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资料15学生.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025891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61.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资料15学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生物资料15学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生物资料15学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生物资料15学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生物资料15学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物资料15学生.docx

《生物资料15学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资料15学生.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生物资料15学生.docx

生物资料15学生

生物资料15

一、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命题规律

命题趋势

  1.从考查内容上:

与生长素有关的实验、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和生长素类似物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等内容是考查的重点。

  2.从考查题型上:

多以选择题形式出现,非选择题多以实验探究形式出现,试题往往以相关的知识为载体考查实验探究能力。

  生长素的发现历程中体现出来的科学方法、生长素及生长素类似物在实验中的应用及对细胞分裂素、赤霉素、乙烯、脱落酸等其他植物激素相关问题的实验探究将成为今后高考命题被关注的考点。

知识细化回顾

  一、生长素发现过程中相关实验的分析

  1.达尔文的向光性实验

 实验中缺少空白对照组,应增设一组完全黑暗或均匀光照的实验,如图⑤:

  ①与⑤对照

单侧光照射,植物出现向光性;

  ②与③或⑤对照

尖端产生了促进生长的物质;

  ③与④对照

尖端是接受光刺激的部位,弯曲部位是尖端下面一段。

 2.温特实验

  结论:

胚芽鞘尖端能产生某种物质,并向下运输,促进胚芽生长。

  3.以上实验体现出

  

(1)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生物学事实现象提出假设设计科学实验实施实验得出结论解释验证。

  

(2)实验设计中,严格控制单一变量,设置对照实验,增加结论的准确性。

二、研究生长素相关特性的人工实验方法归类

  1.暗盒开孔类

  2.云母片插入法

  3.切割移植类

  ①直立生长;②向左弯曲生长;③④:

a=b+c,b>c(a、b、c为琼脂块中生长素含量)

4.锡纸遮盖类

  5.旋转类

  6.幼苗横置类

   生长素浓度a<b,c<d。

  7.失重类

  幼苗移到太空后,其向光性仍保留,而失去了根的向重力性和茎的背重力性。

三、影响植物体内生长素分布的因素

  1.单侧光

  单侧光照射影响生长素的运输,植物产生向光性。

  

(1)四周均匀光照或无光:

尖端产生生长素→均匀极性运输→尖端以下部位生长素浓度分布均匀→生长均匀→直立生长。

(2)单侧光→尖端→影响生长素运输

可见向光性产生的内部因素是生长素分布不均匀,外部因素是单侧光的照射。

2.地心引力(重力)

茎的背重力性、根的向重力性。

  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运输主要从植物体形态学上端向下端运输。

把植物体横放时生长素还受到地心引力作用,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匀,由于根、茎对生长素敏感程度不同,而产生根的向重力性、茎的背重力性。

3.总结

  

  【特别提醒】生长素合成的部位、发生横向运输的部位、感受单侧光刺激的部位都在尖端。

切去尖端后茎将失去向光性和背重力性,根将失去向重力性。

四、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及应用

  1.作用原理:

促进细胞的伸长生长。

  2.作用特点:

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1)生长素促进不同器官生长的最适浓度为:

  茎10-4mol·L-1、芽10-8mol·L-1、根10-10mol·L-1。

  

(2)不同器官对生长素反应的灵敏度不同,一般地说:

根>芽>茎。

  (3)生长素作用两重性的体现——顶端优势。

  ①现象:

顶芽优先生长,而侧芽受到抑制的现象。

  ②原因:

顶芽合成的生长素向下运输,使顶芽处生长素浓度低,促进生长;侧芽处生长素浓度高,抑制生长。

  ③解除:

摘除顶端。

  ④应用:

果树的剪枝、茶树摘心、棉花打顶等都能增加分枝,提高产量。

应用指南

  运用生长素的两重性来解释植物的生长现象时,应首先注意相同浓度的生长素处理的是植物的哪个部位(根、茎、叶、果实等),从而判断对其生长是促进或是抑制。

  (4)除顶端优势外的生长素两重性的实例

  ①根的向重力生长,其中根的近地侧生长素浓度过高,抑制根生长,而远地侧生长素浓度低,促进根的生长,表现出向重力性。

  ②除草剂,其中2,4D就是利用双子叶植物适应浓度较低,而单子叶植物适应浓度较高而制成的,在单子叶作物中除去双子叶杂草。

  【特别提醒】茎的背重力性和向光性都只体现了生长素的促进作用,不能说明生长素的两重性。

五、植物体内其他激素及各激素间的关系

  1.植物体内其他植物激素

2.植物激素间的相互作用

  植物的生长发育是多种激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1)协同作用

  ①促进植物生长:

生长素、细胞分裂素;

  ②促进果实成熟:

乙烯、脱落酸;

  ③调节种子发芽:

脱落酸、赤霉素;

  ④诱导愈伤组织分化成根或芽:

生长素、细胞分裂素;

  ⑤促进果实生长:

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

  ⑥延缓叶片衰老:

生长素、细胞分裂素。

(2)拮抗作用

  ①顶端优势:

生长素促进顶芽生长,细胞分裂素和赤霉素都促进侧芽生长。

  ②雄雌花的分化:

生长素使雌花增加,赤霉素促进雄花形成。

  ③调节气孔的开闭:

细胞分裂素促进气孔张开,脱落酸促进气孔关闭。

  ④防止器官脱落:

生长素抑制花朵脱落,脱落酸促进叶、花、果的脱落。

  ⑤种子发芽:

赤霉素、细胞分裂素促进种子发芽,脱落酸抑制种子发芽。

  ⑥叶片衰老:

生长素、细胞分裂素抑制叶片衰老,脱落酸促进叶片衰老。

1、 某学生在实验室中将培养在全营养培养基上的蚕豆幼苗分别放入4个暗箱中,B和D两个暗箱分别在顶部和右侧开孔,使光线射入,如下图所示。

一周后,下列蚕豆幼苗最不可能发生弯曲的是(  )

2、植物的根具有向重力生长的特性,下列是研究根向重力生长机理的两个实验。

实验一:

将空白琼脂和含EDTA的琼脂做成帽状,分别套在甲、乙两组玉米胚根的根冠外(示意图如下)(提示:

EDTA的作用是去除与其相接部位的Ca2+)。

将胚根水平放置培养一定时间后,观察到甲组胚根向重力(下)生长,乙组胚根水平生长。

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得出实验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二:

水平放置的胚根向下弯曲生长,与根冠近地侧的Ca2+浓度明显高于远地侧有关。

研究表明,根总是朝着Ca2+浓度高的方向弯曲生长。

为验证这一结论,有人设计了下列实验方案。

 请根据提供的实验材料和用具,写出第二步及以后的实验步骤和实验结果,并回答问题。

(1)实验材料和用具:

胚根等长的萌发玉米种子,含EDTA的琼脂帽,含Ca2+的琼脂块,空白琼脂块,培养皿等。

(2)实验步骤:

 第一步:

取若干个培养皿,在每个培养皿中放置适量的萌发玉米种子,按实验一中乙组的方法处理胚根一定时间后,移去根冠外的琼脂帽。

第二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结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科学家进一步证实,根冠中生长素的分布受Ca2+浓度影响。

当胚根水平放置时,重力诱导Ca2+向根冠下侧移动,导致近地侧的生长素浓度比远地侧高。

请分析胚根的生长素分布与向重力生长的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图1表示燕麦胚芽鞘在单侧光照射下的生长情况,图2表示胚芽鞘对不同浓度生长素的不同反应,则图3中表示a、b两点生长素浓度变化的曲线分别是(  )

  A.①和②B.①和③

  C.②和③D.②和④

4、不同植物及同一植物不同器官均有一促进生长的浓度“阈值”,在此“阈值”之前均为促进生长的“低浓度”,只有超过“阈值”后,才可称“抑制生长”,那时的浓度才成为抑制生长的“高浓度”(如右图所示)。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某种植物幼苗已表现出向光性,且测得其向光面的生长素浓度为m,则其背光面生长素浓度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某水平放置的植物幼苗表现出根的向重力性、茎的背重力性,且测得其茎的近地侧生长素浓度为2m,则茎的远地侧生长素浓度范围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除草剂灭草的原理是使杂草的生长素浓度处于____________状态下。

  (4)若某植物顶芽的生长素浓度为g时,产生顶端优势现象的侧芽生长素浓度是图中曲线的__________________区间。

4.番茄果实成熟过程中,乙烯释放量、果实色素积累及细胞壁松弛酶活性变化规律如下图。

从该图可得出乙烯能促进(  )

  ①细胞壁松弛酶活性升高

  ②果实色素积累

  ③番茄果实发育

  ④番茄果实成熟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②③④D.①③④

5.在实际生产或实验过程中应用吲哚乙酸,下列哪一项措施是不可行的(  )

  A.为不减产,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处理未授粉的豆类植物

  B.处理扦插的月季枝条,促进生根

  C.处理去掉尖端的胚芽鞘,使其继续生长

  D.与细胞分裂素共同使用,在植物组织培养中诱导根、芽的分化

6.下面是某课外小组为验证单侧光影响生长素分布的实验设计方案及实验结果。

  实验目的:

(略)

  实验材料:

完整的胚芽鞘若干、云母片(或薄玻璃片)、琼脂块等。

  实验步骤:

 ①将胚芽鞘尖端切下,置于中间插有云母片的琼脂小块上(琼脂分为A、B两部分),并给予单侧光照射。

如图a所示。

②一段时间后,取琼脂块A、B分别置于另一去掉尖端的胚芽鞘的两侧,观察胚芽鞘的生长情况。

实验设计及实验结果如图b所示。

实验结论:

单侧光照引起胚芽鞘尖端以下生长素分布不均匀,向光侧分布较少,背光侧分布较多。

7、下列有关植物激素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可利用适宜浓度的赤霉素促进细胞伸长,使植物增高 ②在植物组织培养中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不同配比会影响组织分化 ③使同种植物的扦插枝条产生相同生根效果的2,4D浓度相同 ④在太空失重状态下植物激素不能进行极性运输,根失去了向地生长的特性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种群与群落

命题规律

命题趋势

1.重点考查种群数量的增长规律、“J”型增长曲线、“S”型增长曲线、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等。

2.从考查题型上:

选择题、非选择题均有出现,往往以坐标曲线图或表格的形式出现。

 种群和群落是高考的命题热点之一。

本考点是生态学的基础,试题中往往以坐标曲线图、表格等为背景材料,考查学生对种群特征的识记能力、种群数量变化规律的理解能力,以及综合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应用能力。

知识细化回顾

种群的特征:

种群密度,年龄组成(预测种群密度的发展趋势),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种群密度),性别比例等。

种群数量变化:

 种群数量的变化包括种群内个体数量的增长、波动、稳定和下降等,其中“S”型曲线和“J”型曲线主要是研究种群数量变化的增长阶段。

群落的结构和群落的演替:

①群落的物种组成②种间关系:

竞争、捕食、互利共生和寄生③群落的空间结构:

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④群落的演替:

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

要点归纳

一、种间关系的两种生物的数目与能量关系

1.互利共生:

如大豆与根瘤菌

特点:

相互依赖,彼此有利,如果彼此分开,则双方或者一方不能独立生存。

数量上两种生物同时增加,同时减少,呈现出“同生共死”的同步性变化。

  如图1所示:

2.寄生:

如蛔虫与人,菟丝子与大豆,噬菌体和被侵染的细菌。

特点:

对寄主有害,对寄生生物有利,如果分开,则寄生生物难以单独生存,而宿主会生活得更好。

  如图2所示:

3.竞争:

如牛与羊,农作物与杂草,大草履虫与小草履虫。

特点:

数量上呈现出“你死我活”的同步性变化。

若两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