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社会知觉社会信念与判断.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033720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4.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章 社会知觉社会信念与判断.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第三章 社会知觉社会信念与判断.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第三章 社会知觉社会信念与判断.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第三章 社会知觉社会信念与判断.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第三章 社会知觉社会信念与判断.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三章 社会知觉社会信念与判断.docx

《第三章 社会知觉社会信念与判断.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章 社会知觉社会信念与判断.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三章 社会知觉社会信念与判断.docx

第三章社会知觉社会信念与判断

●主要内容

●我们如何解释他人

●我们怎样感知和回忆我们的社会生活

●我们怎样才能做出准确的判断

●我们的信念倾向于自我实现吗

●案例

●案例

●1997年8月的一个夜晚,亨利·保罗驾车从丽兹酒店的后门驶出,随后驶上沿塞纳河方向的巴黎高速公路。

车上的乘客是戴安娜王妃和她的伴侣法耶德以及他们的保镖,汽车越驶越快,进入一条隧道。

车子突然失去控制并发生倾斜,进而撞向一根柱子,奔驰车随即被挤压为一堆废铁,除了保镖外,车上所有人都命丧黄泉。

随后的几周里,人们无休止地分析和争论着。

是什么导致了这次车祸呢?

●2004年2月的某一天,云南某大学马加爵杀害室友4名。

究竟是什么原因?

●案例

●看到一位神父从妓院里出来,你们会做何判断呢?

●一个基督徒,也许会嘲笑天主教徒的伪善,心中偷笑着,嘴里发出啧啧声;当一个天主教徒看到这一切时,也许会自豪的微笑起来,因为他想,神父是去为妓院里的宗教徒举行临终宗教仪式的,天主教徒的弥留之际即便在妓院里也是享有举行宗教仪式的权利的。

●我们如何解释他人

●归因因果关系:

归因于个人还是情境

●如果工人的生产率下降

——懒惰?

还是机器变得不好用了呢?

●一个男生攻击自己同学

——敌对的个性?

还是对无理的嘲弄做出回应?

●当一个销售员说:

“那套衣服穿在你身上真得很不错。

——她真实的感受?

抑或销售策略呢?

●归因因果关系:

归因于个人还是情境

●海德(Heider,1958)被公认为是归因理论的始创人,他认为人们通常试图将个体的行为或者归结为内部原因(例如个人的性格),或者归结为外部原因(例如人们所处的情境)。

●比如,当老师发现一名学生成绩不好时,那么他可能想知道这是由于他本身缺乏动机和能力不足(性格归因),还是由于身体情况和社会环境造成的(情境性归因)。

这名学生为什么在课堂上睡觉?

是睡眠不足(内因)?

还是厌倦了讲课内容(外因)?

●常识性归因

●基本归因错误

●人们在归因时存在一个普遍性的问题:

当我们解释他人的行为时,我们会低估环境造成的影响,而高估个人的特质和态度所造成的影响。

●这种个体在归因时低估情境因素作用的倾向,被李·罗斯(Ross,1977)称为基本归因错误(fundamentalattributionerror)。

●日常生活

●实验

●迪特等人(Ditto&others,1997)让男性被试和一些女性(实际上是实验人员)进行约会。

实验中,女性实验人员对每一名男性被试写出了自己假定的印象,之后要求被试根据这些印象描述来猜测这名女性在多大程度上喜欢自己。

当她仅仅列出消极的描述时,如果告诉男性被试她是在别人的要求下表现出消极的态度时,他们不会介意她的批评。

但当那名女性仅列出积极赞赏的印象时,男性被试会坚定的认为她确实喜欢自己,而不管她是真正发自内心地表达还是被迫做出的积极评价。

●实验

●当被试读到评论家关于支持或者反对C的演讲时,他们通常将其立场归结于评论家的个人态度,即使评论家是被迫站在该立场的。

●责任归因——辛普森案

●我们为什么会犯归因错误

●认知和情境意识

●文化差异

●认知和情境意识

●行动者和观察者的不同

●归因理论学家指出:

当观察他人和我们自己的亲身经历时,我们的观点会有所不同。

●当我们成为行为的执行者,环境会支配我们的注意;而当我们观察别人的行为时,作为行为载体的人则会成为我们注意的中心,而环境相对模糊。

●实验

●想像你自己是斯托姆斯实验的一个被试。

你坐在一个将要和你谈话的学生(观察者)的对面。

你的旁边有一架摄像机,用于拍摄你对面的学生。

在那个学生旁边面对着你的是另一架摄像机,然后要求你自己和这名观察者来判断你的行为更多是由环境引起还是由你的个性引起。

●问题:

你们中的哪一个——被试还是观察者——会认为环境最不重要?

●斯托姆斯发现是观察者(另一个基本归因倾向例证)

●疑问:

如果我们让你和观察者分别观察自己对面的摄像机拍摄的录像,那又会出现什么现象?

(现在你看到的是你自己,而观察者看到的则是实验时你所看到的。

●结果,这种做法正好将归因也翻转了过来:

观察者将你的行为更多地归因于你所面对的环境,你却将自己的行为归因于自己的个性。

●认知和情境意识

●聚焦观点偏见(thecameraperspectivebias)

●在一些实验中,要求实验者观看审讯过程中嫌疑犯认罪的录像。

如果他们从聚焦在嫌疑犯身上的摄像机的角度观看认罪过程,他们会认为罪犯的认罪是真诚的;如果他们从聚焦在审讯员身上的摄像机的角度观看,他们就会认为嫌疑犯是被迫认罪的(Iassiter&Trvine,1986)。

●延伸

●我们在自己关注的地方找原因。

●问题:

●你认为你的社会心理学老师是一个健谈的人还是一个沉默寡言的人?

●我们越是缺乏在不同情境下观察人们行为的机会,就越容易将其行为归因于他们的人格使然。

●文化差异

●西方式世界观的人,更可能认为是人本身而不是环境导致了事件的发生,在这种文化下,用内部原因解释人的行为更加受社会所赞许。

●但是东亚文化下的人们通常对环境的作用格外敏感。

因此,当意识到社会环境的影响作用时,他们很难想像到他人的行为还与他们的内在特质相关(Masuda&Kitayama,2003)。

●基本归因错误的原理是什么

●将行为归因于个体的内在特质而非环境是一种有效率的行为。

●我们的特性通常会引导我们选择自己的环境。

●“银行家穿的很保守,可能是这种职业的要求,也可能是保守的人通常会选择这种职业。

”——吉尔伯特和马隆

●基本归因错误的原理是什么

●许多社会心理学家都支持琼斯对基本归因错误的解释——行为是内在倾向的相应反应——对应偏见(correspondencebias)。

●归因错误的根本性在于它在本质上影响着我们的解释。

●基本归因错误的原理是什么

●那些将贫穷和失业归因为个人特质(“他们就是太懒、太没有追求了”)的人通常赞成政府的立场,并不同情这些人。

●做出外部归因的人(“如果你和我也住在那样拥挤的环境中,得不到良好的教育,经常受到歧视,我们会富裕吗?

”)则会对他们产生同情。

●研究归因错误的必要性

●一是揭示人类怎样思考自身与他人。

●另一个原因就是出于人道主义的考虑。

即人们不应该总是因为自己的问题而被责备。

“人们更愿意承认失败、残疾和不幸是现实环境造成的结果。

●第三个原因是我们通常意识不到这种思维偏见。

发展我们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我们怎样感知和回忆我们的社会生活

●知觉的含义

●知觉(perception)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

●感觉:

个别属性

●知觉:

整体属性

●知觉的种类

●1、物体知觉:

即以物或事为对象的知觉,成为物体知觉。

包括空间知觉、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

●2、社会知觉:

即以有关人或团体特性的知觉或对人的知觉,包括对个人的知觉、人际知觉和自我知觉。

●知觉的基本特征

●1、知觉的选择性:

即人在知觉客观世界的时候,总是有选择性地把少数事物当作知觉的对象,而把其他事物当作知觉的背景,以便更清晰地感知一定事物与对象。

人们的知觉是由对象及其背景的相互关系来决定的。

 

●2、知觉的整体性:

●在知觉的过程中,人能够把过去经验的基础上把由多种属性构成的事物知觉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就称为知觉的整体性。

●知觉整体性的组织反映出一定的规则,可归纳为:

●接近律

●相似律

●连续律

●3、知觉的理解性:

人在知觉的过程中,以过去的知识经验为依据,力求对知觉对象做出某种解释,使它具有一定的意义,知觉的这种特点叫做知觉的理解性。

●4、知觉的恒常性:

●当知觉的客观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时,知觉的映像在相当程度上却保持着它的稳定性,这就是知觉的恒常性。

启示:

知觉的恒常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客观对象具有稳定性,我们的知觉也就需要具有相应的稳定性,以便能真实地反映客观对象的自然属性和本来面貌。

知觉恒常性使得我们人能保持对客观世界较稳定的知觉。

●5、知觉定势:

人们当前的活动常受到前面曾从事的活动的映像,倾向于带有前面活动的特点。

当这种影响发生在知觉过程中,就是知觉定势。

●错觉

●含义:

人的知觉不能正确地表达外界事物的特性,而出现种种歪曲。

●错觉有很多种类,常见的有大小错觉、形状错觉、方向错觉、形重错觉、倾斜错觉、运动错觉、时间错觉等。

●长短错觉:

米勒——莱尔错觉

●桑德错觉

●大小错觉

●形状错觉

●弗莱赛尔螺旋错觉

●方向错觉

●运动错觉

●错觉艺术作品

 

●研究意义

●理论意义

●实践意义

(1)有助于消除错觉对人类实践活动的不利影响

(2)人们还可以利用某些错觉为人类服务

●社会认知

●社会认知是个人对他人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意向等作出推测与判断的过程.

●包括:

社会知觉

社会印象

归因

●一、社会认知的途径

●面部表情

●身体语言

●言语表情

●面部表情

●最富有表情的部位是哪里?

●眼部肌肉、口部肌肉和颜面肌肉

●哪里更能表达哀伤、快乐和厌恶、惊奇?

●身体语言

●芭蕾舞/哑剧

●言语表情

●意大利悲剧影星罗西

●社会认知

社会知觉(socialperception)(布鲁纳1947):

人们试图去理解他人或自己所经过的一个或多

个过程。

或者

人对各种社会性的人或事物形成的直接的整体

性印象,主要是人知觉(personperception)。

注意:

社会知觉与社会认知、知觉的关系

●二、影响社会知觉的因素

(一)客观因素

⒈知觉对象本身的特征

显著性

知名度

自我表演

⒉知觉对象所处的情境

空间距离

背景参考(图书馆、教室)

(一)认知者的经验

图式的作用:

1、影响个体对他人的知觉

2、影响对注意对象的选择

3、影响记忆

4、影响自我知觉

(二)认知者的动机与兴趣、价值观

(物以类聚、情人眼里出西施)

(三)认知者的情绪(惺惺相惜、执手相看泪眼)

●外表(表情:

微笑)

●培根:

“和蔼可亲的态度是永远的介绍信。

●古代观脸型识人术

●1、三角脸的人,想象力丰富,欠实际能力,浪漫型,想多做少,防心较多。

●2、正方脸的人,聪明而有行动力,品格高尚,心胸宽阔,充满精力,有外交本领,幽默感强。

●3、长方脸的人,活动性强,缺乏扎实性,人际关系差,不体谅人,如果女性则性格开朗,不安分与男人争强。

●4、圆脸型的人,宽宏大量,为人忠厚,心慈手软,不害人亦不防人,与谁都过得去。

●5、宽广无型脸的人,耐力强,感情脆弱,能替别人着想,容易被他人左右,上当受骗。

●6、尖下巴的人现实派,成功与失败对等,易受异性爱慕。

●7、宽下巴的人头脑聪明,野心大,长于谋略为达目的不择手段。

●2、印象形成过程中信息加工整合的方式

20世纪70年代早期,社会心理学家关注“人们如何将他人的分散的信息整合成统一的印象”

研究假设:

“我们通过把分散的信息累加在一起形成关于一个人的统一印象”或者“我们通过将可得到的信息以某种方式平均来形成印象”

心理学家安德森(Anderson)等人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就系统地对这个问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几个信息加工处理的模型,这些模型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后来研究的验证。

第一个模型是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