐惧症),是在青年中最常见的一种恐惧障碍的类型。

据专家调查发现,社交恐惧症是最常见的神经紧张和失调的病症,是仅次于忧郁和酗酒的最常见的精神障碍。

国内最新调查表明,大中学生中本症患病率达8.15%。

要克服对社交恐惧心理,应该注意以下方面的努力:

克服自卑。

走出自我封闭。

勇敢面对恐惧。

认知重建。

暴露疗法。

不要太在意自己的身体反应。

4.愤怒

愤怒是由于外界干扰使个体的愿望实现受到压抑,目的受到阻碍,从而逐渐积累紧张性而产生的情感体验。

它是一种比较激烈的情感表现,其大小取决于外界干扰对愿望实现的压抑程度、干扰的次数、挫折感的大小以及个体对外界干扰的认识。

当个体觉得这种干扰是不合理的,人为的甚至是故意的时候,就很容易引起强烈的愤怒表现。

从心理健康的角度讲,发泄是消除心中怒火的极为有效的手段,发泄也可以减轻精神疲劳,使你变得轻松愉快,有利于精力充沛地投入到今后的工作之中去。

先做深呼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