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河北省辛集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无答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273255 上传时间:2023-08-13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07.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河北省辛集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无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学年河北省辛集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无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学年河北省辛集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无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学年河北省辛集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无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学年河北省辛集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无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河北省辛集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无答案.docx

《学年河北省辛集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无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河北省辛集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无答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河北省辛集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无答案.docx

学年河北省辛集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无答案

2016-2017河北辛集中学高一年级期末考试文科历史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60小题,每小题1分,共60分。

1.有人指出“宗法分封,诚然有其制度设计巧妙之处,却也有先天带来的弊病”。

“先天弊病”是指

A.贵族执政B.层级严密C.尊卑有秩D.代远情疏

2.周初,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等级分明,宴乐时天子八佾,诸侯为六佾,卿大夫为四佾,士为二佾。

春秋时期,鲁国卿大夫季氏却“八佾舞于庭”,且“士无常君,国无定臣”。

这一变化根源在于

A.礼乐文明崩坏B.井田制度瓦解

C.分封制度崩溃D.铁器牛耕使用

3.有学者认为,“省”在中国古代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解释,但总体说来,“省”经历了“皇宫——中央行政机构——中央行政派出机构——高级地方行政机构”的演变。

下列制度中,最能体现“省”的第二个阶段特征的是

A.清朝军机处B.元朝行省制

C.魏晋以来的三省制D.秦朝三公九卿制

4.下列对古代希腊、罗马政治制度的评述,正确的是

①古希腊的政治中已初步体现出主权在民、集体统治和任期制等民主特征②古希腊的民主政治是小国寡民的产物,是一种狭隘的民主制

③《十二铜表法》是为保护平民的利益而颁布的

④罗马帝国的长久统治,跟罗马法对社会关系和社会矛盾的有效调节有重要关系

A.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5.有西方学者这样概括鸦片战争“英国决心迫使中国违背自己的意愿而进入现代的、工业化的全球经济,并且向中国出售鸦片,以此换取中国的丝绸和茶叶。

这一做法遭到了中国的强烈反对。

最后,英国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

”据此,下列陈述正确的是

A.“违背自己的意愿”反映了中国人对鸦片走私的不满

B.“现代的、工业化的全球经济”指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换取中国的丝绸和茶叶”表明英国对华严重经济依赖

D.“向中国出售鸦片”是英国发动这场战争的重要目的

6.康有为在自己的回忆录里记载了组织公车上书的行动,而当代学者茅海建称在清朝历史档案中未发现上书的文件,由此认为上书的行动可能不存在。

这说明

A.历史人物的回忆录没有历史价值B.历史档案完全反映了历史的真相

C.寻求历史的真实需要从多方考证D.回忆录的史料价值高于历史档案

7.1905年中国同盟会纲领中有与《谕中原檄》的相似表述,1906年12月孙中山专述民族主义,批判民族复仇论。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驱逐胡虏,恢复中华

立纪陈纲,救济斯民

——朱元璋《喻中原檄》

A.《谕中原檄》引领近代的民族革命

B.推翻外族统治是革命的根本目的

C.倡导实现民族平等实现民主共和

D.维护纲常名教借以挽救近世危局

8.对下述“修约外交”活动理解正确的有

1917年

中国对德、奥发表《宣战布告》,依据国际公法废止与两国订立之条约。

1926年

依据“到期修约”惯例,《中法越南通商章程》《中比条约》期满失效。

——刀泽元、朱陆民《近代中国的修约外交及其历史意义》

①趁“一战”契机依法收回国权②国民革命民心所向取得重大成果

③中止旧约重建新型外交关系④利用修约规则谋求维护民族利益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9.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于1931年,后迁都延安,1937年更名为中华民国陕甘宁边区政府,它是中国共产党建立全国性质政权的一次重要尝试。

下列理解准确的有

①成立于领导“工农武装割据斗争”的需要

②经历从被动迁都到北上抗日的转变过程

③见证了国共两党由分裂对峙到再度合作

④力图通过政治协商以实现和平建国目的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0.在《共和国政治制度研究评述》中提到了中国现今政治制度主要包含了:

人民民主专政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中央和地方各级行政制度、国防制度、外交制度、人口教育干部制度、“一国两制”制度、__________10个方面。

横线中应填写的是

A.国家主席制度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户籍管理制度D.基层民主选举制度

11.当中美两国认同“关系走向正常化是符合所有国家的利益”时,双方同意,各国不论社会制度如何都共同

A.遵循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执行“一边倒”外交政策

C.秉承“求同存异”的理念D.践行独立自主“不结盟”宗旨

12.1875年以后,法国确立了共和政体,议会处于政治运行的中心,党派林立,内阁更迭频繁。

1958年,戴高乐就任总统,修改宪法,规定总统拥有任命总理、解散议会等权利。

这一政治体制的变化

A.有利于政局稳定B.确定了总统国家元首的地位

C.剥夺了议会的主要权力D.有助于两党制的形成

13.美国首都华盛顿所在地原是一片荒无人烟的灌木丛林。

联邦政府机构位于城市中心,国会大厦建在全城最高点“国会山”上,在其两侧分别是总统府和联邦最高法院。

以建都时各州名称命名的15条大道由内向外辐射,覆盖全城。

华盛顿的建筑规划体现的美国政治文化是()

A.白手起家的开拓精神B.议会中心与共和意识

C.三权分立与制衡原则D.平等独立的州权观念

14.据《国语·晋语》记载,春秋末年,晋国贵族范氏、中行氏的子孙因国内政治斗争失败避难到齐国后,从事农耕,牛也从“宗庙之牺(祭祀用的牺牲品)”变为“畎亩(田地)之勤”。

这表明了

A.春秋时出现了牛耕技术B.农耕经济取代游牧经济

C.宗法和宗庙已不受重视D.铁器和牛耕已得到普及

15.元鼎四年(前113年),武帝接受大农丞(九卿属官)桑弘羊建议,废除各郡国的铸币权,将五铢钱的铸造权收归中央统一管理,建立皇家铸币厂。

这反映了汉武帝时期

A.加强中央政府的权力B.掠夺富商大贾的钱财

C.强化市场的统一管理D.用内臣削弱外朝相权

16.据史料记载:

元成宗元贞二年(1296年),始定江南夏税折征木绵(棉)等物;大德年间(1297年),松江乌泥泾的妇女以棉纺织为副业的有一千余家,所织棉布成为名扬远近的商品。

这反映了元朝棉纺织业

①在江南地区普遍推广②技术水平有很大提高

③已占据经济主导地位④成为政府的税收来源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7.明代中后期,官营手工业作坊人数急剧减少。

如北京的工部织染所,永乐年间定额设匠役758人,嘉靖十年(1531年)只剩下195人。

明代维持时间最长的官营遵化铁冶厂也被迫关闭,政府用铁从市场购买。

由此可以推断

A.政府扶植民营手工业发展B.官营手工业逐渐走向衰落

C.盐铁官营政策被官府放弃D.政府强化官营手工业管理

18.据研究,16到17世纪中期,欧洲各国与中国的贸易以丝绸为主要商品,被西方学者概括为“丝—银”贸易,由此中国获得了世界白银总量的1/4到1/3。

这说明当时中国

A.政府重视对外贸易B.为工商业发展积累大量资金

C.改变重农抑商政策D.在国际贸易中居于出超地位

19.1903年,《大公报》刊文称:

“江南之新学国民及留学生多剪去辫发,以为不如此则形式上有缺点也。

乃今年乡试而伊等又复假装辫发,依然入场乡试。

然伊等称自由讲民权者,实不敌其功名心也。

“这表明

A.科举制度仍有较强的生命力B.新式教育与科举已融为一体

C.发式成为区别新旧学的标志D旧制度制约社会观念的变革

20.下图为1843年前后主要进口货物的税率对比,造成图中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更多通商口岸的开放B.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

C.外国商品的大量倾销D.中国丧失关税自主权

21.买办是在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地区替外国商人服务的中间人或经理人,与各级政府和外洋势力有着密切联系。

1869年天津英国领事的报告中提到“发展贸易,除了自然的与政治的阻力外,买办是仅次于二者的最大阻力。

”该报告表明

A.买办制度给外商带来巨大利益B.原有买办制度已不适应外商需要

C.买办逐渐脱离了与外商的联系D.外商与买办之间矛盾已不可调和

22.中国近代某企业在开办初期,以运输漕粮为主,不揽客货,不与洋商争利。

后来企业改组,吸纳大量民间资本,使得业务兴隆,盈利上升,发挥了与洋人争利的作用。

该企业应该是

A.轮船招商局B.天津机器制造局

C.福州船政局D.江南制造总局

23.下列近代经济现象与原因的逻辑关系对应正确的是

选项

现象

原因

A

湖南浏阳本是家家种麻,后来拔麻种茶

列强向中国倾销商品

B

厦门“争附洋人,开设行店,专同外商买卖”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C

上海发昌机器厂、南海继昌隆缫丝厂的创办

外商企业和洋务企业的影响

D

洋务派兴办的唐胥铁路建成之初用骡马拖拉车厢

侵略战争对中国经济破坏严重

24.下图反映了1895年前后我国民族企业资本额的变化情况,导致商办企业资本额比重发生变化的原因是

A.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B.百日维新推动了民间投资热情

C.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D.“抵制日货”爱国运动的影响

25.“一五”计划期间,我国住宅建设占基本建设投资额的比重不断减少,其他非生产性建设投资也开始受到抑制。

这表明我国

A.致力于奠定工业化基础B.国民经济结构臻于平衡

C.大力压缩基本建设投资规模D.城市化的进程趋于缓慢

26.1979年7月,中国通过了《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80年代相继颁布《涉外经济合同法》《外资企业法》和《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等。

这些文件的发布

A.表明中国已经融入世界经济体系B.主要是为了发展市场经济

C.增强了政府对外开放政策的可信度D.巩固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

27.2011年,我国CPI指数屡创新高,老百姓对通货膨胀的感受真真切切。

改革开放之后,在此次通胀之前,中国发生过三次通货膨胀,第三次通货膨胀出现在1992~1994年,其物价上涨率一度高达21.7%。

与第三次通货膨胀相关度最高的历史事件是

A.两极格局的瓦解,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加强

B.美国“新经济”对中国的渗透

C.由发放票证、限额供应商品到市场自由定价

D.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而采取了贸易自由化的政策

28.14世纪末,欧洲市场利息为20%到30%,而到了16世纪中期,利息率已不及这个数字的一半。

到了18世纪,利息率有时甚至降到3%以下。

出现上述历史现象的直接原因是

A.美洲新航路开辟B.金银大量流入

C.货币购买力下降D.世界市场形成

29.“现在英国强调的是贸易货栈和战略基地,而非17世纪那样的殖民拓殖。

”这与谢尔本勋爵在1782年所讲的“我们贸易优先于统治”是吻合的。

这一变化反映出

A.自由主义贸易思想得到贯彻B.海外扩张需要政府的有力支撑C.英国对海外市场的依赖加深D.工业资产阶级政治地位的提高

30.1876年,在美国费城举办的国际博览会上,英国展出最新的蒸汽机车,美国展出大功率电动机和发电机,德国展出加工枪炮的精密机床。

由此不能说明

A.英国的蒸汽机车制造技术领先世界B.英国科技发展落后于美德

C.美国已成为世界经济中心D.德国致力于军备竞赛

31.19世纪末20世纪初,人类第一次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劳动分工的基本格局。

粮食和原料的生产越来越集中于第三世界国家,工业生产则集中于欧美诸国和日本。

该状况反映出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B.全球经济秩序在竞争中逐步建立

C.该时期的国际关系日趋简单D.亚非拉国家在国际分工中受益最大

32.下表英、美、法、德工业生产总和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比例表

年代

1870

1896~1900

1913

比例

78%

74%

72%

由表可以推知,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

A.欧美发达国家已经开始盛极而衰B.世界各地的工业化有所发展

C.世界各国工业发展差距明显缩小D.世界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33.霍布豪斯在《自由主义》一书中说:

“19世纪可被称为自由主义时代,但是到了这个世纪的末叶,这项伟大运动却大大地衰落了。

”导致自由主义“大大衰落”的主要原因是

A.自由主义导致了无政府思想的泛滥

B.19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资产阶级通过改革加强了统治

C.欧洲封建势力对拿破仑战争的胜利

D.第二次工业革命导致了垄断组织的产生

34.1899年美国照会英、德、俄、法、意、日等国,提出在中国实行商业机会均等的主张,1900年又补充了保持中国领土和行政权力完整的条款。

上述政策

A.导致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B.使清政府改变了对义和团的态度

C.扩大了美国在中国的权益D.推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35.1928年7月,斯大林指出:

“农民不仅向国家缴纳一般的税,而且他们在购买工业品时还要因为价格较高而多付一些钱,这是第一;而在出卖农产品时多少要少得一些钱,这是第二。

这是一种类似‘贡税’的东西,是一种类似超额税的东西。

”这一做法

A.导致了苏俄严重的经济危机B.推动了苏联的工业化

C.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D.不利于斯大林模式的确立

36.下图所示为苏联某一时期社会结构的前后变化。

它集中反映了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影响B.新经济政策的结果

C.斯大林模式的确立D.赫鲁晓夫改革的后果

37.1954年赫鲁晓夫在回答英国贝尔纳教授时说道:

“我知道,国外有人说,农业方面的新措施意味着苏联的整个经济政策有了根本的改变。

这种说法是不符合事实的。

我们并没有放松对工业发展的注意,我们并没有因为农业而牺牲工业,工业部门将继续根据拟定的计划发展。

在将来,主要注意力还是放在重工业上。

”这表明赫鲁晓夫

A.仍然没有摆脱传统观念的影响B.将改革的重心放在发展重工业上

C.改变了为工业化而牺牲农业的思路D.找到了增加消费品生产的有效途径

38.1930年苏联粮食产量为835.4亿千克,1931年降至694.8亿千克;1930年苏联粮食出口483亿千克,1931年增至518亿千克。

这表明苏联

A.人民为国家工业化建设作出贡献B.农业投入不足造成粮食供不应求

C.粮食减产严重制约工业发展速度D.农业集体化影响农民生产积极性

39.下表为1976~1990年苏联经济增长率(%)简表。

其中,1990年经济发展出现负增长的原因是

时间(年)

1976~1980

1981~1985

1986~1990

1990

社会总产值

4.2

3.3

1.8

-2

续表

国民收入

4.3

3.2

1.0

-4

劳动生产率

3.3

3.1

-3

A.自然灾害造成的破坏B.赫鲁晓夫改革导致的社会混乱

C.苏联解体导致的社会混乱D.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不见成效

40.有俄罗斯学者认为,中国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属于新版的苏俄新经济政策。

这一认识的依据是两者都

A.处于相似的国内外经济环境B.面临着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

C.巩固了农村的集体所有制经济D.促进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41.美国总统威尔逊曾这样说道:

“金融领导地位将属于我们,工业首要地位将属于我们,贸易优势将属于我们,世界上其他国家期待着我们给以领导和指引。

”美国实现这一意图是在

A.威尔逊时期B.罗斯福时期C.杜鲁门时期D.肯尼迪时期

42.美国的“新经济”是一种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的经济增长模式,这种经济增长模式主要体现在

A.二战后,美国经济进入20年的快速增长时期

B.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经济出现复苏

C.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陷入滞胀困境

D.20世纪90年代后,美国经济出现低通货膨胀率、低失业率和高经济增长率并存的局面

43.1944年布雷顿森林会议的主要目的是

A.对抗社会主义苏联B.确立美国经济霸主地位

C.规划战后经济重建D.规划战后世界经济秩序

44.下表为“世界出口贸易总额年均增长率”,对表格中数据变化反映的信息表述正确的是

年份

年均增长率

1948—1960

6.7%

1961—1965

8.0%

1966—1970

10.4%

A.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迅速发展的结果

B.得益于战后世界各国普遍消除关税壁垒的做法

C.世贸组织对战后经济发展发挥关键性的推动作用

D.世界经济体系朝制度化、体系化建设的客观结果

45.英国学者约翰·凯伊在分析西欧经济时指出,“全球化”一词在1990年取代“民营化”成为经济改革的标语。

这一变化表明在西欧

A.经济已经逐步走出滞涨B.凯恩斯主义取得主导地位

C.信息技术得到广泛使用D.各国转而采用贸易保护政策

46.20世纪30年代,英国政府加强对公路、铁路和电力的管理。

二战结束后,在电信、电力、铁路运输、煤气和自来水供应等公用事业实行国有化政策。

材料反映英国

A.应对经济危机的持续影响B.顺应新科技革命的发展潮流

C.坚持公有制为主体的发展方向D.强化国家的经济管理职能

47.1981年,美国总统里根发表就职演说:

“我要削减政府的规模和影响,承认联邦政府的权利与各州和人民所拥有的权利之间是有区别的。

我们都必须牢记,是各州组成了联邦政府,而绝非是联邦政府创造了各州„„今后,我将建议撤除经济发展和降低生产力的路障。

”这一被称之为“里根经济学”的改革思想的核心主张是

A.淡化意识形态分歧B.加强联邦政府的全面干预

C.削弱联邦政府的过度干预D.鼓吹地方实行自治

48.由下表可以推知,1950年到1980年

美、德、日出口贸易额在世界贸易总额中所占比例表

1950年

1970年

1980年

美国

16.7%

15.5%

11%

日本

1.4%

6.2%

9.8%

德国

3.3%

10.9%

11.1%

A.美日德经济维持“三足鼎立”的局面B.美国经济总量持续下降

C.国际贸易格局发生改变D.日德双边贸易不断扩大

49.美国学者亨廷顿说:

“美国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在解决重大国际问题时,如果没有其他大国合作,美国也孤掌难鸣。

„„大国在解决国际重大问题时所采取的联合行动如若得不到美国的支持,这种行动也是劳而无功的。

”以上关于世界格局的表述可概括为

A.单极加多极的世界格局B.诸强争霸的世界政治格局

C.美国称霸世界的单极格局D.实力相当大国并存的多极格局

50.历史探究小组在介绍某国际组织时说:

“成员从亚洲、大洋洲到南北美洲,有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也有现代崛起的工业国家……有的领土横贯大陆,有的是浩瀚大洋中的岛屿。

”这一国际组织应当是

A.北美自由贸易区B.欧洲联盟

C.亚太经合组织D.东南亚国家联盟

51.1947年,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援助欧洲复兴计划,并督促欧洲国家方面先拟定一项联合性质的计划,要求该计划即使不能得到所有欧洲国家的同意,也应征得一部分国家的同意,马歇尔计划体现出来的美国对欧洲政策

A.有利于煤钢联营的建立B.促成了欧洲平等伙伴关系

C.导致欧洲出现对峙D.成为德国分裂的根源

52.有学者指出,欧元作为具有震撼力的新事物,它的问世成为21世纪初欧洲甚至是国际金融领域的重大事件。

欧元的巨大作用表现在

A.推动欧盟内部统一市场的发展B.消除了欧盟各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壁垒

C.促进了欧盟对外贸易额的增加D.巩固了欧洲在世界经济中的领导地位

53.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和国家干预经济政策分别有着“市场失灵”和“政策失灵”的缺陷。

能体现上述观点的分别是

A.大危机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罗斯福新政与新经济政策

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D.罗斯福新政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54.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发达国家中女性就业人数已经占工人总数的40-50%,而发展中国家只有20%,伊斯兰国家仅为10%,甚至更少。

据此,正确的结论是

A.发达国家女性取得了与男性平等地位

B.性别平等程度与工业化进程相关

C.宗教是影响女性就业的主要因素

D.发展中国家经济水平高于伊斯兰国家

55.二战后,“英国病”日益成为困扰英国经济发展的一大恶疾。

1979年,撒切尔夫人出任首相后,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

经过11年的努力,“英国病”基本治愈。

依据所学推理下列属于撒切尔夫人改革内容的是

A.扩大“福利国家”规模B.推动英国加入欧共体C.削减政府开支减少进口D.提高国有企业的比例

56.二战后,日本能在短短25年时间内,赶超英、法、联邦德国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要得力于日本推行

A.混合经济模式B.计划指导型经济模式

C.社会市场经济模式D.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模式

57.1962年法国某报纸说,戴高乐总统应该时刻准备亮出持有的大量美元这张

外交王牌,通过向美国购买黄金而对其施压。

美国政府对此颇为重视,认为法国持有的美元所表现的既是一个政治问题,也是一个经济问题。

这反映了

①世界的多极化趋势②不结盟运动的发展

③布雷顿森林体系面临挑战④法国抵制马歇尔计划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58.1995年运行了47年的“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结束了其推动国际贸易自由化的使命,被世界贸易组织所取代。

这反映了

A.美国经济霸权的衰落B.国际格局多极化的需要

C.多边贸易秩序的强化D.区域经济集团化的深化

59.20世纪90年代以来,区域经济合作打破了地域相邻概念,出现了跨洲、跨洋的区域合作组织。

不同区域经济集团之间也展开了连横合作。

南方共同市场与欧盟之间开始探讨建立自由贸易区,而东盟与欧盟外长会议之间就政治、经济问题的探讨业已制度化。

这说明

A.经济区域集团化已名不副实B.冷战后的世界经济获得加速发展

C.经济合作的地域障碍日渐消失D.经济区域集团化有导向全球化的趋势

60.下表列举的史实是全球化进程中的一些重要事件,表中推论符合史实的选项是

史实

推论

选项

15世纪末16世纪初,新航路开辟

世界不同民族开始了政治文化交流

A

19世纪中后期,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世界不同地区生活方式达成一致

B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支撑世界经济体系的三大支柱建立

清除了贸易壁垒,遏制了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

C

20世纪90年代,三大区域性经济集团形成

加强了国家之间的相互依存

D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

二、非选择题(共2题,每题20分,共40分)

6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以前的20多年中,国际货币体系分裂成几个相互竞争的货币集团,各国货币竞相贬值,动荡不定,每一经济集团都想以牺牲他人利益为代价,解决自身的国际收支和就业问题。

国际贸易呈现出一种无政府状态。

20世纪30年代世界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国的经济政治实力发生了重大变化,美国登上了资本主义世界盟主地位,美元的国际地位因其国际黄金储备的巨大实力而空前稳固。

这就使建立一个以美元为支柱的有利于美国对外经济扩张的国际货币体系成为可能。

(1)根据材料一,概括布雷顿森林体系产生的历史背景。

这一体系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8分)

 

材料二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国际货币制度实质上是一种以黄金和美元为基础的国际汇兑本位制。

它同战前的国际金汇兑本位制(即金本位制)并不完全相同:

首先,在战前国际金汇兑本位制下,英法美等国货币均处于主导地位,并控制着各自的货币集团。

而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主导货币仅美元一家。

其次,战前国际金汇兑本位制,没有像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IMF这样的国际协调机构来加以维持。

——邹三明《布雷顿森林体系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2)依据材料二说明,布雷顿森林体系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中医中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