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商务星球版地理教案及教学计划.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0289465 上传时间:2023-08-13 格式:DOCX 页数:90 大小:100.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上册商务星球版地理教案及教学计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0页
七年级上册商务星球版地理教案及教学计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0页
七年级上册商务星球版地理教案及教学计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0页
七年级上册商务星球版地理教案及教学计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0页
七年级上册商务星球版地理教案及教学计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级上册商务星球版地理教案及教学计划.docx

《七年级上册商务星球版地理教案及教学计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上册商务星球版地理教案及教学计划.docx(9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七年级上册商务星球版地理教案及教学计划.docx

七年级上册商务星球版地理教案及教学计划

本学期我担任七年级二班的地理教学工作。

为顺利完成本学期的教学工作,并取得良好的成绩,根据学科的特点,现将本学期七年级地理教学工作计划如下:

—、学生情况分析

 初一学生刚升入初中,虽然小学学过《社会》,有一定的地理初步知识,但大多数学生空间概念缺乏,不善于综合分析问题,抽象思维能力差,缺乏科学的探究精神,一些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学习积级性高,学习地理的兴趣浓厚,求知欲强,但一些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学习积级性不高,厌学情绪较重。

初一学生善于表现自己,张扬自己的个性,可塑性强,;有的表现随便,有的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听课走神、作业潦草等。

教师要采取激励的评价机制、及时引导,发现闪光点,评出学生的自信。

二、教材分析第一章地球

“认识地球”一节,教材从地球形状和大小,地球的模型—地球仪,能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点的位置,较全面地介绍了地球。

本章教学重点是:

1、经线和纬线的特点,经度和纬度的分布规律;2南北和东西半球的划分,3经纬网的判读及应用,4地球自转的特点及意义,5地球公转的特点及意义,6五带的划分,

第二章地图

本章教材主要包括地图的基本要素、地形图的判读、地图的应用三部分。

这些内容都是学习地理的基础知识,同时又是帮助学生读图、用图、绘图,提高从图上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确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的基础知识,蕴含着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同时让学生体验到了人们可以利用不同方法制作不同用途的地图,并能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地图。

本章教学重点是:

1、地图三要素、掌握在地图上辨别方向,2、运用比例尺量算距离,3、熟知常见的图例符号,理解海拔和相对高度、知道常见的五种地形,4、能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谷、山脊、鞍部、陡崖,5、学会运用地图查找信息,

第三章海洋与陆地

本章教材主要包括、世界的海陆分布、海陆变迁二部分。

“世界的海陆分布”一节,教材首先向学生展示地球的海陆分布,通过直观形象的图形和具体的数据,向学生传递了世界海陆分布的特点及其面积比较,让学生对大洲大洋的面积、名称及其排序有了非常感性的认识。

“海陆变迁”一节,教材分别从地表形态变化、大陆漂移与板块构造运动两部分来说明,通过大量实例说明地表形态处于不断变化之中。

本章教学重点是:

1、运用地图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地理分布2、运用实例说明海陆处在不断的运动变化中,能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海陆变迁的原因,3、知道全球两大火山地震带的分布。

第四章天气与气候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天气的概念,看懂天气图、知道气温和降水的测定方法,会阅读气温和降水曲线图,了解主要降水类型,了解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及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并能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基本的气候特点分析。

本章教学重点是:

1,、天气的概念及特点,会读卫星云图,2学会计算平均气温、气温日较差、年较差,学会绘制气温变化曲线图,3等温线的判读。

世界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4绘制降水量柱状图,会分析降水季节变化规律,5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6、在图上指出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7根据气温曲线图降水量柱状图,描述气候特征,7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对气候的影响8运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第五章世界的居民

本章属于人文地理内容,主要阐述世界的人口、人种、语言、宗教、聚落以及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

让学生了解世界人口的基本状况,说明人口问题对环境及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正确看待世界的人种、语言和宗教,了解聚落形成、形态、建筑特色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懂得尊重历史和珍惜世界文化遗产。

本章教学重点是:

1世界人口增长和分布,人口问题2世界三大人种、主要语言三大宗教的地区分布

三、教学目标

  1、了解地球和地球仪的有关基础知识,认识地球的运动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掌握地图的基本知识和运用地图的基本技能;

  2、认识地球表面的海陆面貌,运用地图说明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和分布特点,认识地球表面的海陆变迁,了解大陆漂移,板块运动的基本观点,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科学探究精神,及辨证唯物主义思想观;

  3、认识世界气候的地区差异,初步学会分析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认识气候与人类生产、生活的相互关系,形成保护大气环境的意识;

  4、理解世界人口问题及其影响,初步形成正确的人口观,了解世界文化的差异,理解各国的新文化传统,形成保护人类文化遗产的意识。

四、措施

1.教学中充分发挥双主体的作用,采用各种形式,给学生一个学习探究、合作的空间,培学习地理的兴趣、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加强“双基”的基础上,注重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与培养。

2.有计划、有步骤地指导学生提高读图能力,并且要大力开发课程资源,丰富学生的地理知识,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学习有用的地理。

3.教学中做到精讲,重知识体系、结构、联系和思维方法及解题思路,不要面面俱到、拖泥带水,要讲究教学技巧和艺术,提高课时效益。

训练题要做到精选、精练,鼓励微型试题。

做到讲练结合,努力提高复习效率。

?

4.重点热点抓辐射重点据生活实际中的具体问题,运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学以致用、活学活用,切忌将教材内容重复复习一遍,应在所例举的重点热点专题复习中,运用探究性、自主性的学习方法,相互研讨、归纳,让学生从教材内容中挖掘有一定思维深度的问题,激活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并做到“宽口径、粗线条、广辐射。

?

5、抓好常规地理课堂教学。

认真备好每一节课,搞好集体备课,努力讲好每一节课;讲究练习的实效性。

?

?

6、认真学习新课标理论,领会新课标精髓,用科学的理论指导教学实践。

?

?

7、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切实做好地课备课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为地理课件的制作准备充分的素材。

?

?

8、积极参加教研教改活动,在教研组,教务处的指导下,努力使教育教学能力再上新台阶。

?

?

9、教学中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

结合学科特点,开展学科知识竞赛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

?

10、每次考试后,全面做好每个学生,每个班级的质量分析。

注意发现教学和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

总之,在本学期中,我会努力以新的教学理念、教学原则、教学策略和方法去引导教育学生。

从而切切实实地提高教育质量,取得新的成绩。

五、课时安排:

课时安排共22,分别如下:

章序

名称

节次

内容

课时

课时合计

第一章

地球

第一节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

5

第二节

在地球仪上认识经纬网

2

第三节

地球的自转

1

第四节

地球的公转

1

第二章

地图

第一节

地图的基本要素

2

4

第二节

地形图的判读

1

第三节

地图的应用

1

第三章

海洋与陆地

第一节

海陆分布

2

3

第二节

海陆的面貌

1

第四章

天气与气候

第一节

多变的天气

1

7

第二节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2

第三节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1

第四节

世界的气候类型

2

第五节

影响气候的因素

1

第五章

世界的居民

第一节

世界的人口

1

3

第二节

世界的人种、语言和宗教

1

第三节

聚落——人类的聚居地

1

6、教学进度表

周次

日期

教学内容

课时

9月1日

序言让我们一同走进地理

9月5日—

9月9日

第一章地球第一节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2

9月12日

—9月14日

第二节地球仪和经纬网

2

9月18日

—9月23日

第三节地球的自转

2

9月26日

—9月30日

地球的公转(1课时)活动课(1课时)

2

10月1日

—10月7日

国庆节

10月8日

—10月14日

地图的基本要素(2课时)

2

10月17日

—10月21日

地地图的应用(1课时)地形图的判读(1课时)

2

10月22日

—10月28日

第三章海洋与陆地第一节海陆分布(2课时)

2

10

10月31日

—11月6日

第二节海陆变迁(1课时)复习(1课时),

2

11

11月5日-

11月11日

期中检测

2

12

11月12日

—11月18日

第四章天气与气候第一节天气(1课时)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差异(1课时)

2

13

11月19日

—11月25日

第四章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差异(1课时),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差异(1课时)

2

14

11月26日

—12月2日

第四章第四节世界的气候(2课时)

2

15

12月3日

—12月9日

第四章第五节形成气候的主要因素(1课时),单元自测1课时)

2

16

12月10日

—12月16日

,第五章世界的居民第一节世界的人口(1课时)第二节世界的人种、语言和宗教(1课时)

2

17

12月17日

—12月23日

第三节聚落—人类的聚居地单元自测(1课时)

2

18

12月24日

—12月30日

期末自测(2课时)

2

19

12月31日

—1月6日

综合复习

2

20

1月9日以后

总复习及期末检测

第一章

地球

教学目标:

1、能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

通过该项内容的学习是学生受到有关的科学史教育。

2、知道地球的大小。

3、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和纬线,经度和纬度的划分,逐步建立地理空间概念。

4、会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

5、通过自己动手制作地球仪,了解地球仪的基本构造。

6、熟练地用经纬网确定任意地点的位置。

7、通过人类逐步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使学生受到科学史教育,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

人类证明地球形状的证据;描述地球的大小;经度、纬度;南北半球与东西半球的划分;在经纬网上确定位置。

教学难点:

经度与纬度的大小变化规律以及经纬度的大小与位置关系

教学时间:

六课时

第一节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教学目标:

1、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能够比较详细的描述地球的形状。

2、学会运用地球的半径、赤道周长、表面积来描述地球的大

3、培养学生描述地理事物的能力。

4、使学生领悟到人类对大自然的认识,是一个孜孜不倦的求索、深化的过程,激发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兴趣,领悟追求真理的精神,促进其求真务实科学态度的形成。

教学重点

1、认识地球的形状,能够描述地球的形状。

2、了解地球的半径、赤道周长、表面积。

教学难点:

1、科学精神的培养。

2、描述比较大的地理事物的能力

教学方法:

直观教学法

教具准备:

地球仪、地图

一、组织教学:

引入新课:

找学生讲述中国古代天圆地方的小故事,讲述张衡、的学说、观点,及麦哲伦的环球航行等故事,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这些故事、学说的看法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活动,目的一是用实际例子,让学生体验过去人们是怎样证明大地不是平面的;目的二是进一步说明一个真理的发现,需要多方考证,不能简单下结论。

学生分组交流课前通过查阅资料收集好的问题“人类逐步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学生思考、讲故事,讨论,谈看法。

鼓励那些平时注意积累的学生,教育学生养成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学习科学家的探索精神

二、讲授新课:

1、讲解出现这些故事的背景,使学生了解一部分历史,明白正确地世界观,鼓励学生勤于思考,大胆假设。

学生思考,回答、分析

2、认识总结地球的外貌

地球的形状:

两级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注意教给学生分清圆形和球体的区别(平面、立体)

让学生正确认识地球,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并给学生充分的空间思考、回答、交流

3、说出地球是球体的证据

分组讨论、达成意见,各小组代表发言举例,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交流、探讨、举出实际中的例子。

把地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拓展学生的思维。

4、地球的大小:

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极半径赤道半径

学会依图描述;重在描述地球大小能力的培养,并学会描述相关事物

5、达标反馈

出示讨论题:

1、人类认识地球的形状主要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2、从人类逐步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中,你有何感悟?

3、试描述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4、列举能说明地球形状的地理现象。

学生讨论、交流、回答,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巩固,内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

三、总结

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所学内容

人类对地球的认识是经历长期探索,多方考证的,同学们在平时要敢于假设、勇于探索,用实践认识真理。

要勤思考,常体验,在生活中注意观察地理现象,养成思考、观察的习惯。

第二节地球仪上认识经纬网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地球仪。

了解赤道、纬线、经线的定义,能够在地图、地球仪上准确地找出。

2、明确南北半球、东西半球、高中低纬度的划分。

3、掌握经线、纬线的特点、分布、变化规律,能够进行对比分析。

4、加强对比分析思维的训练。

教学重点:

1、了解赤道、纬线、经线的定义,能够在地图、地球仪上准确地找出.

2、掌握经线纬线的特点、分布、变化规律,能够进行对比分析教学难点:

掌握经线纬线的特点、分布、变化规律,能够进行对比分析

教学方法:

直观教学法

教学准备:

地球仪、地图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复习提问:

回忆上节课所学内容,及时巩固

地球的真实形状描述:

平均半径、赤道周长、表面积;地轴、两极

学生思考、回答

二、引入新课:

观察地球仪、思考

地球的真实形状由于很不规则,在日常运用时往往比较麻烦,因而人们常把它化简成为理想化的正球体模型。

我们用的地球仪就是这样样。

引起学生对地球仪探索的兴趣

三、新课教学

1、了解地球仪

观察地球仪,分组交流认识地球仪,掌握、理解,让学生通过实际观察认识、了解地球仪,直观,印象深

展示并转动地球仪,组织学生讨论。

认识地轴、两极、赤道、极圈、回归线、经线、纬

线、经度、纬度。

了解低、中、高纬度的划分,南极和北极各用什么字母表示?

地轴是一个假象轴。

2、完成经线和纬线的表格

小组交流、讨论,完成表格。

组织学生观察地球仪和地图,思考、讨论,随学生的讨论逐渐显示答案可使

学生对经线和纬线有个全面而深刻的认识。

为以后学习地球的运动打下基础

定义

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形状

半圆

长度

一样长

赤道最长,南北极最短

指示方向

南北方向

东西方向

特殊线

0度经线

赤道、南北回归线、极圈

分布规律

0度经线以东为东经,数值越来越大,0度经线以西为西经,数值越来越大并在180度东西经重合。

赤道纬度是0度,以北为北纬,以南为南纬,数值逐渐增大,到南北极点为90度

半球划分

西经20度和东经160度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赤道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线

3、观察地球仪的转动

观察教师的演示,并实际操作

演示地球自转

介绍以右手指示地球仪转动方向:

面向赤道(上北下南)自西向东转动,从北极上空看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顺时针。

4、达标反馈

指导学生上黑板绘制经纬网,并绘出主要的经线、纬线。

如:

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0度经线,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四、内容总结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内容,培养学生归纳能力

注意观察,多看地球仪,认识和领会地轴、两极、本初子午线和赤道等这些基本点及线的重要性,辨认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的划分,辨别东经和西经的区别。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熟练利用经纬网定位,能够在地球表面找出已知点的方位,或根据方位确定未知点。

通过动手制作小地球仪,加深对地球仪基本构造的认识。

2、加强学生读图分析能力的训练,帮助学生尽快掌握学习地理的方法。

进一步训练学生的阅读地图、分析地图的能力。

3、培养学生读图、识图的兴趣

教学重点:

学会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球表面某一点的位置。

教学难点:

经纬网定位,读图能力的培养。

教具准备:

地球仪、地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巩固上节已学知识,回忆、思考

在黑板上绘制经纬网图,复习经纬线知识

二、新课教学

师生互动1:

认识经纬网的重要性

让学生明白,说清南北纬、东西经是非常重要的。

否则就会出大错。

用经纬网定位

举例说明,经纬网可以确定位置,它对军事、航海、交通、以及气象观测等方面都有广泛的用途。

给出经纬度,让学生找位置;给出位置,说出经纬度。

学生思考、举例,讨论、回答

完成21页活动题

教师引导、启发,学生交流、讨论、合作,并让学生明确学会知识,关键在于会用。

师生活动2:

用小乒乓球制作地球仪

明确制作步骤,对学生进行指导

分组合作完成制作,展示制作成果。

总结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

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三、课时小结

运用知识原理解决实际问题,多动脑、多动手,在过程中学习地理。

在地球仪的经纬网上确定方向和任何一点的位置。

第三节地球的自转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太阳东升西落是地球自转的反映,以及地球自转造成昼

夜更替的现象。

2、仿做地球自转造成昼夜更替的实验。

3、培养学生学习地球知识的兴趣。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

地球的自转。

难点:

昼夜更替。

学法指导:

利用教学演示,学生讨论、动手操作,进行教学,使学生理解地球自转。

教具准备:

地球自转的挂图,分组实验材料。

教后感:

通过教学,使学生基本了解了地球的自转是怎么一回事,认识了昼夜形成的原因,培养了学生学习地球、认识地球的兴趣。

但有一部分学生对复杂的天体运动,感悟不高,认识不够。

新课引入。

教师谈话:

同学们,我们在低年级时,已经学习

了“白天和夜晚”一课,初步了解了昼夜现象。

你能说说白天和夜晚是怎么一回事吗?

教师在回答的基础上,揭示课题,指出本课则要

求学生在了解昼夜现象的基础上,认识昼夜形成

的原理。

三、教学过程:

1、太阳东升西落是地球自转的反映。

(1)教师提问:

太阳从何方升起、何方落下?

那么,太阳东升西落说明了什么呢?

教师讲解,引出课题。

(2)组织学生讨论。

当你坐在向前行驶的汽车里面,看到窗外的景物是向什么方向移动的?

为什么?

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归纳:

窗外景物向后移动是汽车向前行驶的反映。

两列火车交会时,你坐的火车已经开动,相邻的火车并没有开动,但你会觉得怎么样?

为什么?

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归纳:

没有开动的相邻火车向相反方向移动是由于自已坐的火车已经开动而产生的错误错觉。

(3)教师出示地球仪自转的挂图,然后提问:

地球的方向是怎样的?

(4)教师运用地球仪,边演示地球自西向东的转动,

边提问:

地球自西向东转动时,我们看到的太

阳向什么方向运动呢?

为什么明明是地球在自

转,而我们看到的却是太阳东升西落呢?

教师引导学生联系前面的两个例子,通过讨论得出太阳东升西落是地球自西向东转动的反映的结论。

教师要演示时,要注意地球的旋转方向要自西

向东,即从北极往下看,地球作逆时针旋转。

其次地球仪的转动要作匀速运动,不能一会儿

快,一会儿慢。

(5)学生分组用地球仪进行地球自转的实验,教师进

行指导。

并引导学生得出地球自转的含义。

2、地球自转产生昼夜替现象。

(1)教师演示实验,用手电筒的光代表太阳光,照在

地球仪上,提问:

地球上哪边是白天?

哪边是晚

上?

(2)教师打开手电筒,让光线照在自西向东转的地球

仪上,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地球仪上的大头针进入明

暗半球的情况。

然后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由于地球

的自转,地球上才出现了昼夜更替现象。

教师在演示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大头针表示的这

个地区,进入手电筒光和离开手电筒光的一全过

程。

其次手电筒光不能移动。

(3)学生分组进行地球自转形成昼夜更替的实验。

(4)教师讲述进球自转周期约为24小时,因此一

昼夜的时间为24小时,以及昼夜更替对地球上生

命现象产生和存在的重大意义。

四、教师课堂小结。

提问:

说说地球的转动方向是怎么样的?

地球为什么会产生昼夜现象?

你能说说地球的昼夜是怎样产生的吗?

五、课堂作业。

见课堂作业。

六、板书。

地球的自转

一、太阳东升西落是地球自转的反映。

地球自转亦称为地球的绕轴运动,即地球绕地

轴而旋转。

二、地球自转产生昼夜更替现象。

地球队自转一周约为24小时,因此,一昼夜

的时间也是24小时。

(23小时56分4秒)

第四节地球的公转教案

教学目标:

1.地球公转的定义、方向、周期和地理意义。

2.二分二至日太阳照射情况的差异。

3.五带的划分及特征

教学重点难点:

1.二分二至日太阳照射情况的差异。

2.四季的形成。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地球仪若干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我们每年都放寒暑假,都经历春夏秋冬的变化,谁能说出什么原因导致这样的变化呢?

[展示]课件:

地球的公转<一>

[教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并思考:

地球绕什么在公转?

地球公转的方向是什么?

(太阳。

自西向东)(学生回答,教师略作归纳,并讲述公转的周期)

[教师]请同学们再观察思考:

地球在公转的过程中地轴是倾斜的还是竖直的?

地轴指向是否发生了变化?

(倾斜的。

没有)

[展示]课件:

地球的公转<二>

(教师用鼠标控制,当地球公转到二分二至日点时,单击鼠标,使地球“停”下来,再单击使该区域放大,指导学生观察太阳直射的纬线,然后完成下表。

节气

日期

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及纬度

春分

夏至

秋分

冬至

[教师]地球绕太阳不停地公转,太阳的直射点就在地球表面不断地移动,这对地球表面的冷热状况产生了什么影响呢?

[提问](从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常识入手,激发学生的欲望)

①一天当中,早晨、中午、晚上我们感觉什么时候最热?

这与太阳光的照射有什么关系?

(中午。

阳光照射地面的角度越大,地面得到的热量就越多。

②一年当中,我们这里最热是什么时候?

最冷是什么时候?

这与阳光的照射又有什么关系?

(7月,因为此时阳光照射地面角度大。

1月,因为此时阳光照射地面角度小。

(学生回答后,教师加以归纳,然后指导学生读教材图1.19,“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下表)

北半球的季节

月份

北半球得到光热的多少

[提问]南半球的季节与北半球有何不同?

(相反)

[讨论](分小组)(①是生活中的地理,②是拓展知识)

①我们这里一年当中白昼时间一样长吗?

什么时候长,什么时候短?

为什么?

(不一样。

夏季较长,冬季较短。

由于地球的公转)

②如果地球不是倾斜而是竖直的,地球表面有无四季变化?

(没有)

[教师]地球是个很大的球体,在同一时间,纬度不同的地方,受到阳光照射的情况也不同,冷热就有差别。

人们根据太阳热量在地表的分布状况,把地球表面分成了五个带。

(读教材图1.19“地球上的五带”,请各小组完成)

①在图上找出地球上的五带,并找出它们之间的分界线。

②中国主要属于什么带?

还有小部分属于什么带?

湖南属于什么带?

(北温带。

热带。

北温带)

③完成下表:

五带

范围

有无阳光直射

得到的太阳光热多少

四季变化情况

热带

北温带

南温带

北寒带

南寒带

总结:

本课主要讲述了地球公转的定义、方向和周期,还说明了四季变化的原因和五带的形成和特点。

第二章地图

※第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